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刊编辑黄世杰2009年在云南大学《思想战线》第5期上公开发表学术文章《天下之中在广西大明山新考》,该文认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编辑黄世杰2009年在云南大学《思想战线》第5期上公开发表学术文章《天下之中在广西大明山新考》,该文认为:
其他文献
采用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的方法,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植物资源与传统医药、传统历法、民间信仰、传统生产及日常生活的关系进行了博物学视角的考量,剖析了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丰富的植物知识体系,认为对这种知识的挖掘或许可以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可能的思路。
通过现存档案资料,结合历史人类学方法对发生在甘青边界麻巴等十一个村落驱逐英国传教士的事件进行分析,旨在为研究19世纪后半叶风起云涌的驱逐洋教士事件提供一个不同类型的表达方式。认为,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加强了对华的宗教传播,西方传教士遍布全国各地,地处甘青边界的藏区也不断有传教士游历,他们在传教的同时,也从事多种贸易活动,扰乱了地方经济社会秩序,于是地方头人联络藏族群众毁抢传教士什物,掀起了驱逐传教士的斗争。
现象学视野下的教育反思是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它具有唤醒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教师个人理论等价值。现象学视野下的教育反思作为一种研究方式,其方法论是要求教师要"悬置"前见,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关注真实的生活体验。
由周大鸣先生主编的"中山大学人类学民族学"文丛之一《黄淑娉人类学民族学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10月版,以下简称《文集》),汇集了人类学前辈学者黄淑娉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二十余年来的32篇人类学、民族学精辟论述。《文集》以四个专题,
香花佛事是流行于粤东等地的一种民间礼俗,也是佛教文化与当地民俗文化结合的一种宗教科仪。通过对香花佛事和香花和尚现象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它的佛教科仪与其他宗教的关系,但不主张将香花佛事作为客家人的族群标记,并认为香花和尚有争议的生活方式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它是有历史先例的,很可能是相当普遍的历史文化现象。
选择呼伦贝尔两个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同的嘎查进行比较研究。一方面试图揭示在生态环境条件差异巨大的地区不加区分地推行同一土地管理制度的弊端;另一方面,以两个嘎查在相同的政策环境下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所产生的大相径庭的生态及社会效应,说明对于任何新的资源利用政策都应基于本地区的生态和社会实际去选择对策,在政策空间内以传统知识去进行积极的适应则是一项值得深入探索的经验。
春天来到大明山,游人自然身处花丛温馨的怀抱之中。夏天,在都市里骄阳酷暑,大明山上却处处泛清凉。山风袭来,去心中尘垢,似超凡脱俗。“山中一夜雨,到处是飞泉”,满目溪流纵横,流水潺潺,飞瀑泻壁,雾失楼台。
对相思湖作家群现象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时代背景和成因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梳理、分析与探讨。认为相思湖作家群在中国当代文坛的崛起,是广西民族大学坚持特色办学、致力文化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