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公交车是人们出行最常用的代步工具,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和窗口,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建设的发展,首都公交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我是1975年3月到北京市公交总公司二场的,那时我才20岁出头,曾先后在39路、17路公交车队工作过。到2014年6月份退休,在公交工作了40年,我亲身经历了公交的改革发展变化。
我刚到公交场站的时候,一到冬天,司机师傅每天早上发动汽车时,都要往水箱里加热水,我们管这叫加水温缸,要加四五桶水,对于个子矮的男司机或是女司机来说,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到了90年代末,开始加注防冻液,才不用加水温缸发动车了,真是减轻了司机师傅们的劳动强度。
那时,公交车上没有空调,冬天车厢内特别冷,像冰窖,手都伸不出来,因为长时间跟车,许多乘务员的手都被冻伤了。夏天高温三四十度,地表温度就更高了,往往能达到五六十度,一到伏天,说车厢里热得像蒸笼一点都不为过,司售人员跑一圈车回来,工作服湿透是常事,工作服上一圈圈的汗碱,现在回忆起来都印象深刻。哪像现在有了空调,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不光让乘客有了非常好的出行体验,也使司乘人员工作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从车型上说,我们经历了柴油车、汽油车,当然,还有当时电车公司(公交公司下属),是那种老式的电车。这些老旧车一开起来,故障也多,人们那时曾这样说:一去二三里,故障四五回,停车六七次,八九十人推。因为发动机老化严重,有的车还冒着黑烟,污染环境,尽管公司和车队曾规定冒黑烟的车辆不许上路运营,但当时公交车的高污染排放仍然是不争的事实。
后来换了CNG、LPG车型,尤其是近两年全市大面积更换了新能源清洁燃料车型,饱受争议的公交车污染排放得到了有效解决。对乘客而言,现在的新车型,特别是新能源车型,车内乘坐非常安静、平稳,极大提升了乘客的出行体验。
如今,我们乘坐的公交车,不仅窗明几净,视野开阔,而且乘坐舒适又环保。
40年,公交改善的当然不仅仅是车型、乘客在车厢内的环境,还有整个公交系统的科学化管理,简单说就是公交网络的日益完善。
很长时间以来,我工作和生活的铁匠营、宋家庄一带就是39路、17路,人多车少,人们出行不便。现在不光有39路、17路、511路、990路、71路,在车流、人流汇集的宋家庄,还修建了宋家庄交通枢纽,实现了地铁5号线、10号线、亦庄线与公交多路车的无缝对接。线路多了,车也多了,路宽了,百姓出行的的确确更方便了。
这些年,发生在公交车上的科技变革也是让人感受到了时代的进步,科技的进步。
以IC卡取代纸质车票,实行了无人售票,刷卡上车,乘客做到了前门上车,后门下车;公交车上安装了移动电视,乘客一边坐车一边观赏公益节目;车上还有WiFi,乘客可以在车上上网,查资料,听歌曲,看视频;过去乘客在站台上焦急等着公交车,现在可以在手机上下载APP软件,及时了解公交车现在到哪儿了,还有多长时间到达;手机刷卡、网上付费逐渐在年轻人当中流行起来,在未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用上这些“高科技”。
公交车型改变了,工作条件、环境改变了,但公交人为乘客服务的性质、服务热情没有变,随着人口老龄化到来,公交39路推出了助老服务措施,请字在前,您字在后,主动为老年乘客找座位,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乘客扶上搀下,司乘人员以良好的服务态度赢得了广大乘客的信任和愛戴。
我记得有一位姓张的大妈,大冬天的冒着冷冽的寒风在中途站等了20多分钟,给乘务员送上了自己做的露出手指头的手套,因为戴着手套售票不方便,不戴手套又容易冻手,所以才自己动手制作了这种手套。有的乘务员在车厢宣传嗓子嘶哑了,大爷大妈们就送上了胖大海、菊花茶让他们润润嗓子,把他们当成亲人,送上了一片真情。正是:你把乘客当知己,乘客视你为亲人。
现在我退休了,成为老年人中的一员,每当我看到39路、17路、2路公交车从门口经过,看到年轻的公交一代人为乘客服务,就有说不出的高兴和自豪,因为我曾经是一名公交人。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改革的发展变化,就在你我身边,就在百姓的生活里,尽管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我是1975年3月到北京市公交总公司二场的,那时我才20岁出头,曾先后在39路、17路公交车队工作过。到2014年6月份退休,在公交工作了40年,我亲身经历了公交的改革发展变化。
我刚到公交场站的时候,一到冬天,司机师傅每天早上发动汽车时,都要往水箱里加热水,我们管这叫加水温缸,要加四五桶水,对于个子矮的男司机或是女司机来说,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到了90年代末,开始加注防冻液,才不用加水温缸发动车了,真是减轻了司机师傅们的劳动强度。
那时,公交车上没有空调,冬天车厢内特别冷,像冰窖,手都伸不出来,因为长时间跟车,许多乘务员的手都被冻伤了。夏天高温三四十度,地表温度就更高了,往往能达到五六十度,一到伏天,说车厢里热得像蒸笼一点都不为过,司售人员跑一圈车回来,工作服湿透是常事,工作服上一圈圈的汗碱,现在回忆起来都印象深刻。哪像现在有了空调,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不光让乘客有了非常好的出行体验,也使司乘人员工作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从车型上说,我们经历了柴油车、汽油车,当然,还有当时电车公司(公交公司下属),是那种老式的电车。这些老旧车一开起来,故障也多,人们那时曾这样说:一去二三里,故障四五回,停车六七次,八九十人推。因为发动机老化严重,有的车还冒着黑烟,污染环境,尽管公司和车队曾规定冒黑烟的车辆不许上路运营,但当时公交车的高污染排放仍然是不争的事实。
后来换了CNG、LPG车型,尤其是近两年全市大面积更换了新能源清洁燃料车型,饱受争议的公交车污染排放得到了有效解决。对乘客而言,现在的新车型,特别是新能源车型,车内乘坐非常安静、平稳,极大提升了乘客的出行体验。
如今,我们乘坐的公交车,不仅窗明几净,视野开阔,而且乘坐舒适又环保。
40年,公交改善的当然不仅仅是车型、乘客在车厢内的环境,还有整个公交系统的科学化管理,简单说就是公交网络的日益完善。
很长时间以来,我工作和生活的铁匠营、宋家庄一带就是39路、17路,人多车少,人们出行不便。现在不光有39路、17路、511路、990路、71路,在车流、人流汇集的宋家庄,还修建了宋家庄交通枢纽,实现了地铁5号线、10号线、亦庄线与公交多路车的无缝对接。线路多了,车也多了,路宽了,百姓出行的的确确更方便了。
这些年,发生在公交车上的科技变革也是让人感受到了时代的进步,科技的进步。
以IC卡取代纸质车票,实行了无人售票,刷卡上车,乘客做到了前门上车,后门下车;公交车上安装了移动电视,乘客一边坐车一边观赏公益节目;车上还有WiFi,乘客可以在车上上网,查资料,听歌曲,看视频;过去乘客在站台上焦急等着公交车,现在可以在手机上下载APP软件,及时了解公交车现在到哪儿了,还有多长时间到达;手机刷卡、网上付费逐渐在年轻人当中流行起来,在未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用上这些“高科技”。
公交车型改变了,工作条件、环境改变了,但公交人为乘客服务的性质、服务热情没有变,随着人口老龄化到来,公交39路推出了助老服务措施,请字在前,您字在后,主动为老年乘客找座位,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乘客扶上搀下,司乘人员以良好的服务态度赢得了广大乘客的信任和愛戴。
我记得有一位姓张的大妈,大冬天的冒着冷冽的寒风在中途站等了20多分钟,给乘务员送上了自己做的露出手指头的手套,因为戴着手套售票不方便,不戴手套又容易冻手,所以才自己动手制作了这种手套。有的乘务员在车厢宣传嗓子嘶哑了,大爷大妈们就送上了胖大海、菊花茶让他们润润嗓子,把他们当成亲人,送上了一片真情。正是:你把乘客当知己,乘客视你为亲人。
现在我退休了,成为老年人中的一员,每当我看到39路、17路、2路公交车从门口经过,看到年轻的公交一代人为乘客服务,就有说不出的高兴和自豪,因为我曾经是一名公交人。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改革的发展变化,就在你我身边,就在百姓的生活里,尽管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中国梦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