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MRI全脊柱移床扫描技术在诊断脊柱、脊髓损伤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疑有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行MRI全脊柱移床扫描,经后处理完成全脊柱MRI图像;并根据患者体征、临床症状,与以某一椎体为中心的局部脊柱扫描图像进行对比,少数病人行增强扫描。结果48例患者,损伤部位颈段18例、胸段2l例、腰段14例。其中多节段损伤5例。根据MRI表现将其分为单纯压缩骨折无脱位;压缩骨折伴脱位;爆裂性骨折并脱位;无骨折脱位等4类。全部病例均能清楚显示异常的脊髓信号。结论MRI全脊柱移床扫描技术可以很好地反映出脊柱序列、形态、损伤程度和范围;对脊髓损伤的形态、大小和病理改变也能清楚显示;也可对椎间盘、软组织等损伤作出合理判断,是评价脊柱损伤的首选方法之一,可以有效地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也有助于预后判断。
【关键词】 脊柱损伤; MRI; 复合损伤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有明确的外伤史,且临床疑有颈、胸、腰椎损伤之患者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5—86岁,平均46.3岁。其中车祸伤8例,高空坠落30例,摔伤5例,其他5例。临床表现:单侧下肢麻木,运动和感觉障碍4例;双侧下肢麻木,运动和感觉障碍6例;双下肢截瘫15例;全身瘫痪10例;大小便困难8例。所有病例均有x线平片及MRI检查,30例行CT扫描。
1.2 方法:Intera1.5采用PHILIPSGryoscan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全脊柱移床扫描软件,相控阵脊柱线圈(包括1~5个线圈单元)。患者仰卧于扫描床,先在颈段(相控阵线圈l、2单元)、胸段(2—4单元)、腰骶段(3—5单元)3个部位采集矢状位及冠状位的定位像各3层,采用自旋回波T.WI及T2WI序列,矢状位上定饱和带,冠状位上定矢状位扫描计划;扫描分3组,颈段、胸段、腰骶段;每组的扫描参数均为:层数5层,层厚5mm,层间距1mm,矩阵352×512,显示野(FOV)为300mm,采集各种成像数据,通过扫描床的移动而衔接各组之间的扫描。
2 结果
48例患者,损伤部位颈段18例、胸段21例、腰段14例,其中多节段损伤5例。1例伴颅脑硬膜外、硬膜下血肿,行开颅术;2例伴多发肋骨骨折;1例伴肺挫伤;1例合并跟骨骨折。根据脊柱损伤的全脊柱MRI表现参考大量文献将其分为4类:①单纯压缩骨折无脱位6例;②压缩骨折伴脱位17例;③爆裂性骨折并脱位20例;④无骨折无脱位5例。
本组病例见高空坠落30例;导致椎体压缩呈楔形,椎体前部上下终板断裂,部分椎间盘组织突入,椎体呈长T1长T2信号,信号强度可不均匀,椎体前上方伴或不伴有撕脱小骨片,伴有撕脱骨折者可见前纵韧带撕裂,表现为韧带信号不连续,见斑点状稍短Tl长T2信号。由于受伤瞬间的冲击,脊髓损伤表现为肿胀、增粗或挫伤,髓内见短条状等T1、长Tl长T2信号灶。
椎体骨折无脱位型6例,压缩骨折并脱位型1 7例,粉碎性骨折并脱位型20例,受损椎体合并骨髓水肿和出血,呈短、等、长T1长1r2混杂信号灶。脊髓挫伤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信号表现。受损脊髓急性期表现为肿胀、增粗,见长T2信号灶。脊髓挫伤出血时,髓内见短Tl长T2信号灶,后期在T2WI见血肿高信号周围见含铁血黄素形成的环形低信号影。伴有椎管内硬膜外血肿时,见脊髓前梭形短T1长T2信号灶,脊髓被推挤移位。慢性期脊髓软化时见髓内出现长T1长T2信号灶,有时可见到脊髓空洞形成,本组病例未见此种改变。
3 讨论
3.1 脊髓损伤的病理基础:脊髓位于躯干后正中骨性椎管内,由于前面腹部软组织及椎体骨性结构和后面骶棘肌及椎板等骨性结构的保护,不易直接受到损伤。但脊髓为脆弱的神经中枢组织,不易耐受震荡性损伤和锐性切割及钝性挤压伤,均易引起脊髓液化、坏死,出现功能障碍,而目前认为是不可逆的功能障碍。脊椎或脊髓损伤多由于间接暴力作用于脊柱所致,头、肩或足、臀着地,使身体猛烈屈曲,在一个由上而下的压迫和由下而上的冲击形成的垂直分力及一个由前向后或由后向前的水平推力的作用下,发生骨折和戚脱位。垂直分力越大越容易发生椎体压缩骨折,水平分力越大越容易发生脱位。
3.2 常规X线及CT检查对脊髓损伤应用价值:普通x线片可显示骨质(包括密质骨和松质骨)形态结构和骨小梁细微结构,因此x线片诊断脊柱骨折(包括椎体压缩和椎板骨折及关节突骨折)既简单准确,又经济方便,是首选的检查方法,但x线片不能显示肌肉、韧带、椎间盘等组织的影像。CT检查由于有计算机的准确定位和横向断层扫描及高清晰度的显影能显示肌肉组织和椎间盘及椎管内黄韧带的情况,因此CT对脊椎损伤导致椎间盘脱出及韧带钙化的病损可做出明确诊断,但对脊髓损伤所致出血、挫伤、横断、坏死等无能为力。
3.3 MRI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价值:脊髓损伤病例合并相应节段神经根性功能障碍,病情极为复杂,传统的体检及x线片和CT等检查不能明确脊髓的损伤程度和损伤性质。所以依靠传统方法较难认定其真假损伤及功能障碍程度,对其预后和功能障碍恢复程度的判断表现出其缜密的科学性、有着其他影像检查方法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
4 结果
MRI全脊柱移床扫描技术可以很好地反映出脊柱序列、形态、损伤程度和范围;对脊髓损伤的形态、大小和病理改变也能清楚显示;也可对椎问盘、软组织等损伤作出合理判断,是评价脊柱损伤程度的首选方法,可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制定,动态观察治疗后状况。
参考文献
[1]温建平,冯蕾. 高强度聚焦超声在妇科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05,2(4):250—251.
[2]周永昌,郭万学 ,等. 超声医学.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第五板),2006,1036.
[3]任小龙,周晓东,张军,等.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平滑肌瘤的病理变化及其超声随访研究.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22(9):714—716.
【关键词】 脊柱损伤; MRI; 复合损伤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有明确的外伤史,且临床疑有颈、胸、腰椎损伤之患者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5—86岁,平均46.3岁。其中车祸伤8例,高空坠落30例,摔伤5例,其他5例。临床表现:单侧下肢麻木,运动和感觉障碍4例;双侧下肢麻木,运动和感觉障碍6例;双下肢截瘫15例;全身瘫痪10例;大小便困难8例。所有病例均有x线平片及MRI检查,30例行CT扫描。
1.2 方法:Intera1.5采用PHILIPSGryoscan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全脊柱移床扫描软件,相控阵脊柱线圈(包括1~5个线圈单元)。患者仰卧于扫描床,先在颈段(相控阵线圈l、2单元)、胸段(2—4单元)、腰骶段(3—5单元)3个部位采集矢状位及冠状位的定位像各3层,采用自旋回波T.WI及T2WI序列,矢状位上定饱和带,冠状位上定矢状位扫描计划;扫描分3组,颈段、胸段、腰骶段;每组的扫描参数均为:层数5层,层厚5mm,层间距1mm,矩阵352×512,显示野(FOV)为300mm,采集各种成像数据,通过扫描床的移动而衔接各组之间的扫描。
2 结果
48例患者,损伤部位颈段18例、胸段21例、腰段14例,其中多节段损伤5例。1例伴颅脑硬膜外、硬膜下血肿,行开颅术;2例伴多发肋骨骨折;1例伴肺挫伤;1例合并跟骨骨折。根据脊柱损伤的全脊柱MRI表现参考大量文献将其分为4类:①单纯压缩骨折无脱位6例;②压缩骨折伴脱位17例;③爆裂性骨折并脱位20例;④无骨折无脱位5例。
本组病例见高空坠落30例;导致椎体压缩呈楔形,椎体前部上下终板断裂,部分椎间盘组织突入,椎体呈长T1长T2信号,信号强度可不均匀,椎体前上方伴或不伴有撕脱小骨片,伴有撕脱骨折者可见前纵韧带撕裂,表现为韧带信号不连续,见斑点状稍短Tl长T2信号。由于受伤瞬间的冲击,脊髓损伤表现为肿胀、增粗或挫伤,髓内见短条状等T1、长Tl长T2信号灶。
椎体骨折无脱位型6例,压缩骨折并脱位型1 7例,粉碎性骨折并脱位型20例,受损椎体合并骨髓水肿和出血,呈短、等、长T1长1r2混杂信号灶。脊髓挫伤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信号表现。受损脊髓急性期表现为肿胀、增粗,见长T2信号灶。脊髓挫伤出血时,髓内见短Tl长T2信号灶,后期在T2WI见血肿高信号周围见含铁血黄素形成的环形低信号影。伴有椎管内硬膜外血肿时,见脊髓前梭形短T1长T2信号灶,脊髓被推挤移位。慢性期脊髓软化时见髓内出现长T1长T2信号灶,有时可见到脊髓空洞形成,本组病例未见此种改变。
3 讨论
3.1 脊髓损伤的病理基础:脊髓位于躯干后正中骨性椎管内,由于前面腹部软组织及椎体骨性结构和后面骶棘肌及椎板等骨性结构的保护,不易直接受到损伤。但脊髓为脆弱的神经中枢组织,不易耐受震荡性损伤和锐性切割及钝性挤压伤,均易引起脊髓液化、坏死,出现功能障碍,而目前认为是不可逆的功能障碍。脊椎或脊髓损伤多由于间接暴力作用于脊柱所致,头、肩或足、臀着地,使身体猛烈屈曲,在一个由上而下的压迫和由下而上的冲击形成的垂直分力及一个由前向后或由后向前的水平推力的作用下,发生骨折和戚脱位。垂直分力越大越容易发生椎体压缩骨折,水平分力越大越容易发生脱位。
3.2 常规X线及CT检查对脊髓损伤应用价值:普通x线片可显示骨质(包括密质骨和松质骨)形态结构和骨小梁细微结构,因此x线片诊断脊柱骨折(包括椎体压缩和椎板骨折及关节突骨折)既简单准确,又经济方便,是首选的检查方法,但x线片不能显示肌肉、韧带、椎间盘等组织的影像。CT检查由于有计算机的准确定位和横向断层扫描及高清晰度的显影能显示肌肉组织和椎间盘及椎管内黄韧带的情况,因此CT对脊椎损伤导致椎间盘脱出及韧带钙化的病损可做出明确诊断,但对脊髓损伤所致出血、挫伤、横断、坏死等无能为力。
3.3 MRI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价值:脊髓损伤病例合并相应节段神经根性功能障碍,病情极为复杂,传统的体检及x线片和CT等检查不能明确脊髓的损伤程度和损伤性质。所以依靠传统方法较难认定其真假损伤及功能障碍程度,对其预后和功能障碍恢复程度的判断表现出其缜密的科学性、有着其他影像检查方法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
4 结果
MRI全脊柱移床扫描技术可以很好地反映出脊柱序列、形态、损伤程度和范围;对脊髓损伤的形态、大小和病理改变也能清楚显示;也可对椎问盘、软组织等损伤作出合理判断,是评价脊柱损伤程度的首选方法,可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制定,动态观察治疗后状况。
参考文献
[1]温建平,冯蕾. 高强度聚焦超声在妇科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05,2(4):250—251.
[2]周永昌,郭万学 ,等. 超声医学.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第五板),2006,1036.
[3]任小龙,周晓东,张军,等.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平滑肌瘤的病理变化及其超声随访研究.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22(9):71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