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号楼史话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1号楼,是驻杭某部队医院内的一憧筒子楼,始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上下共三层,每层有十八个房间和一间公用的洗漱卫生间,中间是一条宽宽的走廊,给每户一块放煤并
  炉做饭的地方。
  我们是该楼建成后的第一批住户,当时不管你是军医、护士或是卫生员;也不论你是抗日战争参军的还是解放战争参加革命的;也不管你家里有一个或两个小孩,反正都是一家一间。分房时,领导就宣布一下:谁家住那间一天工夫就全搬迁完毕。什么层次、朝向,没听说一个有意见的。和现在分房要成立什么领导小组,打分,张榜公布,几上几下,那真是无法相提并论了。
  每天下班后,走廊里灯火辉煌,大人们忙着演奏锅碗瓢盆交响曲,孩子们则在走廊里追逐打闹,人们一边做饭一面交流着当天的所见所闻,整个走廊热气腾腾,充满着欢声笑语和浓浓的友情、亲情。谁家要临时缺个什么生姜、老酒的,只管自己去拿。饭后,人们随便串门谈天、打老K有个外号叫”大黄鱼”的大好人,是较早拥有一台9寸黑白电视机人家,饭还未吃,他家的小板凳已排得密密麻麻,茶水随便吃,电视随便看。常常是弄得“大黄鱼”一家每晚宾客满门不得安宁,有时碰到谁家大人出差、值班,孩子在幼儿园无人接,只要左邻右舍关照一下,接、送、吃、住的问题就统统搞定。那时,整个楼层就像是一家人,此情此景,在当今楼群里恐怕是难以找寻了。
  转眼间四十多年过去了,房前的桂花树、法国梧桐、香樟树都早已枝繁叶茂,屋后的小水彬长得粗壮挺拔,早已超过了三楼的屋顶,房前的地面已种上草坪、小茶树、月季花。整个楼房一年四季都被绿色包裹着,小鸟在林中歌唱、松鼠在树丛中追逐。这里的空气特别新鲜,气温比市里要凉爽很多,晚上也十分安静,每年中秋前后,满院、满楼都是金桂飘香,给人以心旷神怡,留恋忘返的感受。
  31号楼的住户是换了一批又一批,有的是调动工作,去了北京、南京,有的是转业在杭州或外地。从31号楼走出的小字辈中,现在有当工人、民警、老总的,有在省市区机关当公务员、处长、厅长的,有在大学当老师、教授的,还有一些成了本院和地方医院的主任医生及医疗骨干,如果有一天,有人能像同学会、战友会那样,组织一次31号楼的楼友会,我想一定会开得热情洋溢,感慨万千,别开生面。
  我的同辈人中,大多数都进了干休所,我们在干休所也分了一套三室两厅的住房,有独立厨房、阳台和卫生间,经过装修也确实不错,但经过几次投宿,却始终找不到家的感觉,每次进了干休所大门,通过单元安全门,再进入自家的保安门,就好象自己把自己关起来一样。楼道内大家都一门关紧,基本上不相往来,有的根本就不认识。每次进门以后,都让人精神上有一种压抑、孤独、陌生的感觉,总想早些离开这地方。一位早年进干休所的老领导曾戏言:我们的干休所,现在平均年龄八十岁以上,所里是“五子登科”。所谓五子,他进一步解释是:聋子、瞎子、瘸子、傻子、瘫子。说完此话他自己和我们都笑了起来,不过这笑声里,含有一种无奈和苦涩。它预示着,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人,都可能要经历人生的这段艰难历程。这可能也是影响我们和干休所缺少情感的一个隐性原因。
  转眼间,我们偎依在31号?母亲楼?的怀抱已经数十年了,孩子从这里的幼儿园走向灵隐小学、西湖中学、大学??走上社会,有不少孩子继承父业,从这里走向部队。?母亲楼?与我们共渡了?文革?十年的苦难,也分享了粉碎?四人帮?的巨大欢乐。在这里,我们亲历过物品奇缺,而豆腐票、粮票、并干票、肉票、糖票、布票、棉花票、毛线票、煤球票、木柴票、自行车票、电视机票??各种票证特多的岁月,以及改革开放后各种物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的年代。在这期间我们从烧煤球,扇蒲扇,到目前使用电扇、空调、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液化气??真可谓是从?封建社会?,跨越式地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过去的皇帝可能也难有这些享受。
  随着岁月的流逝,历经沧桑的?母亲楼?,在经历了数十年的风吹雨打后,门窗已显松弛,油漆也脱落、变色,室内和走廊的墙壁也早已失去了光泽。与它身边新建或改建的楼群相比,显然有些老态,然而对于我们来说,数十年同甘共苦的陋室,仍然充溢着浓浓的生气、灵气和人世间的各种亲情、友情,家的温馨依然如故。只要闭上眼睛,当年走廊里那灯火辉煌,锅、勺齐鸣和孩子们喜笑打闹的炽热气氛就在身边,当年一幕幕动人的故事,就会一一展现在眼前。有一句老话叫?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老窝?,在这里我深有感受。难怪一些搬走多年的老邻居,还要领着孩子再回来看看,寻回那段美好、难忘的岁月。
  现在的?母亲楼?虽然显得有些年迈、苍老,但她时刻都在怀念从她身边走向远方的孩子们,祝福他(她)们幸福、平安。空闲时,领着孩子回家来看看。
其他文献
我今年73岁。退休前,我是个喜欢爬格子的人。退休后,一直有一个梦寐以求的心愿:要学会发电子稿件。但自己没有电脑,更不懂电脑,困难重重,始终无法如愿以偿。71岁时,我下定决心,在区老年活动中心学发电子稿件。没想到,在72岁时终于学会了!  由此,我觉得学发电子稿件,是一件乐趣无穷的事情。它不仅锻炼了我的意志,还培养了我的钻研精神。  在学发电子邮件的路上,也可谓荆棘丛生。  首先要学会王码五笔打字。
期刊
获得2008第四届中国十大老年新闻人物的这些老人,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以感人肺腑的事迹、以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展现了当代老年人的风采和美德。他们的所作所为,既是当代老年人的楷模,也是新时代年轻人学习的榜样,更是亿万中国老年人的骄傲。这些老人是:九江大桥上舍命拦车的河南老人谢凤运;每天给千余人义务指路、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奥运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的北京老人谢亮;十几年如一日致力
期刊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主任张声生指出,我国有近20%的老年便秘患者,但存在地域差异,北方普遍高于南方,如北京、沈阳分别为20%、18.5% ,高于上海的7%和广州的9%。“造成这一患病率区域差异的原因可能与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有关。”他说。 研究表明,长期便秘可能造成肠道炎症,便秘在结肠癌、衰老、老年痴呆等病症的发生中可能有重要作用,一些心脑血管病患者还可能因排便过于用力而发生意外
期刊
古称“长寿县”的湖北省钟祥市最近对八旬以上老人进行了普查统计。结果显示,这个百万人口大市拥有80岁以上老人15507人,百岁老人有77人。  由中国老年学学会组织的?中国长寿之乡?评审专家委员会近日认定,钟祥市人均预期寿命、百岁老人、80岁高龄以上人口等3个必达指标及12项参照指标均符合“中国长寿之乡”评定标准。钟祥市堪称名副其实的“长寿之乡”。
期刊
“外孙女给我安装了足球游戏软件,我亲自督阵,当了回主教练,比米卢‘抢先’率领国家队冲进世界杯,真过瘾!”80岁的博客老人“樱花”说起她的足球战绩,兴高采烈,虽然那些成绩都是虚拟的。  虚拟网络改变老年生活的现实,越发显得真切。“博客老人”在虚拟空间里尽情地轻舞飞扬着,忘记了岁月、忘记了孤单、忘记了......     博客里的翻译家    “樱花”小时候学过日语,但几十年没再用过。网络世界里,她不
期刊
古人特别是一些官员,到了晚年或致仕后,远离官场之倾压,解脱公事之烦劳,会萌生一种散淡心态,心境平静,心情愉悦,感到逍遥自在,无拘无束,慵懒悠闲,清雅恬淡,因而常写诗抒怀。张华,西晋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他和诗人何劭是好友,在《答何劭》中云:自昔同僚寀,于今比园庐。衰疾近辱殆,庶几并悬舆。散发重阴下,抱杖临清渠。属耳听莺鸣,流目玩鯈鱼。从容养馀日,取乐于桑榆。年至迟暮,体力日衰,行将致仕,官闲无事,
期刊
时间过的真快,一晃我和老伴都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在苏北新沂这个小城,已整整生活了二十八个年头,从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已不声不响地跌进了老年人的行列,时光就这样无情,没有什么不在岁月中老去的,我们无法留住朝晖,也无法留住晚霞;无法挥去酷暑,也无法躲避寒冬,能与我们厮守到底的,惟有属于我们自己息息相关鲜活的生命。可我们这一辈人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与现今的青年人大不相同了。  二十年前,单位分给我一套70
期刊
在岳阳平江县张市乡范固村,有一位75岁的老婆婆叫薛玄荣。45年来,即便是盛夏酷暑,她也从不敢离开火炉半步。37摄氏度的高温酷暑,她仍需头戴4层棉帽,身裹8层衣裤,脚套3双袜子方能保暖,当地人都叫她“寒婆”。  薛婆婆怕冷不是先天性的,而是45年前的一场怪病所致。30岁时,薛婆婆得了一场怪病,她病时躺在床上盖了5张被子,身体还是一个劲地冻得发抖。家人们陪着她四处求医问药,光中药汤她就喝了600多罐。
期刊
道本无像 运行自性  润物生法 化性得形  日月星明 法身有命  内相无心 外相金刚  慧根三品 天地自然  命理生法 神光普照  命度万物 通养群生  法源无声 生形妙理  松柏青青 明慧传经  道法自然 神行无极  身居金莲 秽尘不染  德贯法体 正己度生  三元自在 圆通明性  三宝道缘 景化三清  玄门教法 性命双修  回度十方 神升三界  道行九天 法正阴阳  普渡乾坤 万法归宗  王宝
期刊
举世瞩目的奥运会越来越近了,我们家也开始进入了“倒计时”。我一个退休工人能为奥运做些什么呢?思来想去,2008奥运会,必定会有很多的外国人要来中国看奥运,到那时说不定外国人还会到我们这个小城来观光,如果我懂几句日常英语,能和外国人对上几句话,为外国人做一下临时向导,“老外”一定会伸出大拇指说:“中国的老太太了不起,中国真棒!”  对,拜师学英语!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家人时,儿子儿媳先是惊讶得睁大了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