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语境适应性的探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n_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语境是一种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有效方式。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以及交际过程本身的复杂性,使得跨文化交际语境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跨文化交际语境构建的必要性,并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推进跨文化交际语境发展的有效措施,以提高小学英语教学中队跨文化交际语境的运用以及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字:小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语境;问题;措施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文化包括一个国家、民族的风土人情、习俗、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等,语言正是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通过人与人之间话语交流的形式将文化传递出去,这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现象。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活动,这个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英语、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跨文化交际语境的构建与应用十分重要。
  一、跨文化交际语境构建的必要性
  言语交际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当接收者把反馈信息传递给传播者时。传播者的状态已和起始状态有所不同。因为传播者已接收了新的信息即接收者接收到传播者的信息后发出的反馈信息。这就是说当交际过程进入下一回合时交际双方都将面临新的情况,交际双方使用的语言及非语言的交际手段成为交际双方继续交际的新的语境要素。
  当交际的双方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时,由于他们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的不同,在语言表达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便存在差异,对相同话语含义的理解会有所不同,这样在交际过程中就容易产生误解,影响彼此交流。比如,在汉语表达中,当别人称赞我们时,我们习惯谦虚地表达,“哪里,哪里”,但是在英语中,我们就要真诚地表示感谢“Thank you”。由于不同文化语境有不同的特征,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注意跨文化语境的构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跨文化交际语境下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观念落后,跨文化交际意识不高
  目前,在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中,一些教师自身观念落后,对英语教学的目的认识不清,简单地以为只要掌握了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拥有一定的词汇量就能很好地利用英语,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而不注意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不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二)跨文化交际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
  英语的学习是在西方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进行的,教材中大多涉及的也是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节日特色等,而很少涉及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只专注于学习教材中的知识,用英语介绍西方的事物,但对中国的特色事物却难以表达,使得他们用英语表达自己熟悉的中国文化的能力较低。
  三、提高跨文化交际语境下英语教学的措施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手段
  教师要不断学习知识,充实自己,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语言水平的同时,注重对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制定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相应的跨文化交际语境
  中西方文化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单纯的理论讲解不容易让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相应的跨文化交际语境,纠正学生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把握中西文化上的差异,提高他们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英语运用的水平。比如,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设定相应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教师在每组表演完成后指出存在的不符合西方人表达习惯的语句加以纠正,直到学生能熟练表达。
  (三)在语言教学中注重中西方文化知识的传授
  语言的运用依附于一定的文化背景,英语教学中必须结合西方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地向学生介绍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可以减少学生英语学习的障碍,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与文化内涵的理解。
  另外,中国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扬,让学生在用英语表达西方文化的同时,更能熟练介绍中国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四、结语
  小学英语教学与中西方文化密不可分,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本身的传输,更要注重跨文化交際语境的构建与运用,只有从交际语境的角度出发,才能真正培养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屈丽.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小学英语教学[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2]刘虹.试论跨文化语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17-120
  [3]杨丽,熊文亮.跨文化语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初探[J].南方论刊,2007(3)
  [4]张杰.跨文化交际语境下小学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J]
其他文献
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在遭遇挫折情境时,能否经得起打击和压力,有无摆脱和排解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体育教学对于促进和提高学生挫折承受力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帮助学生正视挫折,驾驭挫折、化解挫折、战胜挫折,在挫折中锻炼、学习,把挫折当作进步的阶石和成功的新起点。  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培養和锻炼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1、能够正确地认识挫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体育教学中当学
期刊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是关键;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教育是基础;要提高教育质量,能力是重点,课堂是主阵地。在课改新形势下,我们太谷县实施了24字教学模式,即“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拨、分层训练、拓展延伸”。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作为太谷县教师的一员,积极践行24字的教学模式,对课改有了新的认识。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小组的组建是实施24字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标的不断推动下,我国语文教育制度得到了发展与进步,在以为国家培育优秀人才的教育目标中,小学语文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中开张了探究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小学生的注意力得到提高,在课堂中变被动与主动,从而使小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优异的成绩。本文主要阐述了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做出了研究与分析,从而促进我
期刊
摘 要: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网络信息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也在各学科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独力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精心设计练习,巩固、深化概念。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避免多媒体使用中的不足,使之服务教学,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字:信息技术数学课堂  新课标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學习、合
期刊
摘 要: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那么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呢?我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二是丰富教學手段,调动学生情绪,三是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关键字:营造氛围 丰富手段 放开手脚 
期刊
摘 要: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接触音乐、学习音乐的平台,它能很好地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扩大学生音乐视野,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提高他们的音乐能力和音乐修养。同时,它对促进音乐教师素质的提高也具有重大意义,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提高我们音乐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  关键字:音乐 校本课程 以人为本  近年来,我国正在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颁发的《全日
期刊
在现在的高中英语课堂之中,学生不能够主动地去学习英语,这是造成课堂效率不高的原因。但正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造成了这个结果。在以往的教学中,是由教师传授知识而学生接受知识,这是一个单方面的学习过程。这种落后的、单方面的教育模式已经严重地影响了英语的课堂效率。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方式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发展。所以,英语教学必须改革。而课程改革的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
期刊
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则是微观地对教学的革新。而作为我国母语的“语文”,如何在改革的浪潮中扬帆前行,是目前摆在语文教育界面前的主要任务,毫无疑问,高中语文教学肩负着一种特殊的使命。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以下是笔者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愉快教学  实施““愉快教学法”的重点在课堂教学,而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师生双方各自对教学活动的情感、态度、师生双方的人际关系和相互作用
期刊
摘 要:问题教学法作为相对优越但操作难度较大的教学法之一,一直为人们所重视。本文尝试借美国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案例,在众多影响因素中,着重从问题设计,教师角色以及实施环境这三方面来进行分析以期从中得到启示。  关键字:问题教学;环境;教师角色;课程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依靠多个学科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局限于单一学科狭窄界限中的工作非常有限,问题教学法使教师和学生围绕具体的问题,整合并利
期刊
摘 要:初中与小学数学学习过渡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过程的转变;思维方式的转变。  通过课题前测、后测的调查分析、课堂教学内外改革,对学生观察跟踪、个案访谈等研究活动,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可喜的转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已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由简单的重复学习向程序化学习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由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经验型逻辑思维为主转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