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格局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国际间的联系日益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也正在悄悄的发生变化。在不断加速的现代化过进程中,传统与现代、保留和传承一种文化,越来越成为背道而驰的两件事。然而,民族文化传统的现代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实际上是一种发展趋势,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深刻规律。
关键词:文化传统;现代化;保护与发展
我国至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在共同开拓祖国辽阔疆域、共同发展祖国民族经济的同时,也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文化的发展是整个社会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使社会主义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以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自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1、民族文化传统的现代化趋势
1978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转移工作重心,放到经济上来。”中国就加快了现代化进程,沿海城市的开放;国家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往加强,其中经济全球化表现最为突出如生产国际化、贸易国际化、金融国际化等。国际间通信、信息及传递,包括网络、电视、电影、电话的提供等,世界被形象的称为“地球村”。在这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众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成果时,传统的民族文化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现代化趋势日益加强的情况下,创新是迎合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创新的重要动力在于吸收一切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新成就来发展自己。不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和地区的文明成果,才能赋予民族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才能与时代一起发展进步,民族文化传统的现代化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和选择。
2、现代化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
社会的转型、旅游的发展、外来文化的侵蚀和渗透,使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学者愁肠百结谈及这一现象,西部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受到西部大开发的影响,作为整体社会转型的一个方面,少数民族的文化正在以不同的形式加速变迁。他们甚至认为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给民族传统文化将带来致命性冲击。如国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民族文化正面临着庸俗化。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大量年轻人进城打工,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后继乏人,一些传统技艺面临灭绝。
尽管现代化给民族传统文化带来影响,但我们不应只看到危害和弊端而排斥不接受现代化,不接受先进文化、教育、科学,远离人类现代文明,保持古老的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在大家充分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好处时,民族地区衣食住行自给自足的状态才称得上保持了“文化传统”,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将一个民族圈在一方土地内,冠之以“原生态”、“博物馆”、“活化石”的美名,去供人参观、拍照、摄影,从而使之脱离现代化进程,让这里的一切始终在原始落后的轨道上运行[1]。
3.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科学、创造性的弘扬、继承和保护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挖掘、抢救、记录、整理、出版失传的和濒于失传的文物、文化典籍及民间艺术[2]。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少数民族地区都在努力保护和抢救民族传统文化。从我省的情况来看,有许多少数民族,并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行了整理。
第二,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必须采取“扬弃”的态度,正确对待对与错、先进与落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违背科学精神的文化将阻碍先进文化的进步步伐。我们应当科学地继承和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而摒弃那些愚昧、落后的东西。我省文化传统中的精华无处不在,充满魅力的声乐和舞蹈感天动地,如伊斯兰族的古歌和芦笙舞表现出伊斯兰人民淳朴、直爽、敢爱、敢恨。伊斯兰独特的干栏式建筑突显伊斯兰人民适应、改造环境的能力。毋庸讳言,我省传统文化与其他的传统文化一样,包含着与时代、与科学精神不相符、不相容的糟粕。如迷信,迷信是解放思想的障碍,是转变观念的阻力。我省少数民族地区要发展,要进步,必须破除迷信,崇尚科学,转变观念,依靠自身,改变生活,创造幸福。
第三,在创新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借鉴和利用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2]。应当正确对待保护与创新、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文化是动态的、发展的,没有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成不变的。民族文化如果不加以创新和发展,就没有生命力,也就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并将逐步失去功能。只有在继承的同时不断创新,才能产生体现时代内容的新文化;只有赋予新生命的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得以传播、弘扬和发展。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形式多样,如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改良,使传统文明升华为现代文明。这种升华和转化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必要的。伊斯兰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出的智慧结晶包括苗药、刺绣、挑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等工艺。在经过不断的发扬、创新过程中正在作为民族产业蓬勃发展。我们说,只有在继承的同时不断创新,才能产生体现时代内容的新文化;只有赋予新生命的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得以传播、弘扬和发展。
第四,着力发展现代教育和科技,不断创新发展模式[3]。人作为文化的载体在掌握了现代科技后,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但是,在少数民族教育文化相对滞后的形势下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比较困难。导致民族文化难以保护的主要原因:第一,民族区域青壮年外出务工者越来越多。由于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大多数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只留下老弱病残在家,导致传统文化继承后继无人。第二,由于交流的加强,少数民族被汉化越来越快,如普通话的推广,民族语言的使用机会逐渐减少,民族文化也逐渐被淡化。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少数民族的职业教育发展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这一政策的实行,为民族文化的继承培养了大量的继承者和转播者。
总之,如何对待民族传统在现代化过程中受到的影响,是选择用开放还是抵制的心态去认识现代化给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带来的利弊?社会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都同它以前的历史时期的思想成果有具体的继承关系。任何后来的社会存在都包含了对以往成果的继承。但是这种继承是批判地、有选择的继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的加强,现代化将是必然发展趋势。在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找到一个切合点来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同时也应该保护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所以,各民族应该在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下,保护民族文化传统。同时,抓住契机发展自己,这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夏彤.全球化与民族文化传统[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2]王玉海.也谈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DB/OL].2008-01-09.
[3]肖怀远.论民族文化传统的辩证扬弃[J].西藏研究,2001(3).
关键词:文化传统;现代化;保护与发展
我国至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在共同开拓祖国辽阔疆域、共同发展祖国民族经济的同时,也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文化的发展是整个社会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使社会主义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以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自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1、民族文化传统的现代化趋势
1978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转移工作重心,放到经济上来。”中国就加快了现代化进程,沿海城市的开放;国家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往加强,其中经济全球化表现最为突出如生产国际化、贸易国际化、金融国际化等。国际间通信、信息及传递,包括网络、电视、电影、电话的提供等,世界被形象的称为“地球村”。在这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众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成果时,传统的民族文化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现代化趋势日益加强的情况下,创新是迎合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创新的重要动力在于吸收一切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新成就来发展自己。不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和地区的文明成果,才能赋予民族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才能与时代一起发展进步,民族文化传统的现代化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和选择。
2、现代化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
社会的转型、旅游的发展、外来文化的侵蚀和渗透,使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学者愁肠百结谈及这一现象,西部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受到西部大开发的影响,作为整体社会转型的一个方面,少数民族的文化正在以不同的形式加速变迁。他们甚至认为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给民族传统文化将带来致命性冲击。如国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民族文化正面临着庸俗化。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大量年轻人进城打工,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后继乏人,一些传统技艺面临灭绝。
尽管现代化给民族传统文化带来影响,但我们不应只看到危害和弊端而排斥不接受现代化,不接受先进文化、教育、科学,远离人类现代文明,保持古老的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在大家充分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好处时,民族地区衣食住行自给自足的状态才称得上保持了“文化传统”,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将一个民族圈在一方土地内,冠之以“原生态”、“博物馆”、“活化石”的美名,去供人参观、拍照、摄影,从而使之脱离现代化进程,让这里的一切始终在原始落后的轨道上运行[1]。
3.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科学、创造性的弘扬、继承和保护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挖掘、抢救、记录、整理、出版失传的和濒于失传的文物、文化典籍及民间艺术[2]。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少数民族地区都在努力保护和抢救民族传统文化。从我省的情况来看,有许多少数民族,并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行了整理。
第二,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必须采取“扬弃”的态度,正确对待对与错、先进与落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违背科学精神的文化将阻碍先进文化的进步步伐。我们应当科学地继承和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而摒弃那些愚昧、落后的东西。我省文化传统中的精华无处不在,充满魅力的声乐和舞蹈感天动地,如伊斯兰族的古歌和芦笙舞表现出伊斯兰人民淳朴、直爽、敢爱、敢恨。伊斯兰独特的干栏式建筑突显伊斯兰人民适应、改造环境的能力。毋庸讳言,我省传统文化与其他的传统文化一样,包含着与时代、与科学精神不相符、不相容的糟粕。如迷信,迷信是解放思想的障碍,是转变观念的阻力。我省少数民族地区要发展,要进步,必须破除迷信,崇尚科学,转变观念,依靠自身,改变生活,创造幸福。
第三,在创新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借鉴和利用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2]。应当正确对待保护与创新、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文化是动态的、发展的,没有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成不变的。民族文化如果不加以创新和发展,就没有生命力,也就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并将逐步失去功能。只有在继承的同时不断创新,才能产生体现时代内容的新文化;只有赋予新生命的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得以传播、弘扬和发展。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形式多样,如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改良,使传统文明升华为现代文明。这种升华和转化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必要的。伊斯兰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出的智慧结晶包括苗药、刺绣、挑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等工艺。在经过不断的发扬、创新过程中正在作为民族产业蓬勃发展。我们说,只有在继承的同时不断创新,才能产生体现时代内容的新文化;只有赋予新生命的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得以传播、弘扬和发展。
第四,着力发展现代教育和科技,不断创新发展模式[3]。人作为文化的载体在掌握了现代科技后,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但是,在少数民族教育文化相对滞后的形势下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比较困难。导致民族文化难以保护的主要原因:第一,民族区域青壮年外出务工者越来越多。由于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大多数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只留下老弱病残在家,导致传统文化继承后继无人。第二,由于交流的加强,少数民族被汉化越来越快,如普通话的推广,民族语言的使用机会逐渐减少,民族文化也逐渐被淡化。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少数民族的职业教育发展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这一政策的实行,为民族文化的继承培养了大量的继承者和转播者。
总之,如何对待民族传统在现代化过程中受到的影响,是选择用开放还是抵制的心态去认识现代化给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带来的利弊?社会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都同它以前的历史时期的思想成果有具体的继承关系。任何后来的社会存在都包含了对以往成果的继承。但是这种继承是批判地、有选择的继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的加强,现代化将是必然发展趋势。在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找到一个切合点来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同时也应该保护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所以,各民族应该在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下,保护民族文化传统。同时,抓住契机发展自己,这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夏彤.全球化与民族文化传统[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2]王玉海.也谈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DB/OL].2008-01-09.
[3]肖怀远.论民族文化传统的辩证扬弃[J].西藏研究,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