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复习中将元素化合物知识置于真实的情景中,强调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学生关心社会和生活实际的积极态度。更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归纳总结,这对知识的结构化、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课改;非金属元素;化合物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299-01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知识点多,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且多数是描述性的,内容繁杂、零碎、分散,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难以掌握和运用;加之考试说明中规定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占15%,不少同学不重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但我们应注意到,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往往是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知识的载体。在高考试卷中,真正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分值远超过15%。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下面笔者根据课改后教学一线的实际情况及高考化学试题的要求和该专题知识点多的特点,谈谈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
一 课改后元素化合物教学的情况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在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遇到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根源在于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的新处理不了解和不适应。例如传统教学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处理是以物质为中心,追求从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系统的研究物质。而这种“系统的研究”既有定性的研究,也有定量的研究;既有一定的深度,也有相当的难度,研究的重点是知识和技术方面。而化学1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从覆盖面上看, 虽然是几乎涵盖了原来高中化学Ⅰ中的物质,但是相关物质知识内容的深度与难度降低了, 而且过于细节性的知识不作基本要求, 即知识面广、要求降低了, 突出了核心内容,对主要物质性质和观念性知识的要求提高了。为了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解决这种矛盾,在必修模块的教学中, 教师要避免将某个知识点内容挖掘得过于细致, 要由原来关注细节的教学转变成关注核心知识的教学, 让学生建构核心认识, 形成知识结构。教师较难从原来单一的教学方式转变成多样的教学方式,较难做到从关注一维目标的落实到关注多维目标的落实等。
二 高考一轮复习应遵循的复习主线
笔者认为按知识能力螺旋上升的要求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是最主要的,从必修到高考一轮复习,跨度大、涉及面广,要做好复习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点、线、网”,构建多维知识网络
这里所说的“点”是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干知识点或重难点或高考的热点或学生学习的疑难点,复习中要针对这些点拓展铺开,对于每一个“点”都要从组成结构、性质、鉴别保存、用途存在、制备方法几方面建立起思维框架,抓住“组成结构
性质
用途存在、制备方法、鉴别保存”的思维模式;这里所说的“线”主要三条,一是各族元素代表物知识主线,二是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主线,三是氧化还原主线;“网”就是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碎片进行整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助于学生把知识系统化,理顺知识的脉络,使学生得到整体的、互相联系的、结构化的知识(知识网)。这里的构建知识网络和体系,不能限于某章某节的内容,而应着眼于整个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使之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这样,通过由“点”到“线”,由“线”成“网”的逐层总结,就能理出一个层次丰富、条理清晰的知识网络。
2.比较归纳,精确把握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中可比较的内容很多,如:卤素单质的比较、卤化氢的性质和制法的比较、氯气和硫的性质的比较、具有漂白性的物质的比较、浓硫酸和浓硝酸氧化性的比较、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比较等等。
通过比较,就能从多层面认清知识点间的差异和内在联系,能引导学生掌握由“个别 → 一般,再由一般 → 个别”的学习方式,从而对整个知识系统有全面准确的理解。
3.适时总结,框图推断才有法可循
无机框图题是高考中热点题型,无机框图推断题的信息多,提取信息的难度大、角度多。在复习中除了要加强框图题的题型训练,教给学生“分析特殊、大胆假设、不断论证”的解题方法,更要引导学生学生归纳总结出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规律,既有利于突出重点,又可强化记忆。
在一、二轮复习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如下角度对非金属元素用化合物知识进行归纳:①从无机框图题常出现的物质角度归纳;②从物质性质角度归纳;③从同一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主线角度归纳;④从特征现象角度归纳;⑤从反应类型角度归纳;⑥从产物特征角度归纳;⑦从反应条件角度归纳;⑧从转化关系角度归纳等等。
三 把握高考复习探究活动的开放度
每个探究活动可以有不同的开放度,开放度体现在活动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教师在复习中要把握设计探究活动的开放度。如“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探究活动的内容可以是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也可以是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的具体物质的转化;可以是相邻价态的转化,也可以包含不相邻价态的转化。关于组织形式,可以是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并实施,也可以是学生设计方案后,讨论确定某些方案后实施;可以全部实验都由学生做,也可以学生也做部分实验,部分由教师演示。这些都体现了探究活动开放程度的不同。
关键词:课改;非金属元素;化合物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299-01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知识点多,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且多数是描述性的,内容繁杂、零碎、分散,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难以掌握和运用;加之考试说明中规定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占15%,不少同学不重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但我们应注意到,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往往是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知识的载体。在高考试卷中,真正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分值远超过15%。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下面笔者根据课改后教学一线的实际情况及高考化学试题的要求和该专题知识点多的特点,谈谈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
一 课改后元素化合物教学的情况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在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遇到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根源在于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的新处理不了解和不适应。例如传统教学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处理是以物质为中心,追求从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系统的研究物质。而这种“系统的研究”既有定性的研究,也有定量的研究;既有一定的深度,也有相当的难度,研究的重点是知识和技术方面。而化学1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从覆盖面上看, 虽然是几乎涵盖了原来高中化学Ⅰ中的物质,但是相关物质知识内容的深度与难度降低了, 而且过于细节性的知识不作基本要求, 即知识面广、要求降低了, 突出了核心内容,对主要物质性质和观念性知识的要求提高了。为了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解决这种矛盾,在必修模块的教学中, 教师要避免将某个知识点内容挖掘得过于细致, 要由原来关注细节的教学转变成关注核心知识的教学, 让学生建构核心认识, 形成知识结构。教师较难从原来单一的教学方式转变成多样的教学方式,较难做到从关注一维目标的落实到关注多维目标的落实等。
二 高考一轮复习应遵循的复习主线
笔者认为按知识能力螺旋上升的要求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是最主要的,从必修到高考一轮复习,跨度大、涉及面广,要做好复习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点、线、网”,构建多维知识网络
这里所说的“点”是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干知识点或重难点或高考的热点或学生学习的疑难点,复习中要针对这些点拓展铺开,对于每一个“点”都要从组成结构、性质、鉴别保存、用途存在、制备方法几方面建立起思维框架,抓住“组成结构
性质
用途存在、制备方法、鉴别保存”的思维模式;这里所说的“线”主要三条,一是各族元素代表物知识主线,二是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主线,三是氧化还原主线;“网”就是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碎片进行整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助于学生把知识系统化,理顺知识的脉络,使学生得到整体的、互相联系的、结构化的知识(知识网)。这里的构建知识网络和体系,不能限于某章某节的内容,而应着眼于整个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使之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这样,通过由“点”到“线”,由“线”成“网”的逐层总结,就能理出一个层次丰富、条理清晰的知识网络。
2.比较归纳,精确把握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中可比较的内容很多,如:卤素单质的比较、卤化氢的性质和制法的比较、氯气和硫的性质的比较、具有漂白性的物质的比较、浓硫酸和浓硝酸氧化性的比较、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比较等等。
通过比较,就能从多层面认清知识点间的差异和内在联系,能引导学生掌握由“个别 → 一般,再由一般 → 个别”的学习方式,从而对整个知识系统有全面准确的理解。
3.适时总结,框图推断才有法可循
无机框图题是高考中热点题型,无机框图推断题的信息多,提取信息的难度大、角度多。在复习中除了要加强框图题的题型训练,教给学生“分析特殊、大胆假设、不断论证”的解题方法,更要引导学生学生归纳总结出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规律,既有利于突出重点,又可强化记忆。
在一、二轮复习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如下角度对非金属元素用化合物知识进行归纳:①从无机框图题常出现的物质角度归纳;②从物质性质角度归纳;③从同一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主线角度归纳;④从特征现象角度归纳;⑤从反应类型角度归纳;⑥从产物特征角度归纳;⑦从反应条件角度归纳;⑧从转化关系角度归纳等等。
三 把握高考复习探究活动的开放度
每个探究活动可以有不同的开放度,开放度体现在活动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教师在复习中要把握设计探究活动的开放度。如“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探究活动的内容可以是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也可以是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的具体物质的转化;可以是相邻价态的转化,也可以包含不相邻价态的转化。关于组织形式,可以是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并实施,也可以是学生设计方案后,讨论确定某些方案后实施;可以全部实验都由学生做,也可以学生也做部分实验,部分由教师演示。这些都体现了探究活动开放程度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