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节段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后腰痛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ming_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单节段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后腰痛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9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接受单节段OLIF手术治疗9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55例,女38例;年龄(55.73±9.48)岁(范围32~78岁)。L 3,4节段18例(19.35%),L 4,5节段73例(78.50%),L 5S1节段2例(2.15%)。单纯OLIF手术43例,OLIF联合侧或后方内固定术50例。随访时间为(22.86±5.90)个月(范围12~32个月)。根据末次随访时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分,分为腰痛组和无腰痛组。记录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合并基础疾病)、手术基本资料(手术节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是否存在骨性终板损伤)、影像学资料(腰椎前凸角、节段前凸角、椎间隙高度、融合器沉降)和腰椎功能。对潜在的危险因素首先行单因素分析,其中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OLIF术后腰痛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末次随访时19例患者腰痛VAS评分≥3分,纳入腰痛组;余74例纳入无腰痛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随访时间、合并基础疾病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腰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8,P=0.414),而末次随访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58,P<0.001)。腰痛组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63.16%)明显高于无腰痛组(2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58,P=0.002)。两组患者术前椎间隙高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8,P=0.316),而末次随访时无腰痛组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腰痛组(t=2.537,P=0.013);无腰痛组融合器沉降发生率为8.11%,明显低于腰痛组的36.84%(t=10.38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质疏松(P=0.009)、术中骨性终板损伤(P=0.031)、椎间隙高度下降(P=0.029)、融合器沉降(P=0.016)是单节段OLIF术后腰痛的危险因素。

结论

腰痛是OLIF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骨质疏松、术中骨性终板损伤、椎间隙高度下降、融合器沉降与术后腰痛密切相关。OLIF术中应注意保护骨性终板,合理使用内固定,术后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以提高手术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MRI)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动态增强(DCE)扫描对前列腺癌术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82例穿刺活检疑似前列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DCE-MRI与DWI检查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比较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不同b值的ADC值。结果以病理学活检为“金标准”,DCE-MRI联合DWI检查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33%、89.19%、91.46%,其敏感性与病理学比较无差异(P>0.05);前
目的系统评价艾曲泊帕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筛选艾曲泊帕治疗儿童ITP的文献,使用RevMan 5.3及R 3.6软件对所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研究2篇,队列研究9篇。9篇队列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显示艾曲泊帕治疗儿童ITP的有效率约70%(95%CI:65%~76%),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
目的探讨早产儿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中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分的相关性,从影像学角度评价FA在早产儿脑白质发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16年10月至2020年1月生后24 h内入住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98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NBNA结果分为异常组(<37分,51例)与正常组(≥37分,47例),采集两组早产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