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肥料质量监管现状问题与建议

来源 :中国农技推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ndam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理施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农产品品质和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技术措施,近40%农作物的增产依靠肥料的投入[1].肥料质量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施肥效果和效益.对肥料质量有效监管是保障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2].为了加强肥料管理,维护农民利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做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生产者应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对肥料等投入品实行许可制度和进行监督抽查,并公布抽查结果.2000年,农业农村部颁布《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确定肥料登记管理合法性,此办法规定实行肥料产品登记管理制度,未经登记的肥料产品不得进口、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得进行广告宣传,此办法是农业执法部门肥料执法的直接依据.
其他文献
根据山地枣园酸枣嫁接大枣的国内研究现状,结合多年酸枣接大枣的生产实践,对酸枣嫁接大枣的品种选择、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树体结构、花期管理、调控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提高酸枣嫁接大枣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提升枣果品质,促进当地林果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风景园林学科领域兼具理论和实践价值的重要专业课,对提升学科行业地位和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面临理论体系不完善和实践方法体系待优化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引入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从课程理论内容优化、课程实践环节优化和教学内容优化途径等方面进行课程体系优化探索,以期通过理论教学内容集成创新研究和数字化网络实践平台建设等方式,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体系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试验研究法”课程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连接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提升科学研究实践技能的桥梁作用.以贵州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试验研究法”课程为对象,针对专业教师对该课程重视不够、专业融合度不高、教学质量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了以水土保持试验研究方法讲授为主、通用型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讲授为辅的“一主一辅”教学内容改革措施,探索出回顾式理论知识内容串讲、针对性试验研究方法讲解、参与式试验研究方法练习“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模式,以期将该课程打造成学生好学、学好的学有所用、学以会用、学以致
教学模式创新是长期以来的热点,也是教育改革的着力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设计缺乏创新性、教学资源和技术选择面窄等问题.为解决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进行了基于慕课的在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慕课十微信群十雨课堂十腾讯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十课中十课后”教学环节整合了教学资源,实现了分层次教学目标的定位,确保了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中多元互动、课后反思分享.从学生角度看,一是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提高
在健康城市、可持续交通和人本主义理念下,“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课程教学需要设立新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模式.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提出教学改革方案,探索以公众健康为导向,以人本交通和交通公平为规划理念,以可持续交通、公共交通主导和活动交通为发展方向的新课程内容体系,并从“线上十线下”教学方式、以城市交通出行创新调研为主导的课程设计和多目标相结合的课程考核3个方面优化教学模式.经过教学改革反馈,在对课程知识体系丰富后,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且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互动,使其
“全球变化与地表过程”课程是2018年北京林业大学设置的面向全校的地理类专业选修课程.针对课程教学内容多、系统性和前沿性强、课时少、教学对象专业背景多样等问题,从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运用和教学考核评价3个方面,探讨了“全球变化与地表过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①从限定课程内容范围、保证内容组织系统性和逻辑性、强化内容前沿性等方面优化教学内容;②采用传统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借助雨课堂、动画、视频等多种教学辅助手段,丰富教学方法;③从平时测验、小组研讨、课程论文3个方面,对学生实施综合教学
村级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 重要部分,关乎基层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服务的效果,可为全面振兴乡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支撑.本文论述了村级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机构及队伍建设和增强服务能力的作用,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在目前全球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为了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培养生态学专业创新型人才,高校“生态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尤为重要.针对“生态学”课程教学的现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目标的差异,教师应科学设置课程内容,创新性地运用案例分析法、翻转课堂法及创建实验短课等多种启发式和交互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辅助运用现代化互联网科技手段,以及革新课程的考核模式等探索教学方式.教学实践表明,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有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为促进我国“两山理论”新形势下“高污染、高耗能”等传统材料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和战略性绿色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西南地区林木生物质资源丰富的优势,西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比较研究中美涉林高等院校材料专业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的基础上,以“强特色”“厚基础”和“重实践创新”三大人才培养特征为指引,将林木生物质基新材料作为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新增长点,确立了以“生物质/X复合材料”为特色的专业培养方向,设置了“生物质资源材料学”“生物质复合材料学”“生物质材料表面工程”“生物质/高分
综合利用农业传感器、农业物联网和农业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打造农作物全程标准化生产管理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实现示范基地地块网格化管理、农作物生长环境智能监测调控、农事过程全程数字化管理等;在示范基地创建的基础上,开发实现示范基地农作物标准化生产展示推广系统,将示范基地农作物全程生长过程包括播种、施肥、管理、用药等信息通过视频等媒介实时展示,同时结合农业知识库和推广专家系统建设,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