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技术在社会中不仅作为一种功能性工具而存在,同时也需要中介对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进行调节。印刷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与演变,人与社会、印刷技术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在这一过程之中人不应该将印刷技术的人性化发展趋势作为人思维退化的借口,而是要利用人理性的思维,有效把握好自身行为主动权,始终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协调好人与印刷技术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技术中介论;印刷技术;演进;社会影响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9-0038-01
技术在实际应用构成中时刻影响着广大用户的知觉及行为,也影响着人们的伦理行为决策。所以必须有效把握好技术中介与伦理行为之间存在的关系,利用中介分析及设计,不断推进技术社会民主化进程。印刷技术大部分情况下以改造自然为目标,它主要为文化传播与知识获取的技术服务,在人与社会生活之间起到了特殊中介的作用,它主要受到人与社会生活两种因素的影响,同时反过来又推动者社会生活变革,在技术中介论的视野中分析印刷技术演进,可以获得很多启发性认识。
1 技术中介论视野下印刷技术演进特征
1.1 印刷技术工具化
众所周知,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从印刷技术对文字、图像的复制功能来看,其最早应用要追溯到先秦时期,纵观印刷术的演进过程,它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是为了满足个人需求,同时更是为了满足特定社会需求,从这一角度来看它是一种具有文化属性的工具。秦朝之后皇帝的玉玺成了皇权的象征,民间印章也逐渐得到了推广,造纸术出现之后,最初纸张只用于个人的书写,从南北朝开始科举制度出现,隋唐时期佛教开始不断流传,面临着文献复制的社会需求,这时调版印刷术出现。宋朝理学开始流传,人们之间的交际变得活跃起来,这无疑促进了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印刷术一直都是作为思想与政治教化的手段而存在的,旨在宣扬经典教义,最终达到人们思想与政权的统一。
1.2 印刷技术机械化
从传统手工作坊印刷逐渐发展到现在精细化的印刷机器,印刷技术机械化的实现帮助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随着机械化程度的加深,印刷的质量与速度显著提高,大大提升了劳动力,在机械作业过程中人仅扮演着辅助性角色。铅字印刷时代,不断有新的技术和方法融入到印刷机器运作之中,以人力劳动为主的现状得到了彻底改变,在激光照排技术的影响下,多种技术被融合到了一起,彻底改变了原来印刷技术大型化的发展趋势,逐渐向机械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印刷技术机械化实现以后,人们逐渐习惯了利用纸质阅读的途径得到知识,印刷机械与技术在该阶段不再是新鲜事物,印刷技术的中介调节作用在这一阶段逐步增强。
1.3 印刷技术数字化
数字出版阶段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图像与影像传播的新模式被开启,人们随之进入到了读图时代,人们与知识世界的接触逐渐从原来的印刷品阅读转变为数字产品阅读,从单向获取知识转变为互动模式获取知识,传统阅读的媒介是有形的书籍,而数字化阶段中,通过连接、图片及网络等途径,人们获得的无形化内容越来越丰富,人们可以与技术进行互动,多方位的了解知识。
2 印刷技术中介作用演进的社会影响
2.1 對社会生活的影响
在印刷技术演进的推动下,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多方面得以呈现,具体来说这种变化体现在两点:其一,印刷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强。对于印刷者来说印刷技术是一种牟利的手段,而对于统治者来说则是维护教权、政权的手段,所以印刷技术的发展一直都被统治者和教会牢牢的控制在手中。随着印刷技术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手机、电脑等成为其重要载体,知识传播体现出了无形化、即时性及任意性等一系列特点,印刷技术的独立性、指引性也更强,它的角色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二,人与世界的多重关系。随着印刷技术“可读性”、“具身性”等身份出现之后,印刷技术成为人与外界联系不能脱离的枢纽。
2.2 印刷技术中介作用演进对人的影响
印刷技术演进对人本身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对印刷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从代替手工劳动逐渐发展到代替人大脑,印刷技术的个性化特征非常明显,这种演进趋势增强了人对技术的依赖性。到了数字化时代中交互式阅读方式成为网络阅读的一个特点,在行动网络中印刷技术的角色不断发生变化,为人机互动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这种交互性体验使得人们不仅可以获得需要的知识,同时还能提供很多与其相关的知识,技术逐渐替代了人的记忆能力,因此人对技术的依赖性变得越来越强;第二,人的思考能力减弱。随着印刷技术中介角色演进,人整体思考能力逐渐弱化,具体体现在人思考能力与记忆能力的弱化上,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到数字化印刷时代,传统文字主导形式逐渐转变为以视频、图片等为主导,碎片化非理性阅读方式开始盛行,浅层记忆量逐渐增加,理性知识记忆深度被压缩,可见人的现实思维方式受到了虚拟性思维的强烈冲击;第三,人与技术关系逐渐异化。当前印刷技术已经发展到了数字复制阶段,私人化特点逐渐显露出来,受众自我认同感显著提升,这种媒介形式虚拟化打破了原来的身份界限,人人都能从网络中获取信息资源。印刷技术接入到群体智慧创造中,人与技术的主观、客观关系被打破,出现了新的异化现象。
结语:
综上,印刷技术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人与世界关系中介作用逐渐凸显,人在现实社会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利用技术手段完成各种目的,可以看出,在印刷技术发展过程中,它已经牢牢的与人捆绑在了一起,二者相互依存、协同发展。印刷技术演变不再仅仅是技术发展的累加,它更加深入的表现为一种技术中介角色的演变,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不需要将技术从人的世界中剥离,而是要找到二者的平衡点,进而避免由于被技术控制二失去自我。
参考文献
[1] 王岚,李宏艳.中国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路径研究——嵌入位置和增值能力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02:76-88.
[2] 靖鸣,王瑞.舆论监督历史演进的技术逻辑及其展望(上)——以传播技术史学为研究视角[J].新闻爱好者,2015,11:23-30.
[3] 郭平兴,张志强.近六十年来西方印刷文化史研究及其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02:63-68.
[4] 黄宝忠.中国近代民营出版业成长的社会生态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5:103-121.
[关键词]技术中介论;印刷技术;演进;社会影响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9-0038-01
技术在实际应用构成中时刻影响着广大用户的知觉及行为,也影响着人们的伦理行为决策。所以必须有效把握好技术中介与伦理行为之间存在的关系,利用中介分析及设计,不断推进技术社会民主化进程。印刷技术大部分情况下以改造自然为目标,它主要为文化传播与知识获取的技术服务,在人与社会生活之间起到了特殊中介的作用,它主要受到人与社会生活两种因素的影响,同时反过来又推动者社会生活变革,在技术中介论的视野中分析印刷技术演进,可以获得很多启发性认识。
1 技术中介论视野下印刷技术演进特征
1.1 印刷技术工具化
众所周知,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从印刷技术对文字、图像的复制功能来看,其最早应用要追溯到先秦时期,纵观印刷术的演进过程,它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是为了满足个人需求,同时更是为了满足特定社会需求,从这一角度来看它是一种具有文化属性的工具。秦朝之后皇帝的玉玺成了皇权的象征,民间印章也逐渐得到了推广,造纸术出现之后,最初纸张只用于个人的书写,从南北朝开始科举制度出现,隋唐时期佛教开始不断流传,面临着文献复制的社会需求,这时调版印刷术出现。宋朝理学开始流传,人们之间的交际变得活跃起来,这无疑促进了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印刷术一直都是作为思想与政治教化的手段而存在的,旨在宣扬经典教义,最终达到人们思想与政权的统一。
1.2 印刷技术机械化
从传统手工作坊印刷逐渐发展到现在精细化的印刷机器,印刷技术机械化的实现帮助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随着机械化程度的加深,印刷的质量与速度显著提高,大大提升了劳动力,在机械作业过程中人仅扮演着辅助性角色。铅字印刷时代,不断有新的技术和方法融入到印刷机器运作之中,以人力劳动为主的现状得到了彻底改变,在激光照排技术的影响下,多种技术被融合到了一起,彻底改变了原来印刷技术大型化的发展趋势,逐渐向机械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印刷技术机械化实现以后,人们逐渐习惯了利用纸质阅读的途径得到知识,印刷机械与技术在该阶段不再是新鲜事物,印刷技术的中介调节作用在这一阶段逐步增强。
1.3 印刷技术数字化
数字出版阶段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图像与影像传播的新模式被开启,人们随之进入到了读图时代,人们与知识世界的接触逐渐从原来的印刷品阅读转变为数字产品阅读,从单向获取知识转变为互动模式获取知识,传统阅读的媒介是有形的书籍,而数字化阶段中,通过连接、图片及网络等途径,人们获得的无形化内容越来越丰富,人们可以与技术进行互动,多方位的了解知识。
2 印刷技术中介作用演进的社会影响
2.1 對社会生活的影响
在印刷技术演进的推动下,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多方面得以呈现,具体来说这种变化体现在两点:其一,印刷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强。对于印刷者来说印刷技术是一种牟利的手段,而对于统治者来说则是维护教权、政权的手段,所以印刷技术的发展一直都被统治者和教会牢牢的控制在手中。随着印刷技术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手机、电脑等成为其重要载体,知识传播体现出了无形化、即时性及任意性等一系列特点,印刷技术的独立性、指引性也更强,它的角色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二,人与世界的多重关系。随着印刷技术“可读性”、“具身性”等身份出现之后,印刷技术成为人与外界联系不能脱离的枢纽。
2.2 印刷技术中介作用演进对人的影响
印刷技术演进对人本身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对印刷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从代替手工劳动逐渐发展到代替人大脑,印刷技术的个性化特征非常明显,这种演进趋势增强了人对技术的依赖性。到了数字化时代中交互式阅读方式成为网络阅读的一个特点,在行动网络中印刷技术的角色不断发生变化,为人机互动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这种交互性体验使得人们不仅可以获得需要的知识,同时还能提供很多与其相关的知识,技术逐渐替代了人的记忆能力,因此人对技术的依赖性变得越来越强;第二,人的思考能力减弱。随着印刷技术中介角色演进,人整体思考能力逐渐弱化,具体体现在人思考能力与记忆能力的弱化上,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到数字化印刷时代,传统文字主导形式逐渐转变为以视频、图片等为主导,碎片化非理性阅读方式开始盛行,浅层记忆量逐渐增加,理性知识记忆深度被压缩,可见人的现实思维方式受到了虚拟性思维的强烈冲击;第三,人与技术关系逐渐异化。当前印刷技术已经发展到了数字复制阶段,私人化特点逐渐显露出来,受众自我认同感显著提升,这种媒介形式虚拟化打破了原来的身份界限,人人都能从网络中获取信息资源。印刷技术接入到群体智慧创造中,人与技术的主观、客观关系被打破,出现了新的异化现象。
结语:
综上,印刷技术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人与世界关系中介作用逐渐凸显,人在现实社会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利用技术手段完成各种目的,可以看出,在印刷技术发展过程中,它已经牢牢的与人捆绑在了一起,二者相互依存、协同发展。印刷技术演变不再仅仅是技术发展的累加,它更加深入的表现为一种技术中介角色的演变,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不需要将技术从人的世界中剥离,而是要找到二者的平衡点,进而避免由于被技术控制二失去自我。
参考文献
[1] 王岚,李宏艳.中国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路径研究——嵌入位置和增值能力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02:76-88.
[2] 靖鸣,王瑞.舆论监督历史演进的技术逻辑及其展望(上)——以传播技术史学为研究视角[J].新闻爱好者,2015,11:23-30.
[3] 郭平兴,张志强.近六十年来西方印刷文化史研究及其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02:63-68.
[4] 黄宝忠.中国近代民营出版业成长的社会生态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5:10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