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光晃得让人睁不开眼,直直地洒在海面上。远处几艘快艇飞速掠过,将晶白耀眼的贝壳般海面划出两行鲜明的痕迹。白云层层叠叠堆在一起,砌出天与海的界线。软绵绵的细沙滩上几个光溜溜的孩子在跟浪花玩耍:潮退他们就追,浪来他们就逃。不远处树荫下乘凉的本地人,倚在竹草编织成的席子上,皆是古铜色的肤色和瘦削的身材,满脸惬意,用方言大声交谈着。海浪的咸湿味随风飘散,包裹着被太阳晒得发烫的脸颊。这样好的天气还等什么,我戴上泳镜就纵身跳入了海水中。
海水不像想象中那般温暖,皮肤触及即有种挥之不去的黏稠感。呼吸逐渐变得沉重,耳膜也被压迫着,能清晰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外界的一切变得模糊,像是被大海霸道地切断了与周遭的联系。往前游了几米,整个人却不断在下沉,愈发沉重。低下头一看,竟是深不见底的墨绿色。几条细长的不知名的蓝黑相间的小鱼绕着珊瑚打着转,海葵一张一合,露出毛毯般的后脑勺。赤裸的脚底触碰到了粗糙的礁石,长相似含羞草般的海菊花却是一点都不害羞,借势爬到了脚踝上,斫斫刺刺,甩也甩不开。一不小心,脚趾踢到了一只巨型海螺,揪心的疼。越往深处,海水越凉,眼前的景色慢慢模糊,渐渐凝聚成了一片纯蓝,就像是盯着一只逐渐放大蓝色的瞳孔,身体越来越轻……
打了个寒噤,从梦中挣扎着醒来。方才发现自己从座位上滑到了地上,并在狭窄的车厢边角睡着了。太阳早已落山。由黄转红的霞光洒满天际,苍穹的胭脂映在车窗外如镜的湖面上。云朵在火红的晚霞幕布上投下了影子,就像海洋中的冰山,漂浮在一片无边无际之中。远处,巍峨的山林守护着周遭一切。近处,所有的事物都一闪而过,留下无限遐想:一辆还在劳作的收割机;一只晃悠着吃草的老牛;几间顶着避雷针的小木屋,如玩具城中的积木。火车还在前进着……
16个小时的过夜车简直就是灾难,我在心里暗暗发誓,就此一次,下次再也不会来。
这是一节6人的车厢。我刚上车的时候还空无一人,便把行李胡乱堆在座位上。待我醒来时,才发现身边已坐了一对情侣,而我的行李也被整齐地摆放在头顶的行李架上。见我醒来,女孩便往男友那边靠了靠,冲我淡淡一笑。我有些不好意思——还不知道刚才睡成什么样子,统统被他们尽收眼底了。
打开电脑,挑了一部电影,戴上耳机。眼神却总情不自禁落在他们身上。女孩很漂亮,细长的眉毛,白净的皮肤,高挺的鼻梁。乌黑如绸缎般的头发被随意绑了起来束在脑后,几根散发落在脸颊上,与微翘的下巴一起,勾成一道完美的弧线。她慵懒地靠在男友怀里,心不在焉地捧着手机看着视频,时不时抬头看一眼男友——男孩也长得很漂亮,长长的睫毛,深邃的眼睛天衣无缝地搭配在凛然正气的国字脸上,五官协调。他正在看一本书,我偷瞄了一眼封面,是林语堂的《庐山草堂记》。每当女友抬头看他时,他便宠溺一笑,腾出一只手将女友散落的头发拨到她耳朵后面去。
罗马时代的人认为“灵魂寄居在头发上”,因此很少洗头。到了18世纪后半期,法国王族喜好用缎带和发带装饰发型,发饰材质多半使用黄金和珐琅质,具有保护头发的作用。而古埃及人也会用混合了油脂的香料涂抹在发饰上。时间一久,油脂就会溶化,滴落在上衣的亚麻布料中。如此一来,肩线就会被完全濡湿,诱使人们进入迷醉的状态。
不知是女孩光泽的黑发实在过于诱人,还是他们举手投足间营造的氛围感染了我,半睡半醒的我竟也感到进入了一种迷醉的状态。
旅行途中总会见到各色各样的年轻情侣:大多都打扮得光鲜亮丽,浓妆淡抹。有兴奋而又聒噪的,叽叽喳喳有说有笑;也有为了旅途中的不愉快而置气的,不发一言气氛紧张;还有的疲惫不堪,相依而眠。而像这样安静地做着各自的事情,却又能时刻感受到对方存在的默契我却是第一次见到。这就是安全感吧:彼此作为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无论神游何处,只要牵着对方的手,随时都可从梦中脱身。
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了后半夜,在第三次被查票员叫醒后我已经毫无睡意。那对情侣似乎在前半夜已经下车,正如他们上车时一般悄无声息。唯有女孩喝过的一罐饮料被弃在座位前的垃圾袋中,吸管随着列车的颠簸微微颤动着。
我拉开车厢滑门,空无一人的走道,白炽灯不安地闪烁着。玻璃窗上映出自己的面庞:浮肿的眼睛,水土不服而过敏的脸,凌乱无比的头发,干燥起皮的嘴唇。
就像每一段看似美满的婚姻背后都有数以百次的争吵一样。也许仅仅是争论晚上出去散步还是在家看电视;或者洗好的衣服谁去晾晒;又或者冬天该不该吃冰激凌——每一段看似美好的旅途背后的辛酸也都很少被人提及。人们总是乐于展示惊艳如画的风景,异国情调的纪念品或者是津津乐道的旅途趣事,并选择性地忽略了:也许坐上3个小时的火车,走了5公里山路,脚后跟磨出了3个水泡才拍出了一张山顶风光照,随后又因为要赶回去的末班车不得不仅在山顶停留了十分钟便匆匆下山;又或者因为水土不服导致皮肤过敏,便秘三天,面对镜头时却不得不一扫苦相,勉强挤出合景的灿烂笑容。为什么明知旅途中会遭遇种种不顺心和烦躁,出远门的欲望却还总是强烈吸引着我们?也许正是这种无法预知感,才是它魅惑人心的地方吧。
旅游如此,婚姻如此,友情也如此。皆是因为不了解而在一起,又因为了解而离开。
列车进站,天空泛出鱼肚白。站台上挤满了行色匆匆的过客,拖着沉重的箱子。汗臭味弥散在空气中,带着黏稠感,挥之不散。前拥后挤,一个不留神,从台阶上摔了下去,跌坐在地上。脚踝似是扭伤了,疼得龇牙咧嘴。人来人往,大家淡漠地看着我,从我身边绕过。一瘸一拐走出站台,再也迈不开一步。索性坐在地上。这是个陈旧的车站,至少有50年的历史了,墙体剥落,玻璃门泛着毛边。朝阳打在远处平房的屋顶上,折射出奇怪的金色。路上的行人,皆是目不斜视,直直地向前走着。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前方是什么?如果他们不知道将要面对何物,又何必这样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还拖着沉重的大箱子,拎着大包小包,甚至顾不得擦一下头上的汗珠。
至少就黑格尔看来,万物的终点就是死亡,“除死无大事”。而死亡总是不幸的,所以万物的终点便是不幸,那么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街上的行人,皆是走向不幸。既知会不幸,那为何还要向前走?也许正是这样,才是真正的不幸吧。
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知道自己会死亡又何尝不是一件幸运的事。动物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死,而人不同,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最后会死去,所以死亡恰恰是人自由意志的体现。人可以选择死,可以主动地去死,这是人尊严的一种表达形式。死亡满足了人的骄傲。
所以让我说,在人生的路上,死亡并非真的不幸。真正不幸的该是命运吧。很早以前,古希腊人就告诉我们,哪怕是神也逃脱不了命运。因为命运无正义,无公理,也无目的。就像木心先生说的,“对之不可思,遇之不能避。”
我们都是被命运驱赶着,背着包,提着箱子,匆匆向前走着的过客罢了。我们永远在路上,直到精疲力竭。
又是一辆列车进站,喧嚣声渐起,稀落的人流重又变得拥挤。
海水不像想象中那般温暖,皮肤触及即有种挥之不去的黏稠感。呼吸逐渐变得沉重,耳膜也被压迫着,能清晰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外界的一切变得模糊,像是被大海霸道地切断了与周遭的联系。往前游了几米,整个人却不断在下沉,愈发沉重。低下头一看,竟是深不见底的墨绿色。几条细长的不知名的蓝黑相间的小鱼绕着珊瑚打着转,海葵一张一合,露出毛毯般的后脑勺。赤裸的脚底触碰到了粗糙的礁石,长相似含羞草般的海菊花却是一点都不害羞,借势爬到了脚踝上,斫斫刺刺,甩也甩不开。一不小心,脚趾踢到了一只巨型海螺,揪心的疼。越往深处,海水越凉,眼前的景色慢慢模糊,渐渐凝聚成了一片纯蓝,就像是盯着一只逐渐放大蓝色的瞳孔,身体越来越轻……
打了个寒噤,从梦中挣扎着醒来。方才发现自己从座位上滑到了地上,并在狭窄的车厢边角睡着了。太阳早已落山。由黄转红的霞光洒满天际,苍穹的胭脂映在车窗外如镜的湖面上。云朵在火红的晚霞幕布上投下了影子,就像海洋中的冰山,漂浮在一片无边无际之中。远处,巍峨的山林守护着周遭一切。近处,所有的事物都一闪而过,留下无限遐想:一辆还在劳作的收割机;一只晃悠着吃草的老牛;几间顶着避雷针的小木屋,如玩具城中的积木。火车还在前进着……
16个小时的过夜车简直就是灾难,我在心里暗暗发誓,就此一次,下次再也不会来。
这是一节6人的车厢。我刚上车的时候还空无一人,便把行李胡乱堆在座位上。待我醒来时,才发现身边已坐了一对情侣,而我的行李也被整齐地摆放在头顶的行李架上。见我醒来,女孩便往男友那边靠了靠,冲我淡淡一笑。我有些不好意思——还不知道刚才睡成什么样子,统统被他们尽收眼底了。
打开电脑,挑了一部电影,戴上耳机。眼神却总情不自禁落在他们身上。女孩很漂亮,细长的眉毛,白净的皮肤,高挺的鼻梁。乌黑如绸缎般的头发被随意绑了起来束在脑后,几根散发落在脸颊上,与微翘的下巴一起,勾成一道完美的弧线。她慵懒地靠在男友怀里,心不在焉地捧着手机看着视频,时不时抬头看一眼男友——男孩也长得很漂亮,长长的睫毛,深邃的眼睛天衣无缝地搭配在凛然正气的国字脸上,五官协调。他正在看一本书,我偷瞄了一眼封面,是林语堂的《庐山草堂记》。每当女友抬头看他时,他便宠溺一笑,腾出一只手将女友散落的头发拨到她耳朵后面去。
罗马时代的人认为“灵魂寄居在头发上”,因此很少洗头。到了18世纪后半期,法国王族喜好用缎带和发带装饰发型,发饰材质多半使用黄金和珐琅质,具有保护头发的作用。而古埃及人也会用混合了油脂的香料涂抹在发饰上。时间一久,油脂就会溶化,滴落在上衣的亚麻布料中。如此一来,肩线就会被完全濡湿,诱使人们进入迷醉的状态。
不知是女孩光泽的黑发实在过于诱人,还是他们举手投足间营造的氛围感染了我,半睡半醒的我竟也感到进入了一种迷醉的状态。
旅行途中总会见到各色各样的年轻情侣:大多都打扮得光鲜亮丽,浓妆淡抹。有兴奋而又聒噪的,叽叽喳喳有说有笑;也有为了旅途中的不愉快而置气的,不发一言气氛紧张;还有的疲惫不堪,相依而眠。而像这样安静地做着各自的事情,却又能时刻感受到对方存在的默契我却是第一次见到。这就是安全感吧:彼此作为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无论神游何处,只要牵着对方的手,随时都可从梦中脱身。
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了后半夜,在第三次被查票员叫醒后我已经毫无睡意。那对情侣似乎在前半夜已经下车,正如他们上车时一般悄无声息。唯有女孩喝过的一罐饮料被弃在座位前的垃圾袋中,吸管随着列车的颠簸微微颤动着。
我拉开车厢滑门,空无一人的走道,白炽灯不安地闪烁着。玻璃窗上映出自己的面庞:浮肿的眼睛,水土不服而过敏的脸,凌乱无比的头发,干燥起皮的嘴唇。
就像每一段看似美满的婚姻背后都有数以百次的争吵一样。也许仅仅是争论晚上出去散步还是在家看电视;或者洗好的衣服谁去晾晒;又或者冬天该不该吃冰激凌——每一段看似美好的旅途背后的辛酸也都很少被人提及。人们总是乐于展示惊艳如画的风景,异国情调的纪念品或者是津津乐道的旅途趣事,并选择性地忽略了:也许坐上3个小时的火车,走了5公里山路,脚后跟磨出了3个水泡才拍出了一张山顶风光照,随后又因为要赶回去的末班车不得不仅在山顶停留了十分钟便匆匆下山;又或者因为水土不服导致皮肤过敏,便秘三天,面对镜头时却不得不一扫苦相,勉强挤出合景的灿烂笑容。为什么明知旅途中会遭遇种种不顺心和烦躁,出远门的欲望却还总是强烈吸引着我们?也许正是这种无法预知感,才是它魅惑人心的地方吧。
旅游如此,婚姻如此,友情也如此。皆是因为不了解而在一起,又因为了解而离开。
列车进站,天空泛出鱼肚白。站台上挤满了行色匆匆的过客,拖着沉重的箱子。汗臭味弥散在空气中,带着黏稠感,挥之不散。前拥后挤,一个不留神,从台阶上摔了下去,跌坐在地上。脚踝似是扭伤了,疼得龇牙咧嘴。人来人往,大家淡漠地看着我,从我身边绕过。一瘸一拐走出站台,再也迈不开一步。索性坐在地上。这是个陈旧的车站,至少有50年的历史了,墙体剥落,玻璃门泛着毛边。朝阳打在远处平房的屋顶上,折射出奇怪的金色。路上的行人,皆是目不斜视,直直地向前走着。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前方是什么?如果他们不知道将要面对何物,又何必这样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还拖着沉重的大箱子,拎着大包小包,甚至顾不得擦一下头上的汗珠。
至少就黑格尔看来,万物的终点就是死亡,“除死无大事”。而死亡总是不幸的,所以万物的终点便是不幸,那么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街上的行人,皆是走向不幸。既知会不幸,那为何还要向前走?也许正是这样,才是真正的不幸吧。
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知道自己会死亡又何尝不是一件幸运的事。动物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死,而人不同,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最后会死去,所以死亡恰恰是人自由意志的体现。人可以选择死,可以主动地去死,这是人尊严的一种表达形式。死亡满足了人的骄傲。
所以让我说,在人生的路上,死亡并非真的不幸。真正不幸的该是命运吧。很早以前,古希腊人就告诉我们,哪怕是神也逃脱不了命运。因为命运无正义,无公理,也无目的。就像木心先生说的,“对之不可思,遇之不能避。”
我们都是被命运驱赶着,背着包,提着箱子,匆匆向前走着的过客罢了。我们永远在路上,直到精疲力竭。
又是一辆列车进站,喧嚣声渐起,稀落的人流重又变得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