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林莹,1981年生,历史学硕士,助理研究员,工作于福建江夏学院党委宣传部。系福建省写作协会会员、省传播学会会员、省口才与演讲协会常务理事。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报刊上发表散文、通讯等20余篇。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谁能说清楚,姑苏是什么?在历史的惊涛骇浪和汹涌大潮当中,在不断更替的豪侠与墨客之中,在一个又一个神圣的豪情与偏狂的争闹之中,不断变幻着的,究竟是塔是桥,是寺是河,是诗是画,是石径,是假山,是吴越春秋,还是运河岁月?
我只知道,在键盘上敲下姑苏这两个字,似乎连屏幕都温柔了起来。
桨声灯影:吴娘暮雨潇潇曲
空气是溶解的花,山谷是沉睡的马,蝴蝶是飘走的画,微光是矗立的塔。天刚亮,船娘用船桨划开了一道道美丽的水波,也划出了运河的早晨,阳光照耀在姑苏城的身上,把城市温柔的唤醒了。运河明媚的波光,是这座古城晶莹剔透的眼睛,河旁的一排婀娜多姿的依依杨柳,大抵就是密密的睫毛。各种撩人的水光潋滟,无不渗透在那灵动的眼眶之中。当微风吹过,淡雅的水莲亭亭之感,便从眼帘下那浓密的阴影中悄声无息地蹦了出来。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枫桥美……”一首首评弹曲,无尽地回荡在明如玻璃的腰带——里运河上。弹词、苏昆、苏剧、吴语吴歌的珠圆玉润,使人迷失。有人说,吴侬软语,听久了便不能再听懂别的方言与别的旋律。入夜,多少人在这旖旎的歌声摇篮中,静静沉沉地入睡。 “怎知那浮生一片草,岁月催人老;风月花鸟,一笑尘缘了……”梦里,又缭绕了多少弹词开篇的歌声?
吴娘暮雨潇潇曲,自别江南久不闻。哪怕终将离开,也要为曾经的美恍然伫立,纵使往事如烟,依然感谢软软的评弹,如暖暖的阳光、浅浅的微笑,有缘在我们生命中昙花一现、惬意清欢。人世与时光皆凉薄,愿你长歌暖浮生。
人生如梦:重过阊门万事非
夜游姑苏,八个古城门是打卡的首选。盘门,作为全国唯一的精美完整的水陆城门,自然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然而我却在胥门和阊门之下,驻足徜徉良久,久久不愿离去。
相土尝水,象天法地。世有伍子胥,而后有姑苏城。君臣相得的佳话,到了最后,依旧也无法摆脱“鲜克有终”的宿命。英雄忠孝留天壤,山水苍凉失霸图。回首荒台麋鹿地,属镂遗恨满姑苏。两千五百年光阴似水,姑苏皓月冷千山,当年过昭关掘墓鞭尸快意恩仇的少年早入轮回,只有金阊门银胥门依旧在。
用尽自己的智慧成就一座城市,最终自己的眼睛悬挂在城门上守护这座城市。我要同你一起走向满溢出枯藤的悬崖,哪怕帝国已经是无限下沉的一扇窗;我要将你卷进枯倦的历史长河里,拥抱着你流淌向无尽的虚无。我生之后,哪管他史书满载冰雪,永恒破灭。心如槁木不如工愁善感,迷蒙的醒不如热烈的梦,一口苦水胜于一盏白汤,一场痛哭胜于哀乐两忘。人活一世,就应当轰轰烈烈,潇潇洒洒。与其恍恍惚惚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不如在世间坦坦荡荡闯一回,得即高歌失即休,跳上潮头干一场。
如今,塔更挺拔,桥更洗练,寺更幽凝,河更闹热。石径好吟诗,帆船应入画,满城重重叠叠的假山,大致是造城者流传到今天的,那参差坎坷的时光之魅。
甪直古鎮:谁也带不走那扇古老的窗
古老的甪直小镇,云淡疏朗,明丽如画。乘一艘精致的乌篷船,摇曳在古老的河道,潺潺流水声中,穿着蓝衣的船娘一边摇着桨,一边哼唱着悠扬的小曲。两岸杨柳依依,小桥边有阿姨在叮咚叮咚地弹奏古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走进小镇,就仿佛穿越到了遥远的古代。踩着青石板铺的小路,信步于悠长的小巷,那临水而建的一座座粉墙黛瓦的房屋,高低错落地站立着,那白色的墙壁上斑驳出岁月的沧桑,而那青色的屋顶上却冒出袅袅的炊烟,烟雾上下缠绕,缠绕成水乡千年的往事。青石桥上错落的石板光滑可鉴,在无言地诉说着一个个久远的故事。桥旁缀满绿色柳枝,飘飘悠悠荡在河面上,偶尔也会斜伸出一枝粉红的桃花,微雨一过,那枝头上一朵朵绯红的桃花,片片花瓣飘落在水面,犹如一只只娇小的彩船在随波荡漾。
唱不尽的桃花扇底风,舞不完的杨柳楼心月。在青石桥上闲坐,似能见到隔着时光的海洋,有轻婉女子撑着油纸伞,从薄薄的雨幕中走出。驻足、回眸,伞影如花,伞下青衣如画,将一缕清韵安放。纸伞微倾,行走红尘间,青丝绾系衣袂飘然,簪花归去。千年的风月了无痕迹,只将厚厚的青石板浸润出洒脱出尘的禅意。抬眸回望,越过古旧的书窗,没有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诗行。那年,撑着一把油纸伞,簪花扶鬓从青石上走过的人,又会有怎样的心事飘落人间。
楼台烟雨:我是人间惆怅客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比起其他地方的游人如织,保圣寺的游人并不算多。就是一个别致的存在,安安静静地将初中课本上的诗句呈现在我们眼前。寺内古物馆现存塑壁罗汉是唐代塑圣杨惠之的作品,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但更让我意外的是,保存这些罗汉的古物馆的匾额为谭延闿题写,居然能保存至今,真是堪比神迹。古老的青石经幢和大铁钟,寂寞的发着明亮透彻又温柔冷清的光。建寺那一刻的兴盛,定然不能料想此时的落寞。时间蔓延万代千年,前世风雨后世尘烟,繁华落尽王侯长眠,亭台宫阙都成残垣。只道铁富贵一生注定,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
叶圣陶墓和叶圣陶纪念馆,与保圣寺一墙之隔。纪念馆是叶圣陶当年任教的“吴县第五高等小学”旧址。著名的“生生农场”也在附近。对叶老,第一印象来自三十年前,那篇明达可爱的小学课文《记金华双龙洞》。“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叶老的这一教育主张,深以为然。但直至此次参观叶圣陶纪念馆,才知道叶至善先生是叶老长子。至善先生的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中国少年百科丛书》,伴随了多少八〇后整个童年。虽然知道披星戴月者,总有万千星辰守护,却依然忍不住深深缅怀逝去的大师和童年时光。 陆龟蒙墓园,在叶圣陶墓的北侧,与之南北相望。陆龟蒙,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不同寻常的文人。他与皮日休齐名,世称“皮陆”。他撰写的《耒耜经》是一部描写中国唐朝末期江南地区农具的专著。他隐居甫里,却心怀天下;他满腹诗书,却亲自耕作,研究农具;他写诗作文,耕田种地;闲暇之余,煮茶、垂钓、泛舟江湖间。他活得潇潇洒洒,为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农学史同时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他的墓园,只有两株千年银杏,一池白莲长伴左右。回想此君生前咏白莲曰:“荒池菰蒲深,闲阶莓苔平。此花端合在瑶池,月晓风清欲堕时”。谁敢再问宿命安有,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有一些生命就是这样,来这个世界看看,不满意,就回去啦。人性纯度的提升,心灵的净化,一是心静,二要依靠自己。只有恬静的心境才会盛开智慧的莲花。盈两袖清风拂尘,揽一轮明月入怀,适当放慢匆匆脚步,清除心灵的蒙尘,让我们内心更加清澈空灵。
夜市卖菱:闲倚山塘街畔饮
七里山塘,是夜间姑苏的繁华盛景。依水而建的白墙青瓦的老房子前,没有明亮的路灯,没有五彩变幻的霓虹灯,有的只是那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灯照着水,水映着灯。随便站在一座小桥上,看游船从脚下划过,可以听到那清丽悠远的昆曲与评弹。旌旗飘摇。
这里的“桃花源”,有着众多的旅人前来打卡。八仙鸡丝馄饨,赤豆糊小圆子,桂花酸梅汁,面拖大排都不错。人均消费五十左右,可谓价廉物美。还有松鼠鳜鱼、蜜汁豆腐干、苏式软糖,炒荷粉、豆腐花…… 大概生活遇到变故的时候,人就很容易对一些甜腻暖和的事物上瘾,我最喜欢喝这里的桂花鸳鸯粥。赤豆混合白粥,入口留下桂花糖的香气,糯糯甜甜,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面对这样的甜腻和柔和,面对这样的绮丽和繁华,你很难联想起明朝的那些事儿,联想起大阉之乱与东林党,联想起那句著名的“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刻着这篇被誉为“感慨淋漓,激昂尽致”的《五人墓碑记》的石碑,就在今天这流光溢彩的七里山塘街上。
历史的每一步,都绝对算数。每个人心中,曾经的执剑少年,此刻也多半混迹于市井之间。在天涯尽头忽现的阡陌,适合被画成千帆过后,最后的过客。
曾经以为自己活得很明白,后来才发现,一个真正活明白的人不会忍心让自己活得太明白。筆端是生出睥睨盛情也好,世道人心始终捂不热也罢,我们终将通过受伤,来做出更多不受伤的选择。
是时候,把这光阴仔细消遣了。
(责任编辑 葛星星)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谁能说清楚,姑苏是什么?在历史的惊涛骇浪和汹涌大潮当中,在不断更替的豪侠与墨客之中,在一个又一个神圣的豪情与偏狂的争闹之中,不断变幻着的,究竟是塔是桥,是寺是河,是诗是画,是石径,是假山,是吴越春秋,还是运河岁月?
我只知道,在键盘上敲下姑苏这两个字,似乎连屏幕都温柔了起来。
桨声灯影:吴娘暮雨潇潇曲
空气是溶解的花,山谷是沉睡的马,蝴蝶是飘走的画,微光是矗立的塔。天刚亮,船娘用船桨划开了一道道美丽的水波,也划出了运河的早晨,阳光照耀在姑苏城的身上,把城市温柔的唤醒了。运河明媚的波光,是这座古城晶莹剔透的眼睛,河旁的一排婀娜多姿的依依杨柳,大抵就是密密的睫毛。各种撩人的水光潋滟,无不渗透在那灵动的眼眶之中。当微风吹过,淡雅的水莲亭亭之感,便从眼帘下那浓密的阴影中悄声无息地蹦了出来。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枫桥美……”一首首评弹曲,无尽地回荡在明如玻璃的腰带——里运河上。弹词、苏昆、苏剧、吴语吴歌的珠圆玉润,使人迷失。有人说,吴侬软语,听久了便不能再听懂别的方言与别的旋律。入夜,多少人在这旖旎的歌声摇篮中,静静沉沉地入睡。 “怎知那浮生一片草,岁月催人老;风月花鸟,一笑尘缘了……”梦里,又缭绕了多少弹词开篇的歌声?
吴娘暮雨潇潇曲,自别江南久不闻。哪怕终将离开,也要为曾经的美恍然伫立,纵使往事如烟,依然感谢软软的评弹,如暖暖的阳光、浅浅的微笑,有缘在我们生命中昙花一现、惬意清欢。人世与时光皆凉薄,愿你长歌暖浮生。
人生如梦:重过阊门万事非
夜游姑苏,八个古城门是打卡的首选。盘门,作为全国唯一的精美完整的水陆城门,自然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然而我却在胥门和阊门之下,驻足徜徉良久,久久不愿离去。
相土尝水,象天法地。世有伍子胥,而后有姑苏城。君臣相得的佳话,到了最后,依旧也无法摆脱“鲜克有终”的宿命。英雄忠孝留天壤,山水苍凉失霸图。回首荒台麋鹿地,属镂遗恨满姑苏。两千五百年光阴似水,姑苏皓月冷千山,当年过昭关掘墓鞭尸快意恩仇的少年早入轮回,只有金阊门银胥门依旧在。
用尽自己的智慧成就一座城市,最终自己的眼睛悬挂在城门上守护这座城市。我要同你一起走向满溢出枯藤的悬崖,哪怕帝国已经是无限下沉的一扇窗;我要将你卷进枯倦的历史长河里,拥抱着你流淌向无尽的虚无。我生之后,哪管他史书满载冰雪,永恒破灭。心如槁木不如工愁善感,迷蒙的醒不如热烈的梦,一口苦水胜于一盏白汤,一场痛哭胜于哀乐两忘。人活一世,就应当轰轰烈烈,潇潇洒洒。与其恍恍惚惚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不如在世间坦坦荡荡闯一回,得即高歌失即休,跳上潮头干一场。
如今,塔更挺拔,桥更洗练,寺更幽凝,河更闹热。石径好吟诗,帆船应入画,满城重重叠叠的假山,大致是造城者流传到今天的,那参差坎坷的时光之魅。
甪直古鎮:谁也带不走那扇古老的窗
古老的甪直小镇,云淡疏朗,明丽如画。乘一艘精致的乌篷船,摇曳在古老的河道,潺潺流水声中,穿着蓝衣的船娘一边摇着桨,一边哼唱着悠扬的小曲。两岸杨柳依依,小桥边有阿姨在叮咚叮咚地弹奏古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走进小镇,就仿佛穿越到了遥远的古代。踩着青石板铺的小路,信步于悠长的小巷,那临水而建的一座座粉墙黛瓦的房屋,高低错落地站立着,那白色的墙壁上斑驳出岁月的沧桑,而那青色的屋顶上却冒出袅袅的炊烟,烟雾上下缠绕,缠绕成水乡千年的往事。青石桥上错落的石板光滑可鉴,在无言地诉说着一个个久远的故事。桥旁缀满绿色柳枝,飘飘悠悠荡在河面上,偶尔也会斜伸出一枝粉红的桃花,微雨一过,那枝头上一朵朵绯红的桃花,片片花瓣飘落在水面,犹如一只只娇小的彩船在随波荡漾。
唱不尽的桃花扇底风,舞不完的杨柳楼心月。在青石桥上闲坐,似能见到隔着时光的海洋,有轻婉女子撑着油纸伞,从薄薄的雨幕中走出。驻足、回眸,伞影如花,伞下青衣如画,将一缕清韵安放。纸伞微倾,行走红尘间,青丝绾系衣袂飘然,簪花归去。千年的风月了无痕迹,只将厚厚的青石板浸润出洒脱出尘的禅意。抬眸回望,越过古旧的书窗,没有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诗行。那年,撑着一把油纸伞,簪花扶鬓从青石上走过的人,又会有怎样的心事飘落人间。
楼台烟雨:我是人间惆怅客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比起其他地方的游人如织,保圣寺的游人并不算多。就是一个别致的存在,安安静静地将初中课本上的诗句呈现在我们眼前。寺内古物馆现存塑壁罗汉是唐代塑圣杨惠之的作品,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但更让我意外的是,保存这些罗汉的古物馆的匾额为谭延闿题写,居然能保存至今,真是堪比神迹。古老的青石经幢和大铁钟,寂寞的发着明亮透彻又温柔冷清的光。建寺那一刻的兴盛,定然不能料想此时的落寞。时间蔓延万代千年,前世风雨后世尘烟,繁华落尽王侯长眠,亭台宫阙都成残垣。只道铁富贵一生注定,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
叶圣陶墓和叶圣陶纪念馆,与保圣寺一墙之隔。纪念馆是叶圣陶当年任教的“吴县第五高等小学”旧址。著名的“生生农场”也在附近。对叶老,第一印象来自三十年前,那篇明达可爱的小学课文《记金华双龙洞》。“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叶老的这一教育主张,深以为然。但直至此次参观叶圣陶纪念馆,才知道叶至善先生是叶老长子。至善先生的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中国少年百科丛书》,伴随了多少八〇后整个童年。虽然知道披星戴月者,总有万千星辰守护,却依然忍不住深深缅怀逝去的大师和童年时光。 陆龟蒙墓园,在叶圣陶墓的北侧,与之南北相望。陆龟蒙,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不同寻常的文人。他与皮日休齐名,世称“皮陆”。他撰写的《耒耜经》是一部描写中国唐朝末期江南地区农具的专著。他隐居甫里,却心怀天下;他满腹诗书,却亲自耕作,研究农具;他写诗作文,耕田种地;闲暇之余,煮茶、垂钓、泛舟江湖间。他活得潇潇洒洒,为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农学史同时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他的墓园,只有两株千年银杏,一池白莲长伴左右。回想此君生前咏白莲曰:“荒池菰蒲深,闲阶莓苔平。此花端合在瑶池,月晓风清欲堕时”。谁敢再问宿命安有,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有一些生命就是这样,来这个世界看看,不满意,就回去啦。人性纯度的提升,心灵的净化,一是心静,二要依靠自己。只有恬静的心境才会盛开智慧的莲花。盈两袖清风拂尘,揽一轮明月入怀,适当放慢匆匆脚步,清除心灵的蒙尘,让我们内心更加清澈空灵。
夜市卖菱:闲倚山塘街畔饮
七里山塘,是夜间姑苏的繁华盛景。依水而建的白墙青瓦的老房子前,没有明亮的路灯,没有五彩变幻的霓虹灯,有的只是那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灯照着水,水映着灯。随便站在一座小桥上,看游船从脚下划过,可以听到那清丽悠远的昆曲与评弹。旌旗飘摇。
这里的“桃花源”,有着众多的旅人前来打卡。八仙鸡丝馄饨,赤豆糊小圆子,桂花酸梅汁,面拖大排都不错。人均消费五十左右,可谓价廉物美。还有松鼠鳜鱼、蜜汁豆腐干、苏式软糖,炒荷粉、豆腐花…… 大概生活遇到变故的时候,人就很容易对一些甜腻暖和的事物上瘾,我最喜欢喝这里的桂花鸳鸯粥。赤豆混合白粥,入口留下桂花糖的香气,糯糯甜甜,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面对这样的甜腻和柔和,面对这样的绮丽和繁华,你很难联想起明朝的那些事儿,联想起大阉之乱与东林党,联想起那句著名的“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刻着这篇被誉为“感慨淋漓,激昂尽致”的《五人墓碑记》的石碑,就在今天这流光溢彩的七里山塘街上。
历史的每一步,都绝对算数。每个人心中,曾经的执剑少年,此刻也多半混迹于市井之间。在天涯尽头忽现的阡陌,适合被画成千帆过后,最后的过客。
曾经以为自己活得很明白,后来才发现,一个真正活明白的人不会忍心让自己活得太明白。筆端是生出睥睨盛情也好,世道人心始终捂不热也罢,我们终将通过受伤,来做出更多不受伤的选择。
是时候,把这光阴仔细消遣了。
(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