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七氟烷吸入全麻麻醉维持期及其恢复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进行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加七氟烷复合麻醉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7CB5125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七氟烷吸入全麻麻醉维持期及其恢复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进行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加七氟烷复合麻醉组(T组,n=40)和七氟烷吸入全麻组(S组,n=40)。在麻醉诱导开始前,选择开颅侧穴位,合谷连外关,金门连太冲,足三里连丘墟,相应穴位贴上皮肤自粘电极,连接穴位神经刺激仪,频率2/100 Hz。电刺激时间为麻醉诱导开始前直至手术结束。S组患者在上述相应穴位上贴上导线,不进行行针和电刺激。两组患者在异丙酚2 mg/kg、枸橼酸舒芬太尼0.3 g/kg、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下行气管插管,吸入2%七氟烷维持麻醉,术毕停止吸入七氟烷。记录各时间点七氟烷呼气末浓度、最小肺泡气浓度(MAC)、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麻醉恢复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七氟烷呼气末浓度和MAC,T组在开颅期、颅内期(颅内操作10 min、20 min、30 min)各时间点所需七氟烷呼出浓度均显著低于S组(P<0.05),节省七氟烷用量10.37%。两组都能够维持BIS值在40~60之间。T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随意运动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均明显小于S组(P<0.01)。T组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S组。结论对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七氟烷麻醉,可明显减少七氟烷用量,并能够显著缩短麻醉恢复时间,提高麻醉恢复质量。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的改变了我们过去传统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便利了,但是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共享性等特点也使得我们的生活
<正>术后胃瘫是指腹部手术后出现的一种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常见于胃、胰、十二指肠、胆囊切除等手术后,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常表现为手术后10 d仍需行胃肠减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和血清中VEGF、组织的p53、MVD的表达,并观察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技术(ABC-ELISA方法)检测73例胃癌患者术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药物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葛根素静脉滴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由于其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分析速度快等特点,在化妆品添加剂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超高效液相色谱的原理和特点,对超高效液相色谱在检测激素、
目的研究针刺干预治疗亚临床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疗效。方法将62例经电生理诊断为亚临床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
目的:探讨PI3K、p-Akt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a,HIF-1α)在胃癌、癌旁和远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胃癌切除术患者胃癌、癌旁及远癌组织标本,应用免
<正>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最有效外科方法。这类疾病虽然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