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能否勇敢地担起社会责任,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等,决定于幼儿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状况。本文就如何让孩子学会交往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环境 社会交往 能力 成长
幼儿阶段的教育至关重要,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殷切期望使得他们对保育院的老师们在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家长的这种观念恰恰是本末倒置了。试想一下,幼儿的心智还不成熟,对于知识和技能还无法完全理解和接受,反而会加重幼儿的挫折感,令他们对生活失去信心,这样反而更不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作为教师就应利用幼儿园的一切资源,为幼儿创设一个和谐交往的环境,使他们在这一大环境中树立交往的意识。
一、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
同伴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是幼儿学习社会交往的初始阶段。在生活中,教师要灵活地利用一些自然发生或设定的情境,帮助幼儿寻找游戏合作伙伴,鼓励幼儿多结交新朋友,引导幼儿如何与小朋友友好合作、和谐共处。比如:我们开辟了“玩具世界”,发动孩子从家里带来自己心爱的玩具,利用玩具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通过交换玩具获得的愉悦使他们克服自私的意识,同时进一步增强幼儿的交往意识。在活动中,我们及时表扬那些主动与同伴一起玩玩具的幼儿,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想法,从而明白与人相处的方法,促使幼儿之间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培养人际交往的积极情感。
二、开展各种活动增加交往机会
幼儿的自信心对于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尤其重要。通过活动中的交往可树立幼儿的自信心。节日活动就是为幼儿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在庆祝“六一”活动中,为了让幼儿体验同伴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快乐,发展交往能力,我们精心设计了团体操表演,让幼儿在平时的排练过程中互相协调、相互帮助,在队形中找自己的位置,并通过相互沟通,记忆动作、卡节奏,来变换队形。
三、交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
社会交往技能是指在与人交往和参与社会活动时表现的行为技能。幼儿教育阶段非常重视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在教师教育工作中可以不断创设情境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相互交往,比如常用的移情训练、角色扮演等。没有呆板的说教,没有严肃的批评,一切都在一个和谐的情境中自我调节、相互融合。如:两位幼儿在游戏中争抢一条凳子,互不相让。最终,我以“伙伴”的身份加入到他俩的争执中去,共同协商出用“剪刀、石头、布”的办法解决问题。当孩子发生争执时,尽量不充当“裁决者”,而是参与到孩子中寻找争执的原因、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交往技能。
四、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增加交往行为方式
幼儿阶段的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又是培养幼儿学会交往的重要途径。在游戏中幼儿通过自己的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如:我们设立“娃娃家”、“医院”、“市场”等情景,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游戏中,幼儿不但能掌握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同时还能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学到许多不同角色间的交往方式。更重要的是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扮演的各种角色,能令他们逐步认识理解不同角色的义务、职责,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良好品德,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积极争取家长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忽视任何一方都是错误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社会行为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因此,在这一持续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的,孩子正是在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待人处世应有的态度,获得社交技能,发展社会性行为。所以,教师要帮助引导孩子学习如何与人接触、交往,逐渐了解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规范,并能初步根据社会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社会交往能力,使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马燕.浅谈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J].宁夏教育科研,2004.
[2]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余青璐,上饶市第一保育院,邮编:334000
【关键词】环境 社会交往 能力 成长
幼儿阶段的教育至关重要,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殷切期望使得他们对保育院的老师们在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家长的这种观念恰恰是本末倒置了。试想一下,幼儿的心智还不成熟,对于知识和技能还无法完全理解和接受,反而会加重幼儿的挫折感,令他们对生活失去信心,这样反而更不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作为教师就应利用幼儿园的一切资源,为幼儿创设一个和谐交往的环境,使他们在这一大环境中树立交往的意识。
一、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
同伴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是幼儿学习社会交往的初始阶段。在生活中,教师要灵活地利用一些自然发生或设定的情境,帮助幼儿寻找游戏合作伙伴,鼓励幼儿多结交新朋友,引导幼儿如何与小朋友友好合作、和谐共处。比如:我们开辟了“玩具世界”,发动孩子从家里带来自己心爱的玩具,利用玩具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通过交换玩具获得的愉悦使他们克服自私的意识,同时进一步增强幼儿的交往意识。在活动中,我们及时表扬那些主动与同伴一起玩玩具的幼儿,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想法,从而明白与人相处的方法,促使幼儿之间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培养人际交往的积极情感。
二、开展各种活动增加交往机会
幼儿的自信心对于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尤其重要。通过活动中的交往可树立幼儿的自信心。节日活动就是为幼儿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在庆祝“六一”活动中,为了让幼儿体验同伴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快乐,发展交往能力,我们精心设计了团体操表演,让幼儿在平时的排练过程中互相协调、相互帮助,在队形中找自己的位置,并通过相互沟通,记忆动作、卡节奏,来变换队形。
三、交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
社会交往技能是指在与人交往和参与社会活动时表现的行为技能。幼儿教育阶段非常重视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在教师教育工作中可以不断创设情境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相互交往,比如常用的移情训练、角色扮演等。没有呆板的说教,没有严肃的批评,一切都在一个和谐的情境中自我调节、相互融合。如:两位幼儿在游戏中争抢一条凳子,互不相让。最终,我以“伙伴”的身份加入到他俩的争执中去,共同协商出用“剪刀、石头、布”的办法解决问题。当孩子发生争执时,尽量不充当“裁决者”,而是参与到孩子中寻找争执的原因、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交往技能。
四、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增加交往行为方式
幼儿阶段的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又是培养幼儿学会交往的重要途径。在游戏中幼儿通过自己的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如:我们设立“娃娃家”、“医院”、“市场”等情景,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游戏中,幼儿不但能掌握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同时还能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学到许多不同角色间的交往方式。更重要的是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扮演的各种角色,能令他们逐步认识理解不同角色的义务、职责,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良好品德,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积极争取家长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忽视任何一方都是错误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社会行为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因此,在这一持续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的,孩子正是在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待人处世应有的态度,获得社交技能,发展社会性行为。所以,教师要帮助引导孩子学习如何与人接触、交往,逐渐了解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规范,并能初步根据社会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社会交往能力,使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马燕.浅谈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J].宁夏教育科研,2004.
[2]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余青璐,上饶市第一保育院,邮编:3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