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函数在初中数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科学的学习中同样重要。它的图像可以用来表示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和动态变化过程,直观、明显、形象。初一的科学教学中对函数图像的应用非常广泛,而近几年科学中考中出现频率也是越来越高。如何教给学生更为简便的应试方法很重要。下面就一些中考题目来谈谈它的一些应用。
一、由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在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题型中,关键是掌握这个函数图像代表的意义。我对于这种图像的解释就是“随着横坐标的变化,纵坐标发生了某种变化”,或者是“纵坐标随着横坐标的变化而变化”。这里横坐标是变量,纵坐标就是因变量。如果必要,再加上限定条件。
例1(2011湖州)某人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急刹车才没撞上,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速度—时间图像,对此图像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
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
车匀速前进
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
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
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
本题是利用函数图像来考察速度时间的关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从图像上能够读出每个时间点对应的速度,也能分析出某个时间段内速度的变化,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从8:20到8:30之间,汽车的速度在变化,只有8:22到8:27汽车的速度保持不变。我们可以通过图像来表示并分析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分析速度和时间的数量关系,有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数标轴和图像围成的面积来表示路程。
二、由图像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
这种题型除了考查横坐标和压强大小的关系外,还需结合压强的其他影响因素综合考虑。
例2(2014台州)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满水,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如图。这个容器可能是( )
由图得压强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倾斜程度越来越小,说明深度的增加量也越来越小,答案应为A。考查压强时间的关系和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三、由图像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在解题过程中分析好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关系往往就是解题关键。理解横坐标和物体受力情况的关系,结合力的有关概念综合分析。
例3(2014孝感)如图甲,放在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当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在3s时所受摩擦力为 ,在5s时所受摩擦力为 ,在2s至4s内,物体作 ,在4~6秒内,拉力F的功率为 。
此题为高频题,又为易错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楚拉力和时间的关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和二力平衡的条件。0~2s内物体为静止,符合二力平衡,4~6s物体为匀速直线运动,符合二力平衡。
四、由图像判断物体的溶解能力
例4(2011济南)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在t2℃时,a、b两溶液中的溶质
的质量分数相等
C.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
时仍为饱和溶液
D.t1℃时,a的饱和溶液60g中含有溶剂50g
此题为溶解度——温度函数图像,由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a、b、c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趋势,但须注意,此函数图像中只能表示某一时刻的物体溶解度的大小,和饱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变方法,而不能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
五、由图像判断电阻电流的关系
例5(2012兰州)如左图所示电路,在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要保持导体两端电压不变。实验中,不断改变Rx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使伏特表示数保持不变,得到了I与 R的关系图像,如右图所示。由图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此次实验中,伏特表的示数始终保持 V不变。
由图像可知,电阻随电流的增加而不断减小,两者是反比例函数的关系,马上可以得出结论:当电压一定时,电阻和电流成反比。电阻和电流的乘积就是电压的大小。
六、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关系式
例6(2008乌鲁木齐)小明用天平、钩码、弹簧测力计研究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测量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由于实验时的疏忽,小敏忘记把某次测量的重
力记录在表格中,请你在表格中帮她补充完整;
2.根据表格中记录的实验数据,请你在下图中
做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像(自己确定横、纵坐标);
3.由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本题其实就是作图题,从表中已知数据分析得到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描点再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即可。
函数图像在初中科学中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中、高考中利用函数图像来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已经越来越频繁,这种题型还可以升级变成图像信息题,考查学生对图像的识别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搞清楚函数图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明确表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图像,使学生能用图像解决问题。
一、由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在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题型中,关键是掌握这个函数图像代表的意义。我对于这种图像的解释就是“随着横坐标的变化,纵坐标发生了某种变化”,或者是“纵坐标随着横坐标的变化而变化”。这里横坐标是变量,纵坐标就是因变量。如果必要,再加上限定条件。
例1(2011湖州)某人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急刹车才没撞上,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速度—时间图像,对此图像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
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
车匀速前进
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
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
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
本题是利用函数图像来考察速度时间的关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从图像上能够读出每个时间点对应的速度,也能分析出某个时间段内速度的变化,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从8:20到8:30之间,汽车的速度在变化,只有8:22到8:27汽车的速度保持不变。我们可以通过图像来表示并分析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分析速度和时间的数量关系,有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数标轴和图像围成的面积来表示路程。
二、由图像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
这种题型除了考查横坐标和压强大小的关系外,还需结合压强的其他影响因素综合考虑。
例2(2014台州)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满水,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如图。这个容器可能是( )
由图得压强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倾斜程度越来越小,说明深度的增加量也越来越小,答案应为A。考查压强时间的关系和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三、由图像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在解题过程中分析好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关系往往就是解题关键。理解横坐标和物体受力情况的关系,结合力的有关概念综合分析。
例3(2014孝感)如图甲,放在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当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在3s时所受摩擦力为 ,在5s时所受摩擦力为 ,在2s至4s内,物体作 ,在4~6秒内,拉力F的功率为 。
此题为高频题,又为易错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楚拉力和时间的关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和二力平衡的条件。0~2s内物体为静止,符合二力平衡,4~6s物体为匀速直线运动,符合二力平衡。
四、由图像判断物体的溶解能力
例4(2011济南)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在t2℃时,a、b两溶液中的溶质
的质量分数相等
C.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
时仍为饱和溶液
D.t1℃时,a的饱和溶液60g中含有溶剂50g
此题为溶解度——温度函数图像,由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a、b、c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趋势,但须注意,此函数图像中只能表示某一时刻的物体溶解度的大小,和饱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变方法,而不能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
五、由图像判断电阻电流的关系
例5(2012兰州)如左图所示电路,在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要保持导体两端电压不变。实验中,不断改变Rx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使伏特表示数保持不变,得到了I与 R的关系图像,如右图所示。由图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此次实验中,伏特表的示数始终保持 V不变。
由图像可知,电阻随电流的增加而不断减小,两者是反比例函数的关系,马上可以得出结论:当电压一定时,电阻和电流成反比。电阻和电流的乘积就是电压的大小。
六、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关系式
例6(2008乌鲁木齐)小明用天平、钩码、弹簧测力计研究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测量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由于实验时的疏忽,小敏忘记把某次测量的重
力记录在表格中,请你在表格中帮她补充完整;
2.根据表格中记录的实验数据,请你在下图中
做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像(自己确定横、纵坐标);
3.由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本题其实就是作图题,从表中已知数据分析得到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描点再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即可。
函数图像在初中科学中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中、高考中利用函数图像来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已经越来越频繁,这种题型还可以升级变成图像信息题,考查学生对图像的识别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搞清楚函数图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明确表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图像,使学生能用图像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