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挫伤致LASIK后角膜瓣移位二例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huy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1 女 23岁学生主因弯腰时不慎将左眼撞于课桌角,致左眼疼痛、流泪、异物感、视物模糊不清5h,于2005年12月7日来诊.伤后半小时曾在外院诊为角膜上皮擦伤,并于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包扎.之后患者自觉症状无好转,又来我院就诊.视力:右眼1.0,左眼0.02.左眼结膜混合性充血、水肿,并有少量结膜下出血.裂隙灯下见到边缘整齐的角膜瓣向鼻上方移位,多条皱褶,前房、瞳孔正常,遂追问病史23个月前曾行双眼LASIK手术.诊断:左眼钝挫伤性角膜瓣移位;双眼LASIK后.治疗:常规消毒,0.4%倍诺喜滴眼液表面麻醉,用吸水海棉棒清除基质床边缘的新生角膜上皮,自鼻侧向外放射状轻推角膜瓣,令角膜瓣边缘良好复位,BBS溶液瓣下冲洗,再确认角膜瓣平整复位,瓣下无残留异物及上皮碎屑后,滴泰利必妥、氟米龙滴眼液加压包扎.48小时后,左眼视力0.8,角膜瓣透明无皱褶,瓣边缘愈合良好.随访3个月,左眼视力0.8,角膜瓣透明无上皮植入。

其他文献
宁波市眼科医院为浙江省三级乙等眼科专科医院,是政府办非营利性医院,是宁波市眼库、宁波市眼视光研究中心挂牌单位。属市重点扶持学科并附市重点实验室,现医疗用房面积达12000平米。医院核定床位80张,开放床位106张,配有十二问净化层流手术室。现有医务人员150余名,其中拥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40余名。现医院年门诊量已突破18余万人次,年手术量9千多例。医院先后投入4千余万元从美国、德国、日本等
青少年型青光眼,往往由于医生临床经验不足或未能作必要的检查,家长和患者对此未引起足够重视,而发生误诊、漏诊。
目的 评价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术眼OCT参数与视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32例32只眼湿性AMD患者接受抗VEGF治疗后5-6月,记录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同一天进行频域OCT扫描,对黄斑中心凹厚度(FT),黄斑中心区厚度(CST),黄斑区容积(CV),黄斑区平均厚度(CAT),视网膜下液(SRF),视网膜内液(IRF),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厚度(CN-V
目的 评价伴前筛窦过度发育的慢性泪囊炎在行泪囊鼻腔吻合术(dacryocystorhinostomy,DCR)时的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 167例(1 82只眼)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发现前筛窦过度发育61例(62只眼),按手术方式不同而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将泪囊及鼻黏膜后唇切除,吻合泪囊、鼻黏膜前唇,并留置凡士林纱条33例(33只眼).对照组是单纯将泪囊前后唇与鼻粘膜前后唇分别进行吻合28例(29只
目的 探讨临床前期多灶性脉络膜炎(Multifocal choroiditis,MC)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同步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10例确诊为M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其FFA和ICGA对比分析.结果 10例患者1
目的 回顾性研究下斜肌缩短前转位加徙前的手术方式,对矫正原发或继发性的下斜肌亢进以及伴有或不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引起大度数垂直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收住院的年龄大于15岁的垂直斜视患者分组手术,A组垂直斜度15~20度,做下斜肌前转位手术;B组21~35度做下斜肌缩短前转位手术;C组36~45度做下斜肌缩短前转位加徙前手术;D组21~45度做下斜肌前转位手术.对术后效果总结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