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群文阅读资源的开发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c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言文群文阅读并非随便找几篇文言文凑在一起阅读,而应该是根据内容相关性、写法类似度、思维思辨性等原则围绕教学目标开发组合而成的一组文言文。本文以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马说》为例,就如何开发文言文群文阅读资源提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语文 《马说》 群文阅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0.011
  《马说》是韩愈短篇论说文代表作,全文151个字,巧借伯乐相马的故事隐喻现实,倾吐心声。文虽短而蕴意深远,言虽近而文风雄健,充满着波涛翻滚的情感激流与气势夺人的滔滔雄辩。
  教学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章言简意赅的特点当属重难点。然而,凭借着课文下面寥寥注释以及课文前面语焉不详的“阅读提示”,很难将其讲清楚,也更不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再加上韩愈的散文在初中阶段教材中仅此一篇,无法在课内找到串读资源。所以,根据实情,从课外寻找相关文言片段进行群文阅读,就显得非常的必要了。
  一、借助作者人生经历来开发
  大凡好的文章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是作者生活体验乃至生命体验的艺术再现。《马说》正是韩愈年轻时科举仕途、坎坷生活经历的沉淀,文中落魄的千里马似乎就是他自己的化身,带有非常明显的个人人生遭遇的痕迹。
  韩愈生活在唐王朝安史之乱之后,童年不幸,“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新唐书·韩愈传》),最终只落得“二世一身”的凄凉处境。年青时踌躇满志,“我年十八九,壮气起胸中”(《赠族侄》)。但是天不遂人愿,长安十年里,“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选于吏部卒无成”(《上宰相书》)。只得投靠地方藩镇为幕僚蛰伏四年,直到三十五岁时才被授以四门学博士七品之职。
  坎坷遭遇正是他写这篇《马说》的思想基础,通过曲陈心迹,来委婉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心酸。
  有人统计《全唐诗》收录的他的395首诗歌,发现涉及“哭”的有30首,“悲”的48首,“哀”的有30首,含“泪”字的31首,“忧”、“愁”的各30首,还有“死”的75首。由此可以窥见他人生的坎坷和情绪的悲感。
  教学中,可以摘取相关诗文来诠释他在人生低谷时期的彷徨和呐喊,深入了解作者在特定历史阶段“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由头和依据。笔者在课堂上作如下设计:
  考场的失意:“怀书出皇都,衔泪渡清灞。”(《县斋有怀》)
  生活的困顿:“疏忽十六年,终朝苦寒饥。”(《将归赠孟东野房蜀客》)
  抗争与担当:“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借助背景史料,梳理韩愈人生经历,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在特定阶段的心理特征,对促进《马说》学习,领悟作者情绪能起到激疑燃趣作用。
  二、借助“千里马与伯乐”的故事来开发
  王开岭曾说过,我们可以拒绝一个观点,但不会拒绝一个故事。《马说》的观点是从古老的“伯乐识马”故事中翻新提取而来。《马说》的群文学习可围绕这个故事来开发,它既与课文有密切的相关性,也能引爆学生的趣味点。
  《战国策·楚策四》写道:
  “汗明曰:‘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同“伸”)膝折,尾湛(同“沉”)驸(同“肤”)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移(行动迟缓),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拧衣以幂(覆盖)之。骤于是俛(同“俯”)而喷,仰而鸣,声达干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已也……’”
  文中的“骥”也就是千里马,受辱于贩夫走卒,做些弩骀牛驴之事,受尽苦楚,却不见怜惜,直至遇见伯乐,命运才得以改变。读懂了这层意思,就不难理解《马说》开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婉曲表达。《马说》一文的重点似乎不在于讨论“先有伯乐还是先有千里马”的问题,而更在于诉说伯乐之于千里马的意义。正如韩婴在《韩诗外传》卷七中所说那样:“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
  韩愈在《为人求荐书》和《送温处士赴河阳序》中也提到这个故事:
  “昔人鬻马不售于市者,知伯乐之善相也,从而求之,伯乐一顾,价增三倍。”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稍加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点:都突出了伯乐对于千里马的重要性。韩愈的心中好像有一个无法释怀的“伯乐情结”。明白这种情结是了解韩愈的前提,也是深悟《马说》寓意的背景基础。
  三、围绕“三上宰相书”的内容来开发
  贞元八年,25岁的韩愈好不容易中了进士,但在吏部的制科考试中连考三次却一直未能成功,因而也一直未派到官做,以至于精神恍惚,生活窘迫。于是在贞元11年正月二十七日至三月十六日前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接连向当时的宰相连写三封自荐信,这就是著名的《三上宰相书》。
  如果把这三封信连起来看,我们就会打开“伯乐情结”并发现以下几层意思:
  1.坦言生活之艰,希望得到理解。
  如第一书:“遑遑乎四海无所归,恤恤乎饥不得食,寒不得衣。”第二书又言:“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据学者们考证,韩愈在长安求官期间,长兄韩会已死,嫂子郑氏有病,家境日衰,他确实过着比较困窘的生活。他在信中道出实情是他以人之常情猜度宰相心理,以期得到理解和同情。
  2.直言真才实学,希望得到擢用。
  在信中表白自己是个忠心耿耿的儒学卫道士。平日所读皆“圣人之书”“学圣人之道以修其身”,所颂皆“尧舜之道”,所著述“皆约六经之旨而成文”(第一书),其才“足当我宰相之举”(第二书)。不愿“去父母之邦”而适夷狄;也不愿隐于山林“独善自养”,而“有忧天下之心”(第三书)。
  3.美言当朝权相,希望得到关注。
  不可否认,《三上宰相书》 充满对宰相的溢美之词。“贤相”“大贤”“君子”“阁下”“吾君之所尊者”隨处可见,为后人所诟病。其实,韩愈是在写信求人,不是给人作传。当自己处在被动局面时,在不失原则前提之下,说些人愿听的好话美话无可厚非。阿谀是假,希望得到关注,解决目前困境才是真。   4.谏言“上下相求”,希望革除时弊。
  韩愈在第一书中说:“然则上之于求人,下之于求位,交相求而一其致焉耳。”这就把干谒者的单向求仕转为双向的供求两需。希望宰相理应效“古君子之道”,“乐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应学周公“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第三书)。这既是加强了干谒的合理性,也是对当时用人失当的问题指陈时弊。
  读懂了《三上宰相书》,我们就能感受到韩愈作为封建时代一个下层知识分子在仕途进取中渴望得到赏识和帮助的辛酸,也就明白韩愈这匹千里马为何急于尋找伯乐自荐做官的原因。而这恰恰是领会《马说》情感的重要依据。
  教学中,可以围绕“说”来设计。用“实说什么”“如何美说”“怎样劝说”的问题链来为学生串读这三封信作辅助和铺垫。
  四、围绕“杂说”其他三篇来开发
  文言文群文阅读资源开发要注意类文研究,在注重文章写法的相似性的同时,还要兼顾阅读理解的浅易性。
  韩愈的《杂说四首》,属论辩性小品文,短小精悍,寓意深刻。既独立成章,却又聚拢为一体。虽以“杂”名,却“杂”中见“清”:
  1.都用了“比”的写作手法,借此喻彼,托物言志,述说心中不平之情。
  《龙说》借“龙”和“云”关系喻说“君、臣”之间的关系。《医说》以“医病”来比“治国”之道。《崔山君传》以“相面”来比“识人”之术。《马说》借“伯乐”和“千里马”来比“贤君和人才”。
  2.都阐述了一个道理,充分体现了“文以载道”的创作主张。
  《杂说四首》分别阐述了君臣之间相互依存,治国要严明法度,识人需辩证分析外貌和内在的关系,选拔人才的重要性。立意深远,不仅对于当时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就是在如今,依然有着借鉴作用。
  3.都恰当使用修辞,骈散句结合,使文章拥有强大的“气场”。
  对比“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与“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两句,学生一望而知,都采用短语排比句式,语气上扬。在朗读比较过程中,学生揣摩《马说》中“也”“且……安”语气与句式,感受到反问带来的强调语气。而《龙说》中“矣哉”连用两次,起到加强感叹语气的作用。通过举此二例朗读比较,学生能直观感受到韩愈如潮雄辩的文风,韩愈的内心世界也跃然纸上。
  在“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的时代,在人工智能异常强大的今天,开发群文阅读资源还是相对容易的。但是我们必须在新课程精神的指引下,进一步研究如何开发、怎样活用这些资源等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开发阅读资源和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林忱怡《摭谈“群文阅读”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构建策略》,《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2] 杨正奎《文言文群文阅读资源的开发——以教学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卖油翁》为例》,《语文教学通讯·初中》。
其他文献
主题教育活动是当前我国幼儿园的主流课程模式。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徐明老师提出: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教师和幼儿围绕一个核心话题(即主题),开展多种活动的过程。这里认为主题教育活动是以一个核心内容为主题作为主要线索,根据幼儿的生活和经验,结合环境及幼儿周围各方面的资源,教师与幼儿一起建构的一系列预设和生成的活动的过程。本文将从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和目标、组织与实施、主题方案的设计的
摘 要: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精髓,是我国文学历史长河中耀眼的明星,同样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传统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并不理想。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认为古诗词鉴赏需要做到以下三点,即朗诵、理解诗词创作背景以及炼字炼句。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围绕以上三个方面展开详细的论述,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古诗词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 古诗词鉴赏 教学效果 三要素  诗词是一种抒情
语文新《课标》提到高中语文学习应该注重素材的积累、技巧的掌握、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将其融入写作中。例如,在小说与戏剧的学习中,学生要有意识地体察当时的社会,感受作者是如何借助素材表达想法的,而在新闻类的文章中,则提炼新闻要素,体会新闻叙述的特点等,并尝试将其融入新闻题材的写作中。  如今高考作文题材多以议论文为主,这些作文都需要大量的素材积累,所以注重素材的积累是丰富作文内涵的关键。所以,许多高中语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点内容,借助阅读,通过阅读内容、领悟精神主旨,可不断进行理念渗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课内阅读之外,还要发挥课外阅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优化作用。教师进行课外阅读引导、辅助,让学生高效率阅读、智慧性思考十分必要。本文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就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外阅读方法辅导给出一些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课外阅读 方法辅导 策略  对于小学
摘 要:阅读作为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丰富的素材、拓宽认知范围以及提升义务教育阶段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群文阅读在众多阅读教学方法中脱颖而出,成为助力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利器。本文将在分析群文阅读重要性的基础上,探寻群文阅读策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 群文阅读 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任重道远,其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合互动,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牢守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教育。新乡作为除省会郑州外河南省拥有高校最多的城市,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具备研究意义与价值。本文通过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融合互动,分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思政教育的效用价值,基于调研分析新乡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以期
摘 要:生本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从教育需求出发反观教育手段存在的问题,是现代教育改革提倡的先进教育理念。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为基础,分析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方法,以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成效。  关键词:生本理念 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一、生本理念概述  生本理念即以学生的認知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学生学习偏好及需求的满足,并以学生个体成长为教学目标。在此目标的引导下,置学生
摘 要:“吟咏诗韵”是古典诗歌的诵读方法,在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单元说明中也已强调。可这一诵读方法在高中生的实际学习中很大程度上已成空谈。提升学生“吟咏诗韵”能力,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水到渠成,既可提高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又传承了中华民族诗歌的“吟咏”传统,促使高中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 “吟咏诗韵” 策略  “吟咏诗韵”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业已不仅仅是巩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而是贯穿课前、课中、课后,起到促学与固学的方式。它是指导学生的“学”与反馈老师的“教”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今,“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成为共识,语文教学更应该重视作业的设计,以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作业设计 以生为本 高效课堂  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就是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内,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摘 要:不经意的一件事情,往往收获很大。班主任离开学校一周,学生们开启自主管理模式,体会到了什么是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作为班主任的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爱心和纯真,更加感受到了肩上的担子更重。班主任工作即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成为学生成长的领路人,成为孩子成长道路前行的明灯。因此,班主任要把握時代的脉搏,坚持立德树人,心手相牵,共同为之奋斗。  关键词:班主任 学生 自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