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写得好看,其实没多少创见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df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清宫剧的流行,让人们对雍正和年羹尧的“相爱相杀”,多少都能说上几句,而又往往知之不详。在此背景下,郑小悠的《年羹尧之死》才一问世,就成为文史畅销书,被媒体广为报道,赞之“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年羹尧,并对其死因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作者郑小悠是北大历史学博士,史学功底深厚;同时她兼具创作网络小说的经验,文笔颇为流畅。郑小悠将这两点相结合,在《年羹尧之死》中,“用大量细节一个点一个点地深入剖析”(马伯庸语),合理解释了年羹尧为何在短短数年间,就由权势滔天落魄至罢官自尽。毫无疑问,这是一本非常“好看”的书,让人有一口读完的欲望。
  但是,郑小悠说,“能对年羹尧抱很大同情的作者不多,年羹尧在学术研究里是一个配角,在文学作品中稍微著名一点”,恐非实情。专门研究年羹尧的论文并不少,台湾学者陈捷先《年羹尧死因探微》,大陆学者史松《论年羹尧之死》、牛剑平《羹尧案述要》等,都借档案资料,对年羹尧生平及被杀缘由做过细致考证。此外,讨论雍正、年羹尧关系的论文更多,如苏同炳《雍正与年羹尧》、吴佩桦《如此君臣:清世宗与年羹尧君臣关系及其形象流变》等。
  这些前人研究,早已指出了《年羹尧之死》中涉及的几乎全部观点,如两人“郎舅”关系演变的过程、年羹尧向允禵夺权的经过、雍正调解“三巨头”矛盾的办法、年羹尧监视允糖的不慎,及年羹尧“情商不足”导致败亡等等。
  很多人通过《年羹尧之死》,知道雍正称年羹尧为“恩人”,且频繁赏赐,而年羹尧安然领受之余,对雍正渐生的不满,没有一点察觉。用郑小悠的话说,就是雍正通过上谕表示愤懑后,“已经听惯了皇帝甜言蜜语的年羹尧没有足够的警惕之心,没有就此做出任何谢罪、请辞之举……”,此类叙说,都早有前人论及,如陈捷先说,“在世宗方面言,爱昵的朱批,原来也许是笼络年羹尧的手法,而年羹尧竟视为真诚心意,把天子谬托为知己了。他对世宗的不恭顺态度既不能去除,世宗怎能不对他发生厌恶之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年羹尧之死》中,郑小悠将雍正“倒年”分为四个阶段,即“秘密放风阶段”、“公开放风与搜集证据阶段”、免去年羹尧各项职务、给年羹尧及其家属判刑。巧合的是,冯尔康名作《雍正传》中,对“倒年”过程也是列了四步,第一步是雍正决定打击年羹尧、第二步是“给有关人员打招呼,揭发或警惕年羹尧的活动”、第三步是“直指年羹尧,将其调离陕西”,最后是第四步“勒令年羹尧自裁”。
  通过对比,我们很容易发现,《年羹尧之死》的“四个阶段”和《雍正传》的“四步”,差别只在前半部分——郑小悠没有把雍正决定“倒年”单独列出,而把“放风”分为秘密和公开两个阶段。同时,两书有关“放风”对象的言说,也大致相同。郑著说是两类,“一类是很得雍正帝看重,又和年羹尧无甚来往,甚至有矛盾过节的大臣”;“第二类放风对象……大多是年羹尧的亲朋故旧……”冯著是分为三类,包括“年羹尧亲信”、“原为年所不喜(的人)”“与年有一般关系(的人)”。
  郑小悠有没有参考前人研究,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她在“参考文献”中列出的,有实录、起居注,有谕旨、奏折汇编,也有文人笔记,唯独没有一篇前人论文或一本前人著作,难道郑小悠的意思是,本書内容全部是她爬疏史料所得的“原创研究”吗?身为历史学科班出身的学者,写作的虽然是一本通俗读物,而全然无视前人研究成果,似于理不合。我对本书最失望之处,也正在此处。
  对于《年羹尧之死》这本书,郑小悠还有一个自信。她说,以年羹尧“为主角之一,给予比较多同情的,我还是第一个吧”。之前研究年羹尧的学者,确实极少有对其表示同情的,因为雍正所列“九十二条大罪”,固然很多捕风捉影,甚至无中生有,但年羹尧在西北肆意妄为是实,被杀也不冤枉。其他史家对年羹尧一案,多持“客观”立场。
  言而总之,《年羹尧之死》确是一本堪称典范的通俗历史作品,但书中存在引用前人观点或与前人观点暗合之处,这在“参考文献”中当有所表现才对。
其他文献
有死刑制度的日本除了在死刑的判决上比较慎重之外,在死刑的执行上就更为慎重了。  日本一桥大学刑事法专业博士研究生程逸柏在《凤凰网》撰文指出,从日本公布的相关数据来看,从1991年至2015年的25年间,在一审判决中被判处死刑的共197人,平均每年不到8人,实际执行的更少。  日本是有死刑的。1983年,日本最高法院公布过一个对于死刑量刑考虑的标准,因为这个标准是在审理“永山则夫连续杀人案”时出台的
右手陶碗种菖蒲,左手陶碗漂茶叶,菖蒲是沟边亲手挖的,茶叶是山上自己采的,陶瓷有200多年历史,是从倒塌的老房子里捡来的。  翁鹤亮给小院取名“宁静小院”。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或许每个中国人都读过陶渊明的田园诗,都会被那种悠闲雅致的生活打动,那场景就如国画泼墨写意,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田园逸兴。很幸运,他活在农耕社会,能睁惺忪睡眼,看牧童黄牛;饮山村黄酒,做田园诗人。
涉嫌超量开采石场已被停工。  望着前一天刚洗完的车上的尘土,陈林苦笑道:“没办法,已经习惯了。”他在深惠交界处的惠阳区新圩镇南坑村开了一家便利店,这里被几家采石场围绕。和大多数邻居一样,因为附近扬尘太大,陈林平时基本不敢开窗。  南都周刊记者调查发现,这些采石场不少涉嫌超量开采,实际开采量往往是审批开采量的两三倍。裸露的石场与四周绿色的山体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大山上的一道道伤疤。另外,不少石场在装载
这个国家道路交通的混乱,足以让每个外国人目瞪口呆,但这又从侧面强调了印度式生存哲学:不论是行人还是司机,自己的生与死在芸芸中已经注定,何须太在意身边驰骋飞来的汽车呢。  每一个来印度旅行的人,对这片神秘而古老国度的第一印象,一定不是印度两河流域的文明或自然山川的秀美。而是这个国家道路交通的混乱。  2015年,印度全年乘用车销量首次超过200万辆,全国汽车保有量超过千人25辆,大概相当于我国200
“姐妹们帮我拔草这条疯狂上头的连衣裙”  “求拔草看起来质感很好但要220元的水杯”  “心痒一个礼拜的翻盖手机求拔草”  “这件碎花上衣,求劝退”  ……  每當购物欲望“熊熊燃烧”之时,不少网友会选择在这里发帖求助——只要贴出让自己“上头”的物品图片和介绍,其他人会“损”到你不想买为止。  现如今,这个名为“不买了!拔草互劝协会”的豆瓣小组已经有了11万组员,当各式各样的平台、软件都在催促大家
虽然种族隔离的围墙已经被拆除,但是隔离依然存在,以前分隔黑白,现在分隔贫富。  2016年南非的财富排行榜中,进入前十的只有一位黑人企业家。这样的结果足以让人认为,在民主改革23年之后,南非的经济依然把持在白人的手中。在南非,白人默认黑人贫穷,黑人默认白人富有,只要白人交税,黑人就有低保,各过各的,黑白之间看起来相安无事。  然而,幸福似乎并不是那么简单。白人的“快乐幸福”与黑人的“知足常乐”背后
酒香不怕巷子深已是过去式。内容很精彩,却依然无存在感,是如今大多数创作者的宿命。  很多内容创造者都有这种苦恼,埋头创作两三天写出的推送,还没有一则明星撕叉的微博关注量大;辛辛苦苦做的一款产品,还没有朋友圈微商的面膜卖得好。  但是为什么,在这种环境下,依然有很多产品和内容,能得到病毒式的传播?美国营销学教授乔纳·伯杰的这本《疯传》,也许能让我们找到一点灵感。  伯杰是美国滨州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教授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内新基金发行总规模已经突破7000亿元,募集规模同比增长超过37%。而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参与其中。  1月18日,新基金认购迎来“超级星期一”。当天开售的易方达竞争优势认购规模达到创纪录的2374亿,刷新了去年7月鹏华基金创造的1371亿新基金认购纪录,并大幅超出1000亿,成为公募基金有史以来首募认购金额最大的产品,配售率6.3184%。  同一时间,广发、华泰柏瑞
没人能说清楚,“内卷”到底是怎么突然在简中网络爆红的。  百度指数显示,在2020年4月6日之前,关于这个词的搜索量一直是0。现在,这个词的搜索指数达到了20000。搜索的人群画像显示,关注内卷的人群,年龄在20-39岁的占了绝大多数。  内卷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看待万事万物的第一重滤镜。考学、求职、婚恋甚至买房,参与所有社会活动,首先都已经做好了被卷的准备;看待所有社会现象,首先就已经想到内卷化的
侗族有句谚语“饭养身、歌养心”。老人们唱叙事歌时用牛腿琴配乐,姑娘们唱琵琶歌时怀揣着侗家琵琶起舞,这曾经是侗族人的生活日常,侗歌用天籁般的旋律滋养了侗族,而侗歌歌者、侗乐乐师和隐在侗寨的乐器工匠们,则用自己的手艺做嫁衣,默默地把侗歌滋养成世界级民乐。歌至八十意未已  贵州省榕江县有个名叫宰荡的村庄,很多人慕名而来,只为了听享誉世界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侗族大歌。而我们翻山越岭而来,是为了寻一对80高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