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随着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作文教学也应随之改变。作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探索一些作文教学的新思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作文训练 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
一、选好题,做好作文训练环节
传统的作文训练比较僵化,缺乏灵活性。按单元习作是可以的,但应该有选择、有取舍,不能一成不变。取舍、选择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原则,要让学生有话说,有东西写。因此,课本的要求,如果教师认为不符合初中生实际情况的,不符合本教学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就可以考虑舍去,不必一味跟从,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另外命题,使之符合本班学生的认知、写作水平。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惧怕心理,不会对语文失去兴趣。
如在教童话、寓言单元时,布置学生写一篇寓言、童话故事,在课堂上,尽管有了适当引导,但很多学生还是一脸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手中之笔如千斤之重。收上来一看,几乎没有一篇像样的作文,有的按照课文依样画葫芦,缺乏新意;有的东扯西扯,凑成一篇作文;有的写了比较完整的故事,诸如《狗与猫的悄悄话》、《教室里的吵闹》等,但不符合寓言故事的要求,只是一个过程的记叙而已。可见此类不符合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此时,我们大可不必要求学生去写,而应当舍去为好。又如教学《松树的风格》这一单元,主要是象征手法的运用。我给学生出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三角梅》,结果学生对三角梅的形态,还有枝、叶写得很详细周到,但到底三角梅象征什么精神,象征哪一类人,学生就想不出来了,或者说较牵强。总之,要高度重视学生习作命题,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可脱离学生实际,要让学生看到题目有熟悉的题材可写,而不是望题兴叹。
二、做好作文指导环节,提高作文训练效率
1.丰富传统的指导方法。传统的指导方法可以向学生灌输一些写作知识、写作方法,可以记以下题目、素材、范文。打下基础。但不能一味依靠它指导学生写作,应当用多种方法丰富它。如写物的习作《仙人球》,可以搬来几盆仙人球,让学生现场观察,然后结合课文的写法、写作技巧等引导学生写作。写人的习作《我的同学》,可以在课堂上用15分钟时间让学生仔细观察同学的外貌、衣着等,然后写作。
2.运用新的指导方法,追求实效。作文的命题往往看似简单,其实不然。题材让学生看到是熟悉的,但写起来不那么容易。为什么呢?是由学生特有的心智造成的,他们缺乏主动观察事物,没有有意识地体会事件的本质,缺乏一定的分析能力。如以《我迈进了中学大门》命题,看似很熟悉的题材,看似对准了学生的心事,看似会引起一番感怀,其实不然,因为他们迈进中学大门时,没有细心体会当时的感受,或者没有多少感怀。那么怎么才能写好文章呢?如写事的《在公共汽车上》,在写这篇作文时,他们大多忘了坐公共汽车的情景,或想不起其中的感觉。《当国旗升起时》,什么情景,什么感慨,初中生记不起来或记下很少。诸如此类,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写出好文章,要理解他们。因此,我们一定要落实指导方法。
要提前布置习作,有意识地让学生去观察,去体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仔细观察,细心体会,写起作文才能得心应手,水到渠成。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会惧怕作文,而是喜欢作文,就不怕不能提高作文能力。如我让学生写《我第一次做家务》习作,提前三天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帮妈妈做一件家务,如洗地板、煮饭等,提醒学生注意细节、过程,体会其中的感受等。作文交上来后,大部分学生写得非常好。又如写《当国旗升起时》,要求学生在星期一学校举行升旗仪式时,留心升旗的每一个重要细节,当时自己的心态及感受。第二天,课堂写作,效果很好,学生高兴,老师满意。由于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注意指导方法,学生有了亲身经歷和感受,印象很深刻,写起作文就容易多了。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不会望题生畏,而是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这就能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使学生有一种“下笔千言”的感觉,写作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三、运用灵活的方式,做好批改环节
这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传统的师改,我认为不好,教师的评语写了那么多,初中生特别是初一学生,怎么能领会老师的评语意思呢?是不可能的,那么写那么多评语有什么意义呢?教师采用学生自改,学生互改,我认为也行不通。因为初中生自改、互改,除了改一些错别字、标点符号外,还能改什么呢?毕竟他们在写作知识、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等方面还远远不能批改一篇作文。
教师当面给学生指正,面改时,应充分听取并尊重学生的意见,尽量让学生表达想法,然后让他们听取教师不同的看法。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一一面批。就是每位学生都当面对作文进行分析,指出其作文的优点及不足,尤其不足之处应重点讲解,直到学生能理解。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但效果最好,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把握。
2.分若干小组面批。人数一般5—6名,好差中学生适当搭配。让全组同学阅读全部作文,然后对每一篇作文进行点评,要求学生做好记录。
四、突破传统,注重讲评环节
传统的讲评方法,存在重点不突出,泛泛而过等问题,学生听了,没有感觉,没有印象。那么如何把握讲评的环节,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两点。
1.宽容对待学生作文的不足之处。学生好不容易写成的作文,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毕竟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语文教师绝不能以自身的标准要求,衡量学生的文章,绝不能对其责备求全,而是要包容他们的每一个缺点,对他们的优点,哪怕是点滴进步,也要当场表扬,这样才能使学生看到成绩,看到进步,看到希望,从而消除畏难情绪、激发写作兴趣,提高自信心和进取心,自然写作能力就会提高。
2.用学生好的作文作点评范文。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学生比较熟悉,比较适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容易接受,尽管学生的作文与其他的美文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会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记住写作文应注意什么。
参考文献:
[1]赵春凤.让学生的作文灵性飞扬.中国教育学刊,2008(3).
[2]黄有文.作文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写作,2008(16).
[3]苏宣.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素质教育,2011(1).
关键词: 作文训练 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
一、选好题,做好作文训练环节
传统的作文训练比较僵化,缺乏灵活性。按单元习作是可以的,但应该有选择、有取舍,不能一成不变。取舍、选择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原则,要让学生有话说,有东西写。因此,课本的要求,如果教师认为不符合初中生实际情况的,不符合本教学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就可以考虑舍去,不必一味跟从,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另外命题,使之符合本班学生的认知、写作水平。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惧怕心理,不会对语文失去兴趣。
如在教童话、寓言单元时,布置学生写一篇寓言、童话故事,在课堂上,尽管有了适当引导,但很多学生还是一脸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手中之笔如千斤之重。收上来一看,几乎没有一篇像样的作文,有的按照课文依样画葫芦,缺乏新意;有的东扯西扯,凑成一篇作文;有的写了比较完整的故事,诸如《狗与猫的悄悄话》、《教室里的吵闹》等,但不符合寓言故事的要求,只是一个过程的记叙而已。可见此类不符合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此时,我们大可不必要求学生去写,而应当舍去为好。又如教学《松树的风格》这一单元,主要是象征手法的运用。我给学生出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三角梅》,结果学生对三角梅的形态,还有枝、叶写得很详细周到,但到底三角梅象征什么精神,象征哪一类人,学生就想不出来了,或者说较牵强。总之,要高度重视学生习作命题,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可脱离学生实际,要让学生看到题目有熟悉的题材可写,而不是望题兴叹。
二、做好作文指导环节,提高作文训练效率
1.丰富传统的指导方法。传统的指导方法可以向学生灌输一些写作知识、写作方法,可以记以下题目、素材、范文。打下基础。但不能一味依靠它指导学生写作,应当用多种方法丰富它。如写物的习作《仙人球》,可以搬来几盆仙人球,让学生现场观察,然后结合课文的写法、写作技巧等引导学生写作。写人的习作《我的同学》,可以在课堂上用15分钟时间让学生仔细观察同学的外貌、衣着等,然后写作。
2.运用新的指导方法,追求实效。作文的命题往往看似简单,其实不然。题材让学生看到是熟悉的,但写起来不那么容易。为什么呢?是由学生特有的心智造成的,他们缺乏主动观察事物,没有有意识地体会事件的本质,缺乏一定的分析能力。如以《我迈进了中学大门》命题,看似很熟悉的题材,看似对准了学生的心事,看似会引起一番感怀,其实不然,因为他们迈进中学大门时,没有细心体会当时的感受,或者没有多少感怀。那么怎么才能写好文章呢?如写事的《在公共汽车上》,在写这篇作文时,他们大多忘了坐公共汽车的情景,或想不起其中的感觉。《当国旗升起时》,什么情景,什么感慨,初中生记不起来或记下很少。诸如此类,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写出好文章,要理解他们。因此,我们一定要落实指导方法。
要提前布置习作,有意识地让学生去观察,去体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仔细观察,细心体会,写起作文才能得心应手,水到渠成。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会惧怕作文,而是喜欢作文,就不怕不能提高作文能力。如我让学生写《我第一次做家务》习作,提前三天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帮妈妈做一件家务,如洗地板、煮饭等,提醒学生注意细节、过程,体会其中的感受等。作文交上来后,大部分学生写得非常好。又如写《当国旗升起时》,要求学生在星期一学校举行升旗仪式时,留心升旗的每一个重要细节,当时自己的心态及感受。第二天,课堂写作,效果很好,学生高兴,老师满意。由于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注意指导方法,学生有了亲身经歷和感受,印象很深刻,写起作文就容易多了。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不会望题生畏,而是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这就能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使学生有一种“下笔千言”的感觉,写作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三、运用灵活的方式,做好批改环节
这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传统的师改,我认为不好,教师的评语写了那么多,初中生特别是初一学生,怎么能领会老师的评语意思呢?是不可能的,那么写那么多评语有什么意义呢?教师采用学生自改,学生互改,我认为也行不通。因为初中生自改、互改,除了改一些错别字、标点符号外,还能改什么呢?毕竟他们在写作知识、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等方面还远远不能批改一篇作文。
教师当面给学生指正,面改时,应充分听取并尊重学生的意见,尽量让学生表达想法,然后让他们听取教师不同的看法。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一一面批。就是每位学生都当面对作文进行分析,指出其作文的优点及不足,尤其不足之处应重点讲解,直到学生能理解。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但效果最好,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把握。
2.分若干小组面批。人数一般5—6名,好差中学生适当搭配。让全组同学阅读全部作文,然后对每一篇作文进行点评,要求学生做好记录。
四、突破传统,注重讲评环节
传统的讲评方法,存在重点不突出,泛泛而过等问题,学生听了,没有感觉,没有印象。那么如何把握讲评的环节,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两点。
1.宽容对待学生作文的不足之处。学生好不容易写成的作文,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毕竟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语文教师绝不能以自身的标准要求,衡量学生的文章,绝不能对其责备求全,而是要包容他们的每一个缺点,对他们的优点,哪怕是点滴进步,也要当场表扬,这样才能使学生看到成绩,看到进步,看到希望,从而消除畏难情绪、激发写作兴趣,提高自信心和进取心,自然写作能力就会提高。
2.用学生好的作文作点评范文。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学生比较熟悉,比较适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容易接受,尽管学生的作文与其他的美文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会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记住写作文应注意什么。
参考文献:
[1]赵春凤.让学生的作文灵性飞扬.中国教育学刊,2008(3).
[2]黄有文.作文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写作,2008(16).
[3]苏宣.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素质教育,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