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外墙通病现象的观察,从材料、设计、施工等方面提出防止通病产生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 外墙装饰;通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TU532.6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727-5123(2009)02-060-02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mmon problems of outside wall
【Abstract】 Common phenomenon of external wall of observation, from the materials,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method to prevent the common problem and measures.
【Key words】 Outside wall decoration; Common problems control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人们对住房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室外观感要求也越来越严,特别是对外墙空鼓、开裂、渗漏,外墙门窗变形、渗漏、脱落,玻璃安全厚度不足等现象,提出了更高要求,正由于这些现象的存在,已产生了多起安全事故,对人们的居住生活带来了影响,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安全隐患,笔者根据多年监理实践,从平常细心观察中,总结了一套预防外墙装饰过程中预防外墙质量通病的体会,本人从产生的原因,预防的措施两大方面进行阐述,以飨各位。
1 外墙空鼓、开裂、渗漏产生的原因
1.1 施工方面。①面基层干燥未进行提前对基层面湿润;②刮糙一次成活未按施工程序操作;③基层凸凹不平,平整度,垂直度偏大,抹灰厚度超过设计要求,超厚部位未采取加强措施;④基层光洁,粘结力差,附着力低,未采取刷浆准备工作;⑤错过压光、收平的时间差;⑥外墙脚手孔及洞眼未按施工规范要求堵实;⑦未设置适当的分格缝;⑧砌体灰缝不实,砂浆饱满度不满足要求。
1.2 材料方面。①砂细度模数小于2.5,含泥量超过2%;②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铺设的抗裂钢丝网或玻纤网,质量差,不满足抗裂要求。
1.3 设计方面。①设计中对铺设的钢丝网和玻纤网未作具体质量要求;②面层抹灰中未要求掺入抗裂纤维等材料;③在图纸中未设计分格缝,未明确分格缝的位置;④外窗安装配件,窗洞外塞材料未作明确的规定。
2 预防的措施(外墙抹灰、外墙饰面砖、外墙饰面板、外窗安装)
2.1 基层处理。①混凝土面凹凸明显部位应事先剔平或用1:3聚合物水泥砂浆找平;②粉刷或化学毛化前,应清洗墙面污物,并提前浇水,湿润达到内湿面干的状态;③混凝土基层应采用人工凿毛或进行化学毛化处理,轻质砌块基层应采取化学毛化或满铺钢丝网片等措施未增强基层的粘结力;④外墙脚手架孔及洞眼,应按施工操作程序分层塞实,并在洞口处外侧先加刷一道防水增强层;⑤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必须铺设抗裂钢丝网或玻纤网(耐碱)等各基体间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
2.2 外墙抹灰。
2.2.1 设计。①面层粉刷,宜掺入浆面抗裂纤维或其他抗裂材料;②抹灰面层必须设置分格缝,尤其是在洞口,造型变化处。
2.2.2 施工。①刮糙不少于两遍,每遍厚度宜为7~8mm,但不应超过10mm,面层宜为7~10mm,同时掌握好,压光收面的时间差,严禁一次成活;②外墙抹灰用砂含泥量应低于2%,细度模数应大于2.5宜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石粉和混合粉及其它细骨料;③混凝土或烧结砖基体上的刮糙层应为1:3水泥砂浆,轻质砌体上宜为1:1:6防水混合砂浆;④每一遍抹灰前,必须对前一遍的抹灰质量(空鼓、裂缝)检查处理(空鼓的应凿处重粉,只裂不空应用水泥素浆封闭)后再进行;⑤抹灰层总厚度≥35mm且≤50mm(含基层修补厚度)时,必须采用挂大孔钢丝网片的措施,且固定钢丝网片的固定件锚入砼基体的深度不应小于25mm,其他基体的深度不小于50mm,抹灰层厚度超过50mm时,应由设计单位提出加强措施;⑥外窗台、腰线、外挑板等部位必须粉出不小于2%的排水坡度,且靠墙体根部处应粉成圆角,滴水线宽度应为15~25mm,厚度不小于12mm,且应粉成鹰嘴式。
2.3 外墙饰面砖。
2.3.1 设计。①应选择吸水率小,强度高的饰面砖(在图纸设计中明确规定);②外墙保温层上不宜粘贴饰面砖,否则应按有关规定应试行合格后方可使用。
2.3.2施工。①饰面砖粘贴前,对基层质量应进行检查、修补、基层应无空鼓、裂缝,清理干净,浇水湿润(面干内潮)后才进行铺贴;②饰面砖铺贴应选择专用胶粘贴剂或粘贴砂浆、粘结砂浆应饱满,缝隙内的粘结砂必须及时清除干净;③饰面砖嵌缝材料,宜选用嵌缝剂,或1.1~1.5水泥砂浆,嵌缝时必须采用抽缝条,反复抽压密实,光滑,严禁出现砂眼和裂纹;④外墙饰面砖应按规定进行粘贴强度的检测,试验点数应按施工验收规范进行选点。
2.4 外墙饰面板。
2.4.1 设计。①设有外保温的墙面不得采用湿做法饰面板;②干挂饰面板安装的预埋件和连接件安装固定外墙面宜设置一道防水层;③砌体上放置的后置埋件必须采用穿墙螺栓;④湿做法饰面板必须设置钢筋网,其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500mm,钢筋网设置在空心砖或轻质切块的墙体上时,固定点应采用穿墙钢筋或预埋砼预制块的方法固定,其砼预制块的方法固定,其砼预制块上应放置预埋件。
2.4.2 施工。①采用湿做法施工的饰面板的工程,其板材应进行防碱背涂处理;②饰面板铺贴(干挂)时,应剔除有色纹、暗缝和隐伤等缺陷的板材;③后置埋件必须做现场拉拔强度试验,符合要求后才能铺贴装饰面板;④干挂饰面板应采用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胶封缝,胶缝厚度不应小于3mm;⑤湿做法饰面板应采用不锈钢丝或铜丝固定,采用大理石胶或铜丝固定,采用大理石胶或生石膏浆,座缝,并及时清理缝隙外表面的胶液或浆液;⑥湿做法饰面板灌浆前,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从内侧将缝隙堵实后,在灌1:3干硬性水泥砂浆,并应分层浇灌,分层振捣密实,且分层高度不宜大于板高的1/3,也不宜大于200mm。
2.5 外窗的窗扇脱落,框周渗水预防措施。
2.5.1 产生的原因。①窗扇脱落是因为扇框做短,制约配件没有配全,如限位等;②框周渗水,框周发泡剂填充不实,填充方法不正确;③饰面板嵌入框周,使与框、柱、等框的连接上形成细小的缝隙,给渗水形成了通道。
2.5.2 设计。①设计者应在图纸中明确窗框材料要求,窗框与墙、柱连接方式;②设计应明确玻璃厚度、种类,窗框与墙、柱空隙间的填充材料,如发泡剂等。
2.5.3 材料。①制作窗框扇的材料应采用质量信得过产品,如,塑钢窗中的衬钢质量要满足施工行业规范的要求;②固定件,衬钢厚度满足施工规范的要求;③发泡剂质量可靠,选用信得过产品;④框四周防渗胶质量满足防渗,使用周期长的要求。
2.5.4 施工。①编制施工方案,按照程序报相关部门同意后施工;②坚持按程序要求施工,先填充后抹灰;面砖与框交接处,应留15~20mm的凹槽,打防水胶填实。
以上是笔者对外墙渗漏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的一点体会,对这些的通病防治关键还在我们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科学的施工方法,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就能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防止这些通病的产生,同时也就保证了居住者的环境安全。
【关键词】 外墙装饰;通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TU532.6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727-5123(2009)02-060-02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mmon problems of outside wall
【Abstract】 Common phenomenon of external wall of observation, from the materials,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method to prevent the common problem and measures.
【Key words】 Outside wall decoration; Common problems control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人们对住房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室外观感要求也越来越严,特别是对外墙空鼓、开裂、渗漏,外墙门窗变形、渗漏、脱落,玻璃安全厚度不足等现象,提出了更高要求,正由于这些现象的存在,已产生了多起安全事故,对人们的居住生活带来了影响,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安全隐患,笔者根据多年监理实践,从平常细心观察中,总结了一套预防外墙装饰过程中预防外墙质量通病的体会,本人从产生的原因,预防的措施两大方面进行阐述,以飨各位。
1 外墙空鼓、开裂、渗漏产生的原因
1.1 施工方面。①面基层干燥未进行提前对基层面湿润;②刮糙一次成活未按施工程序操作;③基层凸凹不平,平整度,垂直度偏大,抹灰厚度超过设计要求,超厚部位未采取加强措施;④基层光洁,粘结力差,附着力低,未采取刷浆准备工作;⑤错过压光、收平的时间差;⑥外墙脚手孔及洞眼未按施工规范要求堵实;⑦未设置适当的分格缝;⑧砌体灰缝不实,砂浆饱满度不满足要求。
1.2 材料方面。①砂细度模数小于2.5,含泥量超过2%;②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铺设的抗裂钢丝网或玻纤网,质量差,不满足抗裂要求。
1.3 设计方面。①设计中对铺设的钢丝网和玻纤网未作具体质量要求;②面层抹灰中未要求掺入抗裂纤维等材料;③在图纸中未设计分格缝,未明确分格缝的位置;④外窗安装配件,窗洞外塞材料未作明确的规定。
2 预防的措施(外墙抹灰、外墙饰面砖、外墙饰面板、外窗安装)
2.1 基层处理。①混凝土面凹凸明显部位应事先剔平或用1:3聚合物水泥砂浆找平;②粉刷或化学毛化前,应清洗墙面污物,并提前浇水,湿润达到内湿面干的状态;③混凝土基层应采用人工凿毛或进行化学毛化处理,轻质砌块基层应采取化学毛化或满铺钢丝网片等措施未增强基层的粘结力;④外墙脚手架孔及洞眼,应按施工操作程序分层塞实,并在洞口处外侧先加刷一道防水增强层;⑤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必须铺设抗裂钢丝网或玻纤网(耐碱)等各基体间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
2.2 外墙抹灰。
2.2.1 设计。①面层粉刷,宜掺入浆面抗裂纤维或其他抗裂材料;②抹灰面层必须设置分格缝,尤其是在洞口,造型变化处。
2.2.2 施工。①刮糙不少于两遍,每遍厚度宜为7~8mm,但不应超过10mm,面层宜为7~10mm,同时掌握好,压光收面的时间差,严禁一次成活;②外墙抹灰用砂含泥量应低于2%,细度模数应大于2.5宜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石粉和混合粉及其它细骨料;③混凝土或烧结砖基体上的刮糙层应为1:3水泥砂浆,轻质砌体上宜为1:1:6防水混合砂浆;④每一遍抹灰前,必须对前一遍的抹灰质量(空鼓、裂缝)检查处理(空鼓的应凿处重粉,只裂不空应用水泥素浆封闭)后再进行;⑤抹灰层总厚度≥35mm且≤50mm(含基层修补厚度)时,必须采用挂大孔钢丝网片的措施,且固定钢丝网片的固定件锚入砼基体的深度不应小于25mm,其他基体的深度不小于50mm,抹灰层厚度超过50mm时,应由设计单位提出加强措施;⑥外窗台、腰线、外挑板等部位必须粉出不小于2%的排水坡度,且靠墙体根部处应粉成圆角,滴水线宽度应为15~25mm,厚度不小于12mm,且应粉成鹰嘴式。
2.3 外墙饰面砖。
2.3.1 设计。①应选择吸水率小,强度高的饰面砖(在图纸设计中明确规定);②外墙保温层上不宜粘贴饰面砖,否则应按有关规定应试行合格后方可使用。
2.3.2施工。①饰面砖粘贴前,对基层质量应进行检查、修补、基层应无空鼓、裂缝,清理干净,浇水湿润(面干内潮)后才进行铺贴;②饰面砖铺贴应选择专用胶粘贴剂或粘贴砂浆、粘结砂浆应饱满,缝隙内的粘结砂必须及时清除干净;③饰面砖嵌缝材料,宜选用嵌缝剂,或1.1~1.5水泥砂浆,嵌缝时必须采用抽缝条,反复抽压密实,光滑,严禁出现砂眼和裂纹;④外墙饰面砖应按规定进行粘贴强度的检测,试验点数应按施工验收规范进行选点。
2.4 外墙饰面板。
2.4.1 设计。①设有外保温的墙面不得采用湿做法饰面板;②干挂饰面板安装的预埋件和连接件安装固定外墙面宜设置一道防水层;③砌体上放置的后置埋件必须采用穿墙螺栓;④湿做法饰面板必须设置钢筋网,其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500mm,钢筋网设置在空心砖或轻质切块的墙体上时,固定点应采用穿墙钢筋或预埋砼预制块的方法固定,其砼预制块的方法固定,其砼预制块上应放置预埋件。
2.4.2 施工。①采用湿做法施工的饰面板的工程,其板材应进行防碱背涂处理;②饰面板铺贴(干挂)时,应剔除有色纹、暗缝和隐伤等缺陷的板材;③后置埋件必须做现场拉拔强度试验,符合要求后才能铺贴装饰面板;④干挂饰面板应采用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胶封缝,胶缝厚度不应小于3mm;⑤湿做法饰面板应采用不锈钢丝或铜丝固定,采用大理石胶或铜丝固定,采用大理石胶或生石膏浆,座缝,并及时清理缝隙外表面的胶液或浆液;⑥湿做法饰面板灌浆前,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从内侧将缝隙堵实后,在灌1:3干硬性水泥砂浆,并应分层浇灌,分层振捣密实,且分层高度不宜大于板高的1/3,也不宜大于200mm。
2.5 外窗的窗扇脱落,框周渗水预防措施。
2.5.1 产生的原因。①窗扇脱落是因为扇框做短,制约配件没有配全,如限位等;②框周渗水,框周发泡剂填充不实,填充方法不正确;③饰面板嵌入框周,使与框、柱、等框的连接上形成细小的缝隙,给渗水形成了通道。
2.5.2 设计。①设计者应在图纸中明确窗框材料要求,窗框与墙、柱连接方式;②设计应明确玻璃厚度、种类,窗框与墙、柱空隙间的填充材料,如发泡剂等。
2.5.3 材料。①制作窗框扇的材料应采用质量信得过产品,如,塑钢窗中的衬钢质量要满足施工行业规范的要求;②固定件,衬钢厚度满足施工规范的要求;③发泡剂质量可靠,选用信得过产品;④框四周防渗胶质量满足防渗,使用周期长的要求。
2.5.4 施工。①编制施工方案,按照程序报相关部门同意后施工;②坚持按程序要求施工,先填充后抹灰;面砖与框交接处,应留15~20mm的凹槽,打防水胶填实。
以上是笔者对外墙渗漏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的一点体会,对这些的通病防治关键还在我们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科学的施工方法,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就能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防止这些通病的产生,同时也就保证了居住者的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