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承接了2017年度广东省学校德育科研课题、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7JKDY58 )为了配合《生活化德育模式研究》课题项目的深入研究,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对中职学生课堂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尝试提出几点对策。
我们的调查是以被调查学生本人在课堂上是否存在某种失范行为的问卷形式,在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一、二年级学生中开展。共随机抽样706名学生,其中来自农村的学生408人,城镇学生298人,男生303人,女生403人。通过对本次的样本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学习习惯上存在问题
706名被调查学生中,失范行为占比较高的集中在学习习惯上(详见表1.1)。
虽然学生对不良学习习惯认识准确,也认为这些行为会影响到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但在实际行动中,只有较少同学能完全约束自己的行为,上课说闲话、发呆、看课外书、睡觉、玩手机、游戏等问题还是经常性发生。(详见图1.2)
2.沉迷手机网络
调查显示,98%的学生在上课时让手机处于开机状态,而且有时不时关注手机动静、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不良习惯。为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学校在上课期间进行网络信号屏蔽,但收效甚微,没有网络信号时学生就玩非网络游戏。教师在上课前也花费较多时间整理教学秩序,例如提前收取学生手机,但学生对此抵触情绪较大,收齐手机对教师的保管压力也较大。
3.缺乏学习动力
在社会、学校、教师、家庭的错觉中,中职学生一直被认作成绩不好的代表,是教育的失败者,“学习吃力者” 的标签一旦贴上,导致学生们一系列的失范行为产生,他们延续一直以来的学习信心不足,没有学习目标,并认为读中职学校是得过且过,没有办法的选择,对未来择业、就业信心不足,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只求能够过得去,顺利拿个文凭,对学校的信任度较低,学习缺少动力和激情。(详见图1.3)
在对学习积极性的调查中,问题更为严峻,能做到课前预习的仅有不到2%,能做到课后复习的同学不到5%,较多同学认为中职学习没有必要预习和复习。调查中,当问及“在中职学习中,对绝大多数课程的听课效率?”,有38%的学生表示听课效率较为认真,偶尔走神,31%的学生表示听课挑重点听,19%的学生表示会看心情听课,11%的学生表示不会听课。中职学生课堂学习中,大部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忽视课堂学习,认为上课挑重点、看心情听听,或者不听课也问题不大,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们很容易从众,产生“厌学”情绪,出现“逃学”行为。在课堂学习中,多数同学反映课堂学习积极性不够、专注力不足,且有较多因素影响课堂学习动力。(详见图1.4)
表,是教育的失败者,“学习吃力者” 的标签一旦贴上,导致学生们一系列的失范行为产生,他们延续一直以来的学习信心不足,没有学习目标,并认为读中职学校是得过且过,没有办法的选择,对未来择业、就业信心不足,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只求能够过得去,顺利拿个文凭,对学校的信任度较低,学习缺少动力和激情。(详见图1.3)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导致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习动力不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以上原因外,一般还与个人成长学习经历、家庭背景因素、教师因素和学校软硬件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在调查教师对学习动力的影响中,也可看出,中职教师的能力素质和教育教学方式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中职教育与职业能力塑造密切相关,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会理论,还要会职业,而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欠缺,也要求教师不仅要懂知识,还要会传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说、多感官参与才能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避免学生的学习失范行为。除此之外,教师的个人魅力、敬业精神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能的重要一環。(详见图1.5)
1.自主学习能力差,不愿学习
约翰·洛克曾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而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也是课堂礼仪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的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是初中时的学习成绩偏中下游,因考不上高中才选择了中专。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调查问卷中也可以看出,87.4%的学生认为:“对学习不感兴趣”,这种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状态如果长期持续下去会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厌学。此外,调查问卷中显示:“上课交头接耳、搞小动作”占85.4%,“上课玩手机”占83.9%,“上课伏台睡觉”占73.1%, 这些不良的上课习惯,容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坚持听讲,很难接受到系统知识的学习。 2.学校因素
(1)学校管理不到位
学校已把德育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如开展生活化德育即养成周教育,但仍缺少全员参与机制,一般情况下是学生科和班主任主要担负着学生德育工作的重任。在中职学校,学生失范行为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其中就与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校风、班风、学校管理方式等环境对学生具有极大的行为感染作用。
课室环境的设置,诸如课室内的温度、色彩、课堂气氛、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等都会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课堂中温度适宜、色彩明亮、气氛融洽,学生就可能产生一种愉悦的感受和积极的情绪,从而减少问题行为。相反,如果课堂环境恶劣,空气不流通,课堂气氛紧张,学生就可能会感受到昏昏沉沉、懒懒散散的消极情绪,从而增加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学生的问题行为就会形成习惯,成为无意识行为。英国教育理论家曾对课桌椅的排列方式做过观察实验,结果显示,秧田式排列时,学生学习努力的程度是圆桌式的2倍,而坏习惯 (如心不在焉等) 的出现频率,则圆桌式是秧田式的3倍。由此可见,学生座位的编排方式对学生问题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
(2)教师对课堂认识不足
中职学校的学生,从小学、中学阶段就一直生活在“差生”的阴影下,得不到教师有效的关注、关心和关爱,日积月累形成了与教师疏远、不愿交流沟通,甚至对抗的不良个性特点,因此易对教师上课往往采取不合作态度。有些教师只关心班上个别表现好的学生,不关心表现差的学生,看不到学生的优点,对大多数学生总是吹毛求疵,态度生硬粗暴,主观武断,讽刺、侮辱、谩骂、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不一视同仁,这样就容易使班级产生分化、对立和紧张气氛,从而引起一些学生的问题行为。
3.家庭环境不容乐观,家庭教育缺失
(1)农村家庭环境
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农村户口的中职生家庭大多生活在农村或城中村,其父母靠务农、外出务工、做小生意等赚取生活费用。调查显示57.8%学生来源于农村,这类学生往往出身于不甚理想的家庭环境,其父母本身文化程度不高,不重视家庭教育,或者贫困,无法在子女的教育上进行投资,或者父母人格不健全,有59.8%的孩子仅和单方家长、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还有部分在亲戚家长大,缺少关爱,这些复杂因素给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并导致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形态迥异的各种不良心理品质。
(2)单亲家庭环境
在此次调查问卷中显示有60.8%的孩子处在破碎家庭中,父母离异或是单亲,父母关系紧张,互相推诿家庭责任,对孩子身心造成莫大伤害。家庭的不完整,或多或少会对孩子的性格和品行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对中职生来说,其缺失的不仅仅是家庭的完整,还有缺失的爱。单亲家庭中不稳定的结构、不健全的关系以及内部精神环境是使学生产生失范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
1.加强学生良好课堂行为的自我培养
课堂是中职生失范行为频繁发生的场所。学习动机不明确、自制力差、对课程不感兴趣、课堂环境的单调等都是中职生课堂失范行为发生的因素,表现为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玩手机、睡觉等),甚至出现逃课现象。首先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来分看,是因为中职生缺乏正确理想信念,导致学习动机不足。因此,中职生应该注重思想方面的修养与提高,正确认识理想信念对于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性,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要知道自己在校的目的是什么,主要任务又是什么,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其次,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来源于学生良好的自控能力。中职生也要对自己的课堂行为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严格要求。内因是主要原因,因此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强自己的控制能力,是提高课堂效率,减少失范行为的有力措施。第三,良好的课堂行为养成还需要教师、班级同学共同行动。
2.通过班会课,养成学生课堂自我管理能力
中职生处于青春期,渴望被他人认可和尊重,但是自身又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因而通过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在被人肯定的同时逐步加强自主管理能力。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可通过主题班会,制定班级规约等手段来加强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3.注重教师品德和个人魅力影响课堂教学
教师还要塑造自己良好的品德,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引导者,教师理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良好的个人品德可以提升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可以通过个人魅力来给学生带来榜样作用,从而达到改善学生课堂行为管理的目的。除了良好的品德和个人魅力,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多种形式授课,充分發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不是单纯的讲授,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本身。建立课堂督导机制,学校聘请专人对课堂进行随机督导,以每周小结的形式及时指出课堂存在的问题,并对表现好的班级和教师进行表扬。
4.家长更新成才观念,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是多元化,不再只依靠高学历和文凭,家长要及时更新观念,尊重孩子的想法,帮助孩子规划人生目标。现实中,很多家长送孩子就读职业学校往往只是因为孩子读不了高中,而孩子年纪太小又不能去工作,暂时放到学校打发时间,缺少对孩子成才的关注。职业学校是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在现在社会大有用武之地。因此,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专业学习,特别是课堂学习,帮助孩子一起分析怎样听好课,配合老师做好课堂管理。
[本文系2017年度广东省学校德育科研课题、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7JKDY58 )《生活化德育模式研究》的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魏家坚
一、问卷调查分析
我们的调查是以被调查学生本人在课堂上是否存在某种失范行为的问卷形式,在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一、二年级学生中开展。共随机抽样706名学生,其中来自农村的学生408人,城镇学生298人,男生303人,女生403人。通过对本次的样本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学习习惯上存在问题
706名被调查学生中,失范行为占比较高的集中在学习习惯上(详见表1.1)。
虽然学生对不良学习习惯认识准确,也认为这些行为会影响到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但在实际行动中,只有较少同学能完全约束自己的行为,上课说闲话、发呆、看课外书、睡觉、玩手机、游戏等问题还是经常性发生。(详见图1.2)
2.沉迷手机网络
调查显示,98%的学生在上课时让手机处于开机状态,而且有时不时关注手机动静、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不良习惯。为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学校在上课期间进行网络信号屏蔽,但收效甚微,没有网络信号时学生就玩非网络游戏。教师在上课前也花费较多时间整理教学秩序,例如提前收取学生手机,但学生对此抵触情绪较大,收齐手机对教师的保管压力也较大。
3.缺乏学习动力
在社会、学校、教师、家庭的错觉中,中职学生一直被认作成绩不好的代表,是教育的失败者,“学习吃力者” 的标签一旦贴上,导致学生们一系列的失范行为产生,他们延续一直以来的学习信心不足,没有学习目标,并认为读中职学校是得过且过,没有办法的选择,对未来择业、就业信心不足,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只求能够过得去,顺利拿个文凭,对学校的信任度较低,学习缺少动力和激情。(详见图1.3)
在对学习积极性的调查中,问题更为严峻,能做到课前预习的仅有不到2%,能做到课后复习的同学不到5%,较多同学认为中职学习没有必要预习和复习。调查中,当问及“在中职学习中,对绝大多数课程的听课效率?”,有38%的学生表示听课效率较为认真,偶尔走神,31%的学生表示听课挑重点听,19%的学生表示会看心情听课,11%的学生表示不会听课。中职学生课堂学习中,大部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忽视课堂学习,认为上课挑重点、看心情听听,或者不听课也问题不大,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们很容易从众,产生“厌学”情绪,出现“逃学”行为。在课堂学习中,多数同学反映课堂学习积极性不够、专注力不足,且有较多因素影响课堂学习动力。(详见图1.4)
表,是教育的失败者,“学习吃力者” 的标签一旦贴上,导致学生们一系列的失范行为产生,他们延续一直以来的学习信心不足,没有学习目标,并认为读中职学校是得过且过,没有办法的选择,对未来择业、就业信心不足,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只求能够过得去,顺利拿个文凭,对学校的信任度较低,学习缺少动力和激情。(详见图1.3)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导致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习动力不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以上原因外,一般还与个人成长学习经历、家庭背景因素、教师因素和学校软硬件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在调查教师对学习动力的影响中,也可看出,中职教师的能力素质和教育教学方式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中职教育与职业能力塑造密切相关,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会理论,还要会职业,而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欠缺,也要求教师不仅要懂知识,还要会传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说、多感官参与才能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避免学生的学习失范行为。除此之外,教师的个人魅力、敬业精神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能的重要一環。(详见图1.5)
二、中职学校学生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
1.自主学习能力差,不愿学习
约翰·洛克曾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而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也是课堂礼仪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的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是初中时的学习成绩偏中下游,因考不上高中才选择了中专。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调查问卷中也可以看出,87.4%的学生认为:“对学习不感兴趣”,这种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状态如果长期持续下去会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厌学。此外,调查问卷中显示:“上课交头接耳、搞小动作”占85.4%,“上课玩手机”占83.9%,“上课伏台睡觉”占73.1%, 这些不良的上课习惯,容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坚持听讲,很难接受到系统知识的学习。 2.学校因素
(1)学校管理不到位
学校已把德育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如开展生活化德育即养成周教育,但仍缺少全员参与机制,一般情况下是学生科和班主任主要担负着学生德育工作的重任。在中职学校,学生失范行为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其中就与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校风、班风、学校管理方式等环境对学生具有极大的行为感染作用。
课室环境的设置,诸如课室内的温度、色彩、课堂气氛、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等都会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课堂中温度适宜、色彩明亮、气氛融洽,学生就可能产生一种愉悦的感受和积极的情绪,从而减少问题行为。相反,如果课堂环境恶劣,空气不流通,课堂气氛紧张,学生就可能会感受到昏昏沉沉、懒懒散散的消极情绪,从而增加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学生的问题行为就会形成习惯,成为无意识行为。英国教育理论家曾对课桌椅的排列方式做过观察实验,结果显示,秧田式排列时,学生学习努力的程度是圆桌式的2倍,而坏习惯 (如心不在焉等) 的出现频率,则圆桌式是秧田式的3倍。由此可见,学生座位的编排方式对学生问题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
(2)教师对课堂认识不足
中职学校的学生,从小学、中学阶段就一直生活在“差生”的阴影下,得不到教师有效的关注、关心和关爱,日积月累形成了与教师疏远、不愿交流沟通,甚至对抗的不良个性特点,因此易对教师上课往往采取不合作态度。有些教师只关心班上个别表现好的学生,不关心表现差的学生,看不到学生的优点,对大多数学生总是吹毛求疵,态度生硬粗暴,主观武断,讽刺、侮辱、谩骂、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不一视同仁,这样就容易使班级产生分化、对立和紧张气氛,从而引起一些学生的问题行为。
3.家庭环境不容乐观,家庭教育缺失
(1)农村家庭环境
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农村户口的中职生家庭大多生活在农村或城中村,其父母靠务农、外出务工、做小生意等赚取生活费用。调查显示57.8%学生来源于农村,这类学生往往出身于不甚理想的家庭环境,其父母本身文化程度不高,不重视家庭教育,或者贫困,无法在子女的教育上进行投资,或者父母人格不健全,有59.8%的孩子仅和单方家长、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还有部分在亲戚家长大,缺少关爱,这些复杂因素给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并导致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形态迥异的各种不良心理品质。
(2)单亲家庭环境
在此次调查问卷中显示有60.8%的孩子处在破碎家庭中,父母离异或是单亲,父母关系紧张,互相推诿家庭责任,对孩子身心造成莫大伤害。家庭的不完整,或多或少会对孩子的性格和品行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对中职生来说,其缺失的不仅仅是家庭的完整,还有缺失的爱。单亲家庭中不稳定的结构、不健全的关系以及内部精神环境是使学生产生失范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中职学校学生课堂失范行为管理对策建议
1.加强学生良好课堂行为的自我培养
课堂是中职生失范行为频繁发生的场所。学习动机不明确、自制力差、对课程不感兴趣、课堂环境的单调等都是中职生课堂失范行为发生的因素,表现为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玩手机、睡觉等),甚至出现逃课现象。首先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来分看,是因为中职生缺乏正确理想信念,导致学习动机不足。因此,中职生应该注重思想方面的修养与提高,正确认识理想信念对于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性,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要知道自己在校的目的是什么,主要任务又是什么,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其次,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来源于学生良好的自控能力。中职生也要对自己的课堂行为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严格要求。内因是主要原因,因此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强自己的控制能力,是提高课堂效率,减少失范行为的有力措施。第三,良好的课堂行为养成还需要教师、班级同学共同行动。
2.通过班会课,养成学生课堂自我管理能力
中职生处于青春期,渴望被他人认可和尊重,但是自身又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因而通过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在被人肯定的同时逐步加强自主管理能力。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可通过主题班会,制定班级规约等手段来加强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3.注重教师品德和个人魅力影响课堂教学
教师还要塑造自己良好的品德,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引导者,教师理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良好的个人品德可以提升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可以通过个人魅力来给学生带来榜样作用,从而达到改善学生课堂行为管理的目的。除了良好的品德和个人魅力,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多种形式授课,充分發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不是单纯的讲授,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本身。建立课堂督导机制,学校聘请专人对课堂进行随机督导,以每周小结的形式及时指出课堂存在的问题,并对表现好的班级和教师进行表扬。
4.家长更新成才观念,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是多元化,不再只依靠高学历和文凭,家长要及时更新观念,尊重孩子的想法,帮助孩子规划人生目标。现实中,很多家长送孩子就读职业学校往往只是因为孩子读不了高中,而孩子年纪太小又不能去工作,暂时放到学校打发时间,缺少对孩子成才的关注。职业学校是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在现在社会大有用武之地。因此,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专业学习,特别是课堂学习,帮助孩子一起分析怎样听好课,配合老师做好课堂管理。
[本文系2017年度广东省学校德育科研课题、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7JKDY58 )《生活化德育模式研究》的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魏家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