干部选任制度改革问题与对策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六大以来,干部选任制度改革成效明显,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如民主推荐、德才标准的正确把握等。只有正确、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把改革引向深入,从而建立起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
  
  党的十六大以来干部选任制度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
  
  党的十六大以来,干部选任制度改革在整体推进中不断深化,在很多领域都有重大进展,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由上到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第一,选人用人的理念明显转变。坚持围绕发展配班子、选干部,努力建设发展型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形成了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正确用人导向和“以绩取人”、“能上能下”等选人用人的科学理念,为推进干部选任制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和舆论基础。
  第二,民主化、公开化程度逐步提高。一方面,干部选任工作中的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成为干部选任的必经程序和基础环节;如近年来,在干部选任的各个环节中进一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基层党政领导干部“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等的试点,使群众对干部选任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得到进一步落实;另一方面,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已普遍推行并逐步走向成熟,其力度也不断加大。同时,逐步完善推广地方党委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下一级党政正职人选制度,有力地推进了干部选任决策的民主。
  第三,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主体、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进一步明确,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完善;群众在干部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得到进一步落实,有效防止和克服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第四,干部择优汰劣机制进一步健全。建立并完善了党政领导干部辞职制度和职务任期制度。
  第五,干部监督制度和措施渐趋完善。干部的推荐提名、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等环节的监督措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同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不断完善干部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制,建立健全了“便利、安全、高效”的举报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干部选任工作责任追究制度,遏制了选人用人上的腐败现象。
  
  目前干部选任制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六大以来,虽然我们在推进干部选任制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选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相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第一,岗位任职资格制度不够明确。目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干部任用条例》只是规定了选任的基本条件和资格,但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导岗位须具备什么样任职条件还缺乏明确精细化的规定,使干部选任工作中的自由裁量权较大。因而选拔的干部是否适合岗位职责和能力的要求,往往要凭借领导的智慧、水平和经验去掌握,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这也是造成目前干部选任工作中出现的迁就照顾、跑官要官、带病提拔等弊端滋生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提名和决策制度不够健全。目前在干部选任的初始提名方式上,由于程序规定得还比较模糊,因而在实际操作中,易造成以组织或主要领导提名决定人选,导致党员或选举人的意志并不能充分体现。同时,由于权力和责任界定不清,责任难以追究,导致权利与责任的脱节。在干部选任的决策上,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但用规范的程序实现少数人的选人意愿也是比较容易的。
  第三,推荐和选举制度不够完善。通过民主推荐和民主选举产生党政领导干部是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但“拉票贿选”现象却成为困扰推荐和选举工作良性发展的一个难点问题。
  第四,公开选拔干部制度不够科学。目前多数地方的公选通常是针对空缺岗位选人,还没有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公选的测试内容和形式相对固定,导致部分干部把更多精力用于备考,忽视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致使“考分失真”或“高分低能”的问题时有发生。
  第五,干部交流和退出制度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中央虽然颁布了干部任期、交流、回避等制度,但与之相配套的具体制度特别是约束性制度还不完善;一般机关干部的流动性仍然很差;干部“退出机制”的激励和惩戒效应发挥不明显。目前由于对干部“下”只有原则上的规定,没有形成具体的操作性强、科学的认定标准和考核办法。因而在实际操作中对干部“下”的标准无法准确把握或正确估价,这也是目前干部管理中的难题。
  第六,干部考核制度和标准不够清晰完备,缺乏针对性。目前我们虽有《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等对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但是还没有形成针对不同领域干部分门别类进行考核的规范和办法。考核范围比较狭小,往往仅限于考核对象本单位的人员。从考核方法上看,平时考核少,集中性考核多;传统的测评、座谈多,而个别走访考核、追溯考核、信函考核等方法采用不够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考核工作的质量。
  第七,监督制约制度不够严密。在干部选任过程中,监督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只要是上级领导“看上的人”,包括一些“带病”的人,一般都可以通过合法程序提拔起来。同时监督机构不能独立于监督客体之外,对上级党委领导和组织部门领导的监督不敢较真,对下级党委组织部门的监督多是指导性监督,常常只能通过《条例》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群众举报的核实,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强制力有限。同时,在干部选任过程中,责任主体究竟应承担怎样的责任,对不履行责任应给予什么处理等也都没有明确规定。
  
  推进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干部选任制度改革既要着眼于构建完备的制度体系,注重整体推进,又要抓住关键环节,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力求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第一,按照岗能相适的原则,积极探索实行岗位任职资格证制度。首先,要制定科学精细的岗位职责标准,夯实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一方面,要依据岗位职责要求和干部成长规律,明确任职资格和条件,包括年龄、任职年限、经历、文化程度、培训情况、专业、身心健康状况等情况;另一方面,要细化岗位工作内容、职责、标准,并将其作为履职能力和任职资格考察的基本依据,增加干部选任的“刚性指标”,防止干部选任上的随意性,促进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提高干部工作公信度。一是科学界定提名人的责任和权力,规范干部选任初始提名程序,严格提名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提名的质量。二是完善民主推荐制度,建立不简单“以票取人”机制。根据代表性、知情度和相关性原则,科学界定参加民主推荐的人员, 创新考察手段,扩大考察范围,完善考察内容,提高考察质量。并制定明确不简单“以票取人”的认定情形、操作办法和程序,正确分析和运用推荐结果,真正做到既尊重民意,又不简单以票取人。三是加大公选领导干部的力度,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不断扩大公选干部在干部总量中的比重,推进公选干部的常态化、规范化和普遍化。创新公选考评方法,突出岗位特性,注重考知测能,解决公选中可能出现的高分低能、一考定输赢的问题。
  第三,健全干部考评机制,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一是进一步完善考评指标体系。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干部的岗位职责规范及能力要素标准,建立门类齐全、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简便实用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评体系,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实绩考核提供科学的依据。二是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考评主体。尤其要注重听取下级和服务对象的意见,着力推动干部考评由“官评官”向“内评”与“外评”、“上评”与“下评”相结合的转变。三是创新考评方式和手段,建立干部日常绩效考评档案。为全面准确评价干部提供客观依据,避免“一绩多用”的现象。同时,积极探索采取书面、谈话、调查问卷、网上评议等多种征求意见的方式,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增强干部考评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促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第四,强化和完善交流和退出制度。一是强化交流和退出制度的刚性要求,避免“一般”、“原则上”、“应该”等弹性用词的使用。二是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地方领导干部应尽量异地任职,特别是副职升任正职应该交流任职。三是疏通“出口”。完善不称职、不胜任干部的认定标准、程序和办法,并加大调整力度。同时,要完善干部调整后相关保障性配套措施,畅通干部“能下”的渠道。
  第五,深入推进干部选任监督制约制度的改革创新,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对干部选任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监督。一是在干部选拔之前,必须公布选拔职位、规则、监督方式,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二是在干部选拔过程中,对民主推荐、考察考核、讨论决策等环节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三是在干部选任后,必须及时向全社会进行任前公示。四是按照干部选任“四项监督制度”的要求,进一步细化责任追究的相关制度,严格落实干部选任工作的责任追究机制,明确责任追究的处罚标准和办法,强化对“四项监督制度”贯彻执行的制度约束,真正做到责任到人。(作者为抚顺市委党校党建教研室副教授、副主任)
其他文献
【摘要】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而不断向前推进的,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高等教育的目标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但在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高等教育的不公平问题、垄断性问题等。文章认为需要从法律角度针对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推进高等教育的法制化进程,使其规范化。  【关键词】高等教育 法律 不公平问题 垄断性问题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民主党派作为中国基本政治制度内的政治参与主体,在中国基本政治生活格局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要实现和扩大民主党派的有效政治参与,重点应该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加强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二是实现参与体制的制度化;三是加强基层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    随着政治文明建设的推进,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在中国基本政治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研究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问题也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由大城市回流到户籍所在的中小城市,这一现象称为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他们尝试建构一条“接替—融入”的市民化路径,该路径是他们对务工城市的生活境遇不断反思、调节的能动选择的结果,是他们“利益整合—发展理性”的行动逻辑的理性结果。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回流式”市民化 “接替—融入”路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民市民化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老一代农民工“
构建和谐社会决定了家人、邻里、劳资或者具有长期合作关系,契约关系的当事人之间纠纷解决。首先应当考虑社会效益的价值追求,以真正化解矛盾和纠纷。人民法院通过简易陪审团
目的:探讨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高频超声与低场MRI表现,并比较二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急性期跟腱部位闭合性损伤并均行超声及MRI检查的病例88例,以手术或临床综合诊断确诊的跟
目的:探讨皮肤骨膜肥厚症的X线特征及临床表现,提高对它的诊断水平.方法:对两院2007-2012年收治的4例病人进行回顾分析,分析其影像学表现、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并结合相关
北京历史性的胡同街巷格局,胡同-四合院的传统建筑形态,是北京旧城风貌的重要载体.其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于它和宫苑、庙宇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组成我国封建时代规模最大
目的:评价超声与透视相结合在经皮肾穿刺造瘘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不同原因所致的肾盂积水或积脓患者,采用在超声与透视相结合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结果:本组53例患
病例,男,33岁。因体检发现左叶甲状腺结节3年,近期复查结节增大收入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