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对当前作文教学现状的深入了解,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作文教学这一区域的现状:作文教学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一整套科学的、规律性的、阶梯性的作文系统训练模式。
良好的作文素质,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应该是符合规律的循序渐进,水到渠成。那么要对作文分阶段训练,应注意哪两点呢?我想,这两点因素是需要考虑的。一是,生活。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二是,要符合学生心智发展的规律。把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作文教学相结合,有针对性的设计作文训练,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依据以上两点认识,作文分阶段训练设计如下。
初一阶段:积累,写真。即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表达与生活体验,同时树立“我手写我心”的意识。初一年级学生刚刚升入初中,思维、情感认识都还比较简单。作文往往是语言简单到苍白,内容甚至可以说是空洞。而这主要原因语言和生活体验的匮乏。此阶段设计作文训练不可操之过急,应从注重培养兴趣,积累语言、生活体验入手,“九尺高台,起于垒土”。文题不可空泛,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例如:《我被老师提问了》《一堂难忘的_____课》《校园一景》等。学生广收博采,移情化性,培本丰源,为后续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初二阶段:生动,细致。随着年龄增长、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增强,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文题清楚完整地叙事,但往往是叙事清楚而不生动,完整而无细节。例如:人物描写仅局限在直接描写,而不会通过侧面烘托、人物对比等技巧来表现。此阶段在日常训练中可以运用扩写练习,给学生一个概括性的句子主干,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联想来扩写。教师在指导、修改、评语中有意识地突出生动、细节的表现。长此以往,学生慢慢地就会形成一种潜在的意识,不再需要老师提醒。此阶段的文题应如《班主任笑了》《校园里的紫藤花开了》等等。
初三阶段:情感,思悟。情思是文章的灵魂。叶老曾经说过:凡是出色的文学作品必须是作者情感的最贴切的符号。这一学段,学生在作文中表现为构思能力增强,语汇较前两学段更丰富,文章常常在平淡中闪现精彩的一笔。同时,具备了从本质上认识事物的能力,追求写些较深刻的东西来表现自己。文题应避免儿童般的稚嫩,如《心中的风景》《阳光照进我心里》等等。教师需主动介入学生的世界,引导学生学会为生活感动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善于从身边的生活小事、自然景物中思悟其深远的意义。
初四阶段:丰富,深刻。初四年级段的学生心智较为成熟,对周围生活有自己的主张认识。而且语言、生活体验的积累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前三个年级作文训练的基础上,此节段的作文训练,应该放在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文体形式的规范提高上。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文题,譬如“记一个熟悉的人”,从时代的角度去思考,可把这个熟悉的人,放在时代背景下来写,就能够以小见大。再比如不论是记人、叙事、状物、写景或是抒情,从人生哲思的角度去思考,就可以赋予它一定的哲理意味,“伟大寓于平凡”使文章不那么浅显乏味。同时如果在前几阶段进行文体知识灌输以及空洞的文体技巧讲授,容易使学生因其心智较为活泼感性而产生畏难厌倦的心理。而在此阶段由于学生心智发展偏于理性,注意力较为集中,规范提高文体意识的时机也就比较成熟,能够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我想,作文教学应植根在学生的生活体验中,遵循学生心智发展的规律。应以学生的体验与心智为依据,而不以作文自身这种教学活动为依据。以上,是笔者在日常作文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点感悟和经验,还不够成熟,仅供大家参考。
良好的作文素质,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应该是符合规律的循序渐进,水到渠成。那么要对作文分阶段训练,应注意哪两点呢?我想,这两点因素是需要考虑的。一是,生活。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二是,要符合学生心智发展的规律。把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作文教学相结合,有针对性的设计作文训练,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依据以上两点认识,作文分阶段训练设计如下。
初一阶段:积累,写真。即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表达与生活体验,同时树立“我手写我心”的意识。初一年级学生刚刚升入初中,思维、情感认识都还比较简单。作文往往是语言简单到苍白,内容甚至可以说是空洞。而这主要原因语言和生活体验的匮乏。此阶段设计作文训练不可操之过急,应从注重培养兴趣,积累语言、生活体验入手,“九尺高台,起于垒土”。文题不可空泛,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例如:《我被老师提问了》《一堂难忘的_____课》《校园一景》等。学生广收博采,移情化性,培本丰源,为后续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初二阶段:生动,细致。随着年龄增长、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增强,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文题清楚完整地叙事,但往往是叙事清楚而不生动,完整而无细节。例如:人物描写仅局限在直接描写,而不会通过侧面烘托、人物对比等技巧来表现。此阶段在日常训练中可以运用扩写练习,给学生一个概括性的句子主干,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联想来扩写。教师在指导、修改、评语中有意识地突出生动、细节的表现。长此以往,学生慢慢地就会形成一种潜在的意识,不再需要老师提醒。此阶段的文题应如《班主任笑了》《校园里的紫藤花开了》等等。
初三阶段:情感,思悟。情思是文章的灵魂。叶老曾经说过:凡是出色的文学作品必须是作者情感的最贴切的符号。这一学段,学生在作文中表现为构思能力增强,语汇较前两学段更丰富,文章常常在平淡中闪现精彩的一笔。同时,具备了从本质上认识事物的能力,追求写些较深刻的东西来表现自己。文题应避免儿童般的稚嫩,如《心中的风景》《阳光照进我心里》等等。教师需主动介入学生的世界,引导学生学会为生活感动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善于从身边的生活小事、自然景物中思悟其深远的意义。
初四阶段:丰富,深刻。初四年级段的学生心智较为成熟,对周围生活有自己的主张认识。而且语言、生活体验的积累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前三个年级作文训练的基础上,此节段的作文训练,应该放在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文体形式的规范提高上。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文题,譬如“记一个熟悉的人”,从时代的角度去思考,可把这个熟悉的人,放在时代背景下来写,就能够以小见大。再比如不论是记人、叙事、状物、写景或是抒情,从人生哲思的角度去思考,就可以赋予它一定的哲理意味,“伟大寓于平凡”使文章不那么浅显乏味。同时如果在前几阶段进行文体知识灌输以及空洞的文体技巧讲授,容易使学生因其心智较为活泼感性而产生畏难厌倦的心理。而在此阶段由于学生心智发展偏于理性,注意力较为集中,规范提高文体意识的时机也就比较成熟,能够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我想,作文教学应植根在学生的生活体验中,遵循学生心智发展的规律。应以学生的体验与心智为依据,而不以作文自身这种教学活动为依据。以上,是笔者在日常作文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点感悟和经验,还不够成熟,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