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异常、体质指数及腹围的关系。方法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对260例EH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浆Hcy浓度,并采集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腹围及血脂异常情况。结果 260例EH患者中,肝火亢盛证56例,阴虚阳亢证77例,痰湿壅盛证73例,阴阳两虚证54例。EH痰湿壅盛证的Hcy水平最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男性EH患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发生率高于女性;且与其他证型相比,男性痰湿壅盛证HHcy发生率最高;痰湿壅盛证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最高;痰湿壅盛证患者体质指数与肝火亢盛证及阴阳两虚证比较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虚阳亢证比较无明显差异;痰湿壅盛证患者的腹围与阴虚阳亢证及阴阳两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肝火亢盛证无明显差异。结论 痰湿壅盛证患者在EH中医证型中所占比例最高,而且与引发或影响EH的诸多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腹围;体质指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脂异常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2.11.007
中图分类号:R259.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11-0016-03
近些年来,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检出、治疗和控制都较之前有所改善,但我国人群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距离,根据2002年我国第4次大规模高血压患病率的人群抽样调查数据及2006年我国人口的数量与结构估计,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1]。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病率及病死率表明高血压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在高血压的防治过程中,应积极控制可影响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本研究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中医证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体质指数(BMI)及腹围、血脂异常的关系,为中医药干预EH奠定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11年3-12月期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内科住院的EH患者,共260例,其中男性119例,女性141例,年龄43~79岁,平均(65.56±8.42)岁。
1.2 病例选择标准
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1]的EH患者,年龄35~80岁之间,并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各器官的急、慢性感染,以及各种风湿性疾病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急性期。
1.3 中医辨证分型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中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分型标准,分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4个证型。由3位以上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资格的医师分别独立判定主证型及次证型,取2位以上共同判定的结果。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采用美国AXSYM免疫分析仪、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Hcy,试剂盒购自美国雅培公司,方法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第2日清晨空腹静脉采血,常温下离心分离血浆,在本院检验科检测。正常值:男性为5.9~16 ?mol/L,女性为3.36~20.44 ?mol/L。血浆Hcy水平高于正常值则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
1.4.2 血脂、体质指数、腹围 检测患者血脂、BMI及腹围。总胆固醇(TC)≥5.7 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 mmol/L者为血脂异常。BMI正常值为18.5~23.9 kg/m2,24.0~27.9 kg/m2者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腹围<90(男)或85 cm(女)为正常。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检测数据均以—x±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证型分布
260例EH患者中医证型构成比由大到小依次为: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阴阳两虚证。见表1。
2.2 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脂异常发生情况
260例EH患者中血脂异常者173人,占总数的66.54%。EH各中医证型血脂异常发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见表2。
表2 不同中医证型EH患者血脂异常发生情况
证型 例数 血脂异常例数 占该证型百分比(%)
肝火亢盛证 56 42 75.00
2.3 中医证型与体质指数、腹围的关系
260例EH患者中超重及肥胖者176例(男92例,女84例),占总数的67.69%;其中腹围异常者147例(男82例,女65例),占超重及肥胖患者总数的83.52%。EH患者各中医证型BMI比较见表3。结果显示,痰湿壅盛证BMI与肝火亢盛证及阴阳两虚证比较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虚阳亢证无明显差异,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3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痰湿壅盛证的腹围与阴虚阳亢证(P<0.01)及阴阳两虚证(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肝火亢盛证无明显差异,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3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2.4 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结果 EH患者各中医证型Hcy水平的比较见表4。结果显示,痰湿壅盛证的Hcy水平最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三者比较无明显差异。
2.5 不同性别患者各中医证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情况
在收集的260例患者中,HHcy者157例,占60.38%。其中男性80例(占男性患者的67.22%),女77例(占女性患者的54.61%)。女性EH患者各中医证型HHcy发生频率由大到小为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 >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男性EH患者各中医证型HHcy发生频率由大到小为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结果见表5、表6。
3 讨论
本研究将260例EH住院患者辨证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阴虚阳亢证和痰湿壅盛证在临床较为多见,两证型的例数占患者总例数的57.7%,说明痰湿壅盛和阴虚阳亢是高血压病住院患者的主要病理特征。现代人因工作生活等诸多原因致使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久之脾失健运,水湿运化不利,积聚生痰,因此,痰湿壅盛证往往较为多见。而体内阴阳平衡失调是EH病理改变的根本所在,EH患者大多年事已高、病程较长,甚至合并有消渴病等多种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之阴精日渐亏虚,久病更致虚损,另外如饮食过咸,血脉凝滞,肾阴亏耗,亦使水不涵木,阴不维阳,阳亢于上,故临床上阴虚阳亢证亦较为多见。
本研究统计发现,EH痰湿壅盛证中,血脂异常患者所占比例最高。传统中医学中并无“血脂异常”的病名,但有诸多与现代医学的血脂异常非常相似的关于“膏”、“脂”的论述。本病为膏粱之疾,易发生于肥贵之人,这意味着本病的发生与过食肥甘厚味密切相关。滋腻碍于脾胃,使脾之运化失常,水谷不能化生精微而变为痰浊;另外肾阳亏虚,肾的气化失司,则体内的膏脂运化、输布障碍,可导致痰浊内停,血脂紊乱,而肾阴亏虚,阴虚内热,灼津亦可为痰。故痰浊为EH及血脂异常的共同病理因素。这也许是EH痰湿壅盛证患者更易发生血脂异常的原因。
肥胖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而以腹部脂肪堆积为典型特征的中心性肥胖还会进一步增加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论及“肥白人多湿”、“肥白人多痰饮”,汪昂有“肥人多痰而经阻”之说,都明确指出了肥人多为痰湿之体。王氏等[3]通过对浙江杭州等市40岁以上中老年高血压人群的研究,分析得出痰湿壅盛证BMI明显升高的结果。本研究亦发现,痰湿壅盛证的BMI与肝火亢盛证及阴阳两虚证比较偏高(P<0.05),且痰湿壅盛证的腹围与阴虚阳亢证(P<0.01)及阴阳两虚证(P<0.05)比较偏大。与传统医学“肥人多痰”的理论相符。
血浆Hcy是心血管病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与高血压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因其不但会影响EH的发生发展,且会加大高血压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故检测血浆Hcy水平对EH及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及诊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EH患者中痰湿壅盛型血浆Hcy水平较其他3个证型增高,提示“痰浊”是HHcy的主要病理因素。脾居中焦,主司运化,是水谷精微升降运行的枢纽。在正常情况下,脾化生水谷精微并将其输送到个组织器官以发挥其濡养作用。若饮食不节,或忧思劳倦,损伤脾胃,使其运化失职;或素体亏虚、年老体衰,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均可导致水谷精微不布,水湿津液停滞,内生痰湿。对于HHcy,中医认为是由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所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果因各种原因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调,其对水谷精微的化生及输布产生障碍,生湿生痰,滞留体内,机体亦不得濡养而引发该病。本研究亦发现男性EH患者同时伴HHcy发生率高于女性,且男性痰湿壅盛证者HHcy所占比例最高,这可能与男性较女性饮酒更多相关。
综上,本研究显示痰湿壅盛证是EH的高危证型,不仅在4种中医证型中所占比例较高,而且与引发或影响EH的诸多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肥胖、HHcy等密切相关,故在EH的中医治疗上应加强对该证型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08.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
[3] 王子宽,程志清,齐昕,等.浙江省高血压肥胖影响因素与中医证型相关性流行病学调查[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2):203-207.
(收稿日期:2012-05-13,编辑:陈静)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腹围;体质指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脂异常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2.11.007
中图分类号:R259.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11-0016-03
近些年来,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检出、治疗和控制都较之前有所改善,但我国人群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距离,根据2002年我国第4次大规模高血压患病率的人群抽样调查数据及2006年我国人口的数量与结构估计,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1]。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病率及病死率表明高血压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在高血压的防治过程中,应积极控制可影响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本研究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中医证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体质指数(BMI)及腹围、血脂异常的关系,为中医药干预EH奠定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11年3-12月期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内科住院的EH患者,共260例,其中男性119例,女性141例,年龄43~79岁,平均(65.56±8.42)岁。
1.2 病例选择标准
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1]的EH患者,年龄35~80岁之间,并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各器官的急、慢性感染,以及各种风湿性疾病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急性期。
1.3 中医辨证分型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中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分型标准,分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4个证型。由3位以上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资格的医师分别独立判定主证型及次证型,取2位以上共同判定的结果。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采用美国AXSYM免疫分析仪、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Hcy,试剂盒购自美国雅培公司,方法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第2日清晨空腹静脉采血,常温下离心分离血浆,在本院检验科检测。正常值:男性为5.9~16 ?mol/L,女性为3.36~20.44 ?mol/L。血浆Hcy水平高于正常值则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
1.4.2 血脂、体质指数、腹围 检测患者血脂、BMI及腹围。总胆固醇(TC)≥5.7 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 mmol/L者为血脂异常。BMI正常值为18.5~23.9 kg/m2,24.0~27.9 kg/m2者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腹围<90(男)或85 cm(女)为正常。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检测数据均以—x±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证型分布
260例EH患者中医证型构成比由大到小依次为: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阴阳两虚证。见表1。
2.2 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脂异常发生情况
260例EH患者中血脂异常者173人,占总数的66.54%。EH各中医证型血脂异常发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见表2。
表2 不同中医证型EH患者血脂异常发生情况
证型 例数 血脂异常例数 占该证型百分比(%)
肝火亢盛证 56 42 75.00
2.3 中医证型与体质指数、腹围的关系
260例EH患者中超重及肥胖者176例(男92例,女84例),占总数的67.69%;其中腹围异常者147例(男82例,女65例),占超重及肥胖患者总数的83.52%。EH患者各中医证型BMI比较见表3。结果显示,痰湿壅盛证BMI与肝火亢盛证及阴阳两虚证比较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虚阳亢证无明显差异,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3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痰湿壅盛证的腹围与阴虚阳亢证(P<0.01)及阴阳两虚证(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肝火亢盛证无明显差异,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3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2.4 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结果 EH患者各中医证型Hcy水平的比较见表4。结果显示,痰湿壅盛证的Hcy水平最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三者比较无明显差异。
2.5 不同性别患者各中医证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情况
在收集的260例患者中,HHcy者157例,占60.38%。其中男性80例(占男性患者的67.22%),女77例(占女性患者的54.61%)。女性EH患者各中医证型HHcy发生频率由大到小为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 >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男性EH患者各中医证型HHcy发生频率由大到小为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结果见表5、表6。
3 讨论
本研究将260例EH住院患者辨证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阴虚阳亢证和痰湿壅盛证在临床较为多见,两证型的例数占患者总例数的57.7%,说明痰湿壅盛和阴虚阳亢是高血压病住院患者的主要病理特征。现代人因工作生活等诸多原因致使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久之脾失健运,水湿运化不利,积聚生痰,因此,痰湿壅盛证往往较为多见。而体内阴阳平衡失调是EH病理改变的根本所在,EH患者大多年事已高、病程较长,甚至合并有消渴病等多种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之阴精日渐亏虚,久病更致虚损,另外如饮食过咸,血脉凝滞,肾阴亏耗,亦使水不涵木,阴不维阳,阳亢于上,故临床上阴虚阳亢证亦较为多见。
本研究统计发现,EH痰湿壅盛证中,血脂异常患者所占比例最高。传统中医学中并无“血脂异常”的病名,但有诸多与现代医学的血脂异常非常相似的关于“膏”、“脂”的论述。本病为膏粱之疾,易发生于肥贵之人,这意味着本病的发生与过食肥甘厚味密切相关。滋腻碍于脾胃,使脾之运化失常,水谷不能化生精微而变为痰浊;另外肾阳亏虚,肾的气化失司,则体内的膏脂运化、输布障碍,可导致痰浊内停,血脂紊乱,而肾阴亏虚,阴虚内热,灼津亦可为痰。故痰浊为EH及血脂异常的共同病理因素。这也许是EH痰湿壅盛证患者更易发生血脂异常的原因。
肥胖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而以腹部脂肪堆积为典型特征的中心性肥胖还会进一步增加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论及“肥白人多湿”、“肥白人多痰饮”,汪昂有“肥人多痰而经阻”之说,都明确指出了肥人多为痰湿之体。王氏等[3]通过对浙江杭州等市40岁以上中老年高血压人群的研究,分析得出痰湿壅盛证BMI明显升高的结果。本研究亦发现,痰湿壅盛证的BMI与肝火亢盛证及阴阳两虚证比较偏高(P<0.05),且痰湿壅盛证的腹围与阴虚阳亢证(P<0.01)及阴阳两虚证(P<0.05)比较偏大。与传统医学“肥人多痰”的理论相符。
血浆Hcy是心血管病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与高血压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因其不但会影响EH的发生发展,且会加大高血压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故检测血浆Hcy水平对EH及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及诊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EH患者中痰湿壅盛型血浆Hcy水平较其他3个证型增高,提示“痰浊”是HHcy的主要病理因素。脾居中焦,主司运化,是水谷精微升降运行的枢纽。在正常情况下,脾化生水谷精微并将其输送到个组织器官以发挥其濡养作用。若饮食不节,或忧思劳倦,损伤脾胃,使其运化失职;或素体亏虚、年老体衰,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均可导致水谷精微不布,水湿津液停滞,内生痰湿。对于HHcy,中医认为是由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所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果因各种原因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调,其对水谷精微的化生及输布产生障碍,生湿生痰,滞留体内,机体亦不得濡养而引发该病。本研究亦发现男性EH患者同时伴HHcy发生率高于女性,且男性痰湿壅盛证者HHcy所占比例最高,这可能与男性较女性饮酒更多相关。
综上,本研究显示痰湿壅盛证是EH的高危证型,不仅在4种中医证型中所占比例较高,而且与引发或影响EH的诸多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肥胖、HHcy等密切相关,故在EH的中医治疗上应加强对该证型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08.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
[3] 王子宽,程志清,齐昕,等.浙江省高血压肥胖影响因素与中医证型相关性流行病学调查[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2):203-207.
(收稿日期:2012-05-13,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