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工业化背景下基层文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ong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城镇化、工业化背景下,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一定问题,破坏文物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为文物执法队伍力量薄弱,经费投入不足,文物保护宣传力度不够,管理单位体制结构不合理,地方领导文物保护观念未转变、保护意识不强等。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城镇化;工业化;基层文物工作
  [中图分类号]K875/8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22-0068-02
  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快速增长,物质文明不断加强,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有了较大提高。新修订《文物保护法》的颁布和实施,促使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但是,在城镇化、工业化背景下,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又凸现出新的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城乡工程建设、新农村建设及农耕生产破坏文物的现象不断发生;文物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力量薄弱;文物保护经费投入不足;文物保护宣传力度不强;文物管理单位体制结构不合理,文物保护管理机构不健全;地方领导文物保护观念未转变、保护意识不强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正常发展。
  一、城镇化、工业化建设与基层文物保护之间矛盾不断加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项目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基层文物保护与工程建设项目之间矛盾不断扩大,建筑单位施工破坏文物现象越来越多,文物保护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文物保护法》第17条规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工作。”第19条规定:“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内,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特别在基层,一些建筑公司不通知文物管理部门擅自开工,因此,破坏文物现象较为普遍。
  就甘肃文县而言,建设部门在工程开工及建设过程中,基本没有通知或征求文物管理部门意见,致使大量文物被破坏。有些建设单位在施工中发现文物隐匿不报,造成许多有价值的文物流失。2006年,某建筑公司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昌楼保护范围内,修建某单位家属楼,开工前没有向文物管理部门报告,不但如此,还挖掉了文昌楼旁边的部分古城墙。当县文化馆文物工作人员赶到现场要求立即停工时,该公司负责人根本不予理会。 2012年4月,群众举报文县某建筑工程公司在施工过程中挖出一座古墓葬,当县文化馆文物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时墓葬已被破坏。相关负责人要求该公司立即停止施工,但公司负责人态度极不友好,命令工人强行施工,与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发生冲突,后经相关部门领导出面调解,才勉强停工使古墓葬得以发掘清理。“文物保护必须依法列入建设规划和土地征用审批范围”,但这在基层文物保护管理过程实施相当困难。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基层文物保护与新农村重建之间也不断凸现矛盾。由于农民对现代城镇生活方式的追求,对原有居住条件不满,以及地方领导为了追求政绩,使一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受到严重破坏,甚至被消失。同时,由于“四有”工作不完善及文物保护宣传力度不到位,使大部分文化遗址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遭到严重破坏。
  如何正确处理工程建设和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之间的矛盾,是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难点。目前,最主要的是加强宣传力度,使广大民众知晓文物保护的重要性,知晓《文物保护法》。同时,积极要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强文物行政部门的执法权威。
  二、文物行政执法队伍力量薄弱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不断发展,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文物执法责任重大。如基层文物市场管理,按照法律,只有经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文物经营单位才能依法经营文物,但是各地都出现了自发经营的文物市场。基层文物管理部门“位低言轻”,又缺乏健全的文物执法机构,加上各级职能部门责任不明,使文物市场经营出现无人管理的现状。目前,房地产不断兴起,建设过程大拆大建,一些投资商在商业运作过程中使部分文物遭到破坏。如2007年3月发生在甘肃文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昌宫的违规事件。某建筑公司为了开发房地产,未经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同意,擅自在文昌宫保护范围内开挖。由于缺乏足够的文物保护执法力量,后来经过陇南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多方协调,才使该建筑公司停止房屋建设。由于文物保护工作执法不严,加上文物保护宣传工作不到位,使大部分田野文物保护单位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比如有些文化遗址文化层在村民耕种的过程中被破坏,有些遗址在当地村民烧砖取土时被挖的面目全非,还有些古城址、古城墙由于当地执法不严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基层文物保护部门应该尽快成立文物保护执法机构,完善文物保护执法制度,在文物保护工作中不断提高文物保护执法能力,而不是在文物保护工作中要求其他执法部门协助。
  三、文物保护管理经费不足
  文物管理单位不同于其他部门,是纯事业性的社会公益性单位。特别是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需要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的支持与配合。《文物保护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然而,由于地方经济欠发达,地方政府财政紧张,基层文物保护管理经费很难落实到位。经费不足严重影响文物保护工作,没有经费就无法开展野外文物调查,就无法征集文物,就无法开展大型的文物保护宣传活动,无法完善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无法提高文物藏品的保护环境。就2013年刚刚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来说,由于没有充足的工作经费,无法具备必要的工作条件,致使很多工作无法进行,只能量力而行。
  提高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效率,必须加大经费的投入。在积极争取地方财政经费的同时,也要争取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经费的支持,争取社会各界资金的援助,合理利用文物自身的资源优势,不断增加经费投入。   四、文物保护管理宣传力度不够
  在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文物破坏的现象不断发生,这与基层文物保护宣传不到位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基层文物管理体制不合理,文物管理队伍不健全,导致基层文物保护宣传力度不够。据有关统计报道,我国文物保护单位共40多万处,其中7万多处在农村,而农村传统村落平均每年递减7%,每天消亡1.6个。
  搞好文物保护工作必须加大文物保护宣传力度,仅靠文物保护部门的努力远远不够。“保护文物,人人有责”,要让所有的人都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来。这就要求我们文物保护管理部门加强文物保护知识的宣传,利用国际博物馆日等各种节日举办文物保护宣传活动,比如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开展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增强广大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不断提高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水平。
  五、文物管理体制不合理,机构不健全
  文物管理体制不合理,文物保护管理机构不健全,是阻碍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发展的又一原因。《文物保护法》规定:“县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设立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为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由于文化主管部门不直接接触文物管理工作,对其工作性质了解不深,在文物管理过程时常出现拖延现象。当前,文物保护管理部门在用人制度上也存在一定问题。其他事业单位机构和编制不断完善发展,而文化事业单位还是延用老体制。尤其是县级基层文物保护单位十几年来一直严重缺编制、缺人员。文物工作人员年龄结构普遍老化,而且专业不对口。而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专业性很强,部分工作人员无法胜任新的工作任务,造成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水平无法提高。
  为了适应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发展现状,地方政府应该在完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前提下对现有文物管理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培训。同时,加强文物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提高文物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改变文物工作环境,争取编制,引进文博专业人才,把有责任心、肯吃苦的热爱文物事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吸收到保护文物事业中来。
  六、地方领导文物保护观念未转变、保护意识不强
  地方领导重视是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中,部分领导观念仍然没有转变,文物保护意识不是太强。有些地方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了促进当前经济发展,往往以牺牲文物保护为代价。有些地方领导仍然存在这样的错误认识,即修一座古建筑,不如修一条河堤,文物保护不能带来眼前的经济繁荣和发展,对地方经济建设没有多大作用。有些地方在文物维修或重建项目过程中将原有的文物保护单位铲平,耗资几百万在原址修建砖混结构的仿古建筑,文物古迹原本不多,就这样由于人为破坏消失了。正是部分地方领导的这种观念,导致基层文物发掘保护没有正确的导向。某些领导对文物工作的不重视导致基层文物保护机构不健全,缺编、缺人、缺经费,使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滞后,文化事业发展缓慢,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
  要通过多宣传、勤汇报,让领导干部认识到一个地方人文环境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对招商引资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遗存是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合理开发和保护历史文化遗迹,对促进地方经济、文化、旅游、招商引资都有巨大推动作用,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积极引导地方领导干部转变思想观念的同时,促使其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完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成立基层文物执法机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文化强国”、“文化软实力”的论断,文化发展的春天已经来到。尽管各种问题客观存在,但是我们有信心做好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在谈到《边城》的悲剧美时,大部分研究会提到“人性美”与“自然外力”的冲突。本文运用罗兰·巴尔特作品中语言分歧与话语地位、符号的“隐喻链”与类比性等理论进行分析,指出《边城》人物间的话语分歧和文化环境的“暧昧”描写亦是小说悲剧美形成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边城》;话语分歧;隐喻链;悲剧美  [中图分类号]I2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2-00
世界经合组织(OECD)在2011年就指出,全球国际学生总数已达到4百万。按照国际学生数量,排位在前的是美国和英国,排第三名的有三个国家,分别是中国、法国和澳洲。
在淘宝网众筹平台上,一款价格过万的智能床上线22小时众筹数就突破60万,完成目标300%。截止2017年5月17日,众筹数已近195万元。“M10智能床是企业推出的线上产品,从这次试水情况看
高压电除雾装置在硫铁矿制酸系统中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电气设备,其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系统所产硫酸的品质。介绍了采用水洗净化工艺的硫酸厂,其净化工艺采用文-泡-电流程,由于工
如果说北国的冬天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那么北国的初春就像一位含蓄睿智的哲人。  初春,枣树依然虬枝如铁,沙枣树上陈年的干枣像刚刚从土里拨拉出来,稀稀拉拉地挂在枝头。渠畔的阳洼里到处是一滩滩黑色的灰烬。晨风吹过,脖颈上依然干冷,仿佛一只冰水里浸过的处子的手。麻雀成群地挤在树枝上,不厌其烦地聒噪,偶尔也会像一块破棉絮从树枝上扯下来,平铺在地上,匆匆觅食之后又呼啦啦地收起来,一串一串地挂在枝头。晴朗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