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VOF技术,利用RNG k-ε湍流模型,结合拉格朗日粒子模型,通过建立弯曲度不同的弯道,对流凌条件下弯道的水力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流凌过弯后主要集中在凹岸,集聚明显;流凌的存在增大了凹岸表层水流的横向环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凸岸底部大环流的发展;各弯道进口断面最大水面流速均大于出口;随弯曲度的增大,冰水流凹岸低流速区和高紊动能区呈扩大趋势,弯顶断面主流区逐渐向凸岸偏移。
【机 构】
:
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国际合作与科技局,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防汛抢险技术研究所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5084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969020),内蒙古自治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2018021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VOF技术,利用RNG k-ε湍流模型,结合拉格朗日粒子模型,通过建立弯曲度不同的弯道,对流凌条件下弯道的水力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流凌过弯后主要集中在凹岸,集聚明显;流凌的存在增大了凹岸表层水流的横向环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凸岸底部大环流的发展;各弯道进口断面最大水面流速均大于出口;随弯曲度的增大,冰水流凹岸低流速区和高紊动能区呈扩大趋势,弯顶断面主流区逐渐向凸岸偏移。
其他文献
建筑中出现的渗漏现象,是直接影响建筑整体质量主要原因之一,另外,还会使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居住条件受到影响。因此,在房建的整体施工过程中,针对渗漏采取对应措施已成为保障房建质量的必要条件。要想提高防渗漏施工在整体房建施工中的施工成果,需要不断深入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不断改进应用策略。本文主要针对防渗漏施工技术及改进措施进行研究,希望为提高防渗漏施工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为验证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在燃煤机组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在某电厂设计和建设了1套万吨级有机胺法碳捕集示范工程。通过技术比选,选定了有机胺吸收和压缩精制技术路线,并对工艺系统和主要设备选型进行了讨论。示范装置投运后,通过长时间运行试验,获得了吸收剂流量、烟气量、再生温度等因素对系统碳捕集效率、碳捕集量、蒸汽用量和电耗的影响规律,利用分析结果对碳捕集系统进行了运行优化,获得了最佳运行参数。结果表明,本装置在烟气流量6 000~7 000 m3/h,吸收剂循环流量3 400~3
随着智能温控技术提升,特高拱坝浇筑中的“三期九阶段”温控模式也可简化,使其更好改善混凝土内部应力。结合施工监测数据,本文提出“一期三阶段”和“二期六阶段”两种更简化的温控模式。通过数值模拟,控制冷却的各阶段,以拱坝内部应力变化过程来分析各曲线优劣。结果表明:“一期三阶段”温控模式在最短时间内使混凝土从最高温度降到封拱温度造成的应力影响最小;三种模式中,“一期三阶段”最大拉应力值远低于另外两种模式;三种曲线在120天、150天、180天达到封拱温度时,混凝土内部应力均远低于安全曲线,仅延长通水时长,对坝体应
在城市雨洪资源控制和利用过程中,提高雨水径流控制效果和雨水利用效益均离不开合理的雨水系统规划。本文基于海绵城市建设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的两个不同出发点,分别从格局导向和目标导向两方面综述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了不同规划方法的原理、思路、步骤及优缺点。同时,发现我国在进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与研究过程中,仍面临雨水系统空间规划与尺度难以协调、低影响开发设施适用场地指标比选体系不完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利益相关者偏好分析不足、低影响开发设施成本效益评估体系缺失等问题。
针对河流源区缺乏长期的河流监测数据,难以确定河湾迁移速率的问题,通过2016年和2017年2次对黄河源区的实地考察和采样情况,以典型弯曲河流白河的9处河湾为例,根据河湾凸岸淤长与植被演替的关系,利用树木年轮分析判断树龄,依据树木位置和树龄的关系估算弯曲河流河湾迁移速率。估算得出白河9处河湾迁移速率为0.38~6.10 m/a,迁移速率与水流流速、河道比降、凹岸滩高和河谷宽相关,最大迁移速率出现在河湾弯曲度最小的9号河湾。
为使省、市级区域更好地实施碳减排,根据2009—2019年临沂市工业碳排放数据建立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了临沂市工业碳排放量与企业固定资产、人均工业生产增加值、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的关系,通过岭回归消除各自变量之间的共线性问题,得出企业固定资产、人均工业生产增加值、能源强度、原煤占能源消耗比和净购入电力每变化1%,临沂市工业碳排放量相应变化0.069 37%,0.016 30%,0.214 60%,0.550 00%,0.214 60%。基于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
系统梳理了影响力学参数反演结果的三项基本要素(待反演参数、反演方法和实测数据),并从4个方面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土石坝力学参数反演技术的研究进展:①发展了智能反演算法;②针对多材料、多模型的参数反演问题,发展了“参数解耦”方法;③发展了影响反演结果可靠性的测点布置优化方法,以及消除观测误差、补充虚拟测值等测值预处理方法;④反演结果唯一性可通过相关性分析和试算验证等方式进行评判,反演结果的唯一性与工程特性、反演分析的基本要素相关。随着土石坝工程规模的扩大以及坝料、坝型的创新,需进一步发展实时动态反演技术和适用于
为研究鱼类在巡游过程中的动、阻力形成过程和机理,本文利用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技术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周身压力分布特征和流体作用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处于巡游状态的草鱼幼鱼,鱼体受到周围流体的推力的大小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取决于幼鱼周身的正压分布,而鱼体周身的负压分布则主导幼鱼运动过程中流体阻力的形成。实验数据显示,由于幼鱼周围流体正、负压所形成的推力占比分别为59.01%和40.99%,其中基于正压力的游泳效率为(80
流域水文、水动力、水质模型联合应用可以实现水资源从源头运动到不同水体的全过程模拟,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综合管理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深入了解流域耦合模型的发展与演变过程,总结了水文、水动力与水质3类模型的结构与特点,探讨了各类模型在耦合应用中的作用,综合评价了单向传输耦合、双向传输耦合与接口传输耦合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并对耦合模型中的时空匹配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目前耦合模型中存在着结构松散和参数率定、应用标准不明确等问题,未来耦合模型将成为解决流域智能管理与决策问题的重要手段。
为揭示嫩江下游洪水演进规律及对洪泛区植被的影响,利用MIKE FLOOD建立了嫩江江桥-大赉河段的一、二维水动力耦合模型,选取1998年与2013年汛期实测资料对河段糙率进行了率定与验证,并模拟了典型河段4种不同重现期洪水的演进过程。在此基础上基于2000-2019年MODIS卫星的MOD13Q1数据集,获取了不同洪水频率淹没范围内的植被指数(NDVI、EVI),评估了嫩江下游不同重现期洪水扰动对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在率定期与验证期的模拟效果符合甲级预报精度,模型模拟精度较高;不同重现期内的植被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