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至浓时家乡粉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ean0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享有“才子之乡”美誉的抚州人独爱家乡的米粉。米粉最早出现在秦朝,经过抚州人多年的创新,开发出许多吃法。抚州米粉有多种做法,泡、炒、拌、煮,均为抚州特色。下面由号称“吃货”的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抚州米粉。
  泡粉,一个非常普通的名字,你很难想象,它竟然是大多数抚州人魂牵梦萦的家乡美味。所以,我先为大家说一说抚州泡粉。
  泡粉是所有米粉中最物美价廉的一种。选用白玉似的新鲜米粉,佐以香浓醇厚的大骨高汤,加以翠绿葱花点缀,这便是抚州泡粉。在抚州的大街小巷,处处都是泡粉早餐铺。泡粉维持了米粉筋道爽口的口感,同时又有大骨浓汤的醇香,就像青山绿水一样,融为一体。啊,熟悉的家乡味道,就像老友一样温和亲切。喝上一口热汤,佐以一碗地道的抚州特色小菜——猪杂或牛杂,味道极佳,唇齿留香,实为一绝。
  炒米粉也是抚州粉的一大特色。我推荐蛋炒粉。先热锅,等锅烧热后倒入少量油,加入一些蒜,撒些碎青菜,然后加入事先炒好的鸡蛋碎,再加入米粉文火慢炒,八分熟时加入酱油和盐,炒至全熟即可。炒粉的香味儿扑鼻而来,让人垂涎三尺。尝一口,散发着酱香的米粉配上青菜,软糯的米粉在嘴里炸开,香味回荡在唇齿之间。炒粉是抚州人最喜欢的夜宵美食,加班晚归,很多抚州人都会去老四夜宵店吃上一份炒粉,再配上一小碟鲜脆爽口的拌小肠。
  拌粉虽然不是抚州人发明的,但也是抚州的特色美食。吃拌粉者通常是愛吃辣的食客。在粉店,辣椒面、酱油、麻油、醋、辣椒油等调料必不可少。有一些改良的拌粉铺里还会有花椒油。挑起几根粉,辣香味扑面而来。有些顾客觉得还不够辣,就顺手加上两勺猪杂或牛杂辣汁。小尝一口,你不会觉得很辣,但是多吃两口,辣椒味就在你的口腔中蔓延开,感觉似有一条火龙在口中挣扎,只有品上一大杯冰红茶,才能解除这“封印”。
  在抚州,最受欢迎的便是煮粉了。每条街上都会有煮粉的小店。一些有名的粉店已经遍布抚州了,比如说“凤求凰粉铺”“邱芳粉铺”“九洲煮粉铺”“日月星南丰水粉铺”……煮粉其实和泡粉差不多,但是煮粉更能体现厨师的手艺。煮粉一般选用上等的猪骨汤或是各家粉铺秘制的高汤,根据食客的喜好,再加入鸡蛋、时令蔬菜、肉、猪肝等。好的煮粉吃起来美味不粘牙,猪肝丝滑香嫩,青菜翠绿清香,吃完后不油腻。配上大肠佐餐,简直是人间美味。当然,讲究的粉铺,会有各自的佐粉小菜,有另收费的,比如猪杂、牛杂、削骨肉、春卷、狮子头、骨头蛋等;也有免费的,如藕丁、白菜梗、海带、萝卜丝等。
  我极其爱吃母亲做的煮粉——爽滑弹牙带着新鲜稻米香的米粉,加上熬了整夜的大骨汤。每天早上起来,母亲都会加一些新鲜的香菇和瘦肉给我煮上一碗,再配上一个煎好的土鸡蛋。清凉的早晨热热地吃上一碗,整个人都温暖起来。
  这就是抚州米粉,怎么样,你感不感兴趣?
  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生活气息浓厚的美文。食物对大多数人而言,怕只是入口之食,饱腹之物。食物中的美少有人体会到。本文小作者能以细腻的笔触描写家乡米粉的几种做法及品味后的心得体会,令人对这种美食垂涎欲滴。文章对味道的描写融入了对家乡、母亲、美好事物的回忆。当游子的味蕾接触到这种味道,所获得的感动将胜过一切。美味、真情,这两种东西正是这篇文章的灵魂。
  (曾卫清)
其他文献
薛飞,我校一名普通的初三男生,因为上了《最强大脑》并晋级全国12强,出名啦!  今天,我因有事离校有些晚,还没走到校门口的公交车站,就远远地看到二三十个初一的同学挤成一团,以女生居多,不知她们这是要去哪里,叽叽喳喳的,特别闹腾。  这时,我看见薛飞和几位同学从西门走出来。他迅速往公交车站瞟了一眼,然后把自己的帽子扣到脑袋上,并使劲压低帽檐,似乎不想被人认出来。然而,一个眼尖的学妹立刻手指马路对面大
期刊
老家小区里住着一位奶奶,六十多岁的年纪,个儿不高,长得精痩,下巴尖尖的,颧骨很高。她平时不爱与人交谈,但经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与人发生口角。由于爱贪小便宜、喜欢事事算计,时间长了,大家都称呼她“精奶奶”。  一天,我和妈妈去菜市,正好遇见了精奶奶。精奶奶为了买到又好又便宜的白菜,正货比三家呢。只见她东瞧瞧、西看看,最后停在一家生意不错的菜摊前。“让一让啊!”她边说边挤到菜摊最前面,从一堆白菜里精挑
期刊
坐在长途大巴车上,在背包中,我的指尖触碰到一个冰凉的东西,掏出来一看,不禁暖心一笑,原来是一把崭新的指甲剪。  不谙世事时,妈妈就追着喜欢啃指甲的我给我剪指甲。她捏着我白白胖胖的小脸说:“囡囡,来,把手伸过来,让妈妈给你剪剪小指甲。”我总是欢天喜地地钻到妈妈怀里,乖乖地伸出小手让妈妈剪。这指甲剪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尾部都有些生锈了,但头部依旧光滑锋利。妈妈轻柔地握住我的小手,拿起指甲剪缓缓地
期刊
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方式受到影响,甚至连过年都不热闹了。春节期间,你和你的家人是如何过年的呢?是否捕捉到了浓浓的年味?  “大年初一来抬抵,抬麻个抬抬尪,灶公妈祖来我家,鞭炮响起来!”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闽南人,每年过春节回老家都有“抬尪”活动。  村里会挑二三十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儿,两人或四人抬一乘轿子,踏着鞭炮碎渣,跟在村里仪仗乐队的后边走过每家每户的门前。轿子
期刊
烤鸭,是北京的名片。  细品烤鸭,会发现它背后独特的人缘美。来北京的外地人大多要尝一尝这道一度惊艳乾隆皇帝的名菜。独特的鸭香和肥嫩的口感,令五湖四海的人达成共识——美味。  细品烤鸭,你会发现那真是难以抗拒的诱惑。当鸭肉的香,混着浓郁的酱香、黄瓜条的清香、香葱的浓香,阵阵扑鼻,你会觉得一切烦恼都远去了,只想美美地吃上一顿。用荷叶饼卷上蘸了酱的鸭肉、黄瓜条、葱丝,一口咬下去,口中的香味挥之不去。肉,
期刊
假期,爸爸带我去西双版纳游玩。  旅行团正在雨林中穿梭,热带的低气压让我感到胸闷,我夹在大部队里迷迷糊糊地前行。忽然,队伍前方传来几声惊呼。上前一看,只见一座百米长的吊橋架在林间。低头,桥下是湍急的水流和茂密的丛林,纵深几十米的落差让恐高的我感到一阵眩晕,我哆哆嗦嗦地往后躲。导游笑道:“怎么,害怕了?吊桥在这里是很常见的,后面还有好几座呢!”导游半开玩笑的话让我胆战心惊,额头沁出了冷汗。见我这般表
期刊
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以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北平作为背景,描写了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  作品前半部分节奏较轻快,后半部分随着情节的深入更加跌宕起伏。从开头的“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茶里饭里的白苦,才赚出那辆车”到“他的车,几年的血汗挣…来的那辆车,没了!”这令人心碎的结局,让祥子悲伤失望。后来,祥子拼命地拉车,省吃俭用,当终于凑足买新车的钱时,这钱又被孙侦探骗去了。再后来,虎妞又以低价给
期刊
正午的太阳很强烈,刺得我睁不开眼,我赶紧低下头。脚下一条小溪缓缓流淌,经过一块凸起的石头时,水流便拱起,闪着温柔的光。溪边青石板上爬着点点青苔,它们很小,那点儿绿色不如指甲盖儿大。得需要多少年的努力,它们才能在这石板上立足哇。我庆幸自己看到了它们,“继续活下去!”我一边和青苔对着话,一边放松身心,躺在青石板上,想起那首诗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时间的河流里,它们不
期刊
夏日,父母和我远赴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悠久灿烂的草原文化,滋养了那一方水土,那一方人。  一下车,开阔旷远的感觉扑面而来。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苍穹之下,举目四望一碧万顷,让人不禁惊叹于“天苍苍,野茫茫”的无边无际。正值七月,脚下的草格外茂盛,绿得发亮,绿得可爱。向前看,是一片绿的海洋;向后看,还是一片绿的海洋,绿草在风中翻滚着波涛,绵延着伸向远方……  我正心馳神往
期刊
一天下午,我跟随父亲去体育场锻炼身体。虽然天气预报说当天下雨,可一整天都阴沉沉的,却不见一滴雨,偏偏我们刚跑完步时,雨就噼里啪啦地下了起来。体育场内的人纷纷寻找避雨处。不一会儿,体育场门口的遮阳帐篷下就挤满了人,我被夹在中间,喘不过气来。  站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光头、挺着啤酒肚的中年男子,他的身边站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应该是他儿子。雨仍在下,小男孩伸出稚嫩的小手,伸进他父亲的牛仔裤口袋里寻找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