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效地推进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努力寻求二者结合与衔接的方法,可以为增强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的全面性、权威性、有效性提供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思路,取得双管齐下、相得益彰的效果。
关键词: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6.055
当前司法实践中,精神病人肇事现象仍然屡有发生。肇事的精神病人在对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的同时,由于其自身精神状况与家庭情况的制约,又可能无法对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的诉求提供有力的回应。那么,如何有效地对该类群体实施有力、有效的管控,尽可能地降低精神病人肇事的风险隐患,又能有效地回应被害人即其近亲属的诉求,最大限度地消除其不满情绪,已经成为我们必须直面的课题。而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正在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可能。更为有利的是,当前我国的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建设正在为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的有力实施提供一种有利的契机。在今后的司法实践中,如何不断地健全完善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并有效地把两者衔接起来,形成配套的制度机制,将成为我们着力予以关注的重点。
1 我国的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系
从当前我国的司法实践可以看出,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关系到对该类人群的有效管控,极大地影响着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被害人诉求的满足。通过我国近年来的部分司法案例可知,一部分精神病人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的看护与救治,在一些情况下,由于其精神失常,丧失自我管控能力而采取极端行为对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不可避免的伤害,最后导致精神病人肇事现象屡有发生。毫无疑问,精神病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的行为给普通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都造成了伤害与威胁,如果今后依旧不能对该类人群加以有效的看护与管理,不能用有力的制度机制来进行约束,那么一旦该类群体失去有效控制,必将造成可怕的后果,成为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秩序稳定的一大风险隐患。同时由于部分精神病人在造成危害后果后,无法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且一些精神病人家境贫寒,根本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赔偿能力,那么受到其伤害的被害人及其家属就将面临一个非常困难的境地,即在其生命受到剥夺或是财产受到侵犯、安全遭到破坏的不利处境下,面临这样一种不利局面,却无法获得相应的赔偿,这显然有失公平的,那么久而久之,随着精神病肇事现象的发生,越来越多的被害人及其家属诉求无法得到有效的回应,时间一长必将会导致过多社会不满情绪的滋生,导致司法公信力的不断下降,不断积攒的负面情绪也将会对社会秩序的稳定构成一个潜在的威胁。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以防微杜渐的前瞻视角,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来健全完善相应的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而要在今后不断地健全完善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则必定需要依托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如在实践中,司法机关要增强与基层社区街道的工作联动,努力把该项防范工作做在前面,争取做到防患于未然,而非致力于事后的补救。因为太多的事例已经证明,对精神病人肇事案件,事后补救的效力与效果都是有着很大的缺陷和不足的。今后的工作中,街道社区要定期对其管辖范围内的精神病人进行摸排和登记造册,充分发挥本社区、本街道管辖范围的医院及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定期适时对辖区内在册的精神病人进行救助以及提供心理上的辅导帮助,从而有效地掌握精神病人的家庭情况、受救助程度以及心理变化情况。如此,对精神病程度相对较低、仍具有一定自我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通过有效的心理辅导与提供有效的看护与救助,就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其心理上的波动,防止其失控肇事。而对精神病病情较为严重的病人,街道、社区则要加强与其近亲属的沟通频率,并及时联系当地的公安机关,着力在日常生活中对其进行重点看护。唯有如此,在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与精神病人家属共同努力下,才能够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实用性强的完善防护网。通过对精神病人的心理变化程度实施一个有效的监测与预防,进而有的放矢,防止精神病人肇事等一系列突发事件的发生。
2 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与合法权益保护
与此同时,在充分发挥联动作用、构建联动机制,并对精神病人进行有效防护的同时,我们也要明确一点,即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的核心与精髓在于救助而非惩罚。我们必须明确,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构建的目的是为了对精神病人进行有效的防护,而非是去对其进行一种变相的刑事惩罚与制裁。有鉴于此,在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更要注重对精神病人合法权益的保护,防止具体工作人员因为操作不当或是基于主观故意对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诚然,司法实践中,要想做到这一点也绝非易事。工作人员、精神病人及其近亲属以及普通群众对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的了解,直接关系到这项制度究竟将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落实落地。因此,必须着力做好前置的宣传普及工作,如通过进行有效的社区宣传,采取社区宣传栏、社区自媒体等多种形式来增进普通社会公民群众对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的了解,也让精神病人及家屬充分地认识到该制度的发挥,其目的是在于对其进行有效的救助与防护,而并非对其进行制裁,这样能够有效地疏解精神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压力,让其自愿接受该类制度的管控,而非被动被迫的接受。也才能让他们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同时,敢于勇敢地站出来说出自己的诉求,通过寻求公力救济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此一来,既可以有效地让精神病人及其近家属从主观上认可该类制度而非被动的逃避,从而避免部分精神病人及其家属因为心理上排斥误解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而逃避该类制度,降低我们的管控阻碍。还可以有效地畅通相应的诉求渠道,及时了解掌握工作人员的相关行为是否对被害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伤害,在诉求的反应渠道得到有效畅通后,就可以对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处理,有效的保障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 3 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的考核评价体系
同时,一项制度的有力实施离不开配套考核评价体系的作用发挥。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同样离不开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如适时地对精神病人的精神状况进行评估,能够动态的掌握精神病人的心理情况,为我们的工作奠定一个有效的开局,同时,在精神病人强制医疗达到规定期限后,我们更要对其精神状态进行有效的评估,通过有效的管控与评估来正确的认清精神病人现在的心理状态到底是如何的,才能够安心的将其放回归社会。另外,该项考核评价体系也必须把该项制度的一些参与者的行为表现纳入其中。如街道、社区是否发挥了日常的管控作用?司法机关的行为是否有违规之处?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对案件的处理结果持何种态度,其负面情绪是否得到有效纾解?相关的考核项目,在设置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全面、具有可操作性。表现优异地适时予以奖励,并把其先进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予以宣传,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板。对表现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予以处理,责令限期改正,违反法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多措并举,全面提升监督质效。
总而言之,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的完善是多方合作、联动发力的成果,并不是狭义的由审判机关或是公安机关独立即可完成。实践可知,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的完善离不开一个全链条的保障机制,需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行政机关、街道社区、医疗组织等单位部门全方位、多角度的参与互动。唯有如此,才能够最精准地捕捉到精神病人的日常思想动态变化,从而进行有效的管控。也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将其置于有效的管控之下,防止其因精神问题诱发其他犯罪行为,侵害社会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他人人身财产的重大损失,为社会稳定带来威胁。而该制度健全完善的这种需求,其实是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意密不可分、非常契合的。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要借助社会治理现代化这一有利契机,以此为抓手,不断完善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着力把精神病人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管控环节的重要一环,既对其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与法治保障,也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实际的监管,全方位的保障社會公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针对当前实践中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暴露出的缺陷和不足,我们要进行针对性的健全与完善。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针对当前实践中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一个摸底排查,努力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摸清到底哪些环节比较薄弱,也才能够找到我们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的支点和抓手。找到相关的薄弱环节之后,要进行重点分析,如何能够对这一环节进行强化,都需要哪些部门的联动合力,然后根据工作需要,组织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方案,由各部门重点针对自己参与管控的环节,各负其责、协同作战,有针对性地把弱项缺点加以完善。相信通过这样的职能分工与协同作战,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而这也必将会给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社会治理体系中其他薄弱环节的完善与强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4 结论
综上可知,当前我国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关系重大且任重道远,把握住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利契机,趁势而上、顺势而为,将二者有效衔接,将为该项制度的作用发挥提供一条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途径。既能够有效地防止精神病人肇事现象的发生,为其提供行之有效的法治与人文关怀,又可以有力地回应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的诉求,消除社会潜在风险与隐患,真正为社会秩序的稳定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赵梓涵.严重精神病人犯罪事前管控机制的完善[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8,(03).
[2]李敏.精神病人犯罪的特点及管控对策[J].法制博览,2019,(01).
[3]韦清.浅议我国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J].法制与经济,2015,(10).
[4]邓国良.暴力型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申请与决定程序之修改建议[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6,(05).
[5]刘雅玲.论农村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的制度适用与完善[J].法制博览,2016,(35).
关键词: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6.055
当前司法实践中,精神病人肇事现象仍然屡有发生。肇事的精神病人在对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的同时,由于其自身精神状况与家庭情况的制约,又可能无法对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的诉求提供有力的回应。那么,如何有效地对该类群体实施有力、有效的管控,尽可能地降低精神病人肇事的风险隐患,又能有效地回应被害人即其近亲属的诉求,最大限度地消除其不满情绪,已经成为我们必须直面的课题。而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正在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可能。更为有利的是,当前我国的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建设正在为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的有力实施提供一种有利的契机。在今后的司法实践中,如何不断地健全完善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并有效地把两者衔接起来,形成配套的制度机制,将成为我们着力予以关注的重点。
1 我国的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系
从当前我国的司法实践可以看出,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关系到对该类人群的有效管控,极大地影响着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被害人诉求的满足。通过我国近年来的部分司法案例可知,一部分精神病人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的看护与救治,在一些情况下,由于其精神失常,丧失自我管控能力而采取极端行为对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不可避免的伤害,最后导致精神病人肇事现象屡有发生。毫无疑问,精神病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的行为给普通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都造成了伤害与威胁,如果今后依旧不能对该类人群加以有效的看护与管理,不能用有力的制度机制来进行约束,那么一旦该类群体失去有效控制,必将造成可怕的后果,成为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秩序稳定的一大风险隐患。同时由于部分精神病人在造成危害后果后,无法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且一些精神病人家境贫寒,根本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赔偿能力,那么受到其伤害的被害人及其家属就将面临一个非常困难的境地,即在其生命受到剥夺或是财产受到侵犯、安全遭到破坏的不利处境下,面临这样一种不利局面,却无法获得相应的赔偿,这显然有失公平的,那么久而久之,随着精神病肇事现象的发生,越来越多的被害人及其家属诉求无法得到有效的回应,时间一长必将会导致过多社会不满情绪的滋生,导致司法公信力的不断下降,不断积攒的负面情绪也将会对社会秩序的稳定构成一个潜在的威胁。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以防微杜渐的前瞻视角,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来健全完善相应的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而要在今后不断地健全完善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则必定需要依托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如在实践中,司法机关要增强与基层社区街道的工作联动,努力把该项防范工作做在前面,争取做到防患于未然,而非致力于事后的补救。因为太多的事例已经证明,对精神病人肇事案件,事后补救的效力与效果都是有着很大的缺陷和不足的。今后的工作中,街道社区要定期对其管辖范围内的精神病人进行摸排和登记造册,充分发挥本社区、本街道管辖范围的医院及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定期适时对辖区内在册的精神病人进行救助以及提供心理上的辅导帮助,从而有效地掌握精神病人的家庭情况、受救助程度以及心理变化情况。如此,对精神病程度相对较低、仍具有一定自我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通过有效的心理辅导与提供有效的看护与救助,就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其心理上的波动,防止其失控肇事。而对精神病病情较为严重的病人,街道、社区则要加强与其近亲属的沟通频率,并及时联系当地的公安机关,着力在日常生活中对其进行重点看护。唯有如此,在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与精神病人家属共同努力下,才能够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实用性强的完善防护网。通过对精神病人的心理变化程度实施一个有效的监测与预防,进而有的放矢,防止精神病人肇事等一系列突发事件的发生。
2 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与合法权益保护
与此同时,在充分发挥联动作用、构建联动机制,并对精神病人进行有效防护的同时,我们也要明确一点,即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的核心与精髓在于救助而非惩罚。我们必须明确,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构建的目的是为了对精神病人进行有效的防护,而非是去对其进行一种变相的刑事惩罚与制裁。有鉴于此,在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更要注重对精神病人合法权益的保护,防止具体工作人员因为操作不当或是基于主观故意对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诚然,司法实践中,要想做到这一点也绝非易事。工作人员、精神病人及其近亲属以及普通群众对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的了解,直接关系到这项制度究竟将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落实落地。因此,必须着力做好前置的宣传普及工作,如通过进行有效的社区宣传,采取社区宣传栏、社区自媒体等多种形式来增进普通社会公民群众对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的了解,也让精神病人及家屬充分地认识到该制度的发挥,其目的是在于对其进行有效的救助与防护,而并非对其进行制裁,这样能够有效地疏解精神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压力,让其自愿接受该类制度的管控,而非被动被迫的接受。也才能让他们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同时,敢于勇敢地站出来说出自己的诉求,通过寻求公力救济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此一来,既可以有效地让精神病人及其近家属从主观上认可该类制度而非被动的逃避,从而避免部分精神病人及其家属因为心理上排斥误解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而逃避该类制度,降低我们的管控阻碍。还可以有效地畅通相应的诉求渠道,及时了解掌握工作人员的相关行为是否对被害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伤害,在诉求的反应渠道得到有效畅通后,就可以对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处理,有效的保障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 3 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的考核评价体系
同时,一项制度的有力实施离不开配套考核评价体系的作用发挥。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同样离不开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如适时地对精神病人的精神状况进行评估,能够动态的掌握精神病人的心理情况,为我们的工作奠定一个有效的开局,同时,在精神病人强制医疗达到规定期限后,我们更要对其精神状态进行有效的评估,通过有效的管控与评估来正确的认清精神病人现在的心理状态到底是如何的,才能够安心的将其放回归社会。另外,该项考核评价体系也必须把该项制度的一些参与者的行为表现纳入其中。如街道、社区是否发挥了日常的管控作用?司法机关的行为是否有违规之处?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对案件的处理结果持何种态度,其负面情绪是否得到有效纾解?相关的考核项目,在设置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全面、具有可操作性。表现优异地适时予以奖励,并把其先进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予以宣传,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板。对表现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予以处理,责令限期改正,违反法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多措并举,全面提升监督质效。
总而言之,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的完善是多方合作、联动发力的成果,并不是狭义的由审判机关或是公安机关独立即可完成。实践可知,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的完善离不开一个全链条的保障机制,需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行政机关、街道社区、医疗组织等单位部门全方位、多角度的参与互动。唯有如此,才能够最精准地捕捉到精神病人的日常思想动态变化,从而进行有效的管控。也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将其置于有效的管控之下,防止其因精神问题诱发其他犯罪行为,侵害社会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他人人身财产的重大损失,为社会稳定带来威胁。而该制度健全完善的这种需求,其实是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意密不可分、非常契合的。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要借助社会治理现代化这一有利契机,以此为抓手,不断完善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着力把精神病人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管控环节的重要一环,既对其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与法治保障,也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实际的监管,全方位的保障社會公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针对当前实践中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暴露出的缺陷和不足,我们要进行针对性的健全与完善。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针对当前实践中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一个摸底排查,努力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摸清到底哪些环节比较薄弱,也才能够找到我们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的支点和抓手。找到相关的薄弱环节之后,要进行重点分析,如何能够对这一环节进行强化,都需要哪些部门的联动合力,然后根据工作需要,组织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方案,由各部门重点针对自己参与管控的环节,各负其责、协同作战,有针对性地把弱项缺点加以完善。相信通过这样的职能分工与协同作战,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而这也必将会给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社会治理体系中其他薄弱环节的完善与强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4 结论
综上可知,当前我国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关系重大且任重道远,把握住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利契机,趁势而上、顺势而为,将二者有效衔接,将为该项制度的作用发挥提供一条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途径。既能够有效地防止精神病人肇事现象的发生,为其提供行之有效的法治与人文关怀,又可以有力地回应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的诉求,消除社会潜在风险与隐患,真正为社会秩序的稳定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赵梓涵.严重精神病人犯罪事前管控机制的完善[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8,(03).
[2]李敏.精神病人犯罪的特点及管控对策[J].法制博览,2019,(01).
[3]韦清.浅议我国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J].法制与经济,2015,(10).
[4]邓国良.暴力型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申请与决定程序之修改建议[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6,(05).
[5]刘雅玲.论农村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的制度适用与完善[J].法制博览,20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