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内容丰富多了,形式也更多样了,音乐教学从单纯“我教你学”地教授音乐技能,慢慢过渡到感知表演,我带着你想,你找,你做。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舞蹈、绘画、朗诵、英语等多元素的文化融合,也大大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新课程极大地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孩子们也觉得音乐课越来越生动有趣,越来越好玩。更加喜欢上音乐课了。可是,也随之出现了这样的课堂问题,有时候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上玩得是不亦乐乎,但一节课下来又似乎没有学到什么。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这就要求执教者必须明确地认识到音乐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小学生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这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好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在课堂中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体现感知教育,将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巧妙地融入在各种情境中。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能轻松快乐之余又能收获良多。
一、课堂常规音乐化,熏出音乐素养
俗话说得好 “无规矩不成方圆”,常规却是必须的,尤其是对于课堂教学这样的目标明确的未成年人的集体性学习活动。然而一味强调课堂常规学生可能会感觉很不自在。我们可以在各个环节中渗透音乐教育。比如坐下,起立用不同的一段音乐,离开座位排队律动用另一段音乐。听到《划小船》的音乐就结束律动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从一进入音乐教室就渗透音乐欣赏教育,像某位同行老师说的“要像熏肉一样熏出艺术素养”,这也是感知感受音乐情绪的第一步。
二、合理适当地运用多媒体
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小学生的课堂上,在音乐课堂上,漂亮的动画,文字,影像,为学生们创造了更加生动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当中,感受音乐的不同旋律和强弱、快慢所传达的丰富情绪。特别是对孩子们比较难理解的的一些乐理知识部分,多媒体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音乐毕竟是听觉艺术,在音乐教学中一定要恰当地运用可提供视觉的画面的多媒体技术,不能把一切音乐的表现内容全部用画面来表现,俗话说“耳闻不如眼见”,视频与音频相比对人具有更直接的冲击力,这将使得学生只顾欣赏生动的画面,而忽视感悟音乐的情境,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音乐想像力的发挥。
例如:一年级欣赏《三个和尚》一课。这是一个完整的动画片音乐。如果直接播放动画片给孩子们欣赏,往往学生动画片看得很认真,很投入。而一节课下来音乐一点也没听进去,只记住了故事情节,教学的目标基本没完成。如果换一种方式,在欣赏之前先将乐曲当中三段有代表性的动画无声地演示出来,再播放三段无画面音乐,让学生们听赏。并请他们做一个小小设计师把自己认为合适的音乐加到动画当中。接下来再播放另一段音乐,请小朋友们自己根据音乐想像设计一下它可能所表达的画面并讲一讲。这样一来,小朋友们就会非常有兴趣,分段音乐听得很认真,对于音乐形象的把握也相对准确。再到完整地欣赏全曲时,也能仔细地听找自己刚才想像的音乐画面和自己的想法是否一致。
三、兴趣培养中加强音乐的元素
新课标把培养兴趣作为重要的理念之一,并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实践证明:如果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学生会特别喜欢,学习效果也会更加显著。但是如果在音乐课堂上过分地注意学习兴趣的激发,忽视了音乐能力的培养,回避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回避了演唱,演奏上的练习与指导,那么学生就无法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
笔者曾经读到过这样一个例子:《小青蛙找家》这首歌中,歌曲中有前后“走,走”的节奏和“跑跑,走”的节奏,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老师把重点花在了节奏的练习上,当然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训练。但一不小心,我们也很容易忽略节奏这一要素对表现歌曲情绪的作用,没有很好地挖掘利用这一资源,没有让学生通过充分演唱体验两个不同的节奏来表现小青蛙越来越着急的心情。所以音乐课应着眼于音乐本身的要素{如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等},把音乐要素融入于学生喜欢的教学活动当中,达到既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体验音乐的目的。
四、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还与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灵活的教学机智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一堂音乐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师生双方面的共同努力.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设计者.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必须吃透两头,一头要吃透《课标》和教材,从而确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另一头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创造性地选择教学辅助材料,然后再将这些材料巧妙地整合起来,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具体的,可行的教学方案,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将音乐知识与技能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中去。另外,教师的精神状态,表情,言谈都决定着课堂的氛围。教师的语言是不是通俗,有趣,教态是不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这些都可以调动学生的听课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轻学生学习的疲劳程度。实践证明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要使学生真正爱上音乐课并有所收获,。做为音乐教师必须不断钻研,扩大自己的知识宽度。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尽一切努力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在音乐海洋中快乐畅游,收获满满。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这就要求执教者必须明确地认识到音乐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小学生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这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好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在课堂中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体现感知教育,将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巧妙地融入在各种情境中。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能轻松快乐之余又能收获良多。
一、课堂常规音乐化,熏出音乐素养
俗话说得好 “无规矩不成方圆”,常规却是必须的,尤其是对于课堂教学这样的目标明确的未成年人的集体性学习活动。然而一味强调课堂常规学生可能会感觉很不自在。我们可以在各个环节中渗透音乐教育。比如坐下,起立用不同的一段音乐,离开座位排队律动用另一段音乐。听到《划小船》的音乐就结束律动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从一进入音乐教室就渗透音乐欣赏教育,像某位同行老师说的“要像熏肉一样熏出艺术素养”,这也是感知感受音乐情绪的第一步。
二、合理适当地运用多媒体
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小学生的课堂上,在音乐课堂上,漂亮的动画,文字,影像,为学生们创造了更加生动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当中,感受音乐的不同旋律和强弱、快慢所传达的丰富情绪。特别是对孩子们比较难理解的的一些乐理知识部分,多媒体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音乐毕竟是听觉艺术,在音乐教学中一定要恰当地运用可提供视觉的画面的多媒体技术,不能把一切音乐的表现内容全部用画面来表现,俗话说“耳闻不如眼见”,视频与音频相比对人具有更直接的冲击力,这将使得学生只顾欣赏生动的画面,而忽视感悟音乐的情境,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音乐想像力的发挥。
例如:一年级欣赏《三个和尚》一课。这是一个完整的动画片音乐。如果直接播放动画片给孩子们欣赏,往往学生动画片看得很认真,很投入。而一节课下来音乐一点也没听进去,只记住了故事情节,教学的目标基本没完成。如果换一种方式,在欣赏之前先将乐曲当中三段有代表性的动画无声地演示出来,再播放三段无画面音乐,让学生们听赏。并请他们做一个小小设计师把自己认为合适的音乐加到动画当中。接下来再播放另一段音乐,请小朋友们自己根据音乐想像设计一下它可能所表达的画面并讲一讲。这样一来,小朋友们就会非常有兴趣,分段音乐听得很认真,对于音乐形象的把握也相对准确。再到完整地欣赏全曲时,也能仔细地听找自己刚才想像的音乐画面和自己的想法是否一致。
三、兴趣培养中加强音乐的元素
新课标把培养兴趣作为重要的理念之一,并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实践证明:如果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学生会特别喜欢,学习效果也会更加显著。但是如果在音乐课堂上过分地注意学习兴趣的激发,忽视了音乐能力的培养,回避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回避了演唱,演奏上的练习与指导,那么学生就无法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
笔者曾经读到过这样一个例子:《小青蛙找家》这首歌中,歌曲中有前后“走,走”的节奏和“跑跑,走”的节奏,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老师把重点花在了节奏的练习上,当然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训练。但一不小心,我们也很容易忽略节奏这一要素对表现歌曲情绪的作用,没有很好地挖掘利用这一资源,没有让学生通过充分演唱体验两个不同的节奏来表现小青蛙越来越着急的心情。所以音乐课应着眼于音乐本身的要素{如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等},把音乐要素融入于学生喜欢的教学活动当中,达到既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体验音乐的目的。
四、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还与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灵活的教学机智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一堂音乐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师生双方面的共同努力.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设计者.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必须吃透两头,一头要吃透《课标》和教材,从而确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另一头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创造性地选择教学辅助材料,然后再将这些材料巧妙地整合起来,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具体的,可行的教学方案,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将音乐知识与技能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中去。另外,教师的精神状态,表情,言谈都决定着课堂的氛围。教师的语言是不是通俗,有趣,教态是不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这些都可以调动学生的听课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轻学生学习的疲劳程度。实践证明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要使学生真正爱上音乐课并有所收获,。做为音乐教师必须不断钻研,扩大自己的知识宽度。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尽一切努力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在音乐海洋中快乐畅游,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