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标志着保守势力和革新势力对立的日本“五五年体制”于1955年形成后持续了38年。在战后美国主持的民主化改造下,日本政治家为赢得政权急需民众的支持。同时,宽松的媒体环境与紧密的民媒关系使得媒体成为政治家拉拢的对象。鸠山一郎为争夺政权通过媒体进行“宣传大战”,并最终促成了标志保守、革新势力对立的“五五年体制”的形成。为维护该体制,石桥湛山继承并积极发展了鸠山的政媒路线。在此时期,形成了初期电视媒体影响力有限,但政党利用率高;媒体与政治紧密相联,政治对媒体的实际干预性较弱;强弱势党派与媒体各有联系,媒体的利用性不同的政媒关系。
关键词:“五五年体制”;鸠山一郎;石桥湛山;政媒关系
中图分类号:D73/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7-0038-0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后,美军实施的民主化改造使得日本媒体重获“新生”,1952年恰逢美国结束对日本的军事占领,电视媒体获得官方播放许可,媒体言论较为自由。在“五五年体制”形成前后,鸠山一郎等政治家巧妙利用媒体,围绕选举活动、政权确立、保守合流等不断努力,政党政治的更新与媒体的自由相碰撞,形成了别样的政媒关系。
一、战后改造期日本政媒状况与“五五年体制”的形成
(一)战后改造期的政媒状况
在战后美国的占领改造之下,日本在新宪法中规定了主权在民的原则,使得只有由国民选出的政治家才能拥有正当的政治权力,因此政治家不得不重视与国民的沟通和交流。
一方面,日本战后的新宪法明确了言论和出版自由的原则,因此大众媒体基于新宪法开始对当权者进行监督和批判;另一方面,从传媒的角度审视政党与个人后援会,即通过政治方法、手段与被赋权群体结成的组织和结构,在战后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变化。总之,重要事件经常通过传媒用声音、图像等传播符号在短时间内扩散至民间,成为社会的热点;同时,执政者如何对媒体进行统率和制约、传媒业者如何对抗来自上层的统治成为当时的重点问题。
总之,战后的日本政治家,面对大众的政治参与,要将其放在“所属集团组织”和“经济高速成长”大背景下进行定位与考虑应对,政治趋于开始直接面向大众,由原来的“封闭式”被迫向“开放式”转变,对于政治家也与此前有了完全不同的资质要求。
(二)“五五年体制”的概念与特点
1945年战败是日本政党政治发展的起点,1945至1955年是战后日本政党政治的复活与发展期[1]。各政党通过不断的分化与重组,最终形成了以社会党左右两翼合并后的激进势力与自由和民主党合并后的保守势力对立的“五五年体制”。
该体制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形成了独特且稳定的保革对立框架,造成了长达38年自民党一党优位的政治局面;二是构建了日本独特的官僚、政治家、垄断资本的强力结合关系,自民党内派阀争斗影响政局走向;三是受到美国占领政策导向的强大影响,日本政界保守化倾向进一步增强。总之,在战后日本独特的政治环境中,孕育出了“五五年体制”。
二、影响战后政媒关系变化的大众媒体的发展变革
传播学将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与电子传播时代[2]。从1952年到1957年,日本的大众传媒以广播为主要媒介,并逐渐出现以电视为媒介的新兴媒体。
(一)廣播媒体的变革——媒体的民主化改造与解放运动的开展
二战时日本的广播与政权实现一体化,彻底成为政府的宣传媒介。日本战败后,美军以盟国占领军的名义进驻日本。驻日美军最高司令部认为,要达成非民主化和去军事化目标,国民教育十分重要,因此设置了民间信息教育局(CIE:Civil information & education)。在文化教育方面,CIE对于日本国民以实现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为任务,同时对媒体统制、政教分离的推进、义务教育“6·3”制的推行、教育委员会制度的设置等方面进行指导。由于特别注重广播的作用,因此在CIE中特别设置广播科,对节目的计划、制作等进行直接的指导和监督。
在广播科的指导之下,各广播电台转播了许多NHK(日本放送协会)制作的节目。例如,与非军国主义化相关的节目“出狱者说”,该节目开始于1945年10月。参加节目的主要是二战中被捕入狱的人士,如以德田球一为首的共产党核心人物、日本战败后获得解放的思想犯以及反战主义者等。他们在节目中谈论自己的体验和当时的信念,内容涉及在监狱内受到特高课警察的拷问以及在醒悟所内受到的虐待等。节目播出后,他们的经历震惊了当时的众多国民。
除此以外,为了实现转播的民主化、让更多的市民发声,“媒体解放运动”得以开展。例如,1945年10月名为“在街头”的栏目开播(后改名为“街头录音”)。该节目的内容是进行街头采访,随机将麦克风对准街上的行人,听取他们对社会与政治话题的见解。在此之前,媒体更多是将麦克风对准拥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实现上传下达的功能,因此这也标志着媒体在采访对象的选择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电视媒介的运用——电视转播的开始与政治家的巧妙运用
1952年,日本电视媒体获得转播许可,作为新媒体的电视转播了许多政治活动,将政治家与政治事件可视化。电视媒体第一次报道重大政治活动,是对1953年第十五届国会的转播。在开始正式转播的两天前,NHK将国会作为实验性转播的对象,对吉田茂首相的施政方针演说以及各阁僚的演讲进行了转播。
1953年4月9日国会选举正式进行,当时电视节目没有设置选举情况速报这一栏目,且仅转播了4月7号在丰岛公会堂举行的各党立会演说会,其中小坂善太郎、河野一郎、三木武夫、加藤勘十、胜间田清一等人相继进行了演讲。自1953年5月NHK开始转播政治讨论会,此会议在每月月末召开一次,政治家与记者进行讨论与座谈。例如1953年9月,以“到下次国会之前”为主题与松村谦三、伊藤好道、加藤勘十、三木武吉等人展开了讨论。10月,以“临近临时国会时政府各党的态度”为主题,与佐藤荣作、浅沼稻次郎等人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三、日本政治家的媒体宣传活动
(一)鸠山一郎发起“信息大战”
早在战后鸠山一郎就因驻日美军最高司令部的革职命令与吉田茂达成密约,但是在鸠山一郎回归政坛后吉田茂并未让出政权,这使得鸠山成为反吉田力量的骨干。1954年12月6日,日本民主党与社会党左右两派共同提出不信任案,最终该不信任案通过。在当时的副首相绪方竹虎等人的劝说之下,吉田茂放弃了解散众议院的想法,选择总辞职。以民主党在形成初期必须解散为条件,同时联合社会党左右两派形成多数派别后,鸠山一郎被指定为下一任首相。
鸠山一郎的政策目标是“自主制定宪法,完成日本的独立,恢复与苏联的外交”。为了修正宪法,有必要在下一次选举中遏制反对势力,使其议席少于三分之一,甚至超过自由党的议席数量。因此,鸠山选择了“信息大战”的方法,通过媒体进行了大量的个人宣传活动。
首先,在组阁之后,陆续颁布了“减少大臣10%的工资,同时停止对大臣官邸的保护,禁止公务员与企业人员打高尔夫等享乐行为,为勤劳者、务农者提供奖励”等政策,并将这些政策通过电视、广播进行积极的宣传;其次,参与出演“三元转播——首相与街上行人”的广播节目。在此节目中,鸠山在自己的宅邸与大阪、东京街头的民众直接连线进行对话。该节目播出之后,有报纸将节目称为是“日本政治史上前所未闻的事件。”在“三元转播”播出的四天之后,在NHK“特别节目——鸠山首相说”中,鸠山一郎与德田梦生进行了对谈。需要注意的是,不仅鸠山一郎本人,其夫人鸠山熏也参加了NHK广播的对谈节目,成为首相和夫人共同出演节目的先驱。
日本国会选举在1955年2月27日举行,在选举期间,NHK转播了六大政党代表演说会以及政治讨论会,同时开设了选票速报栏目。最终鸠山一郎赢得了胜利,民主党获得了185个席位,自由党仅获得了112个席位,民主党议席远超自由党。社会党的左右两派虽然分别增加了议席数量,但是由于担心鸠山进行宪法修正,进入了党派合流的轨道。同时,寻求政权稳定的保守系两党也正摸索着党派的统一,以社会党统一为契机,1955年11月15日民主党与自由党合并,诞生了自由民主党,成为“五五年体制”的开端。广电媒体直播了保守和革新两党合并时的大会,保证了新权力集团形成过程的可视化。
(二)石桥湛山的广泛宣传
鸠山一郎在其任期之内,始终坚信媒体在政治领域当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优势,而这一认识也被后任首相石桥湛山所接受。相比鸠山一郎,石桥湛山更有组织地利用新闻媒体进行个人的宣传活动。
石桥湛山内阁成立之后,便策划了“石桥时间”与“炉边谈话”等节目,呈现出积极利用大众媒体的态势。“石桥时间”是民间广播团体负责制作的节目,由首相参加。“炉边谈话”借鉴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广播谈话形式,石桥湛山将节目命名为“炉边谈话”,并授意NHK以月为基准播放一次。同时,石桥还策划了“政府的时间”这一节目,其主要内容是将阁僚与政府职员的重要施政策略,以及国家内外情况等信息予以公开,在节目中还引入了地方公司作为赞助商。石桥湛山内阁1957年度预算提升了七千万日元,其中一部分就用于播音室建设。
四、“五五年体制”形成前后的政媒关系及发展特征
(一)电视媒体影响力有限,但政党利用率高
虽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许多日本政治家出现在电视节目中,但实际上由于这个时期电视的普及率很低,因此影响力也较弱。根据统计数据,在电视台正式开播的一个月之后,即1952年年末,签订收看电视转播协议的数量仅为1485份,电视的家庭普及率仅为0.01%,到1955年底上升为16万5千份,家庭普及率为0.9%。从数据来看,即便经过了三年的发展,电视的家庭普及率仍低于1%,电视多用于餐饮店招揽客人,私人家庭几乎很少购买。
当时政治家参加电视节目的原因是出于对当时的选举和政党战略的考虑。在电视转播开始的1952年,当时的自由党势力异常强大,而社会党左右两派的势力也在不断增强,自由党吸收了战前政友会的票仓和势力,在很长的时间担任执政党,培养了自身稳固的势力范围。而社会党,特别是社会党的左派一直依靠工会建设扩大自身的实力,為了夺取票仓和组织上的优势,改进党这些势力较弱的党派,只能依靠媒体通过“宣传战”来扩大自身的优势,因此这两党都比较重视信息的宣传。
(二)媒体与政治紧密相联,政治对媒体的实际干预性较弱
在美国对日本的战后改造中,为推动言论自由成立了相关的组织机构,促进了媒体的快速发展。而这一时期,由于战后政党政治的局势尚未明朗,占有多数议席的党派想要迅速巩固政权,而在野党需要与日本国民进行沟通,只能选择以各式的宣传手段来扩大自身的势力,这就决定了媒体与政治紧密相联的关系。这个时期的政党领导人由于受到美国占领时政策的影响以及占领指导惯性的覆盖,导致日本政府对国内的实际控制相对弱化,而本应该处在政府管辖之下的媒体在进行政治讽刺和批判之后,政治家以及官僚却只能通过抱怨的形式进行宣泄,而无法通过实质性的手段对媒体进行控制和干预,导致此时期出现政治的实际干预性不强这一特点。
(三)强弱势党派与媒体各有联系,媒体的利用性不同
强势党派即所谓的执政党与NHK等主流媒体的控制与联系更强,但同时受到媒体的监督与制约的程度更强,范围更广。弱势党派为了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更愿意采取与民众直接交流的方法和手段,此时媒体就成为十分重要的存在。虽然媒体不直接受到在野党的控制,联系也相对较少,但是弱势党派的政治家会更倾向于与媒体人士进行联系,从而提高自己出镜的概率。因此,从利用性上来讲,强势党派对媒体的利用性更集中在公共场合,如对国会和施政演说的转播,而弱势政党对媒体的利用性更集中在私人场合,比如说,政治家个人的想法以及在街头与普罗大众进行沟通的场合。
综上,日本“五五年体制”的形成并非偶然,这是由政党、政治家、媒体三者形成的互动关系而影响下形成的政治产物。在“五五年体制”的影响下,自民党为保证“一党优位”地位的形成,不得不与媒体加强联系,而媒体也为了自身的发展不断加强与政党的接触,最终政媒关系在此时期内达成动态的平衡。
参考文献:
[1] 徐万胜.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6.
[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3.
[3] 中山龍次.戦争と電気通信[M].東京:電気通信協会,1942:28-65.
[4] 三木鶏郎.冗談十年[M].東京:駿河台書屋,1954:32-64.
[5] 竹山昭子.ラジオの時代[M].東京:世界思想社,2002:12-128.
[6] 田々宮英太郎.鳩山ブームの舞台裏[M].東京:実業之世界社,1955.
[7] 鳩山一郎·薰.鳩山一郎·薰日記下巻[M].東京:中央公論新社,2005.
[8] 筒井清忠.石橋湛山[M].東京:中央公論社,1986.
[9] 增田弘.石橋湛山[M].東京:中央公論社,1995.
[10] 日野原重明.総理辞任決断と、病室で語られたその経済学、人生哲学[J].自由思想,2005(9).
作者简介:程宇博(1997—),男,汉族,北京大兴人,单位为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方向为区域与国别。
(责任编辑:朱希良)
关键词:“五五年体制”;鸠山一郎;石桥湛山;政媒关系
中图分类号:D73/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7-0038-0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后,美军实施的民主化改造使得日本媒体重获“新生”,1952年恰逢美国结束对日本的军事占领,电视媒体获得官方播放许可,媒体言论较为自由。在“五五年体制”形成前后,鸠山一郎等政治家巧妙利用媒体,围绕选举活动、政权确立、保守合流等不断努力,政党政治的更新与媒体的自由相碰撞,形成了别样的政媒关系。
一、战后改造期日本政媒状况与“五五年体制”的形成
(一)战后改造期的政媒状况
在战后美国的占领改造之下,日本在新宪法中规定了主权在民的原则,使得只有由国民选出的政治家才能拥有正当的政治权力,因此政治家不得不重视与国民的沟通和交流。
一方面,日本战后的新宪法明确了言论和出版自由的原则,因此大众媒体基于新宪法开始对当权者进行监督和批判;另一方面,从传媒的角度审视政党与个人后援会,即通过政治方法、手段与被赋权群体结成的组织和结构,在战后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变化。总之,重要事件经常通过传媒用声音、图像等传播符号在短时间内扩散至民间,成为社会的热点;同时,执政者如何对媒体进行统率和制约、传媒业者如何对抗来自上层的统治成为当时的重点问题。
总之,战后的日本政治家,面对大众的政治参与,要将其放在“所属集团组织”和“经济高速成长”大背景下进行定位与考虑应对,政治趋于开始直接面向大众,由原来的“封闭式”被迫向“开放式”转变,对于政治家也与此前有了完全不同的资质要求。
(二)“五五年体制”的概念与特点
1945年战败是日本政党政治发展的起点,1945至1955年是战后日本政党政治的复活与发展期[1]。各政党通过不断的分化与重组,最终形成了以社会党左右两翼合并后的激进势力与自由和民主党合并后的保守势力对立的“五五年体制”。
该体制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形成了独特且稳定的保革对立框架,造成了长达38年自民党一党优位的政治局面;二是构建了日本独特的官僚、政治家、垄断资本的强力结合关系,自民党内派阀争斗影响政局走向;三是受到美国占领政策导向的强大影响,日本政界保守化倾向进一步增强。总之,在战后日本独特的政治环境中,孕育出了“五五年体制”。
二、影响战后政媒关系变化的大众媒体的发展变革
传播学将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与电子传播时代[2]。从1952年到1957年,日本的大众传媒以广播为主要媒介,并逐渐出现以电视为媒介的新兴媒体。
(一)廣播媒体的变革——媒体的民主化改造与解放运动的开展
二战时日本的广播与政权实现一体化,彻底成为政府的宣传媒介。日本战败后,美军以盟国占领军的名义进驻日本。驻日美军最高司令部认为,要达成非民主化和去军事化目标,国民教育十分重要,因此设置了民间信息教育局(CIE:Civil information & education)。在文化教育方面,CIE对于日本国民以实现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为任务,同时对媒体统制、政教分离的推进、义务教育“6·3”制的推行、教育委员会制度的设置等方面进行指导。由于特别注重广播的作用,因此在CIE中特别设置广播科,对节目的计划、制作等进行直接的指导和监督。
在广播科的指导之下,各广播电台转播了许多NHK(日本放送协会)制作的节目。例如,与非军国主义化相关的节目“出狱者说”,该节目开始于1945年10月。参加节目的主要是二战中被捕入狱的人士,如以德田球一为首的共产党核心人物、日本战败后获得解放的思想犯以及反战主义者等。他们在节目中谈论自己的体验和当时的信念,内容涉及在监狱内受到特高课警察的拷问以及在醒悟所内受到的虐待等。节目播出后,他们的经历震惊了当时的众多国民。
除此以外,为了实现转播的民主化、让更多的市民发声,“媒体解放运动”得以开展。例如,1945年10月名为“在街头”的栏目开播(后改名为“街头录音”)。该节目的内容是进行街头采访,随机将麦克风对准街上的行人,听取他们对社会与政治话题的见解。在此之前,媒体更多是将麦克风对准拥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实现上传下达的功能,因此这也标志着媒体在采访对象的选择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电视媒介的运用——电视转播的开始与政治家的巧妙运用
1952年,日本电视媒体获得转播许可,作为新媒体的电视转播了许多政治活动,将政治家与政治事件可视化。电视媒体第一次报道重大政治活动,是对1953年第十五届国会的转播。在开始正式转播的两天前,NHK将国会作为实验性转播的对象,对吉田茂首相的施政方针演说以及各阁僚的演讲进行了转播。
1953年4月9日国会选举正式进行,当时电视节目没有设置选举情况速报这一栏目,且仅转播了4月7号在丰岛公会堂举行的各党立会演说会,其中小坂善太郎、河野一郎、三木武夫、加藤勘十、胜间田清一等人相继进行了演讲。自1953年5月NHK开始转播政治讨论会,此会议在每月月末召开一次,政治家与记者进行讨论与座谈。例如1953年9月,以“到下次国会之前”为主题与松村谦三、伊藤好道、加藤勘十、三木武吉等人展开了讨论。10月,以“临近临时国会时政府各党的态度”为主题,与佐藤荣作、浅沼稻次郎等人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三、日本政治家的媒体宣传活动
(一)鸠山一郎发起“信息大战”
早在战后鸠山一郎就因驻日美军最高司令部的革职命令与吉田茂达成密约,但是在鸠山一郎回归政坛后吉田茂并未让出政权,这使得鸠山成为反吉田力量的骨干。1954年12月6日,日本民主党与社会党左右两派共同提出不信任案,最终该不信任案通过。在当时的副首相绪方竹虎等人的劝说之下,吉田茂放弃了解散众议院的想法,选择总辞职。以民主党在形成初期必须解散为条件,同时联合社会党左右两派形成多数派别后,鸠山一郎被指定为下一任首相。
鸠山一郎的政策目标是“自主制定宪法,完成日本的独立,恢复与苏联的外交”。为了修正宪法,有必要在下一次选举中遏制反对势力,使其议席少于三分之一,甚至超过自由党的议席数量。因此,鸠山选择了“信息大战”的方法,通过媒体进行了大量的个人宣传活动。
首先,在组阁之后,陆续颁布了“减少大臣10%的工资,同时停止对大臣官邸的保护,禁止公务员与企业人员打高尔夫等享乐行为,为勤劳者、务农者提供奖励”等政策,并将这些政策通过电视、广播进行积极的宣传;其次,参与出演“三元转播——首相与街上行人”的广播节目。在此节目中,鸠山在自己的宅邸与大阪、东京街头的民众直接连线进行对话。该节目播出之后,有报纸将节目称为是“日本政治史上前所未闻的事件。”在“三元转播”播出的四天之后,在NHK“特别节目——鸠山首相说”中,鸠山一郎与德田梦生进行了对谈。需要注意的是,不仅鸠山一郎本人,其夫人鸠山熏也参加了NHK广播的对谈节目,成为首相和夫人共同出演节目的先驱。
日本国会选举在1955年2月27日举行,在选举期间,NHK转播了六大政党代表演说会以及政治讨论会,同时开设了选票速报栏目。最终鸠山一郎赢得了胜利,民主党获得了185个席位,自由党仅获得了112个席位,民主党议席远超自由党。社会党的左右两派虽然分别增加了议席数量,但是由于担心鸠山进行宪法修正,进入了党派合流的轨道。同时,寻求政权稳定的保守系两党也正摸索着党派的统一,以社会党统一为契机,1955年11月15日民主党与自由党合并,诞生了自由民主党,成为“五五年体制”的开端。广电媒体直播了保守和革新两党合并时的大会,保证了新权力集团形成过程的可视化。
(二)石桥湛山的广泛宣传
鸠山一郎在其任期之内,始终坚信媒体在政治领域当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优势,而这一认识也被后任首相石桥湛山所接受。相比鸠山一郎,石桥湛山更有组织地利用新闻媒体进行个人的宣传活动。
石桥湛山内阁成立之后,便策划了“石桥时间”与“炉边谈话”等节目,呈现出积极利用大众媒体的态势。“石桥时间”是民间广播团体负责制作的节目,由首相参加。“炉边谈话”借鉴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广播谈话形式,石桥湛山将节目命名为“炉边谈话”,并授意NHK以月为基准播放一次。同时,石桥还策划了“政府的时间”这一节目,其主要内容是将阁僚与政府职员的重要施政策略,以及国家内外情况等信息予以公开,在节目中还引入了地方公司作为赞助商。石桥湛山内阁1957年度预算提升了七千万日元,其中一部分就用于播音室建设。
四、“五五年体制”形成前后的政媒关系及发展特征
(一)电视媒体影响力有限,但政党利用率高
虽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许多日本政治家出现在电视节目中,但实际上由于这个时期电视的普及率很低,因此影响力也较弱。根据统计数据,在电视台正式开播的一个月之后,即1952年年末,签订收看电视转播协议的数量仅为1485份,电视的家庭普及率仅为0.01%,到1955年底上升为16万5千份,家庭普及率为0.9%。从数据来看,即便经过了三年的发展,电视的家庭普及率仍低于1%,电视多用于餐饮店招揽客人,私人家庭几乎很少购买。
当时政治家参加电视节目的原因是出于对当时的选举和政党战略的考虑。在电视转播开始的1952年,当时的自由党势力异常强大,而社会党左右两派的势力也在不断增强,自由党吸收了战前政友会的票仓和势力,在很长的时间担任执政党,培养了自身稳固的势力范围。而社会党,特别是社会党的左派一直依靠工会建设扩大自身的实力,為了夺取票仓和组织上的优势,改进党这些势力较弱的党派,只能依靠媒体通过“宣传战”来扩大自身的优势,因此这两党都比较重视信息的宣传。
(二)媒体与政治紧密相联,政治对媒体的实际干预性较弱
在美国对日本的战后改造中,为推动言论自由成立了相关的组织机构,促进了媒体的快速发展。而这一时期,由于战后政党政治的局势尚未明朗,占有多数议席的党派想要迅速巩固政权,而在野党需要与日本国民进行沟通,只能选择以各式的宣传手段来扩大自身的势力,这就决定了媒体与政治紧密相联的关系。这个时期的政党领导人由于受到美国占领时政策的影响以及占领指导惯性的覆盖,导致日本政府对国内的实际控制相对弱化,而本应该处在政府管辖之下的媒体在进行政治讽刺和批判之后,政治家以及官僚却只能通过抱怨的形式进行宣泄,而无法通过实质性的手段对媒体进行控制和干预,导致此时期出现政治的实际干预性不强这一特点。
(三)强弱势党派与媒体各有联系,媒体的利用性不同
强势党派即所谓的执政党与NHK等主流媒体的控制与联系更强,但同时受到媒体的监督与制约的程度更强,范围更广。弱势党派为了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更愿意采取与民众直接交流的方法和手段,此时媒体就成为十分重要的存在。虽然媒体不直接受到在野党的控制,联系也相对较少,但是弱势党派的政治家会更倾向于与媒体人士进行联系,从而提高自己出镜的概率。因此,从利用性上来讲,强势党派对媒体的利用性更集中在公共场合,如对国会和施政演说的转播,而弱势政党对媒体的利用性更集中在私人场合,比如说,政治家个人的想法以及在街头与普罗大众进行沟通的场合。
综上,日本“五五年体制”的形成并非偶然,这是由政党、政治家、媒体三者形成的互动关系而影响下形成的政治产物。在“五五年体制”的影响下,自民党为保证“一党优位”地位的形成,不得不与媒体加强联系,而媒体也为了自身的发展不断加强与政党的接触,最终政媒关系在此时期内达成动态的平衡。
参考文献:
[1] 徐万胜.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6.
[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3.
[3] 中山龍次.戦争と電気通信[M].東京:電気通信協会,1942:28-65.
[4] 三木鶏郎.冗談十年[M].東京:駿河台書屋,1954:32-64.
[5] 竹山昭子.ラジオの時代[M].東京:世界思想社,2002:12-128.
[6] 田々宮英太郎.鳩山ブームの舞台裏[M].東京:実業之世界社,1955.
[7] 鳩山一郎·薰.鳩山一郎·薰日記下巻[M].東京:中央公論新社,2005.
[8] 筒井清忠.石橋湛山[M].東京:中央公論社,1986.
[9] 增田弘.石橋湛山[M].東京:中央公論社,1995.
[10] 日野原重明.総理辞任決断と、病室で語られたその経済学、人生哲学[J].自由思想,2005(9).
作者简介:程宇博(1997—),男,汉族,北京大兴人,单位为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方向为区域与国别。
(责任编辑:朱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