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遗产是人类社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是反映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载体。鞍钢作为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历经并记录了新中国钢铁工业起步、发展、振兴的奋斗历程。经过百年沧桑岁月的积累,鞍钢完整保留了近代中期以来钢铁工业遗迹。“九五”以后,从时代进步和企业生存的实际出发,鞍钢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在此过程中,鞍钢注重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努力使珍贵的工业遗产不被损毁,并以纪念馆、博物馆、工业旅游+的形式,彰显工业遗产的文化魅力,让工业遗产资源在企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上发挥作用。
共和国钢铁长子鞍钢
是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第一块红色基地
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未来中国工业建设要“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1949年3月,中央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规划新中国建设蓝图,提出要将中国革命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要进行工业化建设。
在新中国工业化建设进程与实践中,鞍钢是第一个恢复生产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在当时唯一能够与粮食并重的钢铁,很长一段时间内,全国80%的产量出自鞍钢。鞍钢成为共和国的“钢铁长子”。1949年7月9日,在鞍钢举行的开工仪式上,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送来一面贺幛,上面写着“为工业中国而斗争”,这是党中央为鞍钢确定的企业使命。于“一五”计划之初(1953年)建成投产的鞍钢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炼铁七号高炉,史称鞍钢“三大工程”,是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起步之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工业强国的梦想,从鞍钢迈出了第一步。
为了搞好鞍钢的建设和发展,党中央发出了“全国支援鞍钢”的号召,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经济建设优势,最早在鞍钢形成了运行模式。“全国支援鞍钢,鞍钢支援全国”,鞍钢又成为新中国的“钢铁摇篮”。1953年至1985年,仅鞍钢所属各冶金工厂就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个单位,输送了5万余名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并为各地代培干部、技术工人和实习生12万多人。完成了武钢、湘钢、水钢、攀钢等钢厂的建设。上世纪60年代,鞍钢人创造了伟大的“鞍钢宪法”,影响了整个世界。“两参一改三结合”写进了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决议,成为党的宝贵财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同志视察鞍钢,提出“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改造企业”,为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国有企业指明了方向。“九五”以来,鞍钢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断战胜各种困难,突破了“不改造等死、改造找死”的两难选择,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2012年鞍钢跻身于世界500强企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罗丹、舒群、于敏、草明等当代著名作家,先后来到鞍钢,担任实职,体验生活,分别创作出了长篇小说《风雨的黎明》《这一代人》《乘风破浪》和电影文学剧本《炉火正红》等优秀文学作品,成为新中国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的奠基之作。
鞍钢是共和国的“钢铁长子”,新中国的“钢铁摇篮”。鞍钢也是新中国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的发源地。鞍钢出钢材,出人才,出经济建设模式,出企业管理法则。可以说,井冈山是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鞍钢是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第一块红色基地。在鞍钢的工业遗产中,记录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伟大精神,收藏了“为工业中国而斗争”的初心与故事。
开展工业遗产普查
弄清鞍钢工业遗存中的主要亮点
鞍钢的工业分布十分廣泛,涉及到城市的各个区域,点状分布,线型连接,情况比较复杂。在2008年至2012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鞍钢对自身拥有的工业遗产进行了系统调查和整理。近年来,鞍钢又组织专家队伍对现存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进行评估,拍摄图像资料,建立科目台账,形成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和日常维护、看管的保护机制。坚持动态跟踪,做到心中有数。基本情况是:现有工业遗产41项,通过国家“一普”即不可移动保护普查有27项;鞍钢在日常生产改造和建展览馆期间保护14项。保存完好的1952~1960年期间大型工业遗产13项,1949年以前的大型工业遗产20项。其中昭和制钢所本社事务所旧址、昭和制钢所1号高炉、昭和制钢所迎宾馆旧址、井井寮旧址等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这些工业遗存中,蕴藏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大孤山铁矿集群。包括铁矿地质公园、大孤山白楼和红楼居民区。大孤山铁矿开采于1916年,占地面积10.6平方公里,素有“十里铁山”之称,是亚洲最典型的深凹式露天铁矿。经过近百年的开采,共为鞍钢输出磁铁矿石近2.7亿吨、剥离岩石6.8亿吨。大孤山白楼、红楼居民区由磨磁主厂房和中间储矿场两部分组成,占地约3万平方米,为混凝土和钢架结构建筑,1944年开始设计建设,直到解放后由新中国的建设者建成,至今一直使用。
老台町历史文化街区。台町地区拥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日式建筑99所,面积共20万平方米。整个街区仿效欧洲城市规划风格,以山顶为中心向山下延伸,呈扇形布局。2014年申报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在老台町历史文化街区中,有新中国钢铁工业技术鼻祖――“鞍钢六大员”(靳树梁、邵象华、李松堂、杨树棠、王之玺、毛鹤年)故居;有新中国工业文学创作奠基人――舒群、公木、于敏、草明、罗丹的故居;著名的鞍钢“五百罗汉”故居大都在老台町。老台町还是建国初期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鞍山、鞍钢时的主要住所。
井井寮。旧址建成于1920年,由“东京建筑会社”建造,占地面积3 163平方米。建筑外形属俄式风格,砖混结构。地下一层,地面主体高三层,四层是位于坡屋顶内的阁楼。井井寮当时是日本职员宿舍,解放后为鞍钢第一职工宿舍。
鞍钢钢绳厂拉丝车间。钢绳厂始建于1939年,为砖混结构建筑,外观由多组“一面坡”式的层顶组成,俗称“鱼鳞顶”。厂房总占地面积为3万平方米,虽经数次改造,仍基本保存了原貌。
雷锋、孟泰、王崇伦工作旧址。1958年9月至1959年8月,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鞍钢当工人,他具体的工作场所为鞍钢炼焦总厂北配煤大煤场。雷锋在这里担任推土机驾驶员,雷锋日记的许多篇章就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这个煤场占地6万平方米,拥有两台“一战”时期德国产大跨距门吊。1987年鞍钢设立了雷锋纪念室,1993年成立雷锋纪念馆,此后在2008年和2016年进行了两次修缮。目前鞍钢雷锋纪念馆总面积约400平方米,分为广场区、荣誉区、影视区、展览区等四个区域。展出珍贵照片180幅,实物823件,文献32件。馆外有雷锋同志使用过的“斯大林-80号”推土机,该推土机1973年被鞍山市委命名为“雷锋号”。雷锋纪念馆是鞍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老英雄孟泰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典范,著名的孟泰仓库在战后鞍钢恢复生产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991年4月,鞍钢在炼铁厂修建孟泰纪念馆,2007年8月进行迁址。孟泰纪念馆占地面积400平方米,馆内设孟泰青铜半身像。展厅呈长方形,分五个展区,陈列有孟泰生前工作照片及用过的实物资料,是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1953年王崇伦在鞍钢重机公司工具车间发明了“万能工具胎”,提高工效6至7倍,这一年他完成了4年1个月又17天的工作量。“万能工具胎”诞生地至今保持原貌。该车间于1952年建成,面积3 569.6平方米,为砖混结构,主要加工机械零部件。
鞍钢“三大工程”旧址。1953年建成投产的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炼铁七号高炉,是新中国“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最先兴建并竣工投产的三个大工程,是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起步标志。1953年鞍钢“三大工程”竣工,毛泽东主席给鞍钢全体职工写信祝贺:“鞍山无缝钢管厂、鞍山大型轧钢厂和鞍山第七号炼铁炉的提前完成建设工程并开始生产,是一九五三年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事件。”周恩来总理题词:“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高炉的开工生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的重大胜利。”
东环市铁路。东环市铁路始建于1919年,全长38.7公里。东环市铁路主要担负鞍钢4个铁矿和3个选烧厂产品运往鞍钢厂内和各矿山选厂所需物资的运输任务。东环市铁路客运配备两组列车,用电力机车牵引,每组列车由7辆客车组成,每辆客车定员标准为118人,每昼夜上行跑5次,下行跑6次。1997年停止运行,原环城铁路仍保存良好。
加强历史文化研究
讲好工业遗产背后的故事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必须与相应的历史文化研究并肩而行,讲好工业遗产背后的故事,是工业遗产价值体现的重要基础。几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鞍山地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陆,有距今38亿年至40亿年的岩石,像鞍山这样的最古老的岩石世界上仅有三处,另外两处分别在澳大利亚西部和丹麦的格陵兰。
2 400多年的冶铁史。从春秋战国开始,辽海地区就掌握了冶铁技术,是人类铁器文化发源地之一。到汉武帝时代,这里设铁官,拥有2 000多人的官办铁厂“百户所”。
“鞍山式铁矿”。被学术界命名的“鞍山式铁矿”,西起五台山,东至朝鲜境内的帽山,主要特征为贫铁矿。在鞍山地区探明的储量为88亿吨,矿产有12大类58种,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9.1%,占辽宁省的67%。鞍钢现保存完好的亚洲最深的大孤山铁矿和亚洲最大的齐大山铁矿等露天矿坑就在这条矿脉上。
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史料。1916年假借中日合办之名,日本在鞍山地区成立了昭和制钢所,之后的30多年间,对鞍山进行了残酷的殖民统治,对矿产资源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对职工进行了压榨和剥削。1920~1932年,共生产生铁202.04万吨,其中163.73万吨被运往日本本土,占总产量的81.04%。1935~1945年,累计生产生铁905.6万吨,钢547.4万吨,钢材327.8万吨,绝大部分销往日本。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工人实行法西斯高压统治与残酷压迫。当时,流传着“弓长岭是万人坑,炼铁厂是鬼门关,薄板厂是阎王殿,小南山(选矿厂)是大猪圈,要吃小型饭,就得拿命换”的歌谣,就是中国劳工遭受奴役压榨的悲惨写照。现存的东鞍山、西鞍山、樱桃园铁矿和弓长岭铁矿的万人坑等工业遗址就是对日本侵略者的控诉。
采取多种措施
实现工业遗产的开发与再利用
鞍钢集团博物馆是鞍钢工业遗产保护的典型案例。秉承“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理念,围绕“让历史告诉未来”的宗旨,突出“新中国钢铁工业从这里开始”的主题,将始建于1953年的炼铁二烧厂房和始建于1917年的炼铁一号高炉,两座工业遗产合璧,构建起富有钢铁特色的钢铁工业博物馆,是集中国冶金文化建设、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基地。
博物馆于2014年建成,免费向社会开放。博物馆占地面积67 000平方米,其中场馆面积12 000平方米,钢铁主题公园55 000平方米。场馆由长子鞍钢、创新鞍钢、奉献鞍钢、摇篮鞍钢、魅力鞍钢、绿色鞍钢、资源鞍钢、英模鞍钢、品牌鞍钢、排头鞍钢等十个展区组成;并有沧桑岁月、鼎吕专陈·鞍钢宪法、烧结机三个特展。全馆共收藏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照片3 000多幅,文字12 781字,实物10 000多件,有杨树堂文稿《低温氧化去磷法说明书》、邓小平同志视察鞍钢时佩戴的柳条帽等珍贵文物300余件,寿有百年的老高炉是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馆内应用了幻影成像、球幕投影、數字沙盘、虚拟漫游、环幕影院等高科技手段,在这里,观众可以完成“钢铁是如何炼成的”钢铁工艺科普之旅,实物展示的国防教育之旅和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的党史教育之旅,是全国最大的钢铁博物馆、同类主题公园和文化公益项目。钢铁主题公园是鞍钢集团博物馆展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鞍钢可移动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项目。55 000平方米的公园由钢铁大道、五星广场、可移动钢铁文化遗产的实物雕塑群、万平大草坪、原创工业元素——老火车餐厅、休闲大排档等组成。气势宏伟的英雄中板轧机、新中国第一代主战五九式坦克、矿用重型汽车轮胎、1925由日本黑崎窑业修建的老竖窑、饱经风霜的钢水罐等12件大型实物全面集中展示了鞍钢在新中国建设中走过的非凡历程,展示了钢铁工业遗产的卓越风姿。在一步一景间,向游人讲述着一段段难忘的历史故事。鞍钢集团博物馆开馆以来,每天参观者络绎不绝,获得社会各个方面的高度赞誉,产生巨大影响。目前是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吉林大学等8所国内知名大学课外教学基地,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辽宁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共党史教育基地,鞍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以工业旅游+的形式,推出红色工业旅游线路。从2001年开始,鞍钢连续推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绿色厂区工业之旅,部分开放工业遗产群——世界地质公园大孤山露天铁矿。从矿山采矿到冶炼生产,从生产工艺到英模人物,以大工业的整体优势,成功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了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多重效益。
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作用,推进工业遗产游的现代化进程。以微博、微信为载体,图文并茂地展示优质景观资源,打造旅游名品。以网站建设为依托,推出网上博物馆、参观预约等服务。充分利用旅游业关联度广、带动性强的特点,加快推进工业遗产游与文化、会展的融合,举办临时展览进社区、进商场等活动,全面适应多元化、多层次的旅游需求。以旅游推介会为平台,加快国际旅游的进程,提升影响力。以AAAA级旅游景区建设为抓手,完善工业遗产游的设施基础,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美化景区环境,发挥核心吸引力和周边辐射功能。
(作者单位:鞍钢集团博物馆)
(责任编辑:郝幸田)
共和国钢铁长子鞍钢
是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第一块红色基地
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未来中国工业建设要“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1949年3月,中央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规划新中国建设蓝图,提出要将中国革命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要进行工业化建设。
在新中国工业化建设进程与实践中,鞍钢是第一个恢复生产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在当时唯一能够与粮食并重的钢铁,很长一段时间内,全国80%的产量出自鞍钢。鞍钢成为共和国的“钢铁长子”。1949年7月9日,在鞍钢举行的开工仪式上,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送来一面贺幛,上面写着“为工业中国而斗争”,这是党中央为鞍钢确定的企业使命。于“一五”计划之初(1953年)建成投产的鞍钢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炼铁七号高炉,史称鞍钢“三大工程”,是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起步之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工业强国的梦想,从鞍钢迈出了第一步。
为了搞好鞍钢的建设和发展,党中央发出了“全国支援鞍钢”的号召,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经济建设优势,最早在鞍钢形成了运行模式。“全国支援鞍钢,鞍钢支援全国”,鞍钢又成为新中国的“钢铁摇篮”。1953年至1985年,仅鞍钢所属各冶金工厂就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个单位,输送了5万余名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并为各地代培干部、技术工人和实习生12万多人。完成了武钢、湘钢、水钢、攀钢等钢厂的建设。上世纪60年代,鞍钢人创造了伟大的“鞍钢宪法”,影响了整个世界。“两参一改三结合”写进了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决议,成为党的宝贵财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同志视察鞍钢,提出“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改造企业”,为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国有企业指明了方向。“九五”以来,鞍钢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断战胜各种困难,突破了“不改造等死、改造找死”的两难选择,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2012年鞍钢跻身于世界500强企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罗丹、舒群、于敏、草明等当代著名作家,先后来到鞍钢,担任实职,体验生活,分别创作出了长篇小说《风雨的黎明》《这一代人》《乘风破浪》和电影文学剧本《炉火正红》等优秀文学作品,成为新中国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的奠基之作。
鞍钢是共和国的“钢铁长子”,新中国的“钢铁摇篮”。鞍钢也是新中国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的发源地。鞍钢出钢材,出人才,出经济建设模式,出企业管理法则。可以说,井冈山是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鞍钢是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第一块红色基地。在鞍钢的工业遗产中,记录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伟大精神,收藏了“为工业中国而斗争”的初心与故事。
开展工业遗产普查
弄清鞍钢工业遗存中的主要亮点
鞍钢的工业分布十分廣泛,涉及到城市的各个区域,点状分布,线型连接,情况比较复杂。在2008年至2012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鞍钢对自身拥有的工业遗产进行了系统调查和整理。近年来,鞍钢又组织专家队伍对现存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进行评估,拍摄图像资料,建立科目台账,形成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和日常维护、看管的保护机制。坚持动态跟踪,做到心中有数。基本情况是:现有工业遗产41项,通过国家“一普”即不可移动保护普查有27项;鞍钢在日常生产改造和建展览馆期间保护14项。保存完好的1952~1960年期间大型工业遗产13项,1949年以前的大型工业遗产20项。其中昭和制钢所本社事务所旧址、昭和制钢所1号高炉、昭和制钢所迎宾馆旧址、井井寮旧址等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这些工业遗存中,蕴藏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大孤山铁矿集群。包括铁矿地质公园、大孤山白楼和红楼居民区。大孤山铁矿开采于1916年,占地面积10.6平方公里,素有“十里铁山”之称,是亚洲最典型的深凹式露天铁矿。经过近百年的开采,共为鞍钢输出磁铁矿石近2.7亿吨、剥离岩石6.8亿吨。大孤山白楼、红楼居民区由磨磁主厂房和中间储矿场两部分组成,占地约3万平方米,为混凝土和钢架结构建筑,1944年开始设计建设,直到解放后由新中国的建设者建成,至今一直使用。
老台町历史文化街区。台町地区拥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日式建筑99所,面积共20万平方米。整个街区仿效欧洲城市规划风格,以山顶为中心向山下延伸,呈扇形布局。2014年申报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在老台町历史文化街区中,有新中国钢铁工业技术鼻祖――“鞍钢六大员”(靳树梁、邵象华、李松堂、杨树棠、王之玺、毛鹤年)故居;有新中国工业文学创作奠基人――舒群、公木、于敏、草明、罗丹的故居;著名的鞍钢“五百罗汉”故居大都在老台町。老台町还是建国初期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鞍山、鞍钢时的主要住所。
井井寮。旧址建成于1920年,由“东京建筑会社”建造,占地面积3 163平方米。建筑外形属俄式风格,砖混结构。地下一层,地面主体高三层,四层是位于坡屋顶内的阁楼。井井寮当时是日本职员宿舍,解放后为鞍钢第一职工宿舍。
鞍钢钢绳厂拉丝车间。钢绳厂始建于1939年,为砖混结构建筑,外观由多组“一面坡”式的层顶组成,俗称“鱼鳞顶”。厂房总占地面积为3万平方米,虽经数次改造,仍基本保存了原貌。
雷锋、孟泰、王崇伦工作旧址。1958年9月至1959年8月,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鞍钢当工人,他具体的工作场所为鞍钢炼焦总厂北配煤大煤场。雷锋在这里担任推土机驾驶员,雷锋日记的许多篇章就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这个煤场占地6万平方米,拥有两台“一战”时期德国产大跨距门吊。1987年鞍钢设立了雷锋纪念室,1993年成立雷锋纪念馆,此后在2008年和2016年进行了两次修缮。目前鞍钢雷锋纪念馆总面积约400平方米,分为广场区、荣誉区、影视区、展览区等四个区域。展出珍贵照片180幅,实物823件,文献32件。馆外有雷锋同志使用过的“斯大林-80号”推土机,该推土机1973年被鞍山市委命名为“雷锋号”。雷锋纪念馆是鞍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老英雄孟泰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典范,著名的孟泰仓库在战后鞍钢恢复生产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991年4月,鞍钢在炼铁厂修建孟泰纪念馆,2007年8月进行迁址。孟泰纪念馆占地面积400平方米,馆内设孟泰青铜半身像。展厅呈长方形,分五个展区,陈列有孟泰生前工作照片及用过的实物资料,是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1953年王崇伦在鞍钢重机公司工具车间发明了“万能工具胎”,提高工效6至7倍,这一年他完成了4年1个月又17天的工作量。“万能工具胎”诞生地至今保持原貌。该车间于1952年建成,面积3 569.6平方米,为砖混结构,主要加工机械零部件。
鞍钢“三大工程”旧址。1953年建成投产的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炼铁七号高炉,是新中国“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最先兴建并竣工投产的三个大工程,是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起步标志。1953年鞍钢“三大工程”竣工,毛泽东主席给鞍钢全体职工写信祝贺:“鞍山无缝钢管厂、鞍山大型轧钢厂和鞍山第七号炼铁炉的提前完成建设工程并开始生产,是一九五三年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事件。”周恩来总理题词:“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高炉的开工生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的重大胜利。”
东环市铁路。东环市铁路始建于1919年,全长38.7公里。东环市铁路主要担负鞍钢4个铁矿和3个选烧厂产品运往鞍钢厂内和各矿山选厂所需物资的运输任务。东环市铁路客运配备两组列车,用电力机车牵引,每组列车由7辆客车组成,每辆客车定员标准为118人,每昼夜上行跑5次,下行跑6次。1997年停止运行,原环城铁路仍保存良好。
加强历史文化研究
讲好工业遗产背后的故事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必须与相应的历史文化研究并肩而行,讲好工业遗产背后的故事,是工业遗产价值体现的重要基础。几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鞍山地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陆,有距今38亿年至40亿年的岩石,像鞍山这样的最古老的岩石世界上仅有三处,另外两处分别在澳大利亚西部和丹麦的格陵兰。
2 400多年的冶铁史。从春秋战国开始,辽海地区就掌握了冶铁技术,是人类铁器文化发源地之一。到汉武帝时代,这里设铁官,拥有2 000多人的官办铁厂“百户所”。
“鞍山式铁矿”。被学术界命名的“鞍山式铁矿”,西起五台山,东至朝鲜境内的帽山,主要特征为贫铁矿。在鞍山地区探明的储量为88亿吨,矿产有12大类58种,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9.1%,占辽宁省的67%。鞍钢现保存完好的亚洲最深的大孤山铁矿和亚洲最大的齐大山铁矿等露天矿坑就在这条矿脉上。
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史料。1916年假借中日合办之名,日本在鞍山地区成立了昭和制钢所,之后的30多年间,对鞍山进行了残酷的殖民统治,对矿产资源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对职工进行了压榨和剥削。1920~1932年,共生产生铁202.04万吨,其中163.73万吨被运往日本本土,占总产量的81.04%。1935~1945年,累计生产生铁905.6万吨,钢547.4万吨,钢材327.8万吨,绝大部分销往日本。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工人实行法西斯高压统治与残酷压迫。当时,流传着“弓长岭是万人坑,炼铁厂是鬼门关,薄板厂是阎王殿,小南山(选矿厂)是大猪圈,要吃小型饭,就得拿命换”的歌谣,就是中国劳工遭受奴役压榨的悲惨写照。现存的东鞍山、西鞍山、樱桃园铁矿和弓长岭铁矿的万人坑等工业遗址就是对日本侵略者的控诉。
采取多种措施
实现工业遗产的开发与再利用
鞍钢集团博物馆是鞍钢工业遗产保护的典型案例。秉承“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理念,围绕“让历史告诉未来”的宗旨,突出“新中国钢铁工业从这里开始”的主题,将始建于1953年的炼铁二烧厂房和始建于1917年的炼铁一号高炉,两座工业遗产合璧,构建起富有钢铁特色的钢铁工业博物馆,是集中国冶金文化建设、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基地。
博物馆于2014年建成,免费向社会开放。博物馆占地面积67 000平方米,其中场馆面积12 000平方米,钢铁主题公园55 000平方米。场馆由长子鞍钢、创新鞍钢、奉献鞍钢、摇篮鞍钢、魅力鞍钢、绿色鞍钢、资源鞍钢、英模鞍钢、品牌鞍钢、排头鞍钢等十个展区组成;并有沧桑岁月、鼎吕专陈·鞍钢宪法、烧结机三个特展。全馆共收藏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照片3 000多幅,文字12 781字,实物10 000多件,有杨树堂文稿《低温氧化去磷法说明书》、邓小平同志视察鞍钢时佩戴的柳条帽等珍贵文物300余件,寿有百年的老高炉是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馆内应用了幻影成像、球幕投影、數字沙盘、虚拟漫游、环幕影院等高科技手段,在这里,观众可以完成“钢铁是如何炼成的”钢铁工艺科普之旅,实物展示的国防教育之旅和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的党史教育之旅,是全国最大的钢铁博物馆、同类主题公园和文化公益项目。钢铁主题公园是鞍钢集团博物馆展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鞍钢可移动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项目。55 000平方米的公园由钢铁大道、五星广场、可移动钢铁文化遗产的实物雕塑群、万平大草坪、原创工业元素——老火车餐厅、休闲大排档等组成。气势宏伟的英雄中板轧机、新中国第一代主战五九式坦克、矿用重型汽车轮胎、1925由日本黑崎窑业修建的老竖窑、饱经风霜的钢水罐等12件大型实物全面集中展示了鞍钢在新中国建设中走过的非凡历程,展示了钢铁工业遗产的卓越风姿。在一步一景间,向游人讲述着一段段难忘的历史故事。鞍钢集团博物馆开馆以来,每天参观者络绎不绝,获得社会各个方面的高度赞誉,产生巨大影响。目前是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吉林大学等8所国内知名大学课外教学基地,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辽宁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共党史教育基地,鞍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以工业旅游+的形式,推出红色工业旅游线路。从2001年开始,鞍钢连续推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绿色厂区工业之旅,部分开放工业遗产群——世界地质公园大孤山露天铁矿。从矿山采矿到冶炼生产,从生产工艺到英模人物,以大工业的整体优势,成功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了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多重效益。
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作用,推进工业遗产游的现代化进程。以微博、微信为载体,图文并茂地展示优质景观资源,打造旅游名品。以网站建设为依托,推出网上博物馆、参观预约等服务。充分利用旅游业关联度广、带动性强的特点,加快推进工业遗产游与文化、会展的融合,举办临时展览进社区、进商场等活动,全面适应多元化、多层次的旅游需求。以旅游推介会为平台,加快国际旅游的进程,提升影响力。以AAAA级旅游景区建设为抓手,完善工业遗产游的设施基础,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美化景区环境,发挥核心吸引力和周边辐射功能。
(作者单位:鞍钢集团博物馆)
(责任编辑: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