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对儿童各种良好习惯进行培养的重要阶段,其中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进行培养是极为关键的一项任务,从小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还深刻影响着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小学教师要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引起重视,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运用诸多有效方法,使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得以养成,本文主要对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习习惯;预习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要想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提到:“何为教育,简而言之,即把良好的习惯养成。”习惯和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最关键的是培养学习习惯,而非学习知识,成绩不稳定的学生,通常都是因为学习习惯不好。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树立榜样,营造良好氛围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即培养习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威信度较强,学生喜欢模仿教师的行为习惯。小学阶段的孩子经常说道:“我们老师这样说的。”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教师在要求学生把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基础上,自己也要讲良好的教学习惯养成,若是要求学生要使用直尺画直线,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用直尺画直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身榜样作用,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只有在这种学习环境中,才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師还应有意识地在学生中树立一些生活中的榜样,如针对上课认真听讲,课堂表现积极,遵守纪律的学生,应及时在班上进行表扬,以便于其他同学积极模仿,养成习惯。教师应及时表扬行为较好的学生,同时要在班上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讨论氛围。并且家长和教师也要对自己的言行予以注重,发挥表率作用,不能让孩子染上自己的不良习惯。
二、层层深入,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不能急于求成,其是一个由简到繁,慢慢形成的过程[1]。因此我们要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的具体情况,和能力增长的需要相结合,循序渐进,逐渐把具体的行之有效的要求提出,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稳定、持续发展。若是要让学生把专心听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等简单可行的学习习惯养成,教师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反复强调和教育,在年龄的不断增长、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学习水平的提升下,学生的习惯会逐渐发生变化,就农村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中一些父母长时间在外打工,不能在孩子身边照顾他们,更多的习惯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如用于回答问题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和阅读习惯等,都是一步步慢慢养成的。
三、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较强的自制力,很容易形成一些良好习惯,但同时也很容易消退,只有熟练后才能形成习惯。因此,在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和标准讲清楚后,要严格要求他们,反复训练到巩固为止。如,要求学生把良好的预习习惯养成,就必须要求他们天天进行预习,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预习情况进行相互交流,每天都这样,自然就能慢慢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同时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把学生的学习意识增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将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展开教育和训练,如就习惯不好的学生,首先应把“坏”习惯纠正,积极鼓励那些自尊心强的学生,重点把“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讲明,给予学生引导,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学生而言,应着重在课堂上展开,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时在反复强化训练和实践的过程中,各学科教师之间以及家长和教师之间、班和班之间要积极进行配合,保持相同的步伐。
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善于质疑问难
教师要求学生展开自主学习,首先要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反思、质疑问难等[2]。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都会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是不是都听懂了?”而学生的额回答一般都是:“没有了!”“听懂了!”但实际上,通过学生的作业就能将他们真实的学习情况显示出来。学生不敢提问,让他们在课堂中总是扮演着观众的角色。相较于解决问题来说,提出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而所有能力的形成都需要长期的培养,这离不开教师的悉心引导,积极鼓励和耐心指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多针对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提问。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主动将问题的所在意识到,就会用一种困惑、怀疑、探究的心理状态展开积极思考,不断地把问题提出,进而想方设法解决问题,逐步把质疑问难的习惯养成。
结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习惯如同我们生命枝头上绽放的小花,学生能不能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直接影响着他们能不能取得成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今后能够在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关键。所以,为了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农村小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原有华.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与研究[J]. 新课程(小学), 2017(3).
[2]姚洪才.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J]. 作文成功之路(上), 2017(3):5-5.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习习惯;预习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要想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提到:“何为教育,简而言之,即把良好的习惯养成。”习惯和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最关键的是培养学习习惯,而非学习知识,成绩不稳定的学生,通常都是因为学习习惯不好。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树立榜样,营造良好氛围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即培养习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威信度较强,学生喜欢模仿教师的行为习惯。小学阶段的孩子经常说道:“我们老师这样说的。”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教师在要求学生把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基础上,自己也要讲良好的教学习惯养成,若是要求学生要使用直尺画直线,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用直尺画直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身榜样作用,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只有在这种学习环境中,才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師还应有意识地在学生中树立一些生活中的榜样,如针对上课认真听讲,课堂表现积极,遵守纪律的学生,应及时在班上进行表扬,以便于其他同学积极模仿,养成习惯。教师应及时表扬行为较好的学生,同时要在班上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讨论氛围。并且家长和教师也要对自己的言行予以注重,发挥表率作用,不能让孩子染上自己的不良习惯。
二、层层深入,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不能急于求成,其是一个由简到繁,慢慢形成的过程[1]。因此我们要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的具体情况,和能力增长的需要相结合,循序渐进,逐渐把具体的行之有效的要求提出,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稳定、持续发展。若是要让学生把专心听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等简单可行的学习习惯养成,教师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反复强调和教育,在年龄的不断增长、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学习水平的提升下,学生的习惯会逐渐发生变化,就农村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中一些父母长时间在外打工,不能在孩子身边照顾他们,更多的习惯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如用于回答问题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和阅读习惯等,都是一步步慢慢养成的。
三、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较强的自制力,很容易形成一些良好习惯,但同时也很容易消退,只有熟练后才能形成习惯。因此,在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和标准讲清楚后,要严格要求他们,反复训练到巩固为止。如,要求学生把良好的预习习惯养成,就必须要求他们天天进行预习,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预习情况进行相互交流,每天都这样,自然就能慢慢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同时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把学生的学习意识增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将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展开教育和训练,如就习惯不好的学生,首先应把“坏”习惯纠正,积极鼓励那些自尊心强的学生,重点把“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讲明,给予学生引导,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学生而言,应着重在课堂上展开,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时在反复强化训练和实践的过程中,各学科教师之间以及家长和教师之间、班和班之间要积极进行配合,保持相同的步伐。
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善于质疑问难
教师要求学生展开自主学习,首先要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反思、质疑问难等[2]。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都会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是不是都听懂了?”而学生的额回答一般都是:“没有了!”“听懂了!”但实际上,通过学生的作业就能将他们真实的学习情况显示出来。学生不敢提问,让他们在课堂中总是扮演着观众的角色。相较于解决问题来说,提出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而所有能力的形成都需要长期的培养,这离不开教师的悉心引导,积极鼓励和耐心指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多针对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提问。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主动将问题的所在意识到,就会用一种困惑、怀疑、探究的心理状态展开积极思考,不断地把问题提出,进而想方设法解决问题,逐步把质疑问难的习惯养成。
结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习惯如同我们生命枝头上绽放的小花,学生能不能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直接影响着他们能不能取得成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今后能够在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关键。所以,为了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农村小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原有华.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与研究[J]. 新课程(小学), 2017(3).
[2]姚洪才.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J]. 作文成功之路(上), 2017(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