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古罗马人下的“毒”?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p_dre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6年,在约旦西南部的费南河谷,有一处名为费诺的古罗马城市遗迹,在这里,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公共墓地。墓地位于火山岩形成的冲积扇上,年代可以追溯到拜占庭早期,大概公元4~5世纪,在这个小型公共墓地里,考古学家们一共挖掘出了36个古罗马人的骸骨。
  对骸骨的检测显示,大部分死者患上了关节炎,关节炎可能是因为年龄增长以及繁重的劳动。除了关节炎外,这些人的健康状况总体良好。然而,当研究者对骨头金属含量进行检测后,他们吃了一惊。
  研究结果表明,死者骨头里的铜浓度比现代人高70倍,铅浓度的平均值高15倍。
  在骨骼内流动的金属会扰乱钙羟磷灰石的形成,严重削弱骨的强度,导致关节炎,这可能是这些人得关节炎的一个原因。不仅如此,由于体内金属含量超标,研究者推测,这些人在生前可能饱受疾病的折磨,比如高血压、腹痛、急性肾小管衰竭等。
  那么,一千多年前,这些地区的人们为什么体内会有这么高的金属浓度呢?
  土壤作用?
  由于死者的年代久远,一个可能的影响因素是:死后土壤里的金属离子渗入到死者的骨头里。然而,这个公墓处在沙漠区域,死者埋在深层土壤里,水分流动而造成的重金属流动的可能性很低,所以不可能是死后造成的。
  为了确定不是土壤离子间的运动造成的,研究者检测了公墓沉积层的平均金属浓度,土壤里的铜含量为1.7mg/kg,铅含量为1.4mg/kg,死者骨头里铜含量与土壤的铜含量平均比为30.9:1,铅为30.4:1。显然这些死者体内的金属含量不会是土壤環境作用的结果,而应该是他们在工作中,或者生活环境里暴露于这些重金属污染物中。
  在古罗马,人们会使用铅来作为酒器和餐具的材料,比如使用有铅内衬的铜壶煮葡萄酒,不但避免了铜散发的怪味,还有一种特殊的甜味:在煮沸过程中,铅与酸性果汁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了醋酸铅。在无糖时代,这种醋酸铅的甜味备受古罗马人推崇,古罗马贵族曾流行喝铅粉葡萄汁。有人实验过古罗马人的煮酒方式,发现酒中铅浓度竟高达800mg/L,这意味着古罗马人摄取的铅严重超标,比美国环保署颁布的饮用水含铅标准高16000倍,那么,他们会不会是平时饮食了大量铅,才导致骨骼金属浓度超标呢?
  研究者曾对其他地方的98个古罗马人的骨架进行分析,发现他们的铅含量只有费南河谷死者骨头铅浓度的二分之一。更重要的是,这98个罗马人是典型的罗马中产阶级,他们富有,用得起金属制品。然而从费南河谷死者的墓穴中判断,他们陪葬品很少,骨骼损伤是因为劳作过度,所以并不富裕,这就排除了他们平时使用金属器皿导致金属中毒的可能性。
  7000年前的水污染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科学家研究发现,真正的原因是生活环境的污染。对该地区沉积物的分析表明,早在7000年前,这里的河流就出现了污染,这是迄今发现的人类最早制造的水污染。
  那么7000多年前,怎么会有环境污染呢?
  原来,墓地所在区域为约旦费南河谷,费南河谷位于死海以南,在以色列和约旦的分界线阿拉伯谷地的东边,这个区域曾经流淌着数条河流,海陆交通都很便利,而且铜矿丰富,易于开采。在古代,古罗马人在费南河谷建起了工业城市——费诺,费诺是古罗马铜开采和冶炼中心,整个费南河谷则是古罗马帝国最大的铜矿产区。
  在大约公元前5000年,这片区域已经开始了铜生产,铜矿开采和冶炼活动一直持续到公元4世纪,铜矿的生产为古罗马帝国提供了大量的建筑、军事、装饰材料。今天,在费南河谷从南到北10千米的范围内,仍然可以看到大量古代的熔炉、矿井和矿渣堆。
  早期铜生产的方法非常粗犷,整个过程污染很大。大量金属尘埃会进入大气中,废水排入水体,会影响水的质量,而直接排放的铜渣,含有如铜、铅、锌、镉、砷、汞和铊等金属元素,被植物和食草动物吸收后,会形成一条环境污染的食物链,这样,不仅是直接接触金属生产的矿工会暴露在有毒物质的环境中,整个费南河谷的居民都会因吸入粉尘和烟气,或者是食用金属含量超标的动植物造成体内金属含量超标。
  铜生产本身污染很大,而几千年的开采活动,更让这里变成了一个古代污染最严重的地区。研究者曾对4000年前~1500年前的古土壤进行金属含量分析,发现这片区域的土壤里的铜含量竟然高达11961mg/kg,铅含量则高达15205mg/kg。如果要保证农作物和植物正常生长,土壤铜含量的临界值应该小于等于400mg/kg,铅含量小于等于500mg/kg。对照这个标准,费南河地的土壤已经属于重度金属污染。
  据当时的文字记载:“这个乌烟瘴气的地方,甚至连犯罪分子都不愿意多待。”
  今天,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但这里干燥的麻黄科植物里,铜浓度依旧高达603mg/kg ,被污染的植物也影响了动物,这个地区的山羊骨骼的铅和铜浓度都超过了100mg/kg。现在散居在这一带的人主要依赖放牧山羊和绵羊生存,因而他们的传统食物中,铜和铅含量都很高。
  古代炼铜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在持续了7000年后,依旧还影响着今天当地人们的生活。这就警示我们今天如果不保护好环境,危害将会遗留几千甚至上万年,这不仅将会给地球造成伤害,而且对于人类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
其他文献
教科書里常常写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但事实上,周围的行星会使得太阳在那里做摇摆运动。  现在,天文学家们寻找系外行星,主要是通过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去探测凌星现象——当一颗行星在观测者面前经过它所围绕的恒星时,会遮挡住光线,恒星亮度就会变暗。不过,第一颗被发现的系外行星不是用凌星现象观测到的,而是用检测“摇摆”的方法找到的,即检测恒星受周围行星的影响引发摇摆产生的星光变化。但摇摆
期刊
這个巨型地面光学天文望远镜,将于2024年迎接“人生”中的第一束光,借此或许能解开生命及宇宙起源之谜。  望向深太空的强力新“眼睛”  2000年,欧洲天文学家希望能更清楚地看到最遥远的星系,但在操作一些大型望远镜的时候,比如加那利大型望远镜(位于大西洋加那利群岛)或者甚大望远镜(位于智利帕拉那山),它们能够识别宇宙中遥远的点(天体),却无法揭示其细节。所以,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理事会提出了一
期刊
在墨西哥奇瓦瓦沙漠之下掩藏着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晶洞,洞中许多美丽的大型水晶纵横交错。  沉睡的巨人  水晶洞所在的奈卡山脉矿藏丰富,尤其以银和铅最为丰富。2000年,两名矿工在挖掘矿井通道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然晶洞。  当你踏入洞中,会觉得有股热浪迎面而来。而接下来映入眼帘的则是一片令人着迷的神秘森林——一座由巨大的、相互交织的水晶柱所构建的奇幻迷宫。这个水晶洞长27米,高30
期刊
2013年2月的一个早晨,天气寒冷,美国密歇根州的奥姆斯特德带着她的斗牛犬到睡熊沙丘国家公园散步,这是她每天都会做的事情。然而,这一天她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她看到湖岸上莫名多出了几百个大大小小的雪球。她清楚地记得,昨天湖岸上并没有雪球。  2016年10月下旬,这些奇怪的雪球又出现了,不过这次是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西北部,位于北极圈内的鄂毕湾海岸。大量的雪球铺满了17千米长的海岸,这些雪球大的直径将
期刊
旅行到离地球数以万米的高空,是一件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不过,远离家人和朋友的孤单感、无聊感等一系列负面情绪也会相继而来。想象一下,如果在这个时候喝点小酒,是不是也可以放松心情?可惜的是,即便现在太空食物门类齐全,饮品清单里依旧没有酒。这是为什么呢?  一些人认为,在更高海拔的地方,空气会更稀薄,与此同时,血液中存在酒精时,会干扰血红蛋白对氧的吸收,结果是大脑和其他人体器官会获得更少的氧气,导致人体
期刊
1862年,考古生物学家发现了首个始祖鸟的遗骸,复原后发现这个史前生物大小及形状与喜鹊相似,它有着阔及圆的长翅膀及长尾巴,但它的颚骨上却又长有锋利的牙齿,脚上三趾都有弯爪,尾巴是骨质的,这些特征又正好和恐龙相似。始祖鸟化石成为了鸟类是由恐龙进化来的最有力证据。  那么,始祖鸟是从哪一类恐龙进化而来的呢?答案就是兽脚亚目恐龙,兽脚亚目与鸟类之间的共同点包括:脚掌有三趾、胸部上有“叉骨”、骨头充满空气
期刊
理論物理学界就像职业拳击赛一样,每位参赛选手都想挑战冠军。  拳击台的一个角落里坐着的是一位有着乱糟糟白发的老头,他就是我们的冠军爱因斯坦。他在1915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一直是描述引力的最好的理论。从提出到现在,始终未被打败。他的理论可以很漂亮地描述在大尺度下的宇宙运作的情况,不过有一个特别前提——宇宙中得存在一种看不见的物质——暗物质。  而在拳击台的另一角落里,则是我们最新的挑战者——荷兰物
期刊
大家是否还记得渡渡鸟的灭顶之灾。这种居住在岛国毛里求斯的笨拙呆萌的鸟类,在17世纪荷兰水手抵达那里后,逐渐走向灭亡。  以前的毛里求斯简直是鸟类的天堂,有茂密的森林、丰盛的食物,没有大型哺乳动物来掠食它们。于是,渡渡鸟“放弃”飞翔和防御能力,变得不能飞,甚至不再害怕陌生动物。因此,当人类侵略它们的家园时,渡渡鸟对于接下来如何生存这件事,是毫无准备的。  这是一个历史悲剧,可是世界各地仍旧在重演类似
期刊
你可曾想过海洋上的泡沫从哪里来?或者,为什么大海有时候很清澈,有时候却变成绿色或棕色,甚至有时候变成粉色?还有,海中大部分鱼主要吃什么呢?  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复杂,也不神秘,这幕后的操纵者就是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泛指生活于水中但缺乏有效移动能力的漂流生物。虽然它们可以在江河湖海里移动,但基本上都无法逆流而上。例如,水母就属于浮流生物,虽说游动能力很强,但也无法逆潮而动,所以有时我们会在
期刊
会飞的鸟怎么才能从树下到达树上?当然是飞上去了。但是在鸟类中却有一种“任性”的鸟,它们非要从树下走到树上,它们就是旋木雀。  旋木雀是一种分布广泛的鸟类,在欧洲、亚洲、北美和非洲都有分布。它们身上披着褐色、白色、棕色和黑色混杂的羽毛,体长12厘米左右,翅膀短且圆,因此不擅于飞行,只能进行短距离飞行。从外形上完全看不出它们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鸟不可貌相”——旋木雀是鸟类中的爬树高手,而且它们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