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作为语言的输入环节,必须为之后的输出——写作做好准备。阅读与写作有着必然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我们在现实教学中,应将二者紧密结合。本文以一节荣获市一等奖的九年级的读写整合课为例,浅谈读与写内在的关系,呈现如何以读促写,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读写综合能力。
关键词:阅读;写作;输入;输出;整合
一、引言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孤立进行将导致学生由于写作之前,缺乏相应的写作指导和必要的写作素材,而失去写作的热情和信心。
在现实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处理读和写之间的关系时,所采用的方法比较单调,或是整节课围绕阅读部分,无暇涉及写作部分;或是两者兼顾,但阅读部分的处理过于简单,缺乏方式方法。教师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学习,缺少对文本整体的分析和指导,致使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只停留在记背一些单词和语法规则上,而不注重消化吸收,不会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没有解决学生写作中存在的根本问题:不善于对文章主题、篇章结构进行总体思考和合理布局。学生的信息输入不足,必然会导致输出的困难。学生不能有意识地从阅读中汲取可用于写作的语言素材,其结果是阅读与写作脱节,学生不能从阅读中受益,进而提高写作能力。另外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阅读为写作服务的观念,没有意识到读写能够有机整合,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注重阅读文本材料中好词好句的积累,总体写作能力不尽如人意。(姚旭辉等,2014:2)
二、读写结合的理论
(一)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學生获取词汇、获取语言结构与功能知识、获取技能等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语言输出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表现。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两大重要内容,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两者的相互作用,建构相应的互动模式,使两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这个理论对于初中英语教学也是适用的。
阅读和写作是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充分吸收有助于有力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应该抓住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引导学生把学到的语言知识、悟得的谋篇布局、激发的情感思维自觉地运用到写作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姚旭辉等,2014:1)
(二)阅读课堂中读写整合凸显的问题
1.铺垫与输出的时间分配问题
阅读的时间不足,会导致铺垫不够充分,无法体现阅读对于写作的铺垫作用,学生在没有高质量输入的情况下,难有高质量的输出。教师在读写整合课中,应充分开展阅读活动,做足铺垫,避免上成纯粹的写作课。
反之,阅读如果占据过多的时间,会导致当堂写作时间不够充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构思写作思路和斟酌用词,最终产出的文本质量不高,甚至刚要动笔,下课的铃声却已经响起,整堂课只能算是常规意义上的阅读课,而不是读写整合课。
可见教师是否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读与写的时间,是一节读写整合课成功的基础,只有“读”得恰到好处,才能“写”得水到渠成。(姚旭辉等,2014:3-4)
2.输入与输出的一致性问题
“读写整合:铺垫与输出”的重点就是以阅读为语言输入形式,在写作中运用输出语言,所以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必须保持一致。也就是说,读后语言输出活动设计的第一要素便是紧扣阅读的话题,其次才是讨论主题对于学生的熟悉程度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戴金融等,2011:77)。紧扣阅读的话题设计写作任务,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支架或铺垫,能够保证阅读文本中出现的重点词汇的运用,即体现了输入与输出的一致性,在某种程度上给了学生更多完成写作任务的信心。
然而,在很多的教学课例中,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出现了输入与输出不一致的情况,使得阅读无法起到应有的铺垫作用,不利于学生写作活动的开展。另外学生无法意识到阅读服务于写作,铺垫有助于输出的重要性,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姚旭辉等,2014:4)
3.输入的量与输出的质的平衡问题
阅读课堂教学中的读写整合,即输入与输出的有机结合。输入是铺垫,输出是生成,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平衡,是评判输入与输出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我们的行动研究证明,如果是输入的量不够充分,就不能保证输出的质,反之,若输入的量过大,则影响输出的质。
在读写整合的课堂实践中,如果输入环节的量不够充分,很难保证输出的质。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输入的量,无论是从语言方面(词汇、句式等)还是从文本信息方面(主题、结构、文体等),都需要做好充分的铺垫,才能为后续的输出活动做好相吻合的支撑,从而保证输出的质。
那么,是不是输入的量越大,对输出的质就越有保证呢?事实上并非如此,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课堂输出任务是有目标性的,如果输入的量过密,输出活动就会显得肤浅;如果输入的量过散,学生在内化过程中就无法汲取有效信息和语言知识进行自我建构活动。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即时生成,从而使读写整合课的预定目标难以实现。(姚旭辉等,2014:5)
三、读写结合的教学课例
本课例是2014年下半年广东省东莞市九年级英语优微课征集比赛中的一节优课,本课例在此次比赛中荣获市一等奖,授课时长为45分钟。
(一)教学分析
1.学情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的教学内容,到这个单元为止,初三的学生在初中差不多学习了两年半的英语,尤其是八年级下册的学习,即人教版Go for It!八下教材每个单元都有阅读策略的指导,而且长篇阅读后都有写作任务,所以,学生在阅读习惯、阅读策略和写作方面都有比较好的积累,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阅读的内容、完成写作任务。
学生在此之前已学习了三个课时,所以他们对此话题不再感到陌生。而且已掌握了关于此话题的一些单词和表达。他们知晓如何用中文描述环境问题并为环保提出一些建议,但用英文表述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此外,阅读的材料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全新的。因此,他们对阅读此文章还是有一定兴趣的。 2.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Unit 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Section B 2a-3b.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保护环境,语言功能是讨论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问题。Section A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与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相关的词汇和句型,同时引导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连词、结合生活实际讲述如何保护环境。Section B部分是在Section A所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如何保护环境的讨论。1a-1e是听说活动,2a-2e是阅读教学部分,3a-3b是写作任务。
本课例的话题为学生所熟悉,且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这对激起学生的兴趣以及对他们的写作有一定的帮助。另外,阅读中的三个例子对学生而言是很典型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使其从中形成环保的意识。
3.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
①学生要掌握以下单词和短语:
president, work, metal, iron, gate, bottle, throw away, bring back,put to good use, build… out of, pull down, upside down, be known for, set up, not only… but also…
②学生要能够使用以下句型:
I think that…
We should/ could…
I suggest…
(2)知识目标
①懂得环保的单词和短语。
②通过三个例子了解到一些保护环境的比较创新的方法。
(3)能力目标
①知道如何讨论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法。
②能够使用一些基本的阅读策略和技巧以提高阅读能力。
③能够理解前缀和后缀。
(4)情感目标
拥有环保的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所行动。
(二)教学设计
1.课堂活动
笔者明确教学目标及教学主线后便设计了如下课堂教学活动(如下图所示):
2.教学过程
Step 1:Warming up
教师通过播放一个自制的关于环境污染的视频使学生感受环境被严重污染的现况。
【设计意图】上课一开始便告知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带着目标上课,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能更自然、自信地去配合教师上好本节课。另外,通过观看被污染了的地球环境的视频和倾听“Heal the world”这首歌,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当今世界环境的恶劣,自己作为世界的一分子,应该为保护环境贡献一分力量。
Step 2:Presentation
教师呈现一些特殊的例词使学生在感悟前缀和后缀的同时学习部分高难度的新单词。词缀的学习是通过积木块来展开的,很容易发现规律。
此环节的幻灯片设计如圖1、图2。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阅读技巧是理解前缀和后缀,所以教师便通过一些典型的例词——文章中的新词和难词,让学生好好体会前缀和后缀如何改变单词的意思,让学生通过此环节来接触部分新单词,以便减轻学生的阅读压力。
Step 3:New words learning
教师通过部分图片使学生对新单词有更形象的理解。此环节的幻灯片设计如图3、图4。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图片引出所要学的文章的部分新单词,让学生猜测其含义,通过情境教学改变枯燥学单词的传统模式,使学生对学习新词更感兴趣。
在导入环节,除了引出阅读的主题,最好在设置的情境中,引出阅读文章中的重要词汇,让学生对重点词汇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姚旭辉等,2014 : 64)
Step 4:Task 1—Predicting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和标题预测所学文章的中心大意。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呈现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此环节的幻灯片设计如图5。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图片和标题预测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进入本篇文章的阅读。在预测前先讨论3个有关图片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做预测。按照新课程标准中五级阅读目标,在处理阅读时,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策略的指导。
Step 5:Task 2—Skimming
教师呈现段落及中心大意供学生匹配。此环节的幻灯片设计如图6。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Jigsaw使学生将每段的大意匹配一下,进而使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结构有大概的了解,之后再进入细读,这样学生的思路将会更清晰,而且更有兴趣继续阅读和学习此篇文章。
Step 6:Task 3——Intensive reading
教师通过呈现一定的文段使学生在特定情境中猜测词义,处理新词和语言点,并在此过程中,通过提问和填写表格,让学生寻找信息,了解文章细节。
此环节的幻灯片设计如图7、图8。
【设计意图】根据情境及上下文推测生词词义及翻译重难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重要的知识点,为完成课后练习2c做铺垫。
此环节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运用之前所学过的阅读技巧,如寻读、跳读,来完成2b提供的表格。另外,笔者已将此表格改成两个表格,学生只需要完成第三、第四段的内容,且只需在文中画出答案,这样可以高效完成此任务。
Step 7:Talking ( 3a )
细读之后,转向讨论本镇的环境情况,感受本镇的美与丑。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本镇环境的好与坏,学生能对自己所处环境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可以复习一些有关环境污染的表达,为之后的写作积累素材,做好铺垫。另外,笔者想通过此环节让学生知道自己居住的地方不是穷乡僻壤,要以清溪镇是全国最美小镇之一为骄傲,也为了让其他地方的教师能关注我们这个小镇。
有效的写作教学要帮助学生搭建写作内容支架,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尽管对此篇写作任务有了清晰的话题意识,但是却写不出内容,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问题的形式激活学生原有的信息知识,以“说”带“写”,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可见,读写整合的课型中往往需要讨论环节来承上启下。(姚旭辉等,2014:18)
Step 8:Brain-storming
教师通过一个半控制性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思索其他的环保方式。此环节的幻灯片设计如图9、图10。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思维导图来使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并将之前3课时所积累的有关环保的词汇和表达再次重现,为接下来的写作做铺垫。
Step 9:Task 4—Writing
教师呈现写作任务,并提供两个层次的写作框架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提供一些有用的短语和句型供学生参考。此环节的幻灯片设计如图11、图12。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读写课,时间很紧迫,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降低难度,笔者便提供了一个写作大纲,给出第一和第四段,学生只需完成第二、三段。此外,为了照顾中下层的学生,笔者还提供了两种层次的作文供学生选择。此环节的优点在于话题适时地联系了学生的体验和常识,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且主题意义在循环中得到拓展。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提供评分标准给学生在课堂上互改作文。因为第一层次的作文有标准答案,所以互改是有可能高效完成的。再展示一兩篇学生的作品,全班一起批改,能使学生对此作文有更透彻的理解。
Step 10:Moral education
教师借助本节课的主题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设计意图】现在的学生环保意识还不够强,因而对其进行情感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希望通过课堂的感化,学生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为环保贡献绵薄之力。
在读写实践中,阅读作为写作的铺垫和支架,应该是多维度、多层面的。支架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情景、信息或知识,甚至涉及学习策略和情感的方面。(谢平等,2013:24-29)
Step 11:Summary
教师通过分主题、目标语言和情感目标三方面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
【设计意图】教师和学生最后的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对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是再一次的强化,可以加深印象。另外,再次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很有必要,因为现在的学生有时会不注重环境卫生,有随地丢垃圾、不节约用水等不良习惯,或碍于面子连地上的垃圾都不愿意捡起来。
Step 12:Homework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制作一个拯救地球的海报(以小组为单位)。
【设计意图】虽然初三学生学习任务很繁重,但是笔者个人认为还是要劳逸结合,况且遇上学校的文化节可以顺便将这个作品拿去参赛。另外这个是小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结束语
读写结合课与其他课的区别在于它的阅读终极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写。因此怎么读、读什么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重点。一切读的设计都要紧紧围绕写的输出并为其服务,如果读的目的不明确,或者太面面俱到,那么对写的输出就无利可言,要么读与写脱节,要么读的太多了,写的时间不够。
因此在读写课里,我们应当不拘泥于以往阅读课的模式,有时要敢于跳出“套路式”的阅读框架,目的是为写的输出找到台阶和空间,同时需要真正站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高度而非站在某一技术层面的局部高度。(姚旭辉等,2014:24)
教师应该高效完成从语篇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充分把握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实现以读促写的功能,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写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姚旭辉,周萍,陈缨等.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写整合:铺垫与输出(第二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2]戴军熔,郑春红,朱雯等.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陈娇玲.基于文本阅读的写作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8):14-18.
[4]谢平,刘林峰,雷菲等.以单元导读促进学生英语表达的课堂实践研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3(5):24-29.
[5]李黎.巧用多元联动 落实以读促写——初中英语“联动式”读写课堂探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2):41-44.
[6]周亚.通过深层次解读文本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12):41-45.
[7]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英语 九年级 全一册[T].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关键词:阅读;写作;输入;输出;整合
一、引言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孤立进行将导致学生由于写作之前,缺乏相应的写作指导和必要的写作素材,而失去写作的热情和信心。
在现实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处理读和写之间的关系时,所采用的方法比较单调,或是整节课围绕阅读部分,无暇涉及写作部分;或是两者兼顾,但阅读部分的处理过于简单,缺乏方式方法。教师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学习,缺少对文本整体的分析和指导,致使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只停留在记背一些单词和语法规则上,而不注重消化吸收,不会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没有解决学生写作中存在的根本问题:不善于对文章主题、篇章结构进行总体思考和合理布局。学生的信息输入不足,必然会导致输出的困难。学生不能有意识地从阅读中汲取可用于写作的语言素材,其结果是阅读与写作脱节,学生不能从阅读中受益,进而提高写作能力。另外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阅读为写作服务的观念,没有意识到读写能够有机整合,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注重阅读文本材料中好词好句的积累,总体写作能力不尽如人意。(姚旭辉等,2014:2)
二、读写结合的理论
(一)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學生获取词汇、获取语言结构与功能知识、获取技能等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语言输出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表现。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两大重要内容,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两者的相互作用,建构相应的互动模式,使两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这个理论对于初中英语教学也是适用的。
阅读和写作是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充分吸收有助于有力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应该抓住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引导学生把学到的语言知识、悟得的谋篇布局、激发的情感思维自觉地运用到写作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姚旭辉等,2014:1)
(二)阅读课堂中读写整合凸显的问题
1.铺垫与输出的时间分配问题
阅读的时间不足,会导致铺垫不够充分,无法体现阅读对于写作的铺垫作用,学生在没有高质量输入的情况下,难有高质量的输出。教师在读写整合课中,应充分开展阅读活动,做足铺垫,避免上成纯粹的写作课。
反之,阅读如果占据过多的时间,会导致当堂写作时间不够充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构思写作思路和斟酌用词,最终产出的文本质量不高,甚至刚要动笔,下课的铃声却已经响起,整堂课只能算是常规意义上的阅读课,而不是读写整合课。
可见教师是否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读与写的时间,是一节读写整合课成功的基础,只有“读”得恰到好处,才能“写”得水到渠成。(姚旭辉等,2014:3-4)
2.输入与输出的一致性问题
“读写整合:铺垫与输出”的重点就是以阅读为语言输入形式,在写作中运用输出语言,所以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必须保持一致。也就是说,读后语言输出活动设计的第一要素便是紧扣阅读的话题,其次才是讨论主题对于学生的熟悉程度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戴金融等,2011:77)。紧扣阅读的话题设计写作任务,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支架或铺垫,能够保证阅读文本中出现的重点词汇的运用,即体现了输入与输出的一致性,在某种程度上给了学生更多完成写作任务的信心。
然而,在很多的教学课例中,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出现了输入与输出不一致的情况,使得阅读无法起到应有的铺垫作用,不利于学生写作活动的开展。另外学生无法意识到阅读服务于写作,铺垫有助于输出的重要性,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姚旭辉等,2014:4)
3.输入的量与输出的质的平衡问题
阅读课堂教学中的读写整合,即输入与输出的有机结合。输入是铺垫,输出是生成,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平衡,是评判输入与输出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我们的行动研究证明,如果是输入的量不够充分,就不能保证输出的质,反之,若输入的量过大,则影响输出的质。
在读写整合的课堂实践中,如果输入环节的量不够充分,很难保证输出的质。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输入的量,无论是从语言方面(词汇、句式等)还是从文本信息方面(主题、结构、文体等),都需要做好充分的铺垫,才能为后续的输出活动做好相吻合的支撑,从而保证输出的质。
那么,是不是输入的量越大,对输出的质就越有保证呢?事实上并非如此,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课堂输出任务是有目标性的,如果输入的量过密,输出活动就会显得肤浅;如果输入的量过散,学生在内化过程中就无法汲取有效信息和语言知识进行自我建构活动。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即时生成,从而使读写整合课的预定目标难以实现。(姚旭辉等,2014:5)
三、读写结合的教学课例
本课例是2014年下半年广东省东莞市九年级英语优微课征集比赛中的一节优课,本课例在此次比赛中荣获市一等奖,授课时长为45分钟。
(一)教学分析
1.学情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的教学内容,到这个单元为止,初三的学生在初中差不多学习了两年半的英语,尤其是八年级下册的学习,即人教版Go for It!八下教材每个单元都有阅读策略的指导,而且长篇阅读后都有写作任务,所以,学生在阅读习惯、阅读策略和写作方面都有比较好的积累,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阅读的内容、完成写作任务。
学生在此之前已学习了三个课时,所以他们对此话题不再感到陌生。而且已掌握了关于此话题的一些单词和表达。他们知晓如何用中文描述环境问题并为环保提出一些建议,但用英文表述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此外,阅读的材料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全新的。因此,他们对阅读此文章还是有一定兴趣的。 2.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Unit 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Section B 2a-3b.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保护环境,语言功能是讨论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问题。Section A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与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相关的词汇和句型,同时引导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连词、结合生活实际讲述如何保护环境。Section B部分是在Section A所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如何保护环境的讨论。1a-1e是听说活动,2a-2e是阅读教学部分,3a-3b是写作任务。
本课例的话题为学生所熟悉,且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这对激起学生的兴趣以及对他们的写作有一定的帮助。另外,阅读中的三个例子对学生而言是很典型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使其从中形成环保的意识。
3.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
①学生要掌握以下单词和短语:
president, work, metal, iron, gate, bottle, throw away, bring back,put to good use, build… out of, pull down, upside down, be known for, set up, not only… but also…
②学生要能够使用以下句型:
I think that…
We should/ could…
I suggest…
(2)知识目标
①懂得环保的单词和短语。
②通过三个例子了解到一些保护环境的比较创新的方法。
(3)能力目标
①知道如何讨论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法。
②能够使用一些基本的阅读策略和技巧以提高阅读能力。
③能够理解前缀和后缀。
(4)情感目标
拥有环保的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所行动。
(二)教学设计
1.课堂活动
笔者明确教学目标及教学主线后便设计了如下课堂教学活动(如下图所示):
2.教学过程
Step 1:Warming up
教师通过播放一个自制的关于环境污染的视频使学生感受环境被严重污染的现况。
【设计意图】上课一开始便告知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带着目标上课,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能更自然、自信地去配合教师上好本节课。另外,通过观看被污染了的地球环境的视频和倾听“Heal the world”这首歌,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当今世界环境的恶劣,自己作为世界的一分子,应该为保护环境贡献一分力量。
Step 2:Presentation
教师呈现一些特殊的例词使学生在感悟前缀和后缀的同时学习部分高难度的新单词。词缀的学习是通过积木块来展开的,很容易发现规律。
此环节的幻灯片设计如圖1、图2。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阅读技巧是理解前缀和后缀,所以教师便通过一些典型的例词——文章中的新词和难词,让学生好好体会前缀和后缀如何改变单词的意思,让学生通过此环节来接触部分新单词,以便减轻学生的阅读压力。
Step 3:New words learning
教师通过部分图片使学生对新单词有更形象的理解。此环节的幻灯片设计如图3、图4。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图片引出所要学的文章的部分新单词,让学生猜测其含义,通过情境教学改变枯燥学单词的传统模式,使学生对学习新词更感兴趣。
在导入环节,除了引出阅读的主题,最好在设置的情境中,引出阅读文章中的重要词汇,让学生对重点词汇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姚旭辉等,2014 : 64)
Step 4:Task 1—Predicting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和标题预测所学文章的中心大意。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呈现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此环节的幻灯片设计如图5。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图片和标题预测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进入本篇文章的阅读。在预测前先讨论3个有关图片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做预测。按照新课程标准中五级阅读目标,在处理阅读时,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策略的指导。
Step 5:Task 2—Skimming
教师呈现段落及中心大意供学生匹配。此环节的幻灯片设计如图6。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Jigsaw使学生将每段的大意匹配一下,进而使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结构有大概的了解,之后再进入细读,这样学生的思路将会更清晰,而且更有兴趣继续阅读和学习此篇文章。
Step 6:Task 3——Intensive reading
教师通过呈现一定的文段使学生在特定情境中猜测词义,处理新词和语言点,并在此过程中,通过提问和填写表格,让学生寻找信息,了解文章细节。
此环节的幻灯片设计如图7、图8。
【设计意图】根据情境及上下文推测生词词义及翻译重难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重要的知识点,为完成课后练习2c做铺垫。
此环节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运用之前所学过的阅读技巧,如寻读、跳读,来完成2b提供的表格。另外,笔者已将此表格改成两个表格,学生只需要完成第三、第四段的内容,且只需在文中画出答案,这样可以高效完成此任务。
Step 7:Talking ( 3a )
细读之后,转向讨论本镇的环境情况,感受本镇的美与丑。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本镇环境的好与坏,学生能对自己所处环境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可以复习一些有关环境污染的表达,为之后的写作积累素材,做好铺垫。另外,笔者想通过此环节让学生知道自己居住的地方不是穷乡僻壤,要以清溪镇是全国最美小镇之一为骄傲,也为了让其他地方的教师能关注我们这个小镇。
有效的写作教学要帮助学生搭建写作内容支架,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尽管对此篇写作任务有了清晰的话题意识,但是却写不出内容,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问题的形式激活学生原有的信息知识,以“说”带“写”,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可见,读写整合的课型中往往需要讨论环节来承上启下。(姚旭辉等,2014:18)
Step 8:Brain-storming
教师通过一个半控制性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思索其他的环保方式。此环节的幻灯片设计如图9、图10。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思维导图来使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并将之前3课时所积累的有关环保的词汇和表达再次重现,为接下来的写作做铺垫。
Step 9:Task 4—Writing
教师呈现写作任务,并提供两个层次的写作框架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提供一些有用的短语和句型供学生参考。此环节的幻灯片设计如图11、图12。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读写课,时间很紧迫,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降低难度,笔者便提供了一个写作大纲,给出第一和第四段,学生只需完成第二、三段。此外,为了照顾中下层的学生,笔者还提供了两种层次的作文供学生选择。此环节的优点在于话题适时地联系了学生的体验和常识,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且主题意义在循环中得到拓展。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提供评分标准给学生在课堂上互改作文。因为第一层次的作文有标准答案,所以互改是有可能高效完成的。再展示一兩篇学生的作品,全班一起批改,能使学生对此作文有更透彻的理解。
Step 10:Moral education
教师借助本节课的主题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设计意图】现在的学生环保意识还不够强,因而对其进行情感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希望通过课堂的感化,学生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为环保贡献绵薄之力。
在读写实践中,阅读作为写作的铺垫和支架,应该是多维度、多层面的。支架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情景、信息或知识,甚至涉及学习策略和情感的方面。(谢平等,2013:24-29)
Step 11:Summary
教师通过分主题、目标语言和情感目标三方面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
【设计意图】教师和学生最后的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对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是再一次的强化,可以加深印象。另外,再次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很有必要,因为现在的学生有时会不注重环境卫生,有随地丢垃圾、不节约用水等不良习惯,或碍于面子连地上的垃圾都不愿意捡起来。
Step 12:Homework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制作一个拯救地球的海报(以小组为单位)。
【设计意图】虽然初三学生学习任务很繁重,但是笔者个人认为还是要劳逸结合,况且遇上学校的文化节可以顺便将这个作品拿去参赛。另外这个是小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结束语
读写结合课与其他课的区别在于它的阅读终极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写。因此怎么读、读什么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重点。一切读的设计都要紧紧围绕写的输出并为其服务,如果读的目的不明确,或者太面面俱到,那么对写的输出就无利可言,要么读与写脱节,要么读的太多了,写的时间不够。
因此在读写课里,我们应当不拘泥于以往阅读课的模式,有时要敢于跳出“套路式”的阅读框架,目的是为写的输出找到台阶和空间,同时需要真正站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高度而非站在某一技术层面的局部高度。(姚旭辉等,2014:24)
教师应该高效完成从语篇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充分把握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实现以读促写的功能,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写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姚旭辉,周萍,陈缨等.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写整合:铺垫与输出(第二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2]戴军熔,郑春红,朱雯等.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陈娇玲.基于文本阅读的写作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8):14-18.
[4]谢平,刘林峰,雷菲等.以单元导读促进学生英语表达的课堂实践研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3(5):24-29.
[5]李黎.巧用多元联动 落实以读促写——初中英语“联动式”读写课堂探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2):41-44.
[6]周亚.通过深层次解读文本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12):41-45.
[7]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英语 九年级 全一册[T].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