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成长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的,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在育人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同事、家长的积极性,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形成教育的合力。只有创设一个良好的育人氛围,才有利于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关键词】合作 教育 成功
【引言】
合作意识的培养已列为未来教育的一个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合作能力日趋重要。过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往往是个人,而现在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往往是一个集体,因而,作为21世纪的教师,既需要着眼于培养具有合作意识的学生,同时自身又必须具备与人合作的能力,在合作中寻求教育的成功。
本文力图阐述如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多渠道合作,让学生自觉地接受教育,使处在不同时空的学生能受到一致性的教育,努力实现教育整体效果的最优化。
一、在师生合作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通过师生间的合作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育的基石。因为教育活动本是师生间的交互活动,教育的过程自然需要在师生的共同合作下才能顺利完成。
小C是一个个性非常强的孩子,一年级刚开学那会儿,星期一上课的时候,总是不见他的人影,他父母在外地做生意,奶奶拿他没办法。到了第二天,他才在奶奶的皮鞭下"赶"过来的。我劝他,没辙;我拉他,他的牛脾气一上来,只能让他在讲台桌边闹啊!对于这样一个学生,我很想好好地和他谈谈,但他始终不给我"机会"。然而,一次不经意间的合作,却明显地改变了我和他的关系。一次课间,我正想拎水桶上饮水机的时候,看见他正站在我旁边,拿着杯子准备打水。我忙趁势对他说:"小C,这么重的水,老师拎上去真的有点困难,你能帮老师一把吗?"他欣然答应了。事后,我及时激励了他:今天多亏了你,要是没有你的帮助,老师还不知道怎么办呢?他竟抿着嘴笑了。从那以后,我发现他有事没事总会绕在我的身旁,我知道,那是他希望能帮我的忙。于是,我也顺水推舟,经常会让我帮我一些"小忙":比如把作业本端到办公室啊!帮老师拎一下包啊......"小牛"依然是"小牛",然而这几次愉快的合作,使我们师生间的关系更增添了一层朋友之间的亲密。现在的他,从没无故缺课,平时的课堂上,也总能看见他高高举起的小手......即使犯了错,他也能接受我对他的批评,而且能及时、认真地改正。
二、在生生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曾听有人这样评价过国人: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几个中国人在一起就是几条虫。这一评价虽有贬义,但从一个反面说明了中国的教育忽视了对孩子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合作意识是在人与社会的交往中产生的,孩子的合作意识的产生也不是与生俱有的。
合作意识与其它良好习惯的培养一样需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培养的触角可以延伸到孩子们在校生活的每时,每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合作、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合作,教室里的合作、操场上的合作......在课内,我习惯把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提出问题让大家一起讨论,让他们在合作中分享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外,我也将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几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带一到两个学习基础差的孩子,教他们识字、口算。这几个孩子轮流着带,每节课后都要监督、帮助这个同学,帮他整理、复习上课节学到的知识。
三、在师师合作中形成一股强有力的教育合力
班级管理是一项系统过程,它不仅仅是班主任个人的事,还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各科老师的通力协作。就班主任本身来说,还达不到"诗、书、琴、棋、画、唱、跳,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地步;就学生而言,既是班主任的教育对象,也是科任老师的教育对象。与各科老师的合作,开通与科任教师进行双向交流的渠道显得尤其重要。
对于科任老师,我也能做到经常与其交谈。科任老师往往担任着几个班的教学工作,像我们低段的技能课,基本上是由高段的数学老师兼任。他们对于学生不是很了解,给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对这一情况,我总是主动地向科任老师了解学生的情况。知道下节是美术课了,我上完语文课,就在教室里等美术老师过来,和美术老师聊一聊,了解学生上课习惯等方面的事情。对科任老师反映的情况,总会及时地进行处理。事实证明,与科任老师的合作,有利于消除学生在不同课堂上纪律等表现迥异的现象,对于促进整个班集体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在家校合作中建立坦诚理解共识的家校关系
在《爱弥儿》这本书里,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它指出:儿童在刚出生时,本就是一张白纸。家庭环境的变化,父母的一举一行都将成为其模仿、学习的榜样,因此每个儿童因其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的差异,对每个儿童所造成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帮助。家庭作为一切教育的第一场所,家长的合作能帮助教师将教育过程更紧密地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理想的家校合作是建立在坦诚、理解、共识的基础上的伙伴关系,要实现这种理念,教师首先要主动、及时地与家长取得联系,与家长取得教育观念上的一致,尽快形成教育合力,使之产生1 1>2的教育效果。
我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争取与家长取得合作、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比如,利用校讯通短信平台,经常给家长发一些温馨提示,提醒他们孩子们在这段时间内的学习、生活表现,家长们要及时予以关注,并能针对孩子们思想上的变化及时地进行教育。另外,利用每个学期的家长会,请几位家长介绍自己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得失。成功的经验,要让大家一起学习、分享;失败的过程,也让大家一起讨论、分析......这多渠道合作,全方位教育,从改善人际关系入手,吸引学生在团体激励的氛围中乐于与他人合作,善于与他人合作,从而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与进步的快乐,实现最大限度的个性发展。
【结束语】经过一年的教育,我们班的小朋友从原来的调皮、捣蛋变得团结、积极、上进,这都归功于所有人在教育孩子时倾注的热情与专注。相信在老师、家长以及学生自身的努力下,我们班级的小朋友会变得越来越棒。
参考文献
[1]丁光富,构建全方位的德育格局,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06期
[2]陈俊乾,陈熙明,全社会参与全身心投入全方位育人(节选)--潮洲市东凤镇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新格局,第六期全国陶研骨干培训班文集,2001年
【关键词】合作 教育 成功
【引言】
合作意识的培养已列为未来教育的一个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合作能力日趋重要。过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往往是个人,而现在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往往是一个集体,因而,作为21世纪的教师,既需要着眼于培养具有合作意识的学生,同时自身又必须具备与人合作的能力,在合作中寻求教育的成功。
本文力图阐述如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多渠道合作,让学生自觉地接受教育,使处在不同时空的学生能受到一致性的教育,努力实现教育整体效果的最优化。
一、在师生合作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通过师生间的合作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育的基石。因为教育活动本是师生间的交互活动,教育的过程自然需要在师生的共同合作下才能顺利完成。
小C是一个个性非常强的孩子,一年级刚开学那会儿,星期一上课的时候,总是不见他的人影,他父母在外地做生意,奶奶拿他没办法。到了第二天,他才在奶奶的皮鞭下"赶"过来的。我劝他,没辙;我拉他,他的牛脾气一上来,只能让他在讲台桌边闹啊!对于这样一个学生,我很想好好地和他谈谈,但他始终不给我"机会"。然而,一次不经意间的合作,却明显地改变了我和他的关系。一次课间,我正想拎水桶上饮水机的时候,看见他正站在我旁边,拿着杯子准备打水。我忙趁势对他说:"小C,这么重的水,老师拎上去真的有点困难,你能帮老师一把吗?"他欣然答应了。事后,我及时激励了他:今天多亏了你,要是没有你的帮助,老师还不知道怎么办呢?他竟抿着嘴笑了。从那以后,我发现他有事没事总会绕在我的身旁,我知道,那是他希望能帮我的忙。于是,我也顺水推舟,经常会让我帮我一些"小忙":比如把作业本端到办公室啊!帮老师拎一下包啊......"小牛"依然是"小牛",然而这几次愉快的合作,使我们师生间的关系更增添了一层朋友之间的亲密。现在的他,从没无故缺课,平时的课堂上,也总能看见他高高举起的小手......即使犯了错,他也能接受我对他的批评,而且能及时、认真地改正。
二、在生生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曾听有人这样评价过国人: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几个中国人在一起就是几条虫。这一评价虽有贬义,但从一个反面说明了中国的教育忽视了对孩子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合作意识是在人与社会的交往中产生的,孩子的合作意识的产生也不是与生俱有的。
合作意识与其它良好习惯的培养一样需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培养的触角可以延伸到孩子们在校生活的每时,每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合作、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合作,教室里的合作、操场上的合作......在课内,我习惯把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提出问题让大家一起讨论,让他们在合作中分享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外,我也将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几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带一到两个学习基础差的孩子,教他们识字、口算。这几个孩子轮流着带,每节课后都要监督、帮助这个同学,帮他整理、复习上课节学到的知识。
三、在师师合作中形成一股强有力的教育合力
班级管理是一项系统过程,它不仅仅是班主任个人的事,还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各科老师的通力协作。就班主任本身来说,还达不到"诗、书、琴、棋、画、唱、跳,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地步;就学生而言,既是班主任的教育对象,也是科任老师的教育对象。与各科老师的合作,开通与科任教师进行双向交流的渠道显得尤其重要。
对于科任老师,我也能做到经常与其交谈。科任老师往往担任着几个班的教学工作,像我们低段的技能课,基本上是由高段的数学老师兼任。他们对于学生不是很了解,给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对这一情况,我总是主动地向科任老师了解学生的情况。知道下节是美术课了,我上完语文课,就在教室里等美术老师过来,和美术老师聊一聊,了解学生上课习惯等方面的事情。对科任老师反映的情况,总会及时地进行处理。事实证明,与科任老师的合作,有利于消除学生在不同课堂上纪律等表现迥异的现象,对于促进整个班集体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在家校合作中建立坦诚理解共识的家校关系
在《爱弥儿》这本书里,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它指出:儿童在刚出生时,本就是一张白纸。家庭环境的变化,父母的一举一行都将成为其模仿、学习的榜样,因此每个儿童因其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的差异,对每个儿童所造成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帮助。家庭作为一切教育的第一场所,家长的合作能帮助教师将教育过程更紧密地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理想的家校合作是建立在坦诚、理解、共识的基础上的伙伴关系,要实现这种理念,教师首先要主动、及时地与家长取得联系,与家长取得教育观念上的一致,尽快形成教育合力,使之产生1 1>2的教育效果。
我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争取与家长取得合作、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比如,利用校讯通短信平台,经常给家长发一些温馨提示,提醒他们孩子们在这段时间内的学习、生活表现,家长们要及时予以关注,并能针对孩子们思想上的变化及时地进行教育。另外,利用每个学期的家长会,请几位家长介绍自己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得失。成功的经验,要让大家一起学习、分享;失败的过程,也让大家一起讨论、分析......这多渠道合作,全方位教育,从改善人际关系入手,吸引学生在团体激励的氛围中乐于与他人合作,善于与他人合作,从而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与进步的快乐,实现最大限度的个性发展。
【结束语】经过一年的教育,我们班的小朋友从原来的调皮、捣蛋变得团结、积极、上进,这都归功于所有人在教育孩子时倾注的热情与专注。相信在老师、家长以及学生自身的努力下,我们班级的小朋友会变得越来越棒。
参考文献
[1]丁光富,构建全方位的德育格局,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06期
[2]陈俊乾,陈熙明,全社会参与全身心投入全方位育人(节选)--潮洲市东凤镇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新格局,第六期全国陶研骨干培训班文集,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