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指导消除家长紧张、焦虑心理,并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增强患儿的自我防护意识,防止交叉感染及疫情扩散。方法 采取语言、文字、影像等健康教育形式,对手足口病患儿和家长进行预防知识、消毒隔离、居家治疗和护理的健康教育。结果 家长积极配合诊治和隔离,均在门诊治愈,无病情加重病例,无院内交叉感染,门诊病人服务的满意度达95%以上。结论 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有利于患儿的康复、防止交叉感染及手足口病的流行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防治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12.60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5374-01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健康教育制度在门诊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手足口病是近些年来流行的一种传染疾病,此疾病多发生于儿童患者,其可在幼儿园等处群体发病,患儿病情轻而短,部分可引起发热,少数患儿进展为重症。笔者通过健康教育指导消除患儿家长的紧张、焦虑心理,并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以增强患儿的自我防护意识,防止交叉感染及疫情扩散。现将实施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5月-9月发热门诊共诊治手足口212例,患者年龄为2个月-16岁,97例患者为女性,117例患者为男性,其中12例为学生、108例为散居儿童,92例为幼儿园儿童。所有患儿经门诊诊治均痊愈,无1例患儿疾病进一步发展转变为重型疾病。门诊诊治手足口病患儿各月份病例数,见表1。
2 给予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式
笔者所在医院给予患者实施的健康教育方式多种多样,有利用影像资料播放让患儿家长了解疾病的基础知识的形式,有利用医院宣传栏对患者进行宣传的模式,也有通过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用语言进行健康教育的模式。
3 给予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内容
3.1 对疾病预防方面的健康宣教
3.1.1 应告知家长培养孩子勤洗手的好习惯,并应做好食物的卫生处理,儿童应多食用有营养增加抵抗力的食物,早睡早起,多进行户外活动锻炼,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3.1.2 对于婴幼儿应对其使用的各项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尤其是餐具、奶嘴、奶瓶等物品,应定期进行沸水消毒处理,以保障卫生健康。
3.1.3 儿童居住的环境应保持空气流通,多开窗进行室内的通风换气,避免接触污染的空气,定期进行衣服被褥的清洗和阳光消毒。
3.1.4 儿童应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洗手是有技巧和方法的。掌握正确的洗手方式,才能更有效的消灭病毒。第一步:取适量的皂液于手心。第二步:双手掌心相对摩擦。第三步:双手掌心向下相叠,十指交叉,摩擦指缝和手背;双手位置交换。第四步:十指相握,相对摩擦指尖和甲沟。第五步:一只手握对侧手拇指摩擦,再交换。第六步一只手摩擦对侧手腕,再交换.。
3.1.5 此疾病儿童患者高发,且其有比较强的传染性,可群体发病,故应控制源头,患病患儿应在家中隔离治疗。家长也应少带儿童去人多的地方,防止儿童感染此疾病。前期可常服用板蓝根药物进行预防,但出现临床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救治,不要接触其他儿童,明确诊断后,进行积极地治疗。
3.2 如患儿经临床诊断证实为手足口病,即予及时隔离,隔时开窗通风,被褥、衣物在日光下暴晒6h;每日对门把手、桌面、患儿应用的各项物品都进行消毒处理,教导患儿家长怎样进行消毒剂的使用,和患儿有接触的人员也应保持好卫生习惯,饭前饭后洗手。
3.3 皮肤护理指导 患儿皮肤丘疹、疱疹可因患儿搔痒抓破而继发感染,抓破后疱浆液渗出会引起病毒传播,应剪短患儿指(趾)甲,防止抓伤,对年龄大的患儿要耐心说明其危害性,患儿手掌足底的疱疹,易受压破溃而导致细菌感染,要穿柔软的衣服,穿软底鞋,少走动,减轻皮肤破损;要保持皮肤清洁,洗澡时用温水即可,不用肥皂、沐浴露等刺激性化学用品,水温不易过高,以免加重皮肤损伤;婴儿要做好臀部护理,及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更换柔软的棉织内衣和尿布,避免使用一次性尿布。
3.4 口腔护理 口腔黏膜疱疹、溃疡引起剧烈疼痛而影响食欲,发热导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容易感染。应保持口腔清洁,餐后用温水漱口,多喝水,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B,有口腔溃疡者遵医嘱给予冰硼散或锡类散剂外涂;涂药时勿刺激会咽部,以免引起恶心,导致患儿拒绝涂药。
3.5 饮食指导 宜进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刺激性小、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鸡汤、菜粥等,保持营养均衡,食物宜温凉、清淡,无刺激性,禁食冰冷、辛辣、过咸的食物,少吃零食,以减少对口腔黏膜溃疡面得刺激。
3.6 发热护理的指导 教会家长测量体温、物理降温的方法,告知家长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热,无需特殊处理,体温在37.5℃-38.5℃之间的患儿,给予多喝温开水;如体温超过38.5℃,可行物理降温:冰敷、温水擦浴;或药物降温,给予泰诺林、托恩等小儿退热药。退热后患儿出汗较多时,应及时补充水份,更换衣服床单,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日定时测量体温,睡前用温水洗浴,可以刺激皮肤血管扩张,为期2周。居室清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定好预防措施,积极控制体温,及时来院就诊。
4 体 会
在日常儿科门诊护理中融入健康教育,提高患儿家属的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有助于他们发现病例及时就诊治疗,增加了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也提高了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有利于患儿的康复、防止交叉感染及手足口病的流行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侯华.手足El病的护理和预防.实用医技杂志,2004,l1(4):508.
[2] 陈敬芳,戴文艺,王惠兰.bJk手足口病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9):2071.
[3] 汤卫兰.手足口68例护理体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5(1):52-53.
[4] 李春兰./bJL手足口病的护理.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9):838.
[5] 传染病及医院感染护理技术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23-131.
【关键词】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防治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12.60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5374-01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健康教育制度在门诊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手足口病是近些年来流行的一种传染疾病,此疾病多发生于儿童患者,其可在幼儿园等处群体发病,患儿病情轻而短,部分可引起发热,少数患儿进展为重症。笔者通过健康教育指导消除患儿家长的紧张、焦虑心理,并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以增强患儿的自我防护意识,防止交叉感染及疫情扩散。现将实施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5月-9月发热门诊共诊治手足口212例,患者年龄为2个月-16岁,97例患者为女性,117例患者为男性,其中12例为学生、108例为散居儿童,92例为幼儿园儿童。所有患儿经门诊诊治均痊愈,无1例患儿疾病进一步发展转变为重型疾病。门诊诊治手足口病患儿各月份病例数,见表1。
2 给予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式
笔者所在医院给予患者实施的健康教育方式多种多样,有利用影像资料播放让患儿家长了解疾病的基础知识的形式,有利用医院宣传栏对患者进行宣传的模式,也有通过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用语言进行健康教育的模式。
3 给予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内容
3.1 对疾病预防方面的健康宣教
3.1.1 应告知家长培养孩子勤洗手的好习惯,并应做好食物的卫生处理,儿童应多食用有营养增加抵抗力的食物,早睡早起,多进行户外活动锻炼,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3.1.2 对于婴幼儿应对其使用的各项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尤其是餐具、奶嘴、奶瓶等物品,应定期进行沸水消毒处理,以保障卫生健康。
3.1.3 儿童居住的环境应保持空气流通,多开窗进行室内的通风换气,避免接触污染的空气,定期进行衣服被褥的清洗和阳光消毒。
3.1.4 儿童应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洗手是有技巧和方法的。掌握正确的洗手方式,才能更有效的消灭病毒。第一步:取适量的皂液于手心。第二步:双手掌心相对摩擦。第三步:双手掌心向下相叠,十指交叉,摩擦指缝和手背;双手位置交换。第四步:十指相握,相对摩擦指尖和甲沟。第五步:一只手握对侧手拇指摩擦,再交换。第六步一只手摩擦对侧手腕,再交换.。
3.1.5 此疾病儿童患者高发,且其有比较强的传染性,可群体发病,故应控制源头,患病患儿应在家中隔离治疗。家长也应少带儿童去人多的地方,防止儿童感染此疾病。前期可常服用板蓝根药物进行预防,但出现临床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救治,不要接触其他儿童,明确诊断后,进行积极地治疗。
3.2 如患儿经临床诊断证实为手足口病,即予及时隔离,隔时开窗通风,被褥、衣物在日光下暴晒6h;每日对门把手、桌面、患儿应用的各项物品都进行消毒处理,教导患儿家长怎样进行消毒剂的使用,和患儿有接触的人员也应保持好卫生习惯,饭前饭后洗手。
3.3 皮肤护理指导 患儿皮肤丘疹、疱疹可因患儿搔痒抓破而继发感染,抓破后疱浆液渗出会引起病毒传播,应剪短患儿指(趾)甲,防止抓伤,对年龄大的患儿要耐心说明其危害性,患儿手掌足底的疱疹,易受压破溃而导致细菌感染,要穿柔软的衣服,穿软底鞋,少走动,减轻皮肤破损;要保持皮肤清洁,洗澡时用温水即可,不用肥皂、沐浴露等刺激性化学用品,水温不易过高,以免加重皮肤损伤;婴儿要做好臀部护理,及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更换柔软的棉织内衣和尿布,避免使用一次性尿布。
3.4 口腔护理 口腔黏膜疱疹、溃疡引起剧烈疼痛而影响食欲,发热导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容易感染。应保持口腔清洁,餐后用温水漱口,多喝水,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B,有口腔溃疡者遵医嘱给予冰硼散或锡类散剂外涂;涂药时勿刺激会咽部,以免引起恶心,导致患儿拒绝涂药。
3.5 饮食指导 宜进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刺激性小、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鸡汤、菜粥等,保持营养均衡,食物宜温凉、清淡,无刺激性,禁食冰冷、辛辣、过咸的食物,少吃零食,以减少对口腔黏膜溃疡面得刺激。
3.6 发热护理的指导 教会家长测量体温、物理降温的方法,告知家长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热,无需特殊处理,体温在37.5℃-38.5℃之间的患儿,给予多喝温开水;如体温超过38.5℃,可行物理降温:冰敷、温水擦浴;或药物降温,给予泰诺林、托恩等小儿退热药。退热后患儿出汗较多时,应及时补充水份,更换衣服床单,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日定时测量体温,睡前用温水洗浴,可以刺激皮肤血管扩张,为期2周。居室清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定好预防措施,积极控制体温,及时来院就诊。
4 体 会
在日常儿科门诊护理中融入健康教育,提高患儿家属的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有助于他们发现病例及时就诊治疗,增加了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也提高了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有利于患儿的康复、防止交叉感染及手足口病的流行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侯华.手足El病的护理和预防.实用医技杂志,2004,l1(4):508.
[2] 陈敬芳,戴文艺,王惠兰.bJk手足口病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9):2071.
[3] 汤卫兰.手足口68例护理体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5(1):52-53.
[4] 李春兰./bJL手足口病的护理.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9):838.
[5] 传染病及医院感染护理技术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2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