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快速应急测绘的角度出发,提出无人机快速响应的工作流程,对航线设计、影像拼接和智能解译这3个关键技术进行阐述,并针对天津前期的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快速处理流程完全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可最大限度地解决无人机快速化、自动化处理中的问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快速应急测绘的角度出发,提出无人机快速响应的工作流程,对航线设计、影像拼接和智能解译这3个关键技术进行阐述,并针对天津前期的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快速处理流程完全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可最大限度地解决无人机快速化、自动化处理中的问题。
其他文献
对航天遥感相机进行在轨检校,是提高卫星产品质量,扩大产品应用效果的重要技术内容.文中研究了一种基于角度不变的线阵推扫式CCD相机几何畸变在轨检校方法.该方法利用相机外方元素对于相机视向量夹角角度影响比较小的原理,根据地面控制点和一级产品图像,求解相机视向量夹角,从中提取相机光学部件的畸变模型参数,从而实现相机内外方元素解耦.相机畸变模型采用一维3阶多项式,对焦距和主点等引起的低阶误差能够很好地吸收
以兰州中心城区为研究区,以1978、1993、2001和2010年的Landsat MSS/TM/E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NDBI-SAVI指数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建设用地信息,利用热红外波段的单窗算法反演城市地表温度。结合城市热岛比例指数和地表温度分级,定量研究城镇用地扩张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兰州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在1978—2010年的30余年间面积由87.47km2增加到172.61
针对传统的PCA变换融合法,利用高空间分辨率影像与多光谱影像的线性相关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模型和PCA变换的影像融合方法,采用偏差指数、相关系数和信息熵三个指标,对融合结果进行了定量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提高了多光谱影像空间分辨率的同时,更好地保留了多光谱影像的光谱信息。
提出一套适合于无人飞行器遥感影像的全自动相对定向流程。其技术要点主要包括:利用SIFT特征的旋转、微小仿射的不变性等从影像提取特征并匹配,基于RANSAC的相对定向进行误匹配剔除,划分均匀网格的Frstner特征提取,基于核线约束的近似一维影像匹配,最小二乘匹配。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匹配成功率,获得点数多且点位分布均匀,具有较高的精度。
以北京市昌平区1999年和2006年两个时相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ENVI 4.7及ArcGIS 9.3软件支持下,提取该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以及地表温度和热环境演变的信息。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地表热环境之间存在着定量关系,能够较好地揭示该区城镇的扩展变化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成果对该区乃至全市的进一步发展规划和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草原产草量的监测是草地资源空间动态研究的重要衡量指标,是草地资源合理利用和载畜平衡监测的重要依据.基于371个样地调查数据和2005~2009年的MODIS-NDVI遥感数据,建立地面样方的产草量与遥感数据的关系模型,模拟分析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产草量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建立的各模型方程均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其中幂函数的相关关系最优,通过预留样方数据的验证,模型精度为78%,幂函数模型作为
武汉市作为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城市,其土地利用/覆被和景观格局变化备受关注。本文基于1991年和2009年Landsat TM影像数据,采用RS、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运用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3.3,对武汉市近19a的土地利用/覆盖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此成果能够为武汉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
本文利用由遥感影像解译获得的土地利用数据和MODIS NDVI产品,采用空间转移矩阵、最大值合成法、均值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模拟等方法,分析了2000年以来京津风沙源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05年京津风沙源区耕地开垦、林草地减少的趋势有所减缓,但区域气候变化趋于干旱,水域面积明显减少,草地退化和未利用土地增加的现象依然存在。(2)该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程度有所减缓
本文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32 m多光谱数据提取研究区的植被覆盖信息与土地利用信息,利用1∶50 000DEM数据提取研究区坡度信息,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部颁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96",评价研究区的水蚀风险等级;并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Landsat TM)调查数据,进行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分析。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区域的侵蚀状况有所好转,从变化趋势看,侵蚀等级恶化的面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发展,遥感的服务领域越来越广。遥感测绘地理信息项目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遥感、地图编制、房产测量等传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