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教育现代化为动力,把教育优先发展放到突出位置,贯彻人才强国战略,真正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加快云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创新之举,既符合当代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又符合中央的精神,更符合云南的实际。笔者通过认真学习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以及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云南省如何抓实现代教育,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进行以下思考。
关键词:现代教育;科学发展
【分类号】G527
一、实现教育现代化,对加快云南现代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当今社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优先发展教育不仅成为了发达国家保持领先地位的法宝,同时也成为了发展中国家奋起直追的捷径。教育与人才培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
云南属于“边、山、少、穷”地区,由于教育落后,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人才状况难以适应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教育和科技发展水平不高成了制约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瓶颈。我省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与全国同步跨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优先引进教育人才,优先解决教育困难。重点应实施新校园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建设、普通高中建设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吸引更多的人才、技术等要素向云南聚集。这是通过发展现代教育,引领现代“三农”的发展,形成教育现代化、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四轮驱动”的良好局面,实现超常发展、跨越发展的最佳选择。
二、抓实现代教育,全面提升云南教育现代化水平
(一)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是云南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现代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是以受教育者为本体,以发展受教育者个性和培养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标,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平等的、民主的、互动的创新教育。临沧这样的贫困地区实现教育现代化,首先是要构建“一个价值”,即构建现代教育价值。其次是要明确“一个目标”,即以发展受教育者个性和培养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标。再次是要树立“两种理念”。一是树立终身教育与学习的理念;二是要树立现代办学理念。
(二)加强教育管理,是云南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构建人本管理体系,激发学校办学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学校管理要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管理转变,实现管理的“四化”:制度建设规范化;管理体系网络化;管理行为民主化;学校建设标准化和管理手段信息化。
(三)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云南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标志
提高教育质量,首要是构建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其次是要明确教育各个领域质量的内涵。基础教育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要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培养。高等教育要培育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作用。社会教育则要突出终身教育体系的特点,为现代化公民的发展提供条件。
(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云南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启动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深入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各学校的校本师资培训,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条件对教师进行岗位培训提高。大力加强骨干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培训,促进中小学名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和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推动人才强教、人才强校。评选教书育人楷模和教学名师,大力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
(五)保障教育公平,是云南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保障教育公平,首先是要扩大教育机会,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全市各族人民享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其次是要保障教育机会公平,要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根据城镇化进程、新农村建设和人口流动情况,按中学向县城转移、小学要向乡镇转移的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学校布局,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满足人人都能“上好学”的要求。
(六)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是云南教育现代化的内在动力
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探索公办学校多种办学形式,允许非政府机构通过公办民助、委托管理、合作办学等方式参与举办现有公办学校。鼓励公办学校之间,以及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之间联合组建教育集团。鼓励高中阶段公办学校集团化办学,借助优质教育资源改造薄弱学校。推动公办职业院校依托行业企业办学,鼓励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和培训。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七)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是云南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优化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围绕普及、公平、优质“三大目标”,落实规划、经费、公共资源“三个优先”,促进教育规模、结构、质量“三个协调”,着力构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相互衔接,协调发展,开放多元、高标准、高质量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三、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是云南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的迫切需要
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给云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教育等软实力建设与通道、贸易等硬件建设同等重要,《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要经过5至10年的努力,建好“一园三平台”,即国际教育家园、国际教育基础建设平台、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平台、国家教育交流合作平台。这是推动“桥头堡”和“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的需要,云南要立足和服务于这个大局,坚持开放办学、包容吸纳,加快全方位对外开放步伐,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方面全面加强国际合作,真正让教育成为云南推动“桥头堡”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人才支撑。
采取“送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搭建教师、学生对外交流学习平台。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的区域和资源优势,抓住将我省建成面向缅甸开放先行试验区的机遇,重点面向缅甸及南亚、东南亚国家,逐步扩大留学生规模。积极鼓励各级各类学校有计划的安排教师或教育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和交流任职、任教,聘请海外优秀专家学者和研究团队到我省开展教学科研,引进国际知名教育专家参与教育教学管理,为我省广大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通过扩大规模、整合资源,深化办学模式改革,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内涵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和加强与跨区域教育圈职业教育机构或企业的对接与合作,采取订单培养等方式,扩大招收国际、国内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实现合作共赢。开展云南边境特有民族语言教学,推动边境地区的对内对外交流。依托华文教育基地在境外积极开设孔子课堂,加大与缅甸及南亚、东南亚国家大学的交流合作,打造华文教育品牌。开设并扩大缅甸语、泰语专业,探索“2+1”模式,即:2年在云南院校学习,1年在缅甸、泰国学习,建成一批国际化合作学校。
关键词:现代教育;科学发展
【分类号】G527
一、实现教育现代化,对加快云南现代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当今社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优先发展教育不仅成为了发达国家保持领先地位的法宝,同时也成为了发展中国家奋起直追的捷径。教育与人才培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
云南属于“边、山、少、穷”地区,由于教育落后,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人才状况难以适应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教育和科技发展水平不高成了制约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瓶颈。我省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与全国同步跨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优先引进教育人才,优先解决教育困难。重点应实施新校园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建设、普通高中建设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吸引更多的人才、技术等要素向云南聚集。这是通过发展现代教育,引领现代“三农”的发展,形成教育现代化、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四轮驱动”的良好局面,实现超常发展、跨越发展的最佳选择。
二、抓实现代教育,全面提升云南教育现代化水平
(一)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是云南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现代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是以受教育者为本体,以发展受教育者个性和培养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标,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平等的、民主的、互动的创新教育。临沧这样的贫困地区实现教育现代化,首先是要构建“一个价值”,即构建现代教育价值。其次是要明确“一个目标”,即以发展受教育者个性和培养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标。再次是要树立“两种理念”。一是树立终身教育与学习的理念;二是要树立现代办学理念。
(二)加强教育管理,是云南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构建人本管理体系,激发学校办学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学校管理要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管理转变,实现管理的“四化”:制度建设规范化;管理体系网络化;管理行为民主化;学校建设标准化和管理手段信息化。
(三)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云南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标志
提高教育质量,首要是构建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其次是要明确教育各个领域质量的内涵。基础教育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要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培养。高等教育要培育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作用。社会教育则要突出终身教育体系的特点,为现代化公民的发展提供条件。
(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云南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启动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深入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各学校的校本师资培训,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条件对教师进行岗位培训提高。大力加强骨干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培训,促进中小学名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和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推动人才强教、人才强校。评选教书育人楷模和教学名师,大力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
(五)保障教育公平,是云南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保障教育公平,首先是要扩大教育机会,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全市各族人民享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其次是要保障教育机会公平,要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根据城镇化进程、新农村建设和人口流动情况,按中学向县城转移、小学要向乡镇转移的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学校布局,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满足人人都能“上好学”的要求。
(六)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是云南教育现代化的内在动力
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探索公办学校多种办学形式,允许非政府机构通过公办民助、委托管理、合作办学等方式参与举办现有公办学校。鼓励公办学校之间,以及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之间联合组建教育集团。鼓励高中阶段公办学校集团化办学,借助优质教育资源改造薄弱学校。推动公办职业院校依托行业企业办学,鼓励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和培训。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七)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是云南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优化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围绕普及、公平、优质“三大目标”,落实规划、经费、公共资源“三个优先”,促进教育规模、结构、质量“三个协调”,着力构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相互衔接,协调发展,开放多元、高标准、高质量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三、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是云南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的迫切需要
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给云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教育等软实力建设与通道、贸易等硬件建设同等重要,《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要经过5至10年的努力,建好“一园三平台”,即国际教育家园、国际教育基础建设平台、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平台、国家教育交流合作平台。这是推动“桥头堡”和“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的需要,云南要立足和服务于这个大局,坚持开放办学、包容吸纳,加快全方位对外开放步伐,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方面全面加强国际合作,真正让教育成为云南推动“桥头堡”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人才支撑。
采取“送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搭建教师、学生对外交流学习平台。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的区域和资源优势,抓住将我省建成面向缅甸开放先行试验区的机遇,重点面向缅甸及南亚、东南亚国家,逐步扩大留学生规模。积极鼓励各级各类学校有计划的安排教师或教育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和交流任职、任教,聘请海外优秀专家学者和研究团队到我省开展教学科研,引进国际知名教育专家参与教育教学管理,为我省广大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通过扩大规模、整合资源,深化办学模式改革,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内涵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和加强与跨区域教育圈职业教育机构或企业的对接与合作,采取订单培养等方式,扩大招收国际、国内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实现合作共赢。开展云南边境特有民族语言教学,推动边境地区的对内对外交流。依托华文教育基地在境外积极开设孔子课堂,加大与缅甸及南亚、东南亚国家大学的交流合作,打造华文教育品牌。开设并扩大缅甸语、泰语专业,探索“2+1”模式,即:2年在云南院校学习,1年在缅甸、泰国学习,建成一批国际化合作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