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台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汀江冬月,细雨濛濛。
  “吱嘎嘎嘎……”
  一大早,满堂推开两扇厚实的木板,打开店门。
  咕咕声。他抬眼看去,一群小鸟栖居在枫树间。枫叶湿润,掌状裂片顶端,凝结水珠,挂在那里,滴落。
  在这微雨寒冷的天气里,喝上一碗热腾腾的牛肉兜汤,是多么惬意的事。
  食客们陆续来了。
  左后靠窗角落,这些天,老是坐着一位穿灰布长衫的后生,苦瓜脸,八字眉,身形瘦长。他吃喝完粄汤,就呆坐看江。
  八仙桌上,放着一只竹制草笼。
  蜡黄发亮的旧草笼。
  耀贵叔进来了。他是推鸡公车的。闽粤赣边,铁脚板挑担以外,鸡公车是重要的运输工具。推鸡公车的自家说,嘛介鸡公车?那是诸葛武侯的“木牛流马”。懂吗?
  耀贵叔送完货物,通常是要来吃喝粄汤的。
  耀贵叔端了粄汤,来到苦瓜脸这边,放下盘碗,顺手要将草笼拨向一边。
  苦瓜脸一掌挡住。
  哎呦,手劲还挺大的。
  耀贵叔看到了苦瓜脸眼中的怒火。
  “做嘛介,做嘛介呀?”耀贵叔自言自语,端着粄汤走开了。
  苦瓜脸继续发了一阵呆,背起草笼,走出店门。
  屋角的两个汉子,一左一右,叠脚跟了过去。
  满堂看到,苦瓜脸眼角潮湿。他或许是想起了嘛介伤心之事吧?
  能不伤心吗?
  他是吹鼓手,黄泥塘人,人称阿祥师傅。吹班的人,旧时属下九流,主家来请,客气地称之为师傅;吃饭时,总是安排在下厅的角落,上不了席面。更有甚者,朝廷规定,吹班子弟及其后裔不得参加科考。往昔一流的民间艺术家,技艺精湛,地位却远不如今日的三流“明星”。
  阿祥之父是汀州喇叭王。
  喇叭就是唢呐,客家民间称之为鼓手、鼓吹,或者叫嘀嗒。
  话说九年前的正月元宵,杭川县城设唢呐擂台,商会“赏封”三百块银圆。
  一时,闽粤赣边八大班齐出,高手云集。
  汀江流经杭川,三折回澜。这时,慢悠悠走来一位穿灰布长衫的行人,背草笼,过水西渡,入城。
  杭川文庙,喇叭声声,八大班高手斗台正酣。
  长衫客不慌不忙,从草笼里取出两支长短喇叭,嘴管安插在左右鼻孔里。
  就有识者说,啊,鼻孔公嫲吹呀?稀奇!
  长衫客试声,却是平平常常。猛然,一曲破空而出,撕裂长空。
  “公吹”酣畅、浑厚,“嫲吹”柔和、圆润、清亮,刚柔相济,悦耳动听。
  哦,《高山流水》。
  长衫客微闭双眼,《全家福》《抬花轿》一口气吹奏下来,当他开始吹《百鸟朝凤》时,感觉到八大班都收声了。不过,他还是把高难度的《百鸟朝凤》如期完成了,当喇叭的最后一个音符在空中戛然而止时,文庙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长衫客知道,他赢得了赏封,赢得了喇叭王的称号。
  新晋喇叭王得胜回乡,途经汀江荷树坳,神秘失踪了。奇的是,江边一棵荷树上,高挂着他随身的草笼,公嫲吹喇叭完好无损。赏封呢?不翼而飞。
  喇叭王的儿子,就是阿祥,十三岁,酷爱吹喇叭,遂投拜名师学艺。名师的头徒说,此人聪慧,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名师就留下他做杂务,不教。夜深人静,阿祥就把喇叭浸在水盆里吹,得闲,跑到深山老林吹。
  转眼过了五年,秋收后,农闲。邻县师傅上门挑战,名师出场,来的是硬脚,名师斗台力不能支,累得吐血。阿祥说,师父,俺来试试。阿祥一出手,就是《百鸟朝凤》。来人听了几个乐段,一拱手,说声佩服,转身,走了。
  阿祥斗台获胜,甘愿服侍名师三年。
  三年后,阿祥要走了,名师送了一套唢呐给他,说,徒儿啊,地方就是这么一个地方,为师难免会逢到你嘞。阿祥说,俺能避就避,不能避,就请恩师赏一碗饭吃。
  阿祥出了師,躲着名师走。几年下来,大家相安无事。
  昨日,“赛百万”张大炮老爹八旬晋一大寿,大宴宾客,遍请吹班。阿祥与名师狭路相逢,斗台,师兄弟们东倒西歪。名师铁青着脸,拂袖而去。
  阿祥来喝粄汤,这是最后一次。满堂再也没有见过他。
  半年后的一个中午,江风不起,天气闷热。耀贵叔把鸡公车停放在邱记鱼粄店铺外,进来吃粄汤。
  “满堂,你还记得那只草笼么?”
  “嘛介草笼?”
  “苦瓜脸阿祥的草笼呀。”
  “哦,俺记起来了。”
  “奇了怪了。”
  “有啥奇怪的?”
  “人不见了,草笼挂在荷树坳的荷树上,跟他老爹一模一样。”
  选自《厦门文学》
其他文献
我注意她很久了。  深圳湾公园,一个少有人打扰的林子里。这里距离大海大概100多米。  一只落了单的鸟,也许受伤了。  从早晨到中午,从中午到黄昏,她在一棵大树下坐着,屁股下面的石头,紧紧咬住她。  我以她为中心,半径由100米到50米,溜达了一圈又一圈。  后来,我绕圈的半径越来越小。最后,我一屁股墩坐下去,跟她分享一块大青石。我和她之间的距离,只剩不到一米。  我坐下的同时,她倏地站了起来。真
期刊
先富起来的隔壁老王在开发区买了地,建了新房。新居归新居,老王还是习惯老街上熟悉的味道,时不时会回到老屋。南门井的水,巷子里的风,隔邻隔壁的走动,聚在一起的闲扯,然而老街的味道一天天远去。  那时,南门井的水可供半城人饮用,主井的水挑回家用,多余的流入副井。两口副井的水可洗衣洗菜。泉水叮咚,流经王邓两家后院。  改革思想从城市中心传开,开放步伐先缓后阔,向四面延展。空坪歇地被填充,山丘田地被征用,低
期刊
我家小区后面有条小街,临街东侧的抻面馆是我师傅开的。  师傅五十岁出头,姓高,抻面手艺也高。骨头汤,肉沫卤,都很够味儿。早餐时,顾客甚至得排位等桌。我和妻子是这里的常客。  一天,我和妻子一边吃着抻面,一边欣赏高师傅抻面,只见他将不软不硬的面坯连拉带抖,像变魔术一般,将一块面抻出上百条粗细匀称的丝丝面筋……  妻子指着高师傅粗壮有力的胳膊对我说:你花钱买卡打保龄球,打得右胳膊比左胳膊粗。如果跟高师
期刊
站在90年代的电影场,如今的运动场上,从后勤学院下部队调研的父亲,对在空勤灶当炊事兵的儿子说:“那个年代的电影场充满故事,电影场是最吸引官兵的地方。不过,当年的电影场已经成了老兵们的‘乡愁’。”  此时,没有那种情景感受的儿子,完全听不懂父亲在说什么,而是满脑子想着退伍,尽快摆脱吃苦受累的三尺灶台。  知子莫若父。从好几次的通话中,父亲感知到儿子的思想波动。本来父亲想严肃地给儿子上上课,但他思路一
期刊
我想找个人说说话,哪怕一句。可我不知道找谁说。于是一大早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街边飘香的蛋糕店提醒了我:郝满意今天过生日,找她去。  买了蛋糕,我便急急地朝她家奔去。  一路上,我想象着她的欢呼雀跃和吃蛋糕时的满足模样。她会对我说一句什么话呢?她也是一个少言的人。  我敲了半天门,却无人应答。  这家伙,觉大,得大声喊才能听见。  于是我扯着嗓子喊开了:郝满意!郝满意!声音回荡在整栋楼里,响亮而冷
期刊
跳竹马是流传在浙北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相传朱元璋的御马在西天目丢失,变成一匹神马,常出现在千山万壑间,替百姓驱妖灭灾。为感谢神马护佑,每逢新春佳节,百姓跳竹马相庆,以祈吉祥。  用红黄绿白黑五色布缠在竹制马身上,前后两节分开,吊扎在腰间。跳竹马也分生、旦、丑等角,正生骑红马,青衣骑黄马,小生骑绿马,花旦骑白马,丑角也就是花脸骑黑马。成立村竹马队时,大家抢着演生角旦角,没人愿意扮花脸跳黑马。花脸是个
期刊
亭长  又是一天天亮了,西天边出现一个小黑点。  像一枚铁钉的钉尖刺痛了我翘首以盼的双目。  小黑点在我噙满泪水的视野中渐渐变大,一骑绝尘而来。我急忙回头,大声朝兄弟们吆喝道:“来了来了,大家赶紧准备!”十几条好汉立马潜伏到江边草丛中,无声无息。亭长这个官职虽小,但大小也算是个官,不在编制内,也不给工资,但责任不轻,多亏有一帮好兄弟帮衬,才确保一方平安。  早些时候,我就听说了我们的西楚霸王兵败的
期刊
柯二爷从漆得朱红的门楼走出来,因为急,脚步趔趔趄趄,那根文明棍,反倒成了累赘,时不时地绊他一下。  柯二爷一定得赶在逆子柯孟良回家之前,把最后的二十亩水田卖给弟弟柯三爷。柯家的老仆人托人传回话,少主人在赌馆又输了个底朝天。  打远瞅见柯二爷的影子,柯三爷就从后门溜了出去,同时吩咐内人,把门关上,用木头顶死。  柯二爷赶到,拼命拍门,下人只从门洞里应一句:“主人偕夫人收租去了,走时丢下了狠话,谁看不
期刊
我一直弄不明白,学校的老师为什么那么喜欢请我妈到学校来喝茶;这还不算,放学之后,还经常有老师借口家访溜达到我家。  可是,按说老师喜欢我妈,爱屋及乌也应该对我好点啊,咋就那么看不上我呢,整天对我横挑鼻子竖挑眼的。  有堂体育课,我一手插在裤袋中,体育老师都没说什么,偏偏被站在窗户边的班主任老师看见了,他三步并作两步来到我面前,让我把手拿出来。  我当然不肯。僵持了好一会儿,可能是老师感觉到权威受到
期刊
结婚那年,大虎三十岁,能把小村的炊烟拧成麻绳绑在腰上,跑进山里砍一抱烧菜背回来,东家讨一把米、西家讨一把面地过日子。大虎媳妇管不了他,让大虎妈说说大虎,大虎妈说大虎不定性,过两年就好了。  大虎对养信鸽倒是很专业,能把信鸽训练成他的通讯员。那时候通讯还不太发达,大虎没有电话,一天两天不回家,信鸽能把准确消息告诉他老婆。  两年后,大虎定性了,成了一名逃犯,因为团伙诈骗。其他同犯已经全部归案,唯独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