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乱价:七分策略三分管理

来源 :销售与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t4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四级市场的消费能量了得,三、四级市场的渠道乱价更是了得!
  三、四级市场地域广阔,很多初入者一时间难以管理到位。即便是进入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的企业,仍然可能被搞得焦头烂额。一、二级市场上相对容易控制的价格,在这里全乱了套,“产品乱价”成为困扰企业在三、四级市场发展的罪魁祸首。
  
  乱价因素何其多
  
  三、四级市场上的乱价,原因五花八门。
  1.经销商为王,厂家管理受困。
  三、四级市场的深度分销主要依靠经销商实现。他们经营的出发点大多是“要销量,要利益”,与厂家“要市场,要发展”的出发点相矛盾。矛盾一旦激化,经销商断然不会听从厂家的统一管理,“砸价”就成为他们追求短期利益或化解矛盾的一种常用手段。
  “砸价”至多让经销商损失点钱财,大不了再换个品牌做,但对厂家的打击却是致命的,市场混乱甚至猝死。
  2.制定产品价格策略有偏差。
  价格与利润息息相关。快速消费品单品价值较低,渠道层级较多,各级利润空间相对较小,大家都希望保证自己的利润空间,这使得消费晶的终端价格充满子“艺术”气息,在三、四级市场更为明显。利润空间、出厂价、批发价、零售价都会影响产品最终在市场上的表现。
  比如,零售价格一旦过高,消费者就不会买账。某小型白酒企业主营中高档白酒,市场集中在北方某地级城市。该产品品质好,口碑不错,是当地政务、商务的主流用酒,企业的日子过得很舒适。但酒业巨头泸州老窖高档产品的强势进入,冲击了该企业原来的中高档酒,政务、商务用酒大量转向泸州老窖。
  提升品牌形象或者推出新产品势在必行。新品从包装到品质都有了大幅度提升,但在制定价格政策时,企业高估了自己品牌的影响力,虚高的渠道价格和终端价格,甚至超过了国内几大酒业巨头的高档产品。
  更要命的是,没有其他产品在市场上相配合。结果,消费者不买账,认为这是作秀,甚至对该企业的产品产生反感。企业最终一败涂地,连既有的市场也拱手相让了。
  再比如,批零价格配合不好、利润分配不合理,市场有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起经销商乱局。
  北方某省一个区域性啤酒企业,开发了一款极具差异化的产品。但企业在制定价格政策时出现偏差:零售价格过高,批零差价过大。
  产品投放市场后,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了不少大型经销商介入,并迅速占领了市场。但好景不长,企业没有及时调整不合时宜的价格体系,而且由于市场一直旺销,也忽略了对渠道的有效控制。结果,当大量窜货、降价仍能保持高额利润时,大规模恶性窜货发生了,一发而不可收拾。
  与此同时,这个产品被跟进模仿,经销商为了保护自己纷纷放弃了已经砸烂的产品,转而经营其他。
  这个失败的运作当然与厂家管理能力差、缺乏专利保护意识有关,但不可否认,不合理的价格策略是失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3.经销商有意乱价。
  大部分经销商在市场平稳时不会故意窜货,但确实有个别经销商是依赖砸价生存的,他们只需要一点点利润空间,追求大量出货。这类经销商通常规模较大,网络不稳定,但一旦砸价,影响范围大,破坏性强,容易带动其他本分的经销商窜货。
  
  七分策略三分管理
  
  既然企业在管理上无力解决乱价,那么不妨试试“策略”。就像“大禹治水”,不用“堵”而用“疏”。治理乱价,管理如“堵”,策略如“疏”,仅仅依靠管理围追堵截,并不能解决乱价的根本,且成本巨大。“七分策略,三分管理,以疏为主,疏堵结合”,不失为一剂良方。
  
  1.“上对花轿嫁对郎”
  三、四级市场经销商通常可以分为:
  品牌型:具备品牌运作意识,本身就已经做成了品牌,得到同行的认可,被同行视为标杆;
  营销型:规模中等,意识好,无论销售能力还是管理能力都很突出,能够迅速稳定地运作一个好产品:
  销售型:销售能力强,管控能力较弱,产品流量大,但不可控性强;
  潜力型:具备运作能力,但实力有限,长期从事二批经营;
  封闭型:主要指安于现状的“坐批”。
  企业在选择经销商时,就要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如果你想精耕细作,长远经营,就选品牌型经销商,利用其优秀的网络覆盖能力、市场操控能力,迅速占领市场;中小企业的产品则适于选择潜力型经销商,通过厂商联动配合,在取得市场同时带动经销商的发展。如果产品上市的目的是扰乱对手的市场秩序,就要选择那些喜欢投机倒把的销售型经销商,利用其大量抛货、砸价的特点,带动大规模“窜货”,迫使对手退出市场,为自己的运作减轻阻力。
  
  2.“抓大管小”
  大经销商在市场上乱价,造成的破坏是不可控的、毁灭性的,小经销商相对好些。因此,一定要通过渠道政策、管理机制,牢牢牵引住大经销商;对小经销商,则可策略加管理,注意掌握其产品流向、价格,如发生乱价、窜货,严惩不怠,“杀鸡给猴看”。
  
  3.“以商治商”
  治理乱价,厂家监督能力实在有限,更有效的办法是建立一套“以商治商”的市场策略,让经销商监督经销商。监督举报者可以得到更大的实惠和好处,而对于乱价窜货者的惩罚额度一定要超过其乱价、窜货所带来的利润。经销商之间互相监督,要比企业自己管理更有效率。
  国内某著名家电企业,曾经在湖北省遭遇过大规模窜货,产品在各个县市之间互相“砸价”,渠道利润恶性缩减,市场濒临崩溃。
  新上任的区域经理制定了“以商治商”的策略:凡有经销商在本区域发现恶意砸价、窜货的其他经销商,均可以乱价价格收购,并上报厂家,厂家核实无误,按照规定价格回收所有经销商购买的砸价产品。这样,经销商举报乱价产品后,能够在乱价价格和原有价格之间赚一个差价,价格砸得越厉害,举报者得到的价差越大。
  同时,在核实窜货、乱价经销商的身份后,对其进行双倍乱价额度的罚款。罚款除了补偿举报者的差价以外,还对优秀经销商进行奖励。
  一时间,区域内各经销商纷纷以举报乱价为获利途径之一,互相揭发、互相举报,而厂家则稳坐钓鱼台,只赚不赔。新政策实施不到两个月,经销商逐渐明白了厂家的用意,叫苦不迭,窜货乱价之风则戛然而止,市场重新稳定下来。
  此外,产品策略中的产品功能性组合、产品与渠道配合性、产品与市场适应性,价格策略中价格梯度合理设置,以及促销策略中的联动促销,都是控制“乱价”的好方法,值得大家仔细研究。
  “七分策略三分管理”更适合在国内市场解决乱价窜货问题,策略是游戏规则,管理则是惩罚制度。应对乱价,如果建立了好机制,仍有害群之马,就必须拿起管理武器,整治渠道。无论何时,“烂梨子”是一定要割的。
  作者简介:和君深度营销管理咨询团队,专注于营销领域的咨询、顾问、培训服务,形成一套成熟的互动式咨询和咨询式培训方法,曾为食品、饮料、烟酒、 日化、家电、照明建材、饲料农资、文体用品、医药、机械等行业的近百家企业提供精准的营销管理咨询服务。
其他文献
1992年,营养学家谢宏研制出更适合中国婴儿生长的米粉产品,创立杭州贝因美食品有限公司。2001年,贝因美推出奶粉产品,定位于婴幼儿高端奶粉市场。14年间,贝因美通过“知识营销”模式成功树立了“育婴专家”形象,跻身中国名牌。但14年后的婴幼儿食品的江湖,已经“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早已不是90年代亨氏、雀巢等几家之天下了。    在贝因美定位的高端奶粉市场,其价格是低端产品的5倍甚至更多且该市场每
期刊
2006年12月9~10日,由销售与市场杂志社和安徽电视台联合主办,中央电视台广告部特别支持的“2006中国营销盛典”在北京隆重举行。著名营销专家,不同行业的企业营销高管及数十家媒体记者共3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    渠道的整合,将给我们带来哪些威胁?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新型渠道模式、营销模式创新的机会?  为了应对威胁,为了准备创新,你又需要在市场资源的分配上作哪些调整?  微利时代,营销组织
期刊
很多人进入经销行业往往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当然,谁都想快速做大做强,可往往事与愿违。初涉经销,要循序渐进,才能渐入佳境。    任何一个市场年年都有买新车、找产品的新的经销商加盟,而每年也同样有经销商卖车、甩货退出市场。经销商退市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同他们脱离市场实际、过于理想化和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态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何才能稳步从业、渐次成功呢?笔者曾参与一个案例,与大家分享。    建立
期刊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媒介变革,信息科技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媒介的融合和裂变,新媒介层出不穷,媒介产业不断兼并与融合。现在继续谈论诸如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电话和计算机等各种媒体是完全不同的实体,已不再具有任何意义。  用线性的思维方式以及把整体仅仅看作其部分之和的观点,显然已经过时。所以,在研究媒介形态变化时,应引入复杂系统的概念,克服那种建立在元素主义基础上的、线性的、机械的因果观念。复杂性的根
期刊
协办:上海辅迅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主持:彭春雨  王涛(特邀专家、辅迅高级顾问,前家乐福中国区冠军店店长)  栏目电话:0371-65585533  栏目信箱:gonglingboyi@126.com  在供应商中,KA经理是管理现代渠道真正的核心人物。但是,又有多少KA经理能真正体现出应有的作用呢?      5月7日,晴    五一长假已经接近尾声了,我也总算松了一口气。供应商和超市的促销
期刊
裘祖贻的自杀并非是他一个人的悲剧,反映出来的其实是这一代企业家的悲哀。利润和信誉,两者择一,应如何取舍,这个命题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一直在困扰着中国的企业家。裘总没选择好,最后只能以死谢罪,但在裘总的身影背后,仍有无数的企业家还在彷徨、无奈。    前段时间我接待了一位来中国巡回演讲的美国财务专家,在聊到中国企业家给他留下的印象时,他说:“中国企业家有三大特色,一是执着——他们喜欢把全部的资金、精力
期刊
小周是某公司华南市场的区域经理,华南是该公司的重要市场,业绩一直不错,小周的业务能力强在公司也是公认的。可近段时间发生的两件“小事”却使小周很郁闷。公司为了后续新产品的顺利推广,将前期的一批老型号产品特价120元/台(原价180元/台),1000台起单刺激代理商提货。小周刚把政策向区域内的客户赵总宣布,第二天公司市场总监却亲自打电话给赵总:该批产品特价100元/台!但政策更改后公司没有任何人通知小
期刊
如果市场调研告诉您的,是您通常已经知道了的事实,您会满意吗?在调研之前,您是否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委托调研就是花钱买“事实”?  某汽车制造厂委托一家著名的市场调研公司,就将要推出的新品进行市场调研。在调研公司呈送的调研总结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北京地区轿车用户在外型、安全、油耗这3个指标中,对油耗比较敏感。就是说,北京地区轿车用户的采购敏感点是油耗。  如果读者您是该企业市场部的人员
期刊
“市场无限大,还需要做市场调研吗?”  这是很多中小企业在被问及市场调研做得如何时的回答。可有趣的是,缘何面对无限大的市场,企业竟束手无策,甚至不能按预期打开市场呢?    其实,中小企业作为弱势企业,市场风险是他们首要关心的。要防范市场风险,习惯性的思考是一定要进入市场容量或市场前景非常乐观的行业。“无限大”的市场,乍一听起来,就让人觉得十分踏实。而且,“小市场,小作为;大市场,大作为”,创业家
期刊
产品刚上市就想到了促销,卖不动时想促销,为了扩大销量也想促销……促销似乎成了没有招的招。    在医药保健品领域“专柜+广告+促销”的三板斧炒作模式中,促销应起到拉动销量、稳固消费者的作用。但现实中促销不当却让操盘手处于尴尬的境地:不促销等死,促销找死或染上促销依赖症。怎么才能用好促销这把双刃剑,更重要的是不至于伤到自己呢?      5种常见促销    笔者总结了现在市场上常见的促销形式大体有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