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老龄化问题日渐加重,因此社会日益重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不断推广养老服务模式,其中就包括“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这一模式对目前的医疗资源及养老资源进行了优化整合,为我国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文章首先介绍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相关概念,列举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对策,希望为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模式贡献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问题;解决对策
据相关数据表明,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进入老龄化行列,预计今年(2020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43亿[1]。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养老服务项目的开展与推广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的重点发展内容之一。面对我国现行的养老服务存在“重养轻医”这一现象,国家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养老服务应结合医疗卫生工作,以此建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作为新型的护理模式,其实行能够有效减少老年人的住院率,同时还能提高老年人的安全感,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具有巨大积极意义。目前,在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仍处于发展初期,因此加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等研究,能够更好地健全这一模式,从而进一步落实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一、“医养结合”相关概述
(一)“医养结合”概念
现阶段,对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而言,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概念,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养结合”是一种融合了现代医疗与养老理念的新型养老护理模式,主要是将医疗资源及养老资源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为老年人提供科学的照顾服务的目的;二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重新审视了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旨在保障老年人健康的同时,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三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缩小”了服务范围,即以失能或半失能的老年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2]。
(二)“医养结合”养老理念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开展,首先需要明确“医养结合”养老理念,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医养结合”是在传统养老理念上的创新和发展,是老年人主动养老意识不断提升的体现,更是整个社会养老意识提升的结果。(2)“医养结合”重点强调了“医”(医疗)和“养”(养护),使得两者得以平衡发展,缓解了社会中存在的“重医轻养”、“重养轻医”的养老服务现象,真正意义上保障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3)“医养结合”能够根据不同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提供不同的“医养结合”服务,例如: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均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在“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之下,养老服务机构需要具备专业的服务团队以及较高的医疗水平。(4)“医养结合”这一养老理念能够与多种养老模式进行结合,使得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得以进一步发展。
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机构内部缺乏专业水平、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以及医护人员,大多机构的医护人员均是普通医院科室医生,而并非老年医学专业人才;机构服务人员也多为下岗职工等不具备护理经验的社会人员,并没有经过严格的职业培训。
(二)服务内容僵化
现阶段,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还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老年人养老需求的评估还不具有全面性,因而导致养老机构难以明确老年人所需的具体服务内容及服务要求,出现养老服务内容僵化的问题,难以真正做到针对性的服务,使得我国的养老服务水平整体偏低。另外,部分养老机构只侧重于较低层次的生活服务与治疗服务,养老服务的专业性得不到体现,再加上部分直接选择与医院合作的社区养老机构只注重治疗性措施的开展,忽视了老年身心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社会交往、临终关怀等服务内容[3]。
(三)舆论压力压制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收获了 良好的发展规模,“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我国受到传统孝道文化的长期影响,对“赡养”的理解产生了偏差,认为将老年人送至养老机构的行为是极为不孝的。因此,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制,发展模式仍以居家养老为主,导致养老服务的专业性以及质量难以得到提升,甚至容易为子女带来严重的社会舆论压力。
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对策
(一)提高相关实际购买能力
提高相关实际的购买能力,首先需要政府加大对于社会福利的支出,通过对现有的养老机构进行统筹规划来提高养老资金的使用率,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养老事业的资金投入,进一步推动养老产业在市场中的发展。首先,针对养老资金,政府可以采取减税、补贴等一系列措施来降低我国各大企业的资金负担或者政府可以將养老产业与商业保险相结合,通过丰富养老保险险种来达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其次,政府需要注重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建立健全,即以商业保险为载体,通过关注长期照护保险的现实需求、发展趋势以及国际先进养老模式的成功经验、功能定位等诸多因素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4]。最后,政府需要对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改革,以此不断加强对医疗机构费用的控制与监管,最大程度保障老年人的相关权益,与此同时,政府还需要重视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与医疗保险政策是否有效衔接,从而使得医疗保险基金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二)改进供给的多元化模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养老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减少服务内容僵化等一系列现象,养老机构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即在保障基础服务的前提之下,从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出发,给予其心灵、精神上的慰藉。在实际过程中,养老机构首先可以开展心理咨询、精神慰藉、社会交友、文体娱乐等活动来保障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此同时,养老机构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宠物伴侣来缓解孤独[5]。其次,针对各地区风俗习惯的不同,政府应鼓励各地的养老机构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来为老年人提供特色的服务内容。最后,养老机构需要不断借鉴其他成功机构的发展经验,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内容,使得老年人能够在一个健康、轻松的环境下颐养天年,例如上海申园养老机构的改革,该机构所采取的是以养为主的养老模式。将养老社区作为“医养结合”模式开展的依托并结合二级及以下医院来为其提供生活服务、医护康复体系、活力文化体系这三大服务体系的内容,从而满足社区老人日常看护、文娱及治疗的需求。 (三)“医养结合”人才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事业面临着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问题,专业“医养结合”服务人才数量少、水平低,严重影响了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因此,学校、养老机构应加强合作,不断加强老年“医养结合”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学校而言,各高校以及高職院校可以通过开设老年保健、康复医学、养老护理等“医养结合”的相关专业,并设置更加实用的课程来重点培养“医养结合”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养老机构而言,其需要不断提高“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人才的准入门槛,同时对已入职人员进行严格的“医养结合”养老内容的培训与考核,从而进一步保障其服务人员以及医护人员质量。通过院校培养、在职培训这两种方式来培养高素质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能够最大程度上改善“医养结合”服务人才匮乏的问题。除此之外,国家应积极宣传“医养结合”模式对于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鼓励广大优秀人才从事“医养结合”养老职业或者鼓励学生选择老年医学相关专业,从而保障养老专业人才的供应。针对目前从事养老服务事业的专业人才而言,国家应给予其一定的津、补贴,从而避免现有人才流失,同时吸引大量专业人才,以完善“医养结合”人才体系。
(四)实施“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健康养老成为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养老机构紧跟时代的潮流,建立并实施“互联网+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来进一步提高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的质量。然而,由于我国大多数老年人对于网络知识的掌握能力相对较差,因此需要设计出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简单化应用程序及智能电子设备来实现远程问诊,有效缓解了居家养老质量不高的问题,另外,相关电子设备还能实现老年人基本信息、健康档案、养老需求、身体重点监测指标、慢性病预防、治疗情况等数据的采集,并以此数据为基础建立老年人健康数据管理库,起到预防和治疗老年人疾病以及应对突发养老事件的作用,使得老年人的养老服务、生活品质等都得到了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敏翔.“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20(01):164-166.
[2]邱林晓,赵婉丽,杨子椰,苏清霖.我国互联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论,2019(17):240-243.
[3]白煜杨,崔瑞兰,徐广浩.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我国农村地区现状和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1):169-172.
[4]王月,葛龙,刘维,杨林,齐新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32(01):102-106.
[5]郑函,王梦苑,赵育新.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9,35(04):512-515.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问题;解决对策
据相关数据表明,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进入老龄化行列,预计今年(2020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43亿[1]。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养老服务项目的开展与推广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的重点发展内容之一。面对我国现行的养老服务存在“重养轻医”这一现象,国家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养老服务应结合医疗卫生工作,以此建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作为新型的护理模式,其实行能够有效减少老年人的住院率,同时还能提高老年人的安全感,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具有巨大积极意义。目前,在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仍处于发展初期,因此加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等研究,能够更好地健全这一模式,从而进一步落实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一、“医养结合”相关概述
(一)“医养结合”概念
现阶段,对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而言,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概念,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养结合”是一种融合了现代医疗与养老理念的新型养老护理模式,主要是将医疗资源及养老资源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为老年人提供科学的照顾服务的目的;二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重新审视了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旨在保障老年人健康的同时,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三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缩小”了服务范围,即以失能或半失能的老年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2]。
(二)“医养结合”养老理念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开展,首先需要明确“医养结合”养老理念,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医养结合”是在传统养老理念上的创新和发展,是老年人主动养老意识不断提升的体现,更是整个社会养老意识提升的结果。(2)“医养结合”重点强调了“医”(医疗)和“养”(养护),使得两者得以平衡发展,缓解了社会中存在的“重医轻养”、“重养轻医”的养老服务现象,真正意义上保障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3)“医养结合”能够根据不同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提供不同的“医养结合”服务,例如: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均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在“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之下,养老服务机构需要具备专业的服务团队以及较高的医疗水平。(4)“医养结合”这一养老理念能够与多种养老模式进行结合,使得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得以进一步发展。
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机构内部缺乏专业水平、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以及医护人员,大多机构的医护人员均是普通医院科室医生,而并非老年医学专业人才;机构服务人员也多为下岗职工等不具备护理经验的社会人员,并没有经过严格的职业培训。
(二)服务内容僵化
现阶段,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还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老年人养老需求的评估还不具有全面性,因而导致养老机构难以明确老年人所需的具体服务内容及服务要求,出现养老服务内容僵化的问题,难以真正做到针对性的服务,使得我国的养老服务水平整体偏低。另外,部分养老机构只侧重于较低层次的生活服务与治疗服务,养老服务的专业性得不到体现,再加上部分直接选择与医院合作的社区养老机构只注重治疗性措施的开展,忽视了老年身心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社会交往、临终关怀等服务内容[3]。
(三)舆论压力压制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收获了 良好的发展规模,“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我国受到传统孝道文化的长期影响,对“赡养”的理解产生了偏差,认为将老年人送至养老机构的行为是极为不孝的。因此,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制,发展模式仍以居家养老为主,导致养老服务的专业性以及质量难以得到提升,甚至容易为子女带来严重的社会舆论压力。
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对策
(一)提高相关实际购买能力
提高相关实际的购买能力,首先需要政府加大对于社会福利的支出,通过对现有的养老机构进行统筹规划来提高养老资金的使用率,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养老事业的资金投入,进一步推动养老产业在市场中的发展。首先,针对养老资金,政府可以采取减税、补贴等一系列措施来降低我国各大企业的资金负担或者政府可以將养老产业与商业保险相结合,通过丰富养老保险险种来达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其次,政府需要注重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建立健全,即以商业保险为载体,通过关注长期照护保险的现实需求、发展趋势以及国际先进养老模式的成功经验、功能定位等诸多因素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4]。最后,政府需要对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改革,以此不断加强对医疗机构费用的控制与监管,最大程度保障老年人的相关权益,与此同时,政府还需要重视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与医疗保险政策是否有效衔接,从而使得医疗保险基金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二)改进供给的多元化模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养老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减少服务内容僵化等一系列现象,养老机构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即在保障基础服务的前提之下,从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出发,给予其心灵、精神上的慰藉。在实际过程中,养老机构首先可以开展心理咨询、精神慰藉、社会交友、文体娱乐等活动来保障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此同时,养老机构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宠物伴侣来缓解孤独[5]。其次,针对各地区风俗习惯的不同,政府应鼓励各地的养老机构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来为老年人提供特色的服务内容。最后,养老机构需要不断借鉴其他成功机构的发展经验,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内容,使得老年人能够在一个健康、轻松的环境下颐养天年,例如上海申园养老机构的改革,该机构所采取的是以养为主的养老模式。将养老社区作为“医养结合”模式开展的依托并结合二级及以下医院来为其提供生活服务、医护康复体系、活力文化体系这三大服务体系的内容,从而满足社区老人日常看护、文娱及治疗的需求。 (三)“医养结合”人才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事业面临着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问题,专业“医养结合”服务人才数量少、水平低,严重影响了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因此,学校、养老机构应加强合作,不断加强老年“医养结合”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学校而言,各高校以及高職院校可以通过开设老年保健、康复医学、养老护理等“医养结合”的相关专业,并设置更加实用的课程来重点培养“医养结合”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养老机构而言,其需要不断提高“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人才的准入门槛,同时对已入职人员进行严格的“医养结合”养老内容的培训与考核,从而进一步保障其服务人员以及医护人员质量。通过院校培养、在职培训这两种方式来培养高素质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能够最大程度上改善“医养结合”服务人才匮乏的问题。除此之外,国家应积极宣传“医养结合”模式对于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鼓励广大优秀人才从事“医养结合”养老职业或者鼓励学生选择老年医学相关专业,从而保障养老专业人才的供应。针对目前从事养老服务事业的专业人才而言,国家应给予其一定的津、补贴,从而避免现有人才流失,同时吸引大量专业人才,以完善“医养结合”人才体系。
(四)实施“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健康养老成为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养老机构紧跟时代的潮流,建立并实施“互联网+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来进一步提高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的质量。然而,由于我国大多数老年人对于网络知识的掌握能力相对较差,因此需要设计出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简单化应用程序及智能电子设备来实现远程问诊,有效缓解了居家养老质量不高的问题,另外,相关电子设备还能实现老年人基本信息、健康档案、养老需求、身体重点监测指标、慢性病预防、治疗情况等数据的采集,并以此数据为基础建立老年人健康数据管理库,起到预防和治疗老年人疾病以及应对突发养老事件的作用,使得老年人的养老服务、生活品质等都得到了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敏翔.“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20(01):164-166.
[2]邱林晓,赵婉丽,杨子椰,苏清霖.我国互联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论,2019(17):240-243.
[3]白煜杨,崔瑞兰,徐广浩.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我国农村地区现状和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1):169-172.
[4]王月,葛龙,刘维,杨林,齐新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32(01):102-106.
[5]郑函,王梦苑,赵育新.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9,35(04):512-515.