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想必欣赏过这首诗的读者,一定对它耳熟能详。这首诗的叙述方式别致,先谈感受,再叙实景,营造了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细细品味,西湖六月与众不同的风光就会尽现眼前:西湖的六月,放眼望去,无穷无尽大大小小青翠欲滴的荷叶覆盖了整个湖面,随风摇曳,几乎看不到水面;一枝枝红艳艳的荷花,在朝阳的浸润下透出的那种朦胧的红润,让人心旷神怡。这种境界,只在早晨,如若走出这特定的场景,再去品味这一红一绿,绿不会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红也不会有那种别样的朦胧。往往我们审视教材,立足点放在欣赏美丽的景色,心在荷叶,情在荷花,常理看,无可厚非,这不就是一首写景诗吗?也有细心的朋友发现诗中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早晨起来,净慈寺旁西湖岸边诗人杨万里与好友林子方话别,顺着这一思路,又将它划在了送别诗的行列里。
是写景?还是送别?鉴于这种情况,的确该细细商榷了。诗里读不到送别的影子,好友送别,尤其是古人,总有一种淡淡的离愁萦绕心头。但这首诗中找不到,整首诗洋溢的是欢快,流淌的是美景。难道,杨万里,造诣极高的诗人,写作也有离题的时候。题目为送别,可诗中却只字未提离别情。情在何处?其实它就隐藏在碧绿的荷叶下,蕴藏在别样红的荷花中。翠绿的荷叶涌向天边,娇媚的荷花别样鲜艳,场面宏大,渲染天地之壮阔,让人惊叹。尽管有离愁也都被这满湖的荷叶荷花遮蔽了,彰显不出来。因为景美心情快乐,因为景美深受感动,因为景美掩盖离别情。所以诗人浓墨重彩地写了荷叶荷花,他们的离别之情则蕴含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句诗中。
这首七绝的名句是“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晋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前两句写感受,造句大气,使读者还未领略西湖美景,已受到了强烈的感染;后两句写实景,诗人描了一幅接天荷叶、荷花在丽日下交相辉映的绚丽画面。全诗先赞后叙的手法,一上来就抓住读者,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用“碧”、“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效果,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接”、“映”又使整湖荷花、荷叶展现出动态之美。全诗虚实结合,动静相宜,情景交融,表现出浓厚的送别情。
诗中着重描写了西湖荷塘的景色。六月的一个清晨,诗人在净慈寺前送客,看来不会是久别远剐,所以作者未将“别”作为描写的主体。这时,西湖旖旎的风光把他迷住了,不禁由衷地赞叹道:“毕竟是西湖的六月,风光独好,与其他季节不一样啊!”“毕竟”二字,增强了感情色彩。这里用了概述手法。紧接着就是具体写景,抓住了六月西湖最有特色的景象,描绘出了一幅绿海点红,香清色艳的夏日西湖破晓图,足以令人尽情领略西湖美景。根据这首诗的题目,应有送别友人这一内容,但是除了题目,诗中却无一字提到送友。这跟一般的送友诗大不相同,是别具一格的。字面上虽一字未提送友,但我们从诗句所表达的明朗情绪来看,诗人送友时的心境是愉悦的,因此诗人在送友时,就以极大的注意力描写西湖的景色,以别致的风光作送别的背景,来抒发自己送友时的欢愉心情。由此可以看出杨万里虽然送别友人,但诗句中并没有强调送别二字,而是用景来描述当时送别林子方的心情,并且从诗句中能够体会到这次分别的时间并不长久,所以诗人并没有表现出送友的那种悲凉的心情。诗人用“接天”写莲叶覆盖之广,用“无穷”写莲叶数目之多。在这样的前提下,又特别强调一个“碧”字,这样,境界就显得更为广阔,色彩也很鲜明。莲叶与荷花,碧与红,因为分别有天空与阳光作陪衬,所以色彩极为鲜艳,使人觉得六月西湖清晨旖旎绚丽的风景确乎与平常不同,不禁与诗人在一二两句中所流露出来的感情发生共鸣,因而惊叹赞赏不已。
所以,作为师者,不能将它武断地定位为写景诗或送别诗,要立体地解读教材。我们不仅要带领学生欣赏到西湖六月与众不同的景色,更要洞察到隐含在美景背后的诗人与朋友的离别之情。这种情感不是忧伤,是一种被美景陶醉的豁达!审视教材,这份离别情不可忽略,也不能忽略!
是写景?还是送别?鉴于这种情况,的确该细细商榷了。诗里读不到送别的影子,好友送别,尤其是古人,总有一种淡淡的离愁萦绕心头。但这首诗中找不到,整首诗洋溢的是欢快,流淌的是美景。难道,杨万里,造诣极高的诗人,写作也有离题的时候。题目为送别,可诗中却只字未提离别情。情在何处?其实它就隐藏在碧绿的荷叶下,蕴藏在别样红的荷花中。翠绿的荷叶涌向天边,娇媚的荷花别样鲜艳,场面宏大,渲染天地之壮阔,让人惊叹。尽管有离愁也都被这满湖的荷叶荷花遮蔽了,彰显不出来。因为景美心情快乐,因为景美深受感动,因为景美掩盖离别情。所以诗人浓墨重彩地写了荷叶荷花,他们的离别之情则蕴含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句诗中。
这首七绝的名句是“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晋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前两句写感受,造句大气,使读者还未领略西湖美景,已受到了强烈的感染;后两句写实景,诗人描了一幅接天荷叶、荷花在丽日下交相辉映的绚丽画面。全诗先赞后叙的手法,一上来就抓住读者,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用“碧”、“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效果,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接”、“映”又使整湖荷花、荷叶展现出动态之美。全诗虚实结合,动静相宜,情景交融,表现出浓厚的送别情。
诗中着重描写了西湖荷塘的景色。六月的一个清晨,诗人在净慈寺前送客,看来不会是久别远剐,所以作者未将“别”作为描写的主体。这时,西湖旖旎的风光把他迷住了,不禁由衷地赞叹道:“毕竟是西湖的六月,风光独好,与其他季节不一样啊!”“毕竟”二字,增强了感情色彩。这里用了概述手法。紧接着就是具体写景,抓住了六月西湖最有特色的景象,描绘出了一幅绿海点红,香清色艳的夏日西湖破晓图,足以令人尽情领略西湖美景。根据这首诗的题目,应有送别友人这一内容,但是除了题目,诗中却无一字提到送友。这跟一般的送友诗大不相同,是别具一格的。字面上虽一字未提送友,但我们从诗句所表达的明朗情绪来看,诗人送友时的心境是愉悦的,因此诗人在送友时,就以极大的注意力描写西湖的景色,以别致的风光作送别的背景,来抒发自己送友时的欢愉心情。由此可以看出杨万里虽然送别友人,但诗句中并没有强调送别二字,而是用景来描述当时送别林子方的心情,并且从诗句中能够体会到这次分别的时间并不长久,所以诗人并没有表现出送友的那种悲凉的心情。诗人用“接天”写莲叶覆盖之广,用“无穷”写莲叶数目之多。在这样的前提下,又特别强调一个“碧”字,这样,境界就显得更为广阔,色彩也很鲜明。莲叶与荷花,碧与红,因为分别有天空与阳光作陪衬,所以色彩极为鲜艳,使人觉得六月西湖清晨旖旎绚丽的风景确乎与平常不同,不禁与诗人在一二两句中所流露出来的感情发生共鸣,因而惊叹赞赏不已。
所以,作为师者,不能将它武断地定位为写景诗或送别诗,要立体地解读教材。我们不仅要带领学生欣赏到西湖六月与众不同的景色,更要洞察到隐含在美景背后的诗人与朋友的离别之情。这种情感不是忧伤,是一种被美景陶醉的豁达!审视教材,这份离别情不可忽略,也不能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