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从事中医,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与实践,结合当年老中医的治疗方法,总结出一套独特的治疗鸡眼的方法——针刺放血疗法,此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痛苦少、创伤小、疗程短、疗效显著等优点,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关键词鸡眼针刺放血疗效观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128
资料与方法
鸡眼是由于局部长期受压与摩擦,使足部皮肤角质层向下呈圆锥状增生的一种常见皮肤病。
病因病机:鸡眼的形成多因局部长期受压,气滞血瘀,气血不通,形成瘀血,不通则痛。
组织病理:鸡眼病变为局部皮肤角质层增生,形成角质栓,呈圆锥状,其顶端嵌入真皮乳头,刺激神经末稍,角质栓内有排列成柱状的角化不全细胞,角质栓尖端正下方粒层消失,棘层萎缩,病变周围表皮正常或轻度肥厚。受压处真皮乳头扁平,少许淋巴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好发与足部隆起处,数目多在1~2个,少数患者>2个。有刺激性顶撞疼痛,尤以站立或行走时较甚。祛除角质层后有刺激性疼痛和出血,病变范围逐渐变大。
治疗方法:采用中医针刺放血疗法,使用无菌注射器针头或家庭用缝衣针,针具及鸡眼局部常规消毒后,用针具垂直刺入鸡眼中心,深度略大于角质栓深度,可接近骨膜处,迅速拔出针具,挤压鸡眼放血1~2ml。首次治疗3~4天后疼痛如无明显减轻,进行第2次治疗,经3~4天无效进行第3次治疗。如鸡眼数目>4个,可分批治疗,疗程相对延长。鸡眼直径>10mm者可略偏鸡眼中心接连刺入第2针,或者换用较粗大的针头或三棱针针刺放血,放血量增至3~4ml。治疗前鸡眼局部皮肤如无破损,治疗后可不预包扎,患部次日即可洗浴;如局部皮肤已有破损、刺激性出血,治疗后应消毒包扎数日,患部避免洗浴。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鸡眼消失,无疼痛,皮肤结构恢复正常。②有效:治疗10天鸡眼范围明显缩小,疼痛明显减轻。③无效:治疗15天以上鸡眼无明显缩小,疼痛无明显减轻。
结果
鸡眼浸润直径<5mm,数目1个为病情轻者。鸡眼浸润直径>10mm或数目>2个为病情较重者。治疗鸡眼患者85例,病程1周~3个月。其中男45例,女40例;年龄8~62岁,平均35岁。病情轻者40例,针刺1次后多数于次日疼痛减轻,3~4天疼痛消失,约1周皮肤结构恢复正常,1次而愈。病情较重者45例,其中1次而愈者10例,经过2~3次治疗治愈者15例,有效8例,无效8例。治愈率82.35%,总有效率91.76%。
例:2008年5月,2名学生患鸡眼10余天,不能出早操。学生甲鸡眼直径10mm,学生乙鸡眼直径7mm,二者均触痛明显,曾反复使用鸡眼膏贴敷治疗10余天,每天晚睡前割去鸡眼膏腐蚀所致坏死皮层,有刺激性出血,病情无明显好转。学生甲经过针刺放血治疗1次,次日疼痛减轻,5天疼痛消失,10天局部皮肤结构完全恢复正常。学生乙于某医院皮肤科行局麻鸡眼挖除术,术后2~3天换药1次,生活不便,约半月余病损局部结构逐渐恢复正常。
讨论
治疗机制:针刺鸡眼放血后,破坏鸡眼部位的血液供应,阻止角质栓的进一步形成,使其逐渐萎缩、消失,减少其对神经末梢的恶性刺激,促进周围正常组织生长,即中医之所谓“祛瘀生新”,最终使鸡眼部位形成正常的皮肤结构而治愈。
治疗特点:此法与外敷鸡眼膏、鸡眼挖除术、穴位注射药物、电凝、激光照射疗法等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痛苦少、创伤小、疗程短、疗效显著等优点,对于山区农村、学校、军队等高发区,此法尤为适宜。
禁忌证:因针刺时引起短暂局部疼痛,故有严重高血压、冠心病及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此法。
参考文献
1顾伟程.现代皮肤病性病治疗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06.
2罗汉超,陈德宇.实用皮肤性病学手册.四川科技出版社,461.
3吴志华.皮肤性病学.广东科技出版社,241-242.
关键词鸡眼针刺放血疗效观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128
资料与方法
鸡眼是由于局部长期受压与摩擦,使足部皮肤角质层向下呈圆锥状增生的一种常见皮肤病。
病因病机:鸡眼的形成多因局部长期受压,气滞血瘀,气血不通,形成瘀血,不通则痛。
组织病理:鸡眼病变为局部皮肤角质层增生,形成角质栓,呈圆锥状,其顶端嵌入真皮乳头,刺激神经末稍,角质栓内有排列成柱状的角化不全细胞,角质栓尖端正下方粒层消失,棘层萎缩,病变周围表皮正常或轻度肥厚。受压处真皮乳头扁平,少许淋巴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好发与足部隆起处,数目多在1~2个,少数患者>2个。有刺激性顶撞疼痛,尤以站立或行走时较甚。祛除角质层后有刺激性疼痛和出血,病变范围逐渐变大。
治疗方法:采用中医针刺放血疗法,使用无菌注射器针头或家庭用缝衣针,针具及鸡眼局部常规消毒后,用针具垂直刺入鸡眼中心,深度略大于角质栓深度,可接近骨膜处,迅速拔出针具,挤压鸡眼放血1~2ml。首次治疗3~4天后疼痛如无明显减轻,进行第2次治疗,经3~4天无效进行第3次治疗。如鸡眼数目>4个,可分批治疗,疗程相对延长。鸡眼直径>10mm者可略偏鸡眼中心接连刺入第2针,或者换用较粗大的针头或三棱针针刺放血,放血量增至3~4ml。治疗前鸡眼局部皮肤如无破损,治疗后可不预包扎,患部次日即可洗浴;如局部皮肤已有破损、刺激性出血,治疗后应消毒包扎数日,患部避免洗浴。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鸡眼消失,无疼痛,皮肤结构恢复正常。②有效:治疗10天鸡眼范围明显缩小,疼痛明显减轻。③无效:治疗15天以上鸡眼无明显缩小,疼痛无明显减轻。
结果
鸡眼浸润直径<5mm,数目1个为病情轻者。鸡眼浸润直径>10mm或数目>2个为病情较重者。治疗鸡眼患者85例,病程1周~3个月。其中男45例,女40例;年龄8~62岁,平均35岁。病情轻者40例,针刺1次后多数于次日疼痛减轻,3~4天疼痛消失,约1周皮肤结构恢复正常,1次而愈。病情较重者45例,其中1次而愈者10例,经过2~3次治疗治愈者15例,有效8例,无效8例。治愈率82.35%,总有效率91.76%。
例:2008年5月,2名学生患鸡眼10余天,不能出早操。学生甲鸡眼直径10mm,学生乙鸡眼直径7mm,二者均触痛明显,曾反复使用鸡眼膏贴敷治疗10余天,每天晚睡前割去鸡眼膏腐蚀所致坏死皮层,有刺激性出血,病情无明显好转。学生甲经过针刺放血治疗1次,次日疼痛减轻,5天疼痛消失,10天局部皮肤结构完全恢复正常。学生乙于某医院皮肤科行局麻鸡眼挖除术,术后2~3天换药1次,生活不便,约半月余病损局部结构逐渐恢复正常。
讨论
治疗机制:针刺鸡眼放血后,破坏鸡眼部位的血液供应,阻止角质栓的进一步形成,使其逐渐萎缩、消失,减少其对神经末梢的恶性刺激,促进周围正常组织生长,即中医之所谓“祛瘀生新”,最终使鸡眼部位形成正常的皮肤结构而治愈。
治疗特点:此法与外敷鸡眼膏、鸡眼挖除术、穴位注射药物、电凝、激光照射疗法等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痛苦少、创伤小、疗程短、疗效显著等优点,对于山区农村、学校、军队等高发区,此法尤为适宜。
禁忌证:因针刺时引起短暂局部疼痛,故有严重高血压、冠心病及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此法。
参考文献
1顾伟程.现代皮肤病性病治疗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06.
2罗汉超,陈德宇.实用皮肤性病学手册.四川科技出版社,461.
3吴志华.皮肤性病学.广东科技出版社,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