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疑”中完成教与学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hua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对于学问,我们的古人有很多精辟的阐述。在教学中,我们教师的教应带有主导作用,为释疑而教;学生的学应带有主动性,要带疑而学,这样,才能教有所获,学有所成。
   关键词:疑 教与学 主导作用 主动性
  对于学问,古人有许多精辟的阐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等。可见,在学习过程中,有怀疑才会去思索,有思考才会进一步学习,然后才会有所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应带有主导作用,为释疑而教;学生的学应带有主动性,要带疑而学,这样,才能教有所获,学有所成。
  一.学生带疑预习
  在平时教学中,最使老师无奈的就是布置预习作业,就语文而言,很多时候,就是布置学生读书,由于朗读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检查学生有没有预习课文实在没有什么好的标准和尺度。为此,许多学生都戏称预习为“不是作业的作业”,或者是走马观花的过场,实在谈不上效果。新课改的特征是转变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发现者、探究者,为了使预习能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就必须布置一些要开动“机器”才能完成的思考题。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文,教师可布置思考周恩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是如何确立起来的?课文为什么还要记述周恩来考上南开中学的一次讨论会的片断?如教《孔乙己》之时,教师先布置学生思考三个大问题:孔乙己怎样看待自己?周围的人怎么样看他?你怎么看待孔乙己和他周围的人?如果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书,一定会养成细读钻研的习惯。当然,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主体性,如何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发现问题,是学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课文的补充和发展,是培养他们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于是,我把学生自己的提问分为几个不同层次:水平较低的同学提出依靠工具书仍解决不了的生字难词或不懂的句子等。水平好一点的同学可提出有助于理解課文内容的一些问题,如《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中可提出:学习语文为什么要养成好习惯?怎样才能养成好习惯?同时鼓励学生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如《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真的“鄙”吗?等等。
  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会带有错误观点,可能会比较肤浅,可能会不着边际,可能在课堂会招致同学们的嘘声,但只要老师多加鼓励,多加尊重,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它燃起智慧之火炬。对于学生所提的问题,如果太深太偏太难,老师可采用引导法,引导他们把深难问题化“难”为“易”,化“深”为“浅”。如果过于笼统,老师就要设法引导学生把问题变得具体些。要求学生再读书,再思考,能有一个再次发现。如果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是否正确拿不准,对于这类问题留待下步讨论之后辩明正确与否。通过这样的引导讨论,久而久之,学生们便会具有善于质疑的能力。当学生把质疑当成预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时,习惯自然就养成了。为了使预习中的质疑能得到有效的监督,我要求学生把有关的问题要写到预习作业本上,并且要上交,这样就把预习的作业化“虚”为“实”,学生如果不花一番心思读书、思考就不能提出问题。正所谓:“要有所学,必先有问,要有所问,必先有疑。”而且,浏览学习预习作业,还能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很宝贵的意见。
  二.教师释疑教学
  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以教材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问题设计的思维指向仅仅是教学目标,这种单向思维显然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学生。学生在感知课文时在想什么,会怎样想,有何疑难,教师一概不知,问题似乎就成了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这样,就要考虑学生的学法和需求,这是一种“看不见学生”的教学,新课程理论认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其中‘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教师浏览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上课前的一次师生交流对话。只有急学生所需学生所想,才能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备课前,如果能对学生预习时的提出的问题进行仔细地浏览,然后根据情况进行分类归纳,尤其是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在备课中加以充分的考虑,并进行精心的设计,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许多同学预习了《曼哈顿街头的夜景》后,结合参考书提出这样的疑问:文章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是冷漠无情的,但在我们的国家里这样的情况也很多,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比资本主义制度强,而且课文反映的问题不符合今天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针对学生的这一疑问,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最后得出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资本主义有好的一面,但也有差的一面,丑恶的一面,任何社会都有好人和坏人,资本主义制度也并不是某些人所认为的那样,美国并不是天堂,它并不是最完美的社会制度。学生对作品的思想内涵有了比较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学生在讨论时议论纷纷,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因为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当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外界所产生的信息相吻合的时候,这信息才会成为有用的信息。试想当老师上课所解决的问题,正是学生迫切想知道的问题时,学生该有多么专心;当他明白,老师这一教学环节好像专为他而设计时,他们的心理该有多大的满足。
  三.在疑中培养成就感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如何让这一精神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落实,互相质疑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办法,上课老师所解决的大都是带有共性的问题,不可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变“师生互协”为“生生互协”,实现在学生个体、小组间的质疑、答疑,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自信心,让学生感受一参与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如教《出师表》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句,然后让学生自己通过小组讨论相互解答,真正不行的也先由其他小组的同学解答,实在不能解决再由老师点拨。在探究课文内容时,同样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班上其他同学解答,看谁问题提得好,看谁问题答得好。如有一个学生提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为什么要很多次提到先帝?对于这个非常巧妙的问题,我美其名曰语文中的“哥德巴赫猜想”,提出问题的同学十分高兴,许多同学为解开这一“猜想”,从写作背景,文章中心,写作目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都能言之有理,都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和肯定,成就感自然就产生了。   四.在疑中培养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仅仅是方法、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每学习一篇课文,教师还要引导、启发学生在反复朗读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大胆质疑,主动发问,提出新的见解来。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思维定势,更要不拘泥于“标准答案”的权威,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多听到一种声音,尋找另一种阐释,多一点选择。只要言之有理,就应该受到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如《曹操煮酒论英雄》中的最后一句是:“操遂不疑玄德。”按照参考书上的解释是:曹操于是就不再怀疑刘备了。有学生对这句话就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的理解:学生根据当时的背景,刘备事实上是被监视居住,然后曹操一句“在家做得好大中”吓得刘备面如土色,奸诈的曹操不可能不会留意观察;曹操接着用谁是天下英雄来试探刘备,当曹操说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的时候,刘备惊得“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刘备虽然最后巧妙地掩饰了过去,但多疑的曹操岂会就此打消怀疑的念头。我认为不管这学生的理由充分不充分老师都应加以肯定,因为他能联系课文对教师的“标准答案”进行大胆的质疑,实际上是对思维定势的一种挑战。再如《最后一课》中有学生提出韩麦尔先生也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人,如他的课堂学习纪律不好,他让学生丢下功课替他浇花,自己去钓鱼的时候,干脆就放假等等。但学生的不同意见并不与中心相悖,正是韩麦尔的缺点说明了他是一位普通的老师,一位普通的教师在国土沦陷时所表现出的爱国情也许更真实,更感人。
  同样地,在《曹刿论战》中有学生认为庄公也未必“鄙”,理由是庄公能够接贤纳谏,有明主之风范,庄公也明白“得民心而得天下”之理等。所有这些,都是学生带疑而学的最好阐释,他们所提的疑问,很像《皇帝的新装》中那小孩的声音,很另类但真很实,只有让学生把心里想到的,碰到的经验和体会充分表露出来,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进入学生的心里,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
  今天的教学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尤其终身教育已被认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未知领域永远存在,如何有针对的使学生带疑而学,如何使教师释疑而教将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佰玲.高中语文“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模式比较[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6(10):75.
  [2]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61-62.
  [3]王颖.高中生语文兴趣缺失的原因[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8):115.
  [4]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依据我国现行的有关企业所得税的各项法规政策,结合企业所得税的征收以及抵扣等相关实务,对除发票外的能够在企业缴纳所得税时作为合法有效凭证的“证据凭证”的有效性作了辨析和讨论,认为一定范围内真实发生的费用的证据凭证,都是合法有效凭证,均能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扣除;合法;有效凭证  一、问题之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三维目标,即:“知识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由于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对于“知识和技能”这一点绝大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10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PFN治疗,另选择同期治疗的50例患者
民族音乐文化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甚至对于增强我国中华民族的综合国力,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阐述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对于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民族音乐文化在高
提高高中生对各生活领域的满意度,这无疑会对改善和提高高中生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高中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乃至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都具
1rn她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已经有所决定了.rn那是一个中午,狂舞艳阳日,他的声音低沉而又缓慢,他说,请你来面试一下.
期刊
本文论述了如何抓好煤矿企业班前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
小学数学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在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有算术知识,代数初步知识和几何初步知识,小学数学的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内容多,范围广.因此优化小学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比较微波疗法与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方法,经患者知情同意,将患者分为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