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的“生态—生产—乡风”乡村微更新路径探索r——以昆山市汤灯村为例

来源 :小城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BB_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针对乡土空间所面临的生态修复、产业发展和乡风传承等发展需求,乡村规划的视角从高效率的传统更新模式,逐渐转向尊重地域文化与高品质的微更新模式.文章以村庄作为研究单元,通过区域与村域研究尺度分析乡村发展潜力与发展诉求,并以地域文化作为核心,构建“生态—生产—乡风”乡村微更新模式,提出适宜性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局部提升策略,实现平衡村庄生态环境、提升村庄经济效益、弘扬村风传统文化的发展目标.研究以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汤灯村为例展开规划设计探索,以期为乡村微更新发展路径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其他文献
在国家推动全面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下,资本下乡发展项目制乡村旅游是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全面乡村振兴包含了宏观政策、组织架构、治理体系等多方要素的共同作用.文章首先通过借鉴国外项目制乡村旅游的实践经验,指出乡村旅游需要顶端把控、中端协调和尾部延伸;其次,深入审视我国项目制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最后,结合我国全面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提出项目制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方向:(1)促进项目制乡村旅游中科层与资本的合作;(2)维护村民权益以保证合作的长效性;(3)支持多路径的乡村旅游项目引入与产业
旅游型乡村的公共空间微更新,应在旅游相关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现状下,满足村民公共生活的空间需求,从而活态保护聚落人文风貌,深化旅游体验维度.以苏州明月湾村为例,通过社会网络分析(SNA)量化乡村社会网络模型的结构特征,并结合GIS推导村居公共生活需求的空间分布;同时,收集村内旅游业相关POI数据以明确乡村旅游经营活动的空间分布情况;从公共空间单元布局、交通流线调整、空间氛围营造等方面,探讨公共空间微更新.
中小城市属于城镇化体系的末端,随着我国人口总量增长放缓乃至减少,很多县级中小城市将进入收缩时代.对县级城市收缩现象的识别与分析更有利于详细地揭示各地区的城市收缩现象,理解其背后蕴含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文章基于第五次、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及对应年份下的城市发展指标数据,对辽宁省各县级行政区的收缩情况进行识别,通过对不同时间跨度收缩情况的把握,量化分析影响县级城市收缩的背景因素.研究表明,辽宁省各县级行政区在2000—2010年出现收缩现象的比例较少,但在2011—2020年出现了县级城市全面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