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患有脑卒中疾病的很多患者在治疗后会出现言语障碍,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在临床上对于卒中后失语症患者一般需要进行康复治疗,采用的方法有很多,采取哪一类方法更加有效还待商定。本文对卒中后失语症的康复治疗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为临床康复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卒中后失语症;康复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DOI】
脑卒中疾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根据大量研究结果显示,该类疾病容易导致中老年人出现残疾等情况,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脂血癥以及高血压等,除此之外,导致发生脑卒中疾病的危险因素中还包括心理社会因素,患有脑卒中疾病的患者在治疗后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失语症便是最为常见的一类,根据大量数据显示,约有56-69%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失语症等情况,失语不但会影响患者的正常交流,还会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对失语症患者进行积极地康复治疗十分必要。本文对卒中后失语症的康复治疗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失语症康复机制
一般认为,失语症的康复密切相关于优势半球病灶周围组织的功能重塑,你部分学者证实基于病灶周围区假说进行的康复靶区神经调节技术有效。然而,在失语症康复中右脑所起到的代偿作用在现阶段还未达成共识,因此衍生出了两类说法,即去抑制假说以及偏侧化转换假说。一方面,在损伤优势半球后,对侧半球镜像区可以对部分受损的语言功能发挥代偿作用,另一方面,过度活跃的大脑右半球同源脑区会对左半球语言环路功能的恢复加以阻碍。总而言之,要想恢复失语症的语言功能便是要完成侧镜像语言功能区的转移工作,或者完成重塑同侧周围组织的功能,要想恢复更为复杂的语言,则需要重塑和联络双侧半球相关语言功能区。往往这种“语言网络”的恢复是一种自发的过程,也是可以反映行为训练的过程,因此恢复语言功能必不可少的途径便是与任务相关的语言训练。
2 物理治疗
2.1 经颅直流电刺激
该技术是一类脑刺激技术,该项技术操作简单便捷、具有较小的副作用以及非侵入性。在近些年来,此技术与常规语言训练相结合,被临床上广泛应用。在工作时,该项技术通过1-2mA微弱的电流来对阳极兴奋、阴极抑制等神经元兴奋性进行调节,最终来对神经活动进行调节,以此来达到治疗的目的。经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发现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改善失语症是通过改善构音障碍、词汇障碍以及沟通障碍三个方面来进行的,一般认为经颅直流电刺激的疗效相关于相关功能区白质纤维束的联络的完整性。使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同样可以改善未进行训练的语言能力,但是关于此方面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在进行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治疗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时,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可以对刺激靶点加以明确,同时根据语言评估结果来对患者的语言加工模块进行明确,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对应的治疗区域,这与卒中后失语症精准诊断以及精准康复的理念相符合。
2.2 经颅磁刺激技术
经颅磁刺激技术是一项可以将大脑皮质生理进行无创性改变的技术。该类技术的作用部位为患者的脑部,通过磁场对大脑进行穿透后可以诱导出电场,通过将感应电流加以产生,以此来将皮质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加以改变,进而出现很多生理反应,最终将脑代谢以及脑电活动进行影响[1]。同理,对脑言语功能区使用经颅磁刺激技术也会对脑代谢以及脑电活动产生影响,对脑功能区加以激活,进而恢复言语功能。
2.3 低频脉冲电刺激
在疾病康复治疗中,低频脉冲电刺激被广泛地应用,它的主要机制为通过刺激神经细胞或者肌肉细胞,使得刺激达到阈值后,进而产生动作电位,随后再向相应的组织加以传递,使之通过运动以及感觉等方式加以体现。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可以在脑言语功能的体表投影区进行电刺激作用,通过对被刺激区域大脑皮层的功能神经细胞的兴奋以及抑制过程进行调整,从而进行直接或者反射性地影响,对大脑言语功能区进行激活,将脑电活动加以改善,最大限度地减轻脑水肿等情况,促进恢复病灶,将周围组织的代偿作用进行加强。
2.4 动作观察疗法
个体观察和执行动作可以将皮质中的“动作观察-执行匹配机制”的神经元系统,即镜像神经元系统进行激活。其中理论基础为镜像神经元系统,此康复方法要求患者在进行训练时对视频中的动作进行仔细观察与模仿,对动作名称进行仔细聆听和复述。此项治疗方法可以在对失语症加以改善的同时,还可以将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的自发表达以及复述能力有效提高,其作用机制为颞上沟皮质区、Broca区、下顶叶、腹侧前运动皮质等相关语言功能区与负责理解和感知、执行以及运动计划的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吻合程度较高,可以通过对上肢及口唇活动、口语、手势语等观察并执行来进一步激活镜像神经元系统。然而由于筛选的条件、准入标准、观察指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且样本量存在不足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均导致了结果的不一致。在未来需要使用大样本以及高质量的对照随机试验来对镜像神经元系统的作用以及疗效机制加以阐明。
2.5 音乐音调治疗法
现阶段,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的康复治疗方法中,音乐音调治疗法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此类康复治疗方法的基础为重音、节奏以及旋律等,主要是指导患者聆听熟悉的旋律,可以使得患者联想到与旋律密切相关的歌词,将患者的理解力加以提高,促进恢复患者的语言功能。部分学者便采用了此类康复治疗方法,研究中对失语症患者采取音乐音调治疗法,并且对言语功能区激活程度变化情况通过脑磁图扫描技术,发现经过音乐音调治疗法治疗后,患者的左侧大脑半球的活性出现了显著增强的情况,且患者出现了明显的言语功能改善,此研究不仅证实了音乐音调治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而且还可以证实此类康复治疗方法是通过对左侧大脑半球来进行激活来对言语功能加以改善的[2]。除此之外,部分患者还通过结合刺激法来进行治疗,一般需要为患者播放患者熟悉的音乐以及歌曲等来进行理解、复述以及命名方面的训练,患者相比于训练初期,在理解、复述以及命名三个方面均有所提升,可以将患者的理解力以及听力等进行提高,可以达到较佳的训练效果。 3 计算机辅助治疗技术
根据大量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计算机技术在近20年来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很多技术也被应用于临床失语症疾病的治疗中。根据最新研究发现,失语症疾病的康复结果与治疗频次存在正相关,一般情况下,患者的治疗次数越高,失语症患者的康复效果越佳。但是增加治疗次数会明显增加康复治疗师的工作量,采用计算机辅助治疗技术可以将这一矛盾有效地解决,它不仅可以将治疗频率增加,还可以将康复治疗师的工作量减少。部分学者会将一些听力理解障碍以及理解障碍的治疗软件加以研发,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来采用不同的治疗程序,患者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便可以将一定的康复治疗内容完成。如果患者的找词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句法加工能力较差,则使用计算机辅助治疗技术的效果更佳。对失语症患者特殊发声通过语言识别软件进行识别及再认识,同时可以辅助患者进行语言交流,同时通过演示直观的频谱和图片,可以将患者异常的发声模式进行纠正。
4 小组治疗
小组治疗是一种卒中后失语症的新型康复治疗模式,治疗师根据社交技能、心理调整以及单纯语言治疗等不同的治疗目的而分为三类,或者由小组成员(患者、治疗师以及照护者)对患者进行训练。其治疗的机制主要为首先为患者创造出一个社会微环境,通过对不同的沟通启动和表达方式加以引发,进而达到将功能性社交技能提升的目的,使得患者可以回归家庭和社会。与传统一对一训练相比,小组治疗模式的听理解、沟通技能以及语言表达的改善效果没有较大差别,但是却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社会参与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等,并且此方面无需过多的人力物力,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无需承担过多的经济压力,也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以及安全感。小组治疗是个人治疗的一种延伸,是一个桥梁,可以连接真实情境以及个体治疗,为主要内容为训练社交功能性、频繁出现的沟通,最终目标为努力实现社会过渡[3]。
5 语音语义治疗
在失语症治疗领域中,认知心理学被广泛应用,其目的是将患者受损的语言学加工水平加以改善,主要涉及语音水平以及语义水平。语音治疗可以将语音测验成绩加以改善,语义治疗可以将语义成绩加以改善。二者均可以将患者的言语交流能力加以改善。
6 强制性诱导语言治疗
强制性诱导语言治疗的治疗重点为给予失语症患者一个视觉上的物理障碍,使得交流不能通过手势以及表情来完成,这种强制性的方法可以直接促进患者多说话,将患者的语言功能加以提升[4]。这种治疗方法要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禁止使用手势、面部表情等传统的补偿性沟通策略,对患者间接诱导口语强化练习,以此来对脑皮质重组进行刺激。国内部分学者通过Mate分析出强制性诱导语言治疗的优势在于其本身的特点,而不是歸功于治疗强度[5]。在临床工作中,现阶段要将此治疗方法结合计算机系统,部分康复中心或者医疗机构已经研发出失语症强化训练软件,通过多种语言选择、多媒体视听觉反馈以及可进行家庭治疗等多种方法来降患者的依从性最大限度地提升,这也是未来卒中后失语症的强制性诱导语言治疗的发展方向[6]。
7 结束语
现阶段对于卒中后失语症的康复治疗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单项语言障碍的治疗模式,而是朝向认知语言学以及神经语言学的方向发展,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以及事件相关电位(ERP)等技术准确定位语言受损区域进行综合运动,以此来实现靶向康复以及精准康复的目标。虽然现阶段不同治疗方法对于失语症的功能恢复机制存在较大的争议,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改善功能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脑功能重组等领域,已经逐渐检索和验证了大脑相关语言功能区的分布,失语症患者的康复方向也越来越清晰[7]。
本文对卒中后失语症的康复治疗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主要介绍了物理治疗方法、计算机辅助治疗技术、小组治疗、语音语义治疗方法以及强制性诱导语言治疗方法,但是本人能力有限,看待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望相关学者加以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张若萌,孙善斌.头皮针联合言语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02):141-144.
[2]张莎莎、肖婷婷、沈凤梅、贺力男、张雨佳、张国辉、张艳艳.针药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62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20,52(12):62-65.
[3]员玲玲、王欣、李越.镜像神经元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疗效观察[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20,28(05):47-50.
[4]杨加青,买孝莲,高存友,等.团体心理治疗在脑卒中失语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012):1839-1843.
[5]马腾,邓琬莹,孙增春,等.联用中药、语言康复训练法及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的效果研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07):175-176.
[6]Tang Y,Chen A,Zhu S,et al.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depression after basal ganglia ischaemic stroke: protocol for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 Bmj Open,2018,8(2):018011.
[7]罗艳.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效果及对NIHSS评分的影响观察[J].当代医学,2018,24(34):158-160.
【关键词】卒中后失语症;康复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DOI】
脑卒中疾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根据大量研究结果显示,该类疾病容易导致中老年人出现残疾等情况,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脂血癥以及高血压等,除此之外,导致发生脑卒中疾病的危险因素中还包括心理社会因素,患有脑卒中疾病的患者在治疗后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失语症便是最为常见的一类,根据大量数据显示,约有56-69%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失语症等情况,失语不但会影响患者的正常交流,还会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对失语症患者进行积极地康复治疗十分必要。本文对卒中后失语症的康复治疗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失语症康复机制
一般认为,失语症的康复密切相关于优势半球病灶周围组织的功能重塑,你部分学者证实基于病灶周围区假说进行的康复靶区神经调节技术有效。然而,在失语症康复中右脑所起到的代偿作用在现阶段还未达成共识,因此衍生出了两类说法,即去抑制假说以及偏侧化转换假说。一方面,在损伤优势半球后,对侧半球镜像区可以对部分受损的语言功能发挥代偿作用,另一方面,过度活跃的大脑右半球同源脑区会对左半球语言环路功能的恢复加以阻碍。总而言之,要想恢复失语症的语言功能便是要完成侧镜像语言功能区的转移工作,或者完成重塑同侧周围组织的功能,要想恢复更为复杂的语言,则需要重塑和联络双侧半球相关语言功能区。往往这种“语言网络”的恢复是一种自发的过程,也是可以反映行为训练的过程,因此恢复语言功能必不可少的途径便是与任务相关的语言训练。
2 物理治疗
2.1 经颅直流电刺激
该技术是一类脑刺激技术,该项技术操作简单便捷、具有较小的副作用以及非侵入性。在近些年来,此技术与常规语言训练相结合,被临床上广泛应用。在工作时,该项技术通过1-2mA微弱的电流来对阳极兴奋、阴极抑制等神经元兴奋性进行调节,最终来对神经活动进行调节,以此来达到治疗的目的。经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发现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改善失语症是通过改善构音障碍、词汇障碍以及沟通障碍三个方面来进行的,一般认为经颅直流电刺激的疗效相关于相关功能区白质纤维束的联络的完整性。使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同样可以改善未进行训练的语言能力,但是关于此方面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在进行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治疗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时,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可以对刺激靶点加以明确,同时根据语言评估结果来对患者的语言加工模块进行明确,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对应的治疗区域,这与卒中后失语症精准诊断以及精准康复的理念相符合。
2.2 经颅磁刺激技术
经颅磁刺激技术是一项可以将大脑皮质生理进行无创性改变的技术。该类技术的作用部位为患者的脑部,通过磁场对大脑进行穿透后可以诱导出电场,通过将感应电流加以产生,以此来将皮质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加以改变,进而出现很多生理反应,最终将脑代谢以及脑电活动进行影响[1]。同理,对脑言语功能区使用经颅磁刺激技术也会对脑代谢以及脑电活动产生影响,对脑功能区加以激活,进而恢复言语功能。
2.3 低频脉冲电刺激
在疾病康复治疗中,低频脉冲电刺激被广泛地应用,它的主要机制为通过刺激神经细胞或者肌肉细胞,使得刺激达到阈值后,进而产生动作电位,随后再向相应的组织加以传递,使之通过运动以及感觉等方式加以体现。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可以在脑言语功能的体表投影区进行电刺激作用,通过对被刺激区域大脑皮层的功能神经细胞的兴奋以及抑制过程进行调整,从而进行直接或者反射性地影响,对大脑言语功能区进行激活,将脑电活动加以改善,最大限度地减轻脑水肿等情况,促进恢复病灶,将周围组织的代偿作用进行加强。
2.4 动作观察疗法
个体观察和执行动作可以将皮质中的“动作观察-执行匹配机制”的神经元系统,即镜像神经元系统进行激活。其中理论基础为镜像神经元系统,此康复方法要求患者在进行训练时对视频中的动作进行仔细观察与模仿,对动作名称进行仔细聆听和复述。此项治疗方法可以在对失语症加以改善的同时,还可以将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的自发表达以及复述能力有效提高,其作用机制为颞上沟皮质区、Broca区、下顶叶、腹侧前运动皮质等相关语言功能区与负责理解和感知、执行以及运动计划的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吻合程度较高,可以通过对上肢及口唇活动、口语、手势语等观察并执行来进一步激活镜像神经元系统。然而由于筛选的条件、准入标准、观察指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且样本量存在不足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均导致了结果的不一致。在未来需要使用大样本以及高质量的对照随机试验来对镜像神经元系统的作用以及疗效机制加以阐明。
2.5 音乐音调治疗法
现阶段,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的康复治疗方法中,音乐音调治疗法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此类康复治疗方法的基础为重音、节奏以及旋律等,主要是指导患者聆听熟悉的旋律,可以使得患者联想到与旋律密切相关的歌词,将患者的理解力加以提高,促进恢复患者的语言功能。部分学者便采用了此类康复治疗方法,研究中对失语症患者采取音乐音调治疗法,并且对言语功能区激活程度变化情况通过脑磁图扫描技术,发现经过音乐音调治疗法治疗后,患者的左侧大脑半球的活性出现了显著增强的情况,且患者出现了明显的言语功能改善,此研究不仅证实了音乐音调治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而且还可以证实此类康复治疗方法是通过对左侧大脑半球来进行激活来对言语功能加以改善的[2]。除此之外,部分患者还通过结合刺激法来进行治疗,一般需要为患者播放患者熟悉的音乐以及歌曲等来进行理解、复述以及命名方面的训练,患者相比于训练初期,在理解、复述以及命名三个方面均有所提升,可以将患者的理解力以及听力等进行提高,可以达到较佳的训练效果。 3 计算机辅助治疗技术
根据大量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计算机技术在近20年来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很多技术也被应用于临床失语症疾病的治疗中。根据最新研究发现,失语症疾病的康复结果与治疗频次存在正相关,一般情况下,患者的治疗次数越高,失语症患者的康复效果越佳。但是增加治疗次数会明显增加康复治疗师的工作量,采用计算机辅助治疗技术可以将这一矛盾有效地解决,它不仅可以将治疗频率增加,还可以将康复治疗师的工作量减少。部分学者会将一些听力理解障碍以及理解障碍的治疗软件加以研发,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来采用不同的治疗程序,患者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便可以将一定的康复治疗内容完成。如果患者的找词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句法加工能力较差,则使用计算机辅助治疗技术的效果更佳。对失语症患者特殊发声通过语言识别软件进行识别及再认识,同时可以辅助患者进行语言交流,同时通过演示直观的频谱和图片,可以将患者异常的发声模式进行纠正。
4 小组治疗
小组治疗是一种卒中后失语症的新型康复治疗模式,治疗师根据社交技能、心理调整以及单纯语言治疗等不同的治疗目的而分为三类,或者由小组成员(患者、治疗师以及照护者)对患者进行训练。其治疗的机制主要为首先为患者创造出一个社会微环境,通过对不同的沟通启动和表达方式加以引发,进而达到将功能性社交技能提升的目的,使得患者可以回归家庭和社会。与传统一对一训练相比,小组治疗模式的听理解、沟通技能以及语言表达的改善效果没有较大差别,但是却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社会参与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等,并且此方面无需过多的人力物力,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无需承担过多的经济压力,也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以及安全感。小组治疗是个人治疗的一种延伸,是一个桥梁,可以连接真实情境以及个体治疗,为主要内容为训练社交功能性、频繁出现的沟通,最终目标为努力实现社会过渡[3]。
5 语音语义治疗
在失语症治疗领域中,认知心理学被广泛应用,其目的是将患者受损的语言学加工水平加以改善,主要涉及语音水平以及语义水平。语音治疗可以将语音测验成绩加以改善,语义治疗可以将语义成绩加以改善。二者均可以将患者的言语交流能力加以改善。
6 强制性诱导语言治疗
强制性诱导语言治疗的治疗重点为给予失语症患者一个视觉上的物理障碍,使得交流不能通过手势以及表情来完成,这种强制性的方法可以直接促进患者多说话,将患者的语言功能加以提升[4]。这种治疗方法要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禁止使用手势、面部表情等传统的补偿性沟通策略,对患者间接诱导口语强化练习,以此来对脑皮质重组进行刺激。国内部分学者通过Mate分析出强制性诱导语言治疗的优势在于其本身的特点,而不是歸功于治疗强度[5]。在临床工作中,现阶段要将此治疗方法结合计算机系统,部分康复中心或者医疗机构已经研发出失语症强化训练软件,通过多种语言选择、多媒体视听觉反馈以及可进行家庭治疗等多种方法来降患者的依从性最大限度地提升,这也是未来卒中后失语症的强制性诱导语言治疗的发展方向[6]。
7 结束语
现阶段对于卒中后失语症的康复治疗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单项语言障碍的治疗模式,而是朝向认知语言学以及神经语言学的方向发展,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以及事件相关电位(ERP)等技术准确定位语言受损区域进行综合运动,以此来实现靶向康复以及精准康复的目标。虽然现阶段不同治疗方法对于失语症的功能恢复机制存在较大的争议,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改善功能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脑功能重组等领域,已经逐渐检索和验证了大脑相关语言功能区的分布,失语症患者的康复方向也越来越清晰[7]。
本文对卒中后失语症的康复治疗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主要介绍了物理治疗方法、计算机辅助治疗技术、小组治疗、语音语义治疗方法以及强制性诱导语言治疗方法,但是本人能力有限,看待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望相关学者加以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张若萌,孙善斌.头皮针联合言语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02):141-144.
[2]张莎莎、肖婷婷、沈凤梅、贺力男、张雨佳、张国辉、张艳艳.针药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62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20,52(12):62-65.
[3]员玲玲、王欣、李越.镜像神经元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疗效观察[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20,28(05):47-50.
[4]杨加青,买孝莲,高存友,等.团体心理治疗在脑卒中失语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012):1839-1843.
[5]马腾,邓琬莹,孙增春,等.联用中药、语言康复训练法及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的效果研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07):175-176.
[6]Tang Y,Chen A,Zhu S,et al.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depression after basal ganglia ischaemic stroke: protocol for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 Bmj Open,2018,8(2):018011.
[7]罗艳.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效果及对NIHSS评分的影响观察[J].当代医学,2018,24(34):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