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课堂效率提升中的作用分析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856432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教师素养是实现课堂效率的根本支撑,教师积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核心,教师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證。
  [关键词]课堂效率;教师素养;主动参与;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0-0063-01
  当前,全国各个学校正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其目的就是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师生和学校的和谐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支撑是教师的自身素养
  课堂教学的效率取决于教师。教学活动的高效源泉在于师生活动本身,在于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要确立教学效率观念,有时效比,即关注课堂教学有限时间内的教学目标达成程度,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程度,同时经常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强化为实现教学目标而不断革新教学方法的意识。
  其次,教师应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组织管理能力。专业素养高能确保知识传授的科学性,组织管理能力强能确保课堂教学的有序性,这些都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最后,教师要强化责任意识和目标意识。教师不备课进课堂、教学盲目而随意,会影响学生应有的发展。表现在:课堂教学中以教的效率代替学的效率,以教的多少代替学的多少;不能充分利用教学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占用学生大量课后时间;天天进课堂却对教学缺乏理解和探索、天天备教材却不能进行创造性地设计、天天教育学生却不能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天天面对困惑却习以为常,缺乏反思与解决。
  二、教师积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核心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和真正的学习主体。同时教师自己也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指导、促进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对待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上进心,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
  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里,学生得以放松、自由,其积极性、创造性才能被充分调动,思维才会自由驰骋。在这个氛围中,师生互动,共同参与,教学效率自然高。
  教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独立于尊严,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个性等原因排斥学生,要给学生人格上的安全感;要给学生思维的机会,教师不能包办学生的思维,要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其获得感悟;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展示个性和学习成果,学生才会有成就感。
  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把学生放在首位,综合考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形成、全面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对提升教学效率具有直接、稳定的影响。
  教无定法。合适的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因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而异。同一个知识点,在授新课、学考复习、高考复习中的教法有差异,甚至高考一、二轮复习中也有差异。表现在情境的设置、导入、过渡语言、合作探究的展开、习题难度、知识点覆盖、课堂归纳小结等诸多环节都有不同。
  当然,每个教师的能力层次、性格特点、知识结构各有不同,课堂教学方法没必要千篇一律。不同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设计教学风格和方法,使课堂教学体现自己的特色。
  教师阅历的增长过程也是教师教学积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积累经验、优化教法。优化教法要注意各种教法的优缺点,扬长避短,最合适的教法才是最好的教法。
  教学设计要注意避免走入这几个误区:一是情境创设的低效化。牵强附会、远离主题的情境只会耽误时间,其教学效率也低。二是课堂提问的无效化。提的问题太幼稚、太简单效果也不好。三是合作探究的形式化。探究中学生畅所欲言、热热闹闹,但没有触动学生思维,教学效率也低。四是课堂评价时鼓励的泛滥化。表扬之声不绝于耳,但“糖吃多了也腻人”,不把握时机、内容的表扬效果不一定好。
  总之,教师应具有效率观念,在追求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学生发展的最大化。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教法,推进教改前行。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和兴趣的提问情境,层层递进地展开提问,灵活地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的追问,将学生的思考引入更深层次。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提问;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2008901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与目的,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
[摘要]初中数学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关注解题时形成思路的过程,充分利用教材,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构建数学模型,用建模思想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过程,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关键词]数学建模能力 建模意识 阅读能力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