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概述了宣州区小麦种植情况以及近几年尤其是2012年小麦赤霉病重发程度及原因,分析指出小麦赤霉病发生与田间稻桩子囊壳带菌率、子囊壳发育进度与小麦抽穗开花的吻合程度关系不明显,小麦抽穗至开花结束期的田间温度、湿度、降雨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关系明显,迟熟小麦发病重于早熟小麦,提出了5项具体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宣城市宣州区;小麦赤霉病;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4-90-03
宣州区地处安徽长江中下游南部,是全国粮食生产县(区)之一,近10多年来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2.4万hm2左右,小麦种植的品种主要有扬麦15、扬麦16、扬麦17、宁麦9号、宁麦11、宁麦13、镇麦2号等,这些品种均较耐小麦赤霉病,但不抗小麦赤霉病。因此,我地小麦赤霉病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2003年、2009年、2010年和2012年偏重至大发生,尤其是2012年小麦赤霉病在该区大发生并流行。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与降雨量和降雨时段有明显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对宣州区近几年小麦赤霉病发生和天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进一步做好小麦赤霉病的预测预报和防控工作。
1 近几年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
1.1 发生程度 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编著的《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1],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程度分为5个级别,分级标准如表1。根据表1中的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划分标准,列出2007-2013年宣州区早、迟熟小麦不同年份的发生程度,具体见表2。
表1 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发生级别\&最终病穗率Y\&发生面积S比例\&1\&Y<10\&S≥70\&2\&10≤Y<20\&S≥30\&3\&20≤Y<30\&S≥30\&4\&30≤Y<40\&S≥30\&5\&Y≥40\&S≥30\&]
表2 2007-2013年宣州区早、迟熟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
[年份\&品种
类型\&病穗率(%)\&病指\&发生程度(级)\&品种
类型\&病穗率(%)\&病指\&发生程度(级)\&2013\&早熟\&0.22\&0.11\&1\&迟熟\&0.45\&0.2\&1\&2012\&早熟\&10.39\&4.5\&2\&迟熟\&33.58\&17.05\&5\&2011\&早熟\&0.57\&0.15\&1\&迟熟\&0.94\&0.31\&1\&2010\&早熟\&1.98\&0.89\&1\&迟熟\&5.56\&3.17\&2\&2009\&早熟\&3.34\&0.96\&1\&迟熟\&21.27\&10.18\&3\&2008\&早熟\&3.35\&1.07\&1\&迟熟\&11.65\&4.48\&3\&2007\&早熟\&1.01\&0.33\&1\&迟熟\&2.96\&0.89\&1\&]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不同年份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程度不一,2012是大发生流行年份,其次是2008年和2009年为中等发生。同一年份,迟熟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重于早熟小麦。
1.2 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与田间稻桩子囊壳带菌率关系 从图1中可以看出,早熟小麦发病情况与稻桩带菌率关系不明显,相关系数为0.002 9。
表3 2007-2013年田间稻桩子囊壳带菌率
[年份\&稻桩子囊壳带菌率(%)\&2013\&9.54\&2012\&4.45\&2011\&0.74\&2010\&10\&2009\&0.8\&2008\&2\&2007\&0.3\&]
图1 早熟小麦病穗率与稻桩带菌率的关系
图2 迟熟小麦病穗率与稻桩带菌率的关系
从图2中可以看出,迟熟小麦发病情况与稻桩带菌率相关性也不明显,相关系数为0.011 8。从图1和图2中可以推断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程度与田间稻桩子囊壳带菌率关系不明显,稻桩带菌率仅是提供小麦赤霉病发生的菌源,但不是决定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
1.3 小麦赤霉病子囊壳的发育进度与小麦抽穗开花的吻合程度 宣州区早熟小麦常在3月下旬末、4月上旬初,始穗至齐穗,4月1~6日为小麦开花期,特殊年份(如2012年)在4月9~13日始穗至齐穗,4月11~16日为小麦开花期;迟熟小麦常在4月15~19日始穗至齐穗,4月18~22日为小麦开花期,特殊年份(如2012年)向后推迟3d左右。小麦赤霉病子囊壳的发育进度一般在4月上旬末、中旬初子囊孢子发育成熟度高,这时,有大量的子囊孢子成熟后遇水滴或相对湿度≥98%的条件,即能释放子囊孢子[2]。通过观察,小麦赤霉病子囊孢子释放与宣州区迟播小麦开花期吻合程度高,与早播小麦开花期吻合程度较低。
1.4 小麦抽穗至开花结束期,田间温度、湿度、降雨与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关系 2009-2013年早熟小麦抽穗至开花期的湿度、雨日、降雨量的具体值见表4。
表4 早熟小麦在抽穗开花期的天气情况
[年份\&品种类型\&湿度(%)\&雨日(d)\&降雨量(mm)\&始穗至开花期\&2013\&早熟\&62\&2\&31.1\&4月1~6日\&2012\&早熟\&74.4\&5\&14.9\&4月10~16日\&2011\&早熟\&56\&2\&10\&4月22~27日\&2010\&早熟\&70.5\&4\&31.9\&4月2~7日\&2009\&早熟\&72.2\&1\&10.1\&4月7~15日\&]
从表4中看出,宣州区早熟小麦在抽穗至开花期雨日、降雨量及湿度都较高,完全满足小麦赤霉病重发的条件,但在早熟小麦上均表现轻发,发生程度轻于迟熟小麦,这与小麦赤霉病子囊孢子发育成熟度有关。早熟小麦开花期,小麦赤霉病子囊孢子发育未完全成熟,不能释放,或仅有少量子囊孢子释放,这是宣州区早熟小麦赤霉病轻发的主要原因。 2009-2013年迟熟小麦抽穗至开花期的湿度、雨日、降雨量的具体值见表5。
表5 迟熟小麦在抽穗开花期的天气情况
[年份\&品种类型\&湿度(%)\&雨日(d)\&降雨量(mm)\&始穗至开花期\&病穗率(%)\&2013\&迟熟\&63.5\&3\&10.3\&4月17~21日\&0.45\&2012\&迟熟\&68.4\&3\&34.5\&4月18~24日\&33.58\&2011\&迟熟\&56\&2\&20\&4月22~27日\&0.94\&2010\&迟熟\&90.4\&5\&26.4\&4月18~22日\&5.56\&2009\&迟熟\&78.2\&2\&33.5\&4月18~23日\&21.27\&]
宣州区小麦赤霉病孢子成熟主要在4月上旬末,与迟熟小麦抽穗开花期吻合程度高,这时若雨日、降雨量和空气湿度适宜,有利于小麦赤霉病发生与发展。从表5中可以看出,2013年和2011年小麦赤霉病发生轻,主要是在小麦抽穗至开花期雨日和降雨量少,空气湿度低。
从图3中可以看出,宣州区迟熟小麦在抽穗开花期的降雨量与该区小麦赤霉病发生轻重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0.726 8。
图3 迟熟小麦病穗率与其抽穗开花期降雨量的关系
1.5 迟熟小麦赤霉病发生重的另一原因是再侵染 宣州区小麦播种时间极不整齐,早播时间有的提前到10月中旬末,迟播小麦在11月上旬末,并且还有插花田,若早播小麦在抽穗开花期遇到适宜的气候条件感染了小麦赤霉病,当迟播小麦在抽穗开花期,若遇气候条件适宜,早播病麦穗的小麦赤霉病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迟播小麦上,造成迟播小麦的再侵染。
2 防控措施
2.1 集中连片、适时早播 宣州区种植的小麦品种主要是扬麦系列、宁麦系列及镇麦系列,均为半冬性品种,播种适宜时期为10月下旬,力争在次年4月上旬抽穗扬花。适时早播可使植株早发、早熟,从而避开小麦抽穗开花期与小麦赤霉病子囊孢子释放吻合。集中连片同一时段播种,可避免小麦赤霉病分生孢子的再次侵染。
2.2 提高整地质量,清除地面稻桩等残留秸秆 实施秸秆还田的地块,要充分粉碎,深耕(25cm以上)掩埋,耙耱压实,使土壤达到松紧适度,以利于小麦出苗和根系下扎,确保壮苗越冬。小麦播种后,彻底清除地表的稻桩秸秆,以减少田间病菌基数。
2.3 科学管理,提高小麦抗逆性 适时、合理施肥和排、灌水,避免晚施、重施氮肥,防止小麦贪青晚熟;及时防治病虫害,创造有利于小麦生长而不利于赤霉病发生的生态环境。
2.4 以预防为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开展防治 在小麦开花期做好小麦赤霉病的预防,是控制其发生为害的关键。在小麦始花期(10%~50%麦穗开花)全面用药;若穗期高温,小麦边抽穗边扬花,此时应提前于齐穗期施药。施药应抢在雨前进行,施药关键时期遇雨,应于雨停间隙时喷施,药液干后1h淋雨,药效一般不减;遇细雨可照常喷施,但施药浓度应提高10%。若遇下列情况应于5~7d后再喷一次:①品种严重感病;②首次用药连续高温、高湿天气;③生育期不整齐,扬花期持续7d以上。每667m2用药液量不少于50kg,对准麦穗均匀喷雾,防治药剂主要有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多菌灵·三唑酮、氰烯菌酯等。
2.5 加大宣传和培训,使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家喻户晓 在小麦赤霉病防治期,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通过发放明白纸、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以及利用移动短信平台、电话语音提示等形式大力宣传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技术;与气象部门合作,充分利用气象部门的无线小喇叭和天气预报播报,将主要农作物的病虫防治信息进行定点定村宣传,在气象预报节目中插播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信息及技术,做到防治工作人人皆知。
参考文献
[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91-197.
[2]陈利锋,徐敬友.农业植物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32-137.
关键词:宣城市宣州区;小麦赤霉病;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4-90-03
宣州区地处安徽长江中下游南部,是全国粮食生产县(区)之一,近10多年来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2.4万hm2左右,小麦种植的品种主要有扬麦15、扬麦16、扬麦17、宁麦9号、宁麦11、宁麦13、镇麦2号等,这些品种均较耐小麦赤霉病,但不抗小麦赤霉病。因此,我地小麦赤霉病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2003年、2009年、2010年和2012年偏重至大发生,尤其是2012年小麦赤霉病在该区大发生并流行。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与降雨量和降雨时段有明显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对宣州区近几年小麦赤霉病发生和天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进一步做好小麦赤霉病的预测预报和防控工作。
1 近几年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
1.1 发生程度 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编著的《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1],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程度分为5个级别,分级标准如表1。根据表1中的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划分标准,列出2007-2013年宣州区早、迟熟小麦不同年份的发生程度,具体见表2。
表1 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发生级别\&最终病穗率Y\&发生面积S比例\&1\&Y<10\&S≥70\&2\&10≤Y<20\&S≥30\&3\&20≤Y<30\&S≥30\&4\&30≤Y<40\&S≥30\&5\&Y≥40\&S≥30\&]
表2 2007-2013年宣州区早、迟熟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
[年份\&品种
类型\&病穗率(%)\&病指\&发生程度(级)\&品种
类型\&病穗率(%)\&病指\&发生程度(级)\&2013\&早熟\&0.22\&0.11\&1\&迟熟\&0.45\&0.2\&1\&2012\&早熟\&10.39\&4.5\&2\&迟熟\&33.58\&17.05\&5\&2011\&早熟\&0.57\&0.15\&1\&迟熟\&0.94\&0.31\&1\&2010\&早熟\&1.98\&0.89\&1\&迟熟\&5.56\&3.17\&2\&2009\&早熟\&3.34\&0.96\&1\&迟熟\&21.27\&10.18\&3\&2008\&早熟\&3.35\&1.07\&1\&迟熟\&11.65\&4.48\&3\&2007\&早熟\&1.01\&0.33\&1\&迟熟\&2.96\&0.89\&1\&]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不同年份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程度不一,2012是大发生流行年份,其次是2008年和2009年为中等发生。同一年份,迟熟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重于早熟小麦。
1.2 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与田间稻桩子囊壳带菌率关系 从图1中可以看出,早熟小麦发病情况与稻桩带菌率关系不明显,相关系数为0.002 9。
表3 2007-2013年田间稻桩子囊壳带菌率
[年份\&稻桩子囊壳带菌率(%)\&2013\&9.54\&2012\&4.45\&2011\&0.74\&2010\&10\&2009\&0.8\&2008\&2\&2007\&0.3\&]
图1 早熟小麦病穗率与稻桩带菌率的关系
图2 迟熟小麦病穗率与稻桩带菌率的关系
从图2中可以看出,迟熟小麦发病情况与稻桩带菌率相关性也不明显,相关系数为0.011 8。从图1和图2中可以推断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程度与田间稻桩子囊壳带菌率关系不明显,稻桩带菌率仅是提供小麦赤霉病发生的菌源,但不是决定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
1.3 小麦赤霉病子囊壳的发育进度与小麦抽穗开花的吻合程度 宣州区早熟小麦常在3月下旬末、4月上旬初,始穗至齐穗,4月1~6日为小麦开花期,特殊年份(如2012年)在4月9~13日始穗至齐穗,4月11~16日为小麦开花期;迟熟小麦常在4月15~19日始穗至齐穗,4月18~22日为小麦开花期,特殊年份(如2012年)向后推迟3d左右。小麦赤霉病子囊壳的发育进度一般在4月上旬末、中旬初子囊孢子发育成熟度高,这时,有大量的子囊孢子成熟后遇水滴或相对湿度≥98%的条件,即能释放子囊孢子[2]。通过观察,小麦赤霉病子囊孢子释放与宣州区迟播小麦开花期吻合程度高,与早播小麦开花期吻合程度较低。
1.4 小麦抽穗至开花结束期,田间温度、湿度、降雨与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关系 2009-2013年早熟小麦抽穗至开花期的湿度、雨日、降雨量的具体值见表4。
表4 早熟小麦在抽穗开花期的天气情况
[年份\&品种类型\&湿度(%)\&雨日(d)\&降雨量(mm)\&始穗至开花期\&2013\&早熟\&62\&2\&31.1\&4月1~6日\&2012\&早熟\&74.4\&5\&14.9\&4月10~16日\&2011\&早熟\&56\&2\&10\&4月22~27日\&2010\&早熟\&70.5\&4\&31.9\&4月2~7日\&2009\&早熟\&72.2\&1\&10.1\&4月7~15日\&]
从表4中看出,宣州区早熟小麦在抽穗至开花期雨日、降雨量及湿度都较高,完全满足小麦赤霉病重发的条件,但在早熟小麦上均表现轻发,发生程度轻于迟熟小麦,这与小麦赤霉病子囊孢子发育成熟度有关。早熟小麦开花期,小麦赤霉病子囊孢子发育未完全成熟,不能释放,或仅有少量子囊孢子释放,这是宣州区早熟小麦赤霉病轻发的主要原因。 2009-2013年迟熟小麦抽穗至开花期的湿度、雨日、降雨量的具体值见表5。
表5 迟熟小麦在抽穗开花期的天气情况
[年份\&品种类型\&湿度(%)\&雨日(d)\&降雨量(mm)\&始穗至开花期\&病穗率(%)\&2013\&迟熟\&63.5\&3\&10.3\&4月17~21日\&0.45\&2012\&迟熟\&68.4\&3\&34.5\&4月18~24日\&33.58\&2011\&迟熟\&56\&2\&20\&4月22~27日\&0.94\&2010\&迟熟\&90.4\&5\&26.4\&4月18~22日\&5.56\&2009\&迟熟\&78.2\&2\&33.5\&4月18~23日\&21.27\&]
宣州区小麦赤霉病孢子成熟主要在4月上旬末,与迟熟小麦抽穗开花期吻合程度高,这时若雨日、降雨量和空气湿度适宜,有利于小麦赤霉病发生与发展。从表5中可以看出,2013年和2011年小麦赤霉病发生轻,主要是在小麦抽穗至开花期雨日和降雨量少,空气湿度低。
从图3中可以看出,宣州区迟熟小麦在抽穗开花期的降雨量与该区小麦赤霉病发生轻重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0.726 8。
图3 迟熟小麦病穗率与其抽穗开花期降雨量的关系
1.5 迟熟小麦赤霉病发生重的另一原因是再侵染 宣州区小麦播种时间极不整齐,早播时间有的提前到10月中旬末,迟播小麦在11月上旬末,并且还有插花田,若早播小麦在抽穗开花期遇到适宜的气候条件感染了小麦赤霉病,当迟播小麦在抽穗开花期,若遇气候条件适宜,早播病麦穗的小麦赤霉病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迟播小麦上,造成迟播小麦的再侵染。
2 防控措施
2.1 集中连片、适时早播 宣州区种植的小麦品种主要是扬麦系列、宁麦系列及镇麦系列,均为半冬性品种,播种适宜时期为10月下旬,力争在次年4月上旬抽穗扬花。适时早播可使植株早发、早熟,从而避开小麦抽穗开花期与小麦赤霉病子囊孢子释放吻合。集中连片同一时段播种,可避免小麦赤霉病分生孢子的再次侵染。
2.2 提高整地质量,清除地面稻桩等残留秸秆 实施秸秆还田的地块,要充分粉碎,深耕(25cm以上)掩埋,耙耱压实,使土壤达到松紧适度,以利于小麦出苗和根系下扎,确保壮苗越冬。小麦播种后,彻底清除地表的稻桩秸秆,以减少田间病菌基数。
2.3 科学管理,提高小麦抗逆性 适时、合理施肥和排、灌水,避免晚施、重施氮肥,防止小麦贪青晚熟;及时防治病虫害,创造有利于小麦生长而不利于赤霉病发生的生态环境。
2.4 以预防为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开展防治 在小麦开花期做好小麦赤霉病的预防,是控制其发生为害的关键。在小麦始花期(10%~50%麦穗开花)全面用药;若穗期高温,小麦边抽穗边扬花,此时应提前于齐穗期施药。施药应抢在雨前进行,施药关键时期遇雨,应于雨停间隙时喷施,药液干后1h淋雨,药效一般不减;遇细雨可照常喷施,但施药浓度应提高10%。若遇下列情况应于5~7d后再喷一次:①品种严重感病;②首次用药连续高温、高湿天气;③生育期不整齐,扬花期持续7d以上。每667m2用药液量不少于50kg,对准麦穗均匀喷雾,防治药剂主要有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多菌灵·三唑酮、氰烯菌酯等。
2.5 加大宣传和培训,使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家喻户晓 在小麦赤霉病防治期,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通过发放明白纸、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以及利用移动短信平台、电话语音提示等形式大力宣传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技术;与气象部门合作,充分利用气象部门的无线小喇叭和天气预报播报,将主要农作物的病虫防治信息进行定点定村宣传,在气象预报节目中插播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信息及技术,做到防治工作人人皆知。
参考文献
[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91-197.
[2]陈利锋,徐敬友.农业植物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3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