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早已步入一个在商言商的时代,“傻子瓜子”意欲重振,恐怕不能只凭一股勇气,也不能再指望特殊,只能反求诸己,念好自己那本生意经。
“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
绝大多数人看到这句话是在《邓小平文选》上,记者接过年广九递来的名片,却发现他已把这句话印在了自己的名片上。
“傻子瓜子”的包装袋上也印着这句话。7岁开始在街巷捡烟头挣钱,9岁做学徒经商,没有上过一天学,一直被街坊称为“傻子”的年广九,懂得这句话对自己有多么重要。
30年前的百万富翁
现在能够用银行存折证实30年前就拥有百万财产的中国内地人士,非“傻子”莫属。
30年后的今天,年广九告诉记者:“1973年到1976年,我赚到了100万,以前是到处藏钱,1976年‘文革’结束了,我钱一存银行就公开了,大家就都知道了。”
过来人知道,敢在1976年用私人名义把100万人民币存进银行,只能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他的“傻”。
照理说,年广九不该这么大大咧咧。1963年他就因“投机倒把罪”被判处过一年有期徒刑;“文革”中,年广九因为同样的罪名被批斗,再度坐牢;教会他炒瓜子的业师熊师傅是在“违法摆摊”的时候,被当地工商管理人员追赶,一口气喘不上来,气绝身亡的。
有鉴于此,改革开放之后,年广九准备放手大干,受够了惊吓的发妻坚决不同意。妻子的想法应该算是“正常人”的思路,但年广九和妻子离了婚,把100万全部给了妻子,自己一分钱没有,到扬州讨饭。“要了3000块钱,回家继续办厂,卖傻子瓜子。”
“男人做大事,要三不怕:一不怕离婚,二不怕坐牢,三不怕官”——这是年广九当时总结出来的成功哲学。
1983年,年廣九来到江苏昆山,与一家国营铁路企业合营。国企的地皮和108位工人全部留下,开设了昆山傻子瓜子厂。如此规模远远超过了当,时关于个体经营户雇工不能超过8人的规定。
一时间,“暴发户”,“新型资本家”,“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从芜湖传到省里,从省里传到中央。为了少惹麻烦,年广九主动向集体靠拢,1984年,他与芜湖国营企业新芜区劳动服务公司、芜湖县清水镇工业公司联营,对方出资,年广九以商标权和技术入股:成立芜湖市傻子瓜子公司。
这种“合资”的“名分”应该怎么定,是当时理论界争论的一大热点。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明确了对“傻子瓜子”问题的处理方针,他说:“雇工问题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思是放两年再看。那个会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一个‘傻子瓜子’,就会变动人心,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
年广九听到这句话,已经是多年以后,他上了中学的大儿子听老师说他老爸上了书,才找到这段话,读给他听。年广九当时只是感觉到各种阻力突然消弭于,无形,生意忽然好做了,“傻子瓜子”到10多个省市陆续办起了23个加工厂,销售延伸到150多个城市,几乎占领了大半个国内市场。
1987年,功成名就的年广九跟小他20岁、年轻貌美的女秘书彭晓红结了婚。
然而年广九没有兴奋多久,1989年,他第二次被捕。这一次,芜湖市检察院起诉书上列举了贪污、挪用公款、流氓罪三项罪名。最终坐实“流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再次提到傻子瓜子,一个月后,年广九获释。
“我懂得政策”
已经72岁的年广九不服老,经常出差,从芜湖赶到郑州照看他的瓜子生意。如今傻子瓜子已不复当年盛况。
2007年9月7日下午,记者到年广九在郑州办的傻子瓜子厂参观,煞费周折,才在郑州郊区冯庄一条土墙围成的巷子里找到了傻子瓜子厂,进去的时候,只见到有两个人在。一个是年广九的小舅子,还有一个女职工站在旧灶台上洗瓜子。
这座“新建的工厂”总共只有两口大煮锅,两口烤锅,再加上洗瓜子、吹瓜子的零星设备,完全没有想象中的机械化生产线,忙忙碌碌的场面。
年广九仍旧保持着“成功者”的派头——头发染得乌黑、一口雪白的烤瓷牙、右手无名指上一颗硕大的金戒指。他自豪地告诉记者:“那时候的十大企业家,现在都倒下了,只有我傻子瓜子今天还在。我的商标值几十个亿。最主要的是,我守法,跟党的政策走。”
看着眼前的年广九,不仅产生一个疑问:他究竟有多“傻”,又有多少常人难以企及的智慧?年广九做生意,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秘诀。他总结自己赚到一百万,不过是因为做生意灵活,“买一把,送一把”,回头客非常多,一传十十传百,傻子瓜子名气传开了。
1976年10月,打倒“四人帮”的消息传到芜湖,年广九冒天下之大不韪,把四处藏掖的100万现金存进银行。“这不是傻,我关心政策,我懂得政策。”
30年弹指一挥,中国早已步入一个在商言商的时代,傻子瓜子意欲重振,恐怕不能只凭一股勇气,也不能再指望特殊,只能反求诸己,念好自己那本生意经。
在安徽芜湖寻找年广九“傻子瓜子”的店面途中,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那时候、只有瓜子不要粮票、油票,现在谁还嗑瓜子啊?要嗑,奶油的、绿茶的,各种口味多啦,来找老年的不多了。”
年广九芜湖专卖店的地段不错,是个三层建筑,楼下专卖店,楼上是年广九的住所。专卖店还是马赛克的外墙,合金框的蓝色玻璃门窗,与周围肯德基、BELLI鞋业时髦的店面相映衬,无声地揭示着傻子瓜子与这个时代的隔阂。
(据《瞭望东方周刊》2007年第42期)
“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
绝大多数人看到这句话是在《邓小平文选》上,记者接过年广九递来的名片,却发现他已把这句话印在了自己的名片上。
“傻子瓜子”的包装袋上也印着这句话。7岁开始在街巷捡烟头挣钱,9岁做学徒经商,没有上过一天学,一直被街坊称为“傻子”的年广九,懂得这句话对自己有多么重要。
30年前的百万富翁
现在能够用银行存折证实30年前就拥有百万财产的中国内地人士,非“傻子”莫属。
30年后的今天,年广九告诉记者:“1973年到1976年,我赚到了100万,以前是到处藏钱,1976年‘文革’结束了,我钱一存银行就公开了,大家就都知道了。”
过来人知道,敢在1976年用私人名义把100万人民币存进银行,只能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他的“傻”。
照理说,年广九不该这么大大咧咧。1963年他就因“投机倒把罪”被判处过一年有期徒刑;“文革”中,年广九因为同样的罪名被批斗,再度坐牢;教会他炒瓜子的业师熊师傅是在“违法摆摊”的时候,被当地工商管理人员追赶,一口气喘不上来,气绝身亡的。
有鉴于此,改革开放之后,年广九准备放手大干,受够了惊吓的发妻坚决不同意。妻子的想法应该算是“正常人”的思路,但年广九和妻子离了婚,把100万全部给了妻子,自己一分钱没有,到扬州讨饭。“要了3000块钱,回家继续办厂,卖傻子瓜子。”
“男人做大事,要三不怕:一不怕离婚,二不怕坐牢,三不怕官”——这是年广九当时总结出来的成功哲学。
1983年,年廣九来到江苏昆山,与一家国营铁路企业合营。国企的地皮和108位工人全部留下,开设了昆山傻子瓜子厂。如此规模远远超过了当,时关于个体经营户雇工不能超过8人的规定。
一时间,“暴发户”,“新型资本家”,“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从芜湖传到省里,从省里传到中央。为了少惹麻烦,年广九主动向集体靠拢,1984年,他与芜湖国营企业新芜区劳动服务公司、芜湖县清水镇工业公司联营,对方出资,年广九以商标权和技术入股:成立芜湖市傻子瓜子公司。
这种“合资”的“名分”应该怎么定,是当时理论界争论的一大热点。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明确了对“傻子瓜子”问题的处理方针,他说:“雇工问题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思是放两年再看。那个会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一个‘傻子瓜子’,就会变动人心,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
年广九听到这句话,已经是多年以后,他上了中学的大儿子听老师说他老爸上了书,才找到这段话,读给他听。年广九当时只是感觉到各种阻力突然消弭于,无形,生意忽然好做了,“傻子瓜子”到10多个省市陆续办起了23个加工厂,销售延伸到150多个城市,几乎占领了大半个国内市场。
1987年,功成名就的年广九跟小他20岁、年轻貌美的女秘书彭晓红结了婚。
然而年广九没有兴奋多久,1989年,他第二次被捕。这一次,芜湖市检察院起诉书上列举了贪污、挪用公款、流氓罪三项罪名。最终坐实“流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再次提到傻子瓜子,一个月后,年广九获释。
“我懂得政策”
已经72岁的年广九不服老,经常出差,从芜湖赶到郑州照看他的瓜子生意。如今傻子瓜子已不复当年盛况。
2007年9月7日下午,记者到年广九在郑州办的傻子瓜子厂参观,煞费周折,才在郑州郊区冯庄一条土墙围成的巷子里找到了傻子瓜子厂,进去的时候,只见到有两个人在。一个是年广九的小舅子,还有一个女职工站在旧灶台上洗瓜子。
这座“新建的工厂”总共只有两口大煮锅,两口烤锅,再加上洗瓜子、吹瓜子的零星设备,完全没有想象中的机械化生产线,忙忙碌碌的场面。
年广九仍旧保持着“成功者”的派头——头发染得乌黑、一口雪白的烤瓷牙、右手无名指上一颗硕大的金戒指。他自豪地告诉记者:“那时候的十大企业家,现在都倒下了,只有我傻子瓜子今天还在。我的商标值几十个亿。最主要的是,我守法,跟党的政策走。”
看着眼前的年广九,不仅产生一个疑问:他究竟有多“傻”,又有多少常人难以企及的智慧?年广九做生意,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秘诀。他总结自己赚到一百万,不过是因为做生意灵活,“买一把,送一把”,回头客非常多,一传十十传百,傻子瓜子名气传开了。
1976年10月,打倒“四人帮”的消息传到芜湖,年广九冒天下之大不韪,把四处藏掖的100万现金存进银行。“这不是傻,我关心政策,我懂得政策。”
30年弹指一挥,中国早已步入一个在商言商的时代,傻子瓜子意欲重振,恐怕不能只凭一股勇气,也不能再指望特殊,只能反求诸己,念好自己那本生意经。
在安徽芜湖寻找年广九“傻子瓜子”的店面途中,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那时候、只有瓜子不要粮票、油票,现在谁还嗑瓜子啊?要嗑,奶油的、绿茶的,各种口味多啦,来找老年的不多了。”
年广九芜湖专卖店的地段不错,是个三层建筑,楼下专卖店,楼上是年广九的住所。专卖店还是马赛克的外墙,合金框的蓝色玻璃门窗,与周围肯德基、BELLI鞋业时髦的店面相映衬,无声地揭示着傻子瓜子与这个时代的隔阂。
(据《瞭望东方周刊》2007年第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