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实现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发展,构建包括生态、经济、社会这三方面的综合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选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7-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进行绿色发展状况分析,结果是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发展协调度呈良好发展态势。
【关键词】内蒙古;绿色发展;协调度
随着中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为强烈,因此研究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尤为重要,能更好地为人民提供宜居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实现真正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笔者本着以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发展为研究出发点,选择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定量分析,希望为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经济与社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参考意义。
1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1研究方法
1.1.1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
在此选用极差法进行量化,再选用客观赋权中的熵值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若某项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这时该指标的权重也越大,对综合评价的影响也较为突出。
1.1.2耦合协调度模型
秉持研究生态、经济、社会三个系统因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关系,采用如下公式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
其中,C表示耦合度,D表示耦合协调度,T表示生态、经济、社会三系统的综合调和指数,、、分别表示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评价模型,a、b、c分别表示待定系数。
1.2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于2007-2018年的《内蒙古统计年鉴》,少量环境数据来自于《中国环境年鉴》,对部分缺失数据采用移动加权法进行合理量化。
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坚持建立指标体系的真实合理性、系统层次性、可获得性,基于大量有关指标体系建立与选取的研究基础,并综合内蒙古当地真实的生态、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构建绿色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共计29项指标,如表1。
3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发展变化分析
3.1内蒙古绿色发展水平分析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经济、社会三者的发展差距也在逐渐缩小。接下来将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发展水平状况划分年际进行分析。
2007年,内蒙古生态系统发展水平相对最高,比经济系统水平高0.0552,社会系统发展水平最低,与生态系统发展水平相差0.2439,处于生态优先、经济社会滞后阶段。说明此时生态保护较好,环境污染问题不凸显,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
2008-2016年,内蒙古经济系统增长较快,增长了0.2755,且明显高于生态、社会系统,三者的综合得分相差较大。生态系统表现为“V”形状曲线,在2010年达到最低值0.2745,然后逐年开始缓慢提升,在2017年达到0.6421,9年内增长了0.3267。社会系统曲线呈快速上升趋势,提高了0.4574。在此期间,第二产业增加值增加了4807.87亿元,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超过50%,恰好说明内蒙古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为全区经济增长做出来不可小觑的贡献。但是内蒙古工业快速发展离不开煤炭等自然资源的支撑作用,由于过度追求经济增长,给环境带来了同等甚至更加严重的危害,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企业排放大量工业污染物。同时经济发展带动了城市化进程,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而后期逐渐增强了环保意识以及加大了环保治理投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得到改善。
2017年,内蒙古生态系统得分小幅度领先于经济、社会系统,但三者的发展差距较小,经济发展水平有所下降,社会发展水平仍保持增长趋势,说明环境治理效果有所显现,经济产业结构正在优化和调整,全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18年,社會系统得分相比生态、经济系统较高,相差均值为0.0820。虽然生态发展水平有所下降,但三者逐步向良好的协调水平发展。正值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全区人民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内蒙古的生态会环境会逐年好转,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会给全区带来高质量发展,人民幸福感增强,全区绿色发展水平将稳速提升。
3.2内蒙古绿色发展协调度分析
2007-2018年,内蒙古耦合度值随着时间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由磨合阶段(2007年)到高水平耦合(2008-2018年)演变,耦合度均值高达0.95,系统间相互影响程度逐年增强。根据调查结果可以把内蒙古绿色协调发展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过度发展类的濒临失调-勉强协调(2007-2010年),这一阶段系统发展不均衡,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不高,且与生态、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同时生态综合得分也呈逐渐下降态势,致使全区协调发展水平偏低。内蒙古工业与城镇化进程加快,给生态环境产生了压力,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开始凸显。第二阶段:协调发展类的初级协调-良好协调(2011-2018年),三者开始逐步实现动态平衡,由初级协调到良好协调转变,相互影响程度加深,形成正向促进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十二五”期间,内蒙古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平稳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减轻,生态逐步得到恢复,以及全区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绿色发展协调度较高。
4结论
近年来,内蒙古绿色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不断变好,经济增长较为缓慢,社会发展水平增长较快。绿色发展协调度逐年提高,系统间相互影响程度逐年增强。在未来,内蒙古应更加注重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关系,治理好污染问题,保护好生态环境,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全区绿色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洪开荣,浣晓旭,孙倩.中部地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与比较分析[J].经济地理,2013,33(12):16-23.
[2]黄磊,吴传清,文传浩.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西部论坛,2017,27(04):83-92.
[3]田童,王博,王琪延.旅游休闲、社会经济、生态环保耦合协调发展——基于北京市数据的实证[J].商业经济研究,2019(24):169-174.
[4]蔡文静,夏咏,赵向豪.西北5省区“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及预测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12):219-227.
作者简介:
云娇(1995-),女,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
通讯作者:
姚凤桐(1966-),男,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内蒙古;绿色发展;协调度
随着中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为强烈,因此研究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尤为重要,能更好地为人民提供宜居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实现真正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笔者本着以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发展为研究出发点,选择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定量分析,希望为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经济与社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参考意义。
1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1研究方法
1.1.1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
在此选用极差法进行量化,再选用客观赋权中的熵值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若某项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这时该指标的权重也越大,对综合评价的影响也较为突出。
1.1.2耦合协调度模型
秉持研究生态、经济、社会三个系统因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关系,采用如下公式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
其中,C表示耦合度,D表示耦合协调度,T表示生态、经济、社会三系统的综合调和指数,、、分别表示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评价模型,a、b、c分别表示待定系数。
1.2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于2007-2018年的《内蒙古统计年鉴》,少量环境数据来自于《中国环境年鉴》,对部分缺失数据采用移动加权法进行合理量化。
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坚持建立指标体系的真实合理性、系统层次性、可获得性,基于大量有关指标体系建立与选取的研究基础,并综合内蒙古当地真实的生态、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构建绿色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共计29项指标,如表1。
3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发展变化分析
3.1内蒙古绿色发展水平分析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经济、社会三者的发展差距也在逐渐缩小。接下来将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发展水平状况划分年际进行分析。
2007年,内蒙古生态系统发展水平相对最高,比经济系统水平高0.0552,社会系统发展水平最低,与生态系统发展水平相差0.2439,处于生态优先、经济社会滞后阶段。说明此时生态保护较好,环境污染问题不凸显,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
2008-2016年,内蒙古经济系统增长较快,增长了0.2755,且明显高于生态、社会系统,三者的综合得分相差较大。生态系统表现为“V”形状曲线,在2010年达到最低值0.2745,然后逐年开始缓慢提升,在2017年达到0.6421,9年内增长了0.3267。社会系统曲线呈快速上升趋势,提高了0.4574。在此期间,第二产业增加值增加了4807.87亿元,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超过50%,恰好说明内蒙古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为全区经济增长做出来不可小觑的贡献。但是内蒙古工业快速发展离不开煤炭等自然资源的支撑作用,由于过度追求经济增长,给环境带来了同等甚至更加严重的危害,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企业排放大量工业污染物。同时经济发展带动了城市化进程,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而后期逐渐增强了环保意识以及加大了环保治理投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得到改善。
2017年,内蒙古生态系统得分小幅度领先于经济、社会系统,但三者的发展差距较小,经济发展水平有所下降,社会发展水平仍保持增长趋势,说明环境治理效果有所显现,经济产业结构正在优化和调整,全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18年,社會系统得分相比生态、经济系统较高,相差均值为0.0820。虽然生态发展水平有所下降,但三者逐步向良好的协调水平发展。正值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全区人民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内蒙古的生态会环境会逐年好转,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会给全区带来高质量发展,人民幸福感增强,全区绿色发展水平将稳速提升。
3.2内蒙古绿色发展协调度分析
2007-2018年,内蒙古耦合度值随着时间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由磨合阶段(2007年)到高水平耦合(2008-2018年)演变,耦合度均值高达0.95,系统间相互影响程度逐年增强。根据调查结果可以把内蒙古绿色协调发展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过度发展类的濒临失调-勉强协调(2007-2010年),这一阶段系统发展不均衡,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不高,且与生态、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同时生态综合得分也呈逐渐下降态势,致使全区协调发展水平偏低。内蒙古工业与城镇化进程加快,给生态环境产生了压力,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开始凸显。第二阶段:协调发展类的初级协调-良好协调(2011-2018年),三者开始逐步实现动态平衡,由初级协调到良好协调转变,相互影响程度加深,形成正向促进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十二五”期间,内蒙古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平稳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减轻,生态逐步得到恢复,以及全区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绿色发展协调度较高。
4结论
近年来,内蒙古绿色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不断变好,经济增长较为缓慢,社会发展水平增长较快。绿色发展协调度逐年提高,系统间相互影响程度逐年增强。在未来,内蒙古应更加注重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关系,治理好污染问题,保护好生态环境,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全区绿色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洪开荣,浣晓旭,孙倩.中部地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与比较分析[J].经济地理,2013,33(12):16-23.
[2]黄磊,吴传清,文传浩.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西部论坛,2017,27(04):83-92.
[3]田童,王博,王琪延.旅游休闲、社会经济、生态环保耦合协调发展——基于北京市数据的实证[J].商业经济研究,2019(24):169-174.
[4]蔡文静,夏咏,赵向豪.西北5省区“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及预测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12):219-227.
作者简介:
云娇(1995-),女,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
通讯作者:
姚凤桐(1966-),男,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